徐贵兴
目的:观察老年人胃溃疡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老年性胃溃疡患者50例进行临床观察分析。结果:与中年相比具有其特点。结论:老年性胃溃疡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消化性溃疡。
作者:冯丽英 刊期: 2014年第z2期
中风病现代医学称为脑血管病,中风失语是中风病的主要症状之一。研究发现大约25%以上的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各种言语障碍。它是由于大脑言语中枢发生器质性病变而引起的,给病人语言交流带来极大不便,严重影响患者的交往能力和身心健康。笔者近年来工作中运用头部穴位透刺法为主治疗中风失语症7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文平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讨四肢多段严重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年收治的四肢多段呈现严重粉碎性骨折的患者9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共有246处骨折范围,分别采用钢板螺丝内固定手术、外固定支架固定手术以及带锁髓内钉手术等方法进行临床手术治疗。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1-2年的随访后发现,其中,有218处骨折部位得以顺利愈合,有18处骨折部位得以畸形愈合,有10处骨折部位无法顺利愈合。结论:带锁髓内钉手术相对而言并发症较少,但也应当依照骨折位置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作者:梅洪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治疗急性肠胃炎的临床疗效,保障用药治疗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文就莲芝消炎胶囊治疗急性肠胃炎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分析。方法:将我院在2010年12月至2012年10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急性肠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6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服用穿心莲胶囊进行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服用莲芝消炎胶囊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明显的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莲芝消炎胶囊治疗急性肠胃炎的临床效果十分理想,有效的舒缓和减轻了疾病给患者造成的痛苦,提高了治愈率,值得推广。
作者:王卫平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分析新生儿休克的早期临床诊断与治疗情况,便于更早更有效地发现、预防和治疗新生儿的休克,从而降低新生儿休克的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地分析130个新生儿休克临床病例并总结早期诊疗的效果和相应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在130例新生儿休克病例中,新生儿中休克的发生率为6.25%,前三位的原发病分别为44例新生儿窒息(占33.85%),41例新生儿呼吸系统感染病(占31.54%)以及22例肺透明膜病(占16.92%)。结论:诸多原发病可以引起新生儿的休克,应对新生儿进行分类评估,对于原发病新生儿则应该加强监护和诊断治疗,降低由于新生儿休克所引发的死亡率。
作者:李彩芳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治疗重度痔疮的近期和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来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27例重度痔疮患者资料,按照治疗术式不同将127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传统Milligan手术,观察组给予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形切除术(PPH),观察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出血、疼痛、坠胀及水肿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出血、疼痛及坠胀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HH术式具有手术时间短、疼痛轻、术后康复快等优点,其不仅能显著提高重度痔疮的近期和远期疗效,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强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分析米非司酮药物治疗子宫肌瘤患者100例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1年0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子宫肌瘤治疗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本次患者均为女性,对本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子宫体积与子宫肌瘤体积进行对比。结果:采用药物治疗后,患者子宫体积与疾病体积明显小于治疗前的体积,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结论:采用米非司酮药物进行治疗,有助于降低其体内激素,缩小肌瘤体积,安全性好,治疗效果明显。
作者:王皎 刊期: 2014年第z2期
有机磷是毒性较强的农药,容易引起中毒,如不及时抢救可在短时间内死亡。但经过一系列的积极枪救和治疗,抢救成活率很高,但在阿托品化,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后的恢复期,部分患者病情可突然发生急剧恶化,如发现和抢救不及时或护理不当,极易死亡,此现象临床上称之为有机磷中毒的反跳。
作者:姜崇丽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胆结石的具体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1月至2013年12月入住我院接受常规治疗的70例胆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基于对照组传统开腹胆囊治疗,基于研究组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手术状况和术后疗效。结果:研究组无论在手术时间还是术中出血量或者住院时间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临床疗效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治疗胆结石效果显著,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刘海龙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治疗老年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及临床特点。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2例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切除术,观察组给予腹腔镜切除术,观察两组出血量、手术时间、临床诊疗指标、切口愈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VA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切口甲级愈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阑尾炎疗效显著,术后患者康复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在老年急性阑尾炎治疗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旭光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对外科护士对神经外科护理危机成因的认知程度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随机选取本院神经外科护理人员42名,通过设计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外科护士进行认知状况的调查。结果:外科护士对神经外科护理危机成因的认知率是比较低的,其中认知率较高的为:对护士护理质量的认知,其认知率为69.05%;对所需费用的认知,其认知率为52.38%;对医患关系的认知,其认知率为52.38%。结论:根据外科护士对神经外科护理危机成因的认知情况,针对性的加强护士对其的认识和了解,从而提高外科护士的服务水平,在病人的康复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曹丽丽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2年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0例,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40人。两组均常规治疗,治疗组在用药基础上静滴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4天为一疗程,病程结束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65%,两组比较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徐丹 刊期: 2014年第z2期
近年来,随着医学心电生理技术的飞速发展,发现了一些过去难以发现的离子通道型疾病。现将我们接诊的1例先天性长Q -T 间期综合征报告如下。患者,女,19岁。因反复晕厥3年,于2005年7月22日来我院就诊。病人自述近3年来出现活动及兴奋时有时晕厥、偶有大小便失禁,双眼上翻,不伴失语、肢体活动不灵,可自行苏醒,每次发作时间小于3分钟,每年发作4到10次不等。曾行颅脑C T 及 M RI检查未见异常。发作后随即脑电图检查可见中度异常,未见极慢波。在外院诊为癫痫。给予抗癫痫药物及中医中药治疗,疗效果不佳,且发作较前频繁,3天前上述症状再发来我院就诊。检查:BP:90/50mmHg ,营养中等,神志清楚,甲状腺不肿,心率80bpm ,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电解质无异常。心肌酶正常。脑电图正常。颅脑C T未见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82次/分,Q -T间期0.46秒,可见双峰T 波。心脏彩超未见异常。行hol-ter检查示:窦性心律(36-170次/分,平均心率64次/分)长Q -T间期620ms ,室性早搏105个/24小时,早搏集中出现在13点和20点)可见短阵室速,及室早二联律。运动试验:运动前心电图正常,运动中2分钟后开始出现室性早搏,有时为多元性室早,在运动时出现尖端扭转性室速而发生晕厥,运动后即停止出现室早,卧位至结束未再出现室早。诊断:长Q -T间期综合症。给予倍他乐克治疗,门诊复诊倍他乐克逐渐加量,3年随访,病人发作较前明显减少,因病人家庭经济问题不能按ICD治疗。于2009年12月因感冒后服用红霉素,家人给予停服倍他乐克,后来运动时猝死。
作者:赵康;窦伟光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分析和研究中医辨治肝炎后肝硬化腹水疗效。方法:我们选取2011年4月-2013年7月肝炎后肝硬化腹水患者100例,根据患者疾病类型不同,给予中医辨证施治,将其治疗方法与效果进行回顾性的分析与总结。结果:气滞血瘀型56例患者中治疗有效率为82.1%;脾肾阳虚型32例患者中治疗有效率为81.3%;温热蕴结型7例患者中治疗有效率为57.1%;肝肾阴虚型5例患者中治疗有效率为40.0%。结论:将中医辩证施治理论应用于肝炎后肝硬化腹水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肝脏功能,加快腹水消退速度,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石全有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分析输注单采血小板时出现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并探讨如何其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将我院在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期间输注单采血小板后伴有不良反应的37例患者定义为实验组,在此期间的40例未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定义为对照组。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分析两组患者的相关因素,并进行比较,进而总结其具体的预防方法。结果:实验组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年龄、性别、输血史、药物史、血小板回收率及血小板输注前保存时间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且P>0.05。结论:输注单采血小板时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与年龄、性别、输血史、药物史、血小板回收率及血小板输注前保存时间等指标无关。
作者:李春岭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症状与CT影像学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抽取2012年0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进行CT检查与临床诊断检查。结果:患者属于中度病症占例数较多,轻度患者例数较少,通过对其实施疼痛评价分析,其中轻度22例,中度45例,重度33例。结论:对此类疾病患者进行检查时,应结合多种方式检查,对其进行分析,综合有效数据,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作者:寇立青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越来越重视以实验诊断为依据。可靠的检验结果,有助于临床对疾病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对检验结果的质量,临床上往往只注重检验人员在分析时的质量控制,而忽视了对标本质量的严格要求。分析时的质量控制,是必不可少的、非常重要的,但分析前的标本质量也是不容忽视的。如何采集合格的血液标本非常重要。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进行生化、免疫、血凝、血液细胞学检查的1500份血液标本进行分析,通过严格监管、检查来判断不合格的血液标本。总结如何通过护理干预采集合格的血液标本。结果:收集血液标本1500份,其中不合格350份,占了全部4.2%。其中造成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有标本采集不规范、溶血、凝血、血量过少或量不准确等因素。结论:确保血液标本的正确采集,处理对于血液检查结果的科学可靠和临床诊断、疗效质量的提高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伟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白内障复明工程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白内障患者100例,对其进行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认真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患者经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后,94例患者视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病情恢复快,护理过程中无并发症发生,护理效果显著。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白内障复明工程中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张竹青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脑萎缩并发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诊治的122例老年性脑萎缩并发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61例,予常规护理方案,研究组61例,予综合性护理干预,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相关情况。结果:研究组恢复情况与心理状态等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脑萎缩并发脑出血疗效显著,有效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功花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讨孕期宣教对产褥期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产妇5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6例)实施常规产后护理,观察组(26例)在此基础上实施孕期宣教,对比两组产褥期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在失眠率、抑郁率、感染率及新生儿患病率上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在泌乳情况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产褥期产妇实施孕期宣教,可有效改善产褥期结局,降低新生儿患病率,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袁琼 刊期: 2014年第z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