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联合使用腹腔镜手术及腹腔灌洗技术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临床体会

关艳林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SAP), 腹腔灌洗技术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联合使用腹腔镜手术及腹腔灌洗技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应用价值和疗效判断.方法:选取48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及腹腔灌洗技术.结果:手术病死率4.2%,余46例均治愈出院.结论:联合使用腹腔镜手术及腹腔灌洗技术能够有效提高SAP 的治愈率.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关于肺结核防治的几点建议

    结核病是一种呼吸道传播的慢性传染病,可以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常见肺结核,近些年来,由于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加、体质下降、流动人口增多,肺结核病人治疗不合理,再加上多发耐药结核菌的感染,全球结核病疫情出现回升态势,严重危害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工作质量,所以肺结核的防治工作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

    作者:孙晓燕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甲状腺术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研究

    目的:总结甲状腺术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科在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280例行甲状腺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甲状腺术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方法。结果:本组患者通过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及护理方法,术后无一例发生出血并发症,未出现死亡病例,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引流不畅、血管结扎不牢固、凝血功能障碍等均是甲状腺术后出血的常见原因,临床上应做好术前准备,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手术,术后严密监测病情变化,以预防术后出血的发生。

    作者:国玉红;张志澜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针刺结合红外线治疗50例慢性单纯性鼻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红外线治疗50例慢性单纯性鼻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单纯性鼻炎患者,对其以针刺结合红外线法进行治疗,并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50例患者中,治愈23例、显著改善12例、改善13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结论:针刺结合红外线治疗慢性单纯性鼻炎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该种治疗方法值得广泛推广,以帮助更多患者受益。

    作者:赵冬梅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艾塞那肽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探讨

    目的:对采用艾塞那肽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近期收治的26名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口服大耐受剂量二甲双胍,服用时间不少于两个月,加用艾塞那肽,对患者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观察,在三个月内,对患者的 PPG、FPG、HbA1c、体重比那话、低血糖发生情况等进行监测。结果:经过三个月的治疗,所有患者不仅HbA1c、FBG、PBG 和体重发生明显下降现象,而且低血糖发生率没有增加。结论:采用艾塞那肽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不仅能有效控制血糖,而且能够降低 HbA1c,提高治疗疗效,降低低血糖风险,同时使患者体重得到控制。

    作者:杨哲新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肝硬化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术的效果及护理

    目的:探讨对肝硬化腹水患者进行超滤浓缩腹水回输术治疗的效果及护理。方法:对155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采用超滤浓缩腹水回输术治疗和针对性护理。结果:未见不良反应及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超滤浓缩腹水回输术结合相应的护理对治疗肝硬化腹水安全有效,经济实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钱宏;刘迎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膀胱全切回肠代新膀胱术的临床效果观察与护理方法研究

    目的:分析膀胱全切回肠代新膀胱术的临床效果与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5月-2014年7月期间实施膀胱全切回肠代新膀胱术治疗的85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治疗效果,同时根据患者的护理方法的差异将其分为试验组(45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病情观察、并发症护理等综合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满意度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试验组中有4名患者出现并发症,包括2例尿瘘、1例输尿管末端狭窄和1例消化道应急性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8.89%,对照组中有8名患者出现并发症,包括3例尿瘘、2例输尿管末端狭窄和3例消化道应急性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20.0%,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试验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膀胱全切回肠代新膀胱术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而手术过程中配合以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病情观察、并发症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赵海霞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直肠癌手术并发症的预防与临床疗效分

    目的:探讨直肠癌手术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以及治疗的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直肠癌治疗的60例患者,对手术并发症的原因和临床预防的方法进行探讨和分析.结果:在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死亡现象发生,其中有8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3.3%,与无并发症发生患者相比发生并发症患者拔出导尿管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在对直肠癌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会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所以应该注意并发症的预防,提高直肠癌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马绍勇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臭氧治疗妇女阴道炎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臭氧治疗细菌性阴道炎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门诊接受臭氧治疗的56例阴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其中痊愈32例、好转20例、无效4例,有效率92.85%;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毒副作用.结论临床应用臭氧治疗妇女阴道炎治愈率高,复发率低,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董晓菲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结肠癌术后患者进行全面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结肠癌术后患者进行全面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58例根治手术的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58例患者均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进行手术期、心理、生活及常规等方面的护理干预措施,另一组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经过护理干预的29例患者,术后并发症为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的29例患者,术后并发症为11例,观察组经过护理干预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常规护理的患者,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癌术后患者经过全面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建议推广临床使用.

    作者:姜淑娟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乙肝病毒携带者细胞免疫功能的酶联免疫斑点实验检测方法的构建?

    目的:构建乙肝免疫复合物作为治疗性乙肝疫苗的细胞免疫功能检测方法并摸索佳试验条件。方法:选择乙肝病毒携带者10人,用酶联免疫斑点实验方法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分泌 IFN-γ的细胞频数(SFC);探索佳实验条件。结果:该方法用于免疫复合物作为治疗性疫苗治疗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免疫功能检测,佳免疫剂量为10μg 组;初次注射后4周患者的 SFC 开始下降。结论:检测淋巴细胞分泌 IFN-γ的细胞频数(SFC)的酶联免疫斑点实验方法可以作为乙肝免疫复合物作为治疗性乙肝疫苗治疗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检测,并且证明其有良好的重复性。

    作者:张国强;李惠;臧珂;孔丽悦;韩凤琦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基于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并研究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4月至2013年5月所医治子宫内膜息肉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其治疗方法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观察组患者给予宫腔镜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结果。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和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借助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减少出血量,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赵丽娜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疼痛管理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内科常见的急症之一,本病发病急、变化大、病死率高,多伴有难以耐受的剧烈疼痛。我科对61例急性心肌梗死疼痛采用如下干预措施,效果显著,疼痛缓解快,对患者的病情控制及预后有良好的作用。

    作者:姚秀珍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冰盐水合用口泰含液口腔护理减少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并发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冰盐水合用口泰含液口腔护理减少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取自2013年2月-2014年2月本院诊治的脑出血患者86例,按照完全双盲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患者予常规口泰液含漱液的口腔护理,研究组43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冰盐水合用口泰含液口腔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及口腔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13.95%少于对照组的34.88%,且口腔不良事件发生率11.63%也少于对照组的41.86%,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冰盐水合用口泰含液口腔护理可有效降低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且对患者口腔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作者:陈丽文;井超;徐雄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科学护理体会

    目的:研究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35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护理方法(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饮食护理、运动指导、药物护理和出院指导)等,了解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科学的全面的护理,35例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恢复情况为:完全恢复30例,好转5例;血糖控制情况为:平均空腹血糖值为(5.8±0.9)mmol/L,平均餐后2h 血糖值为(7.5±1.5)mmol/L.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无一例出现低血糖防御、甲状腺危象或者高渗性昏迷的情况.结论通过科学护理能有效改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控制病情,降低疾病的复发率,提高患者的预后生存质量.

    作者:杨波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高位复杂性肛瘘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高位复杂性肛瘘是一种难治性疾病,有多个瘘口和瘘管「1」。临床表现是肛周外口反复流脓,严重时出现全身中毒症状。给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带来种种不便与折磨,精神伤害大。临床男性高于女性,发病年龄高峰20~40岁。「2」作为我国传统疗法的挂线疗法对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挂线疗法可分为:切割挂线和引流挂线。在国内外均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重要方法「3」。然而术后创面的修复是一个更为复杂的过程,通过对患者术前心理护理。肠道准备。瘘管定位,术后病情观察。创面评估。营养支持。。换药技术。完善的出院指导等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体会如下。

    作者:彭晓荣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对住院西药房实施全面质量控制

    探讨关于住院西药房实施全面质量控制的作用分析,为防止病人用药存在的不合理用药,以及用药的安全隐患。将药房准则贯通与所有环节,对于住院药房实施全面的质量控制管理。充分发挥临床药师的作用。以下是笔者详细介绍。

    作者:何春玲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脑出血患者救治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脑出血患者救治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96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经过院前急救护理,对照组患者入院接受救治.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救治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病-急救的平均时间间隔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 P<0.05);30d 末观察组患者的存活率、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肢体运动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能明显提高患者的存活率,改善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张英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糖尿病护理中饮食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饮食治疗在糖尿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4月~9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饮食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血糖情况相似,在饮食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血糖有较大的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糖尿病的护理中采用饮食护理具有非常好的护理效果,患者血糖恢复的情况好,临床意义积极.

    作者:艾铭旭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浅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影响

    目的:由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情的严重性和治疗的特殊性,患者需要更高要求的护理干预,本文探讨了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7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有计划的护理干预,观察其效果。结果:经过科学的护理干预后,症状缓解,有显著作用。结论:通过干预,患者能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及自觉的遵医行为,从而有效缓解症状。

    作者:王亮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临床分析

    目的:本文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和诊断资料,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临床治疗和药物方法进行分析与探讨,从而提高临床上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以随机抽取的方式在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时间段内所接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抽取150例患者,其中45例患者有梗死后心绞痛现象,作为观察组,105例患者未发生梗死后心绞痛现象,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在病理方面的不同点,对患者进行在常规治疗心绞痛药物的基础上加以小剂量尿激酶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对临床治疗和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对比分析,可判断研究对象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绞痛的概率为30%,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梗死前心绞痛状况、心电图结果、梗死部位、溶栓治疗结果等方面有明显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经临床治疗后显效、有效共34例,有效率为75.6%.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发作具有其独有的病理特征,临床治疗时应对病理特征明显的患者给与相应的处理与治疗措施.在常规治疗心绞痛药物的基础上加以小剂量尿激酶治疗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郝荣静 刊期: 2014年第15期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农村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