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萍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酒精性肝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选择同期单纯酒精性肝病患者和单纯乙肝病毒感染患者各50例作为对照组,对组间疾病程度进行比较,对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对酒精性肝病合并乙肝病毒感染发病类型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合并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升高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四周的治疗,合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差于对照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 Logistic 回归分析可知,平均每天饮酒量、HB-DNA 定量、饮酒年限、吸烟以及年龄是发病危险因素.结论:乙肝病毒感染会导致酒精性肝病患者的病情加重,让治疗效果降低.每天饮酒量、HB-DNA 定量、饮酒年限、吸烟以及年龄是酒精性肝病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所以要想对酒精性肝病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治疗效果和预后进行改善,就需要戒酒,并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作者:隋玉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金属接骨板治疗锁骨骨折的手术适应症,方法及并发症.方法:自2009年1月~2013年1月骨科对54例(左侧29例,右侧25例)锁骨骨折患者采用金属接骨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3~24个月,平均11个月.除1例因螺钉穿透皮肤(但未影响骨折愈合),其余均愈合良好.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4个月.2例肩关节功能轻度障碍,余患者肩关节无功能障碍.结论:采用金属接骨板治疗锁骨粉碎性骨折,同时尽量少剥离骨膜保护对侧的软组织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其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李进廷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腹膜恶性间皮瘤(PMM)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9例 PMM 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检查及治疗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均为成年人,男性6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63.5岁.临床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腹水、腹部包块等.镜下肿瘤形态多样,由上皮样和梭形细胞组成具有上皮、肉瘤样和双向型的特点.免疫表型:calretinin(5例)、D2-40(5例)、WT-1(3例)、AE1/AE3(9例)、EMA(7例)、CK5/6(7例)、HBME-1(8例)、vimentin(9例)均(+),MOC-31、Ber-EP4、CEA 均(-).随访12-36个月3例死亡,6例尚活.结论:腹膜恶性间皮瘤是一种少见的但恶性程度极高的疾病,分为局限性和弥漫性两种,治疗上多以综合治疗为主,但其预后较差.
作者:姚轶;李雨濛;刘尧;齐晓岚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心血管内科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实施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2年5月~2104年5月间诊治的88例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44例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的44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8.13%,对照组为77.21%,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血管内科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措施,能够提升护理干预效果,加强患者服药依从性,缓解其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大限度的降低不良反应出现,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刘珂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与不断提高的医疗技术,许多新的医疗设备、化学物质被广泛应用到临床,其次,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发展、人口密度的增加及人类自身的不良行为,原有的传染病以及新出现的传染病,使医务人员常暴露于多种职业危害因素中。因此,充分了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防护措施,可有效降低医务人员的职业危害。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分为感染性职业暴露、物理性职业暴露、化学性职业暴露。[1]
作者:邓海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模式对改善产妇心理不良情绪及产后恢复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100例初产妇,以随机方式将其分成两个小组,每组50例产妇,并命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产妇实现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产妇实行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模式,并将两组产妇分娩并发症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详细的记录。结果:对照组产妇的心理不良情绪、分娩后出现疼痛、产后出血、早产以及胎儿窒息现象的发生率均比观察组高,但对护理的满意度恰好相反,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高,且统计差异有意义。结论:采用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的模式,可以有效降低产妇不良情绪的发生以及分娩并发症的产生,更利于胎儿的健康分娩,提高产妇的满意度,应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史杨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针对乳腺癌彩超血流显像的相关因素进行较深入地探讨.方法:收集患有乳腺癌病变的60例患者的彩超血流影像资料,比较患者年龄、乳腺癌大小、导管内癌、组织学分类、孕酮受体、浸润性导管癌分级、雌激素受体、P53表达状态等指标,采用回归模型分析相关因素.结果:60例腺癌患者中,有34例患者血流丰富(占56.7%),24例患者血流中等(占40%),2例患者没有血流(占3.3%).采用回归模型分析多因素可发现,影响对血流程度的因子作用大小依次为,肿块大小(OR=5.872)、肿块分化程度(低分化OR=4.209,中分化 OR=1.672)、患者年龄(OR=0.931).肿块病理类型及 P53等指标对血流程度没有影响.结论:患者年龄、肿块大小及其分化程度都是乳腺癌血流显像的相关因素,越大的肿块具有越丰富的血流,越差的肿块分化具有越丰富的血流,血流随患者年龄增加而逐渐减少,但年龄因素影像血流的结果弱.
作者:苗红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对比胫骨平台骨折采用正中单切口与双切口内固定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收集2007年6月-2012年6月期间胫骨平台骨折的20例患者有关资料,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1-3年的随访,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双切口相对于正中单切口内固定治疗具有更明显的临床疗效。结论:胫骨平台骨折由高能量损伤导致的通常容易使平台发生塌陷、压缩及劈裂等情况,对于关节功能产生严重影响。正中单切口作为一种传统治疗方法治疗难度较大,治疗效果不佳。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双切口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可复位解剖、固定比较牢固、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可实现良好疗效。
作者:王利臣;张博宇;付春雷;张春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通过对研究组和对照组进行事件相关电位 p300对认知功能的测定分析,发现抑郁症患者经事件相关电位 p300的 N2、P3潜伏期延长,P3波幅降低。
作者:李红梅;王春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脑梗塞的效果.方法:选取162例脑梗患者,随机分组,就常规治疗(对照组,n=81)与加用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观察组,n=81)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试验组血脂水平、hs-CRP 下降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 NIHSS 及 ADL 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药物治疗方式治疗脑梗塞患者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脂情况,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堃;王月姮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了解金州新区居民肺癌死亡特征及其变化趋势,并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2013年金州新区居民肺癌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6-2013年居民肺癌合计死亡3319例,年均死亡率为59.28/10万,标化死亡率为34.49/10万.肺癌标化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年均下降2.27%(P<0.05).粗率、标化死亡率均表现为男性高于女性,男女性别值分别为1.7:1,1.3:1.居民去肺癌寿命为81.39岁,肺癌所致寿命损失率为1.44%.结论:金州新区肺癌是恶性肿瘤的第一位死因;肺癌粗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的时间趋势提示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影响作用.肺癌的预防与控制应列入金州新区近期恶性肿瘤的防治重点.
作者:胡秀冰;林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统计分析手足口病患儿的门诊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1年2月-2013年8月收治的42例手足口患儿作为对象,采用多种方式进行隔离护理措施。结果:采用多种有针对性的隔离护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预期效果,并无出现感染或死亡的情况。结论:采用有针对性、有效性等结合的护理措施,可促进儿科门诊手足口病患儿的治愈率提高,确保了病死率降低,而且医疗成本也随之降低。
作者:孟广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对 ICU 重症肺感染患者进行血必净联合抗生素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将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100例 ICU 重症肺感染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共分为 A、B 两组,每组50人,A 组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B 组患者给予抗生素联合血必净治疗,对患者的恢复情况作回顾性分析,对比 A、B 两组的疗效。结果:B 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 A 组患者,且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都明显的优于 A 组,两组患者都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对重症肺感染患者进行血必净联合抗生素治疗安全可靠,并且能够获得明显的治疗效果。
作者:毕展建;解洁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分析初产妇产后尿潴留与睡眠障碍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的82例初产妇有关资料,按照产后尿潴留的发生情况,分为尿潴留组与非尿潴留组,两组各有41例患者.根据产后首次排尿时间,将非尿潴留组患者小于6小时的甲组(有20例)和大于6小时的乙组(有21例).对比两组初产妇产后睡眠质量差异,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在睡眠质量上,尿潴留组初产妇明显高于非尿潴留组初产妇;分析非尿潴留组初产妇,可发现乙组睡眠质量明显高于甲组初产妇,尿潴留与睡眠质量具有一定相关性,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产后睡眠障碍的一个危险因素就是初产妇产后尿潴留,在产后早期对其进行合理指导可明显降低发生尿潴留的可能性,对于提高初产妇产后睡眠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乔正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通过开展静脉药物配制中心(PIVAs),来加强医院的药品管理,改进临床药学服务,保障病人用药安全。通过分析静脉药物配制中心开展的目的、意义及发挥的作用讨论配制中心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结果:由药师集中承担静脉药物配制,有利于提高静脉输液质量,降低成本,减少和避免因配伍或操作可能造成的药物不良事件。
作者:祁玉清;闫志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孕妇产前凝血功能检测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00例妊娠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均有所好转,但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8%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0%,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4%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2%,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程度评分8.52±1.48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程度评分5.03±1.26分.所有差异均为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产前凝血功能的检测能够更好的对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更佳、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程度更高,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莹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对2012年4月到2014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对照组进行常规西药治疗,对研究组进行中西医综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40例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40例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52.5%,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有助于患者的尽早恢复,存在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学锋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针对临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 CT 影像进行诊断的效果进行较深入地探讨,对其高死亡率原因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提供重要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的3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有关资料,采用16层螺旋 C进行影像检查,对其影像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患者都采取 CT 扫描,其中有3例患者血肿位置位于脑叶,没有死亡病例;有22例患者位于壳核,由2例死亡(占9.1%);有3例患者位于丘脑,1例死亡(占33.3%);2例患者位于小脑,1例死亡(占50%).结论:临床诊断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 CT 影像诊断技术,比较快捷、精确,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杨蕤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针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采用彩超进行鉴别诊断的应用效果进行较深入地探讨.方法:术前对7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实施超声影像检查,术后结合病理结果研究对其超声的良恶性征象,对比病灶内彩超血流信号具有不同的分布可分为三种类型.结果:76例患者中有43例为良性,共131个结节,有33例为恶性,共55个结节.甲状腺结节单发或多发情况与发生恶性比例没有关系,超声影像显示恶性患者主要有模糊边界,不低回声实性结构,规整形态,周边没有声晕,内见较小钙化等结果,与良性结节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彩超结果表明,恶性病灶内血流信号主要是Ⅲ型分布,良性病灶内血流信号主要是Ⅰ、Ⅱ型分布(P<0.05).结论:超声对于诊断鉴别甲状腺结节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综合分析其彩超影像能够使其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
作者:江虹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了解开窗减压术应用于腰椎管狭窄症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腰椎管狭窄症患者85例作观察组,给予开窗减压术治疗,另选取85例作对照组,给予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比较终疗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较大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开窗减压术在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中效果显著,与其它术式相比,对椎体稳定性影响小,安全、可行.
作者:陈相如;邹文衢;阳君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