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洪;张海雁
精神病患者经过住院系统治疗后,病情逐渐恢复正常,渴望回归社会、回归家庭.由于某些不利因素的影响,康复期患者回归社会还存在一定困难.
作者:于长林 刊期: 2009年第20期
护休沟通是通过护士与住院病休人员之间交流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过程.它可反映人的思想、情操、道德、文化和修养等.在实施以病休人员为中心的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中,如何加强护休之间的沟通显得更重要.提高护士与病休人员之间的沟通质量,使护理工作得到良好的信息反馈,成为整体护理质量上新台阶的重要一环.
作者:赵迎新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比较B型超声与彩色多普勒在胎儿脐带绕颈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产前行常规B超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检查疑有胎儿脐带绕颈的305例,与分娩证实的脐带绕颈作对照分析.结果:两种方法诊断脐带绕颈的准确率分别为81.5%和98.0%.结论:在胎儿脐带绕颈的诊断中,彩超的准确率显著高于B超.
作者:瞿茹莼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目的:探讨心理治疗对青少年行为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住院青少年行为障碍患者给予综合性心理治疗,判定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青少年行为障碍患者在与人沟通、认知和行为、人际交往、能力、体能、精神状态方面显著改善.结论:心理治疗在青少年行为障碍疗效显著.
作者:张延赤;张黎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观察传统治疗基础上联用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及服用阿司匹林,治疗组加用低分子肝素,疗程均一周.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改善均优于对照组,观察4周,治疗组无1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心梗),对照组发生3例.结论: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联用能有效控制心绞痛,减少心肌梗死发生率.
作者:郑春丽 刊期: 2009年第20期
中风急性期(脑血管意外)经过救治后,多留有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眼歪斜等后遗症.如按常规单纯针刺患侧,往往难治不愈,甚或造成终生残废,从而影响病者的身心健康和日常生活.
作者:康红 刊期: 2009年第20期
住院精神病患者缺乏自知力和思维紊乱、情感不协调、行为不能控制,在日常住院生活中容易发生伤害.因此,精神科护理应更加重视护理安全问题.本文对住院精神病患者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作者:王林利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调查上海市徐汇区虹梅街道外来务工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为制定相关政策和干预措施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应用一般健康问卷(GHQ)及自编问卷对虹梅街道的699名外来务工人员进行调查.结果:28.6%的外来务工人员可能有心理问题,未婚、月收入1500元以上、文化程度高、初次到上海感到紧张、人际关系欠佳、业余生活不丰富及倾诉对象少等外来务工人员为心理问题高发人群.结论:外来务工人员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今后应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心理卫生服务.
作者:潘忠德;周荣山;沈文龙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糖尿病是一种发病率较高,具有遗传倾向的慢性终身性疾病[1,2].糖尿病教育是糖尿病5项基本治疗措施之一,也是减少和延缓糖尿病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重要手段.护士在糖尿病教育中起着积极的作用,护士糖尿病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糖尿病健康教育的质量.为了了解基层医院护士的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为更好地实施糖尿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本文对基层医院护士的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谢文菊;刘顺杰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寻找安全有效的人工流产(人流)麻醉用药方案.方法:自愿行无痛人流300例,随机分为3组.A组:丙泊酚+芬太尼+麻黄碱;B组:丙泊酚+芬太尼+利多卡因;C组:丙泊酚+芬太尼+麻黄碱+利多卡因.比较三组用药方案在缓解丙泊酚注射痛及对呼吸循环功能、麻醉效果及苏醒时间的影响.结果:C组较A、B组明显缓解丙泊酚注射痛,麻醉效果显著提高(P<0.05),且呼吸循环稳定,不良反应显著减少,缩短了麻醉苏醒时间.结论:丙泊酚伍用小剂量麻黄碱、芬太尼、利多卡因用于无痛人流,麻醉更安全、有效,苏醒更快且无或仅轻微注射痛.
作者:刘芳;李秋菊;姚宗华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早产儿智力及运动发育的作用.方法:将80例高危儿随机分成干预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干预组接受早期干预,对照组仅常规育儿指导.两组患儿于1岁时来院进行Gesell婴幼儿发育检查方法监测发育商(DQ).结果:干预组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自我照顾及认知社交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且发育商分级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早期干预能有效促进早产儿智力及运动发育.
作者:刘淑娟 刊期: 2009年第20期
在院前急救这一特殊环境中,既要在短暂的时间内完成危重患者的急救任务,又要达到有效沟通,无疑是一种挑战.近年来,随着人们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在院前急救工作中护患沟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曹玉琼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本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12例,按随机抽样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行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于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康复效果.结果:实验组恢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被控制后,积极实施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自知力和服药依从性,有助于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康复.
作者:杨静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合并喹硫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西酞普兰合并喹硫平组及单用西酞普兰组各30例,疗程6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定疗效,用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及实验室检查评定安全性.结果:6周后两组总体疗效差异无显著性,但在第1周末合并用药组显效快,两组间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西酞普兰合并小剂量喹硫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疗效好、起效快、安全性高.
作者:张丽娟;慈明塔;张红燕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精神科老年住院患者因体质差、反应迟钝、行动缓慢、步态不稳、一些痴呆患者的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及在意识模糊状态下、抗精神病药不良反应影响,其发生跌倒的危险性较正常人高[1].跌倒是导致老年患者致伤、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2].因此,探索老年患者跌倒的相关因素及防范措施,对避免纠纷、提高老年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俊萍 刊期: 2009年第20期
医疗卫生服务是与社区生活紧密相关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能否达到小康社会型社区的重要表征之一.因此,以社区卫生服务为中心的全科医学服务体系在建设和谐社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邵丽娜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总结小儿过敏性紫癜的诊断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我院2003年1月~2008年6月收治的小儿过敏性紫癜36例,对其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小儿过敏性紫癜患者未发生任何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小儿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复杂和不确定性,所以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多困难.对症治疗对该病的恢复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辉;钱辛玲;张小军 刊期: 2009年第20期
随着明水城区的开发、经济的发展、人口的流动日趋频繁,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管理工作成为当前计划免疫工作的难点和重点.
作者:牛丽霞;陈士玉;李静 刊期: 2009年第20期
据临床观察,癌症患者大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影响正常的医学治疗[1].因此,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对其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 不但可以减轻或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 而且还有助于疾病的治疗,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李绍毅;冯辉;齐爱霞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实习护生带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流程化带教的效果.方法:制定不同实习阶段系统具体的带教流程,通过讲解、示范、放手不放眼的反复训练和操作中随时提问、操作后记录操作流程的方式对护生进行带教.结果:对施行流程化带教护生的操作技能考试、理论考试、护生对科室和带教老师的满意度进行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实习护生进行流程化带教,提高了护生的动手能力,增强了无菌观念,强化了理论知识,工作更具条理性和主动性,对科室及老师带教的满意度提高,老师的带教意识增强,有效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作者:李云霞;彭练君;姜芳智 刊期: 2009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