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析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模式对改善产妇心理不良情绪及产后恢复的有效性

史杨

关键词: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模式, 有效性, 不良情绪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模式对改善产妇心理不良情绪及产后恢复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100例初产妇,以随机方式将其分成两个小组,每组50例产妇,并命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产妇实现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产妇实行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模式,并将两组产妇分娩并发症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详细的记录。结果:对照组产妇的心理不良情绪、分娩后出现疼痛、产后出血、早产以及胎儿窒息现象的发生率均比观察组高,但对护理的满意度恰好相反,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高,且统计差异有意义。结论:采用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的模式,可以有效降低产妇不良情绪的发生以及分娩并发症的产生,更利于胎儿的健康分娩,提高产妇的满意度,应值得推广应用。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支原体肺炎50例临床表现及治疗分析

    目的::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分析。方法:在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所接治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中选50例,对其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的综合分析。结果:5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咳嗽、发热,X 线表现及支原体抗体阳性。予红霉素,阿奇霉素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的共性,予以大环内酯类及阿奇霉素治疗有效。

    作者:曲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内镜窄带成像技术 NBI 在上消化道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在上消化道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到2014年6月于我院内镜检查的上消化道癌前病变患者共1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各有8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内镜检查,观察组80例患者采用 NBI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检查消化道微细结构以及胃黏膜病变轮廓的图像清晰度.结果:窄带成像技术在显示病变轮廓图像质量、显示黏膜微血管形态图像质量以及胃小凹观察方面均要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在上消化道癌前病变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操作简易且安全,能够清晰显示上消化道癌前病变病灶,对于上消化道癌症的早期发现以及诊治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马淑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孕妇产前凝血功能检测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中的作用分析

    目的::探讨孕妇产前凝血功能检测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00例妊娠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均有所好转,但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8%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0%,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4%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2%,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程度评分8.52±1.48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程度评分5.03±1.26分.所有差异均为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产前凝血功能的检测能够更好的对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更佳、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程度更高,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莹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手术治疗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的体会

    目的::分析探讨手术治疗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4年3月来我院接受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治疗的患者119例,对其均采用手术治疗方式,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119例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中,有6例患者为持续植物状态生存,12例患者为重度残疾,24例患者为中度残疾,66例患者恢复良好,11例患者手术后死亡。患者的死亡原因为颅内血肿量大,脑挫裂伤较为严重而且出现脑水肿引起的脑疝,导致脑干功能衰竭发生死亡。结论: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致伤机制较为复杂,且伤势较重,出现的合并症较多。在救治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时应做到及时诊断、及时手术,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处理患者手术后的每个细节,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改善其生存质量。

    作者:王旭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高通量血液透析与常规血液透析应用效果比照观察

    目的::比较高通量血液透析与常规血液透析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44例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2例,观察组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照组采用常规血液透析,比较两组患者透析前后肌酐(Scr)、尿素氮(BUN)、甲状旁腺素(PTH)、β2-微球蛋白(β2-MG)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 Scr、BUN、PTH 与β2-MG 均明显下降,但观察组患者 PTH 与β2-MG 较对照组患者下降程度更明显,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可更好的清除血液中的大分子毒素.

    作者:杨良菊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食品中碘、铬及锑锭中汞的应用分析

    文章中作者遵循从事基层检验工作的经历,并综合对检验学的文献进行查阅,对将原子荧光检验技术使用到日常检测工作的情况进行分析,并针对民众牵挂的食品问题,重点谈谈怎样采取原子荧光技术分析食品样本中的含碘物质、含锑物质以及含铬物质进行成分测定,并从这些样本中鉴定汞元素的具体含量。根据分析原子荧光技术对食物样本进行汞元素检测的情况可知,该项技术非但在灵敏性方面优于其他技术,且检验时受到的限制较少,结果更为可靠。

    作者:张会青;李爱华;贾芹香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以光疗为主种二不同方案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探讨三种方案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2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组,采用不同治疗方案.3d 后观察比较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疗效好,临床治疗方案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光疗+白蛋白+茵栀黄颗粒+妈咪爱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亦慧;周晓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健康教育应用于小儿哮喘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健康教育应用在小儿哮喘治疗与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4年1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835例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把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而研究组患儿则给予健康教育.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其中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的比对照组好,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应用在小儿哮喘治疗与护理中,可以有效的对哮喘患儿的临床症状进行改善,其在临床中值得被推广与使用.

    作者:杨巧玲;杨柳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风险管理在肿瘤化疗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肿瘤化疗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220例住院患者分为两组,每组110例.观察组采用风险管理进行护理,对照组单纯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临床肿瘤化疗护理过程中采用风险管理,可以明显减少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英芹;李祥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分析短效联合与长效单药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对随诊间收缩压变异性的影响

    目的::分析短效联合与长效单药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对随诊间收缩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抗高血压治疗的患者150例,将其随机分成短效联合组和长效单药组各75例,全部患者每隔两周随诊一次,连续治疗10个月,对治疗前后的收缩压变化值进行详细记录.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均有一定下降,而长效单药组患者的收缩压下降程度显著优于短效联合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效单药抗高血压治疗能有效降低随诊间收缩压变异性,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彦田;刘沛;罗礼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90例脑卒中续发癫痫的临床诊治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脑卒中继发癫痫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90例,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诊断、治疗脑卒中继发癫痫的有效方式.结果:本次研究中,对患者进行了颅脑 CT、MRI 和脑电图检查后,30例患者被诊断为复杂部分性癫痫,31例患者被诊断为强直阵挛发作,29例患者被诊断为部分性发作继发全身性发作,无漏诊、误诊的情况发生.经过治疗后,复杂部分性癫痫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76.67%,强直阵挛发作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80.65%,部分性发作继发全身性发展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86.21%,患者均得到了较为良好的治疗.结论:脑卒中继发癫痫能够给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并且在临床中多表现为症状多、易反复的特点,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确诊后及时进行治疗,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安全.

    作者:赵雪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抑郁症与事件相关电位 p300的研究

    通过对研究组和对照组进行事件相关电位 p300对认知功能的测定分析,发现抑郁症患者经事件相关电位 p300的 N2、P3潜伏期延长,P3波幅降低。

    作者:李红梅;王春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双切口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临床分析

    目的::对比胫骨平台骨折采用正中单切口与双切口内固定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收集2007年6月-2012年6月期间胫骨平台骨折的20例患者有关资料,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1-3年的随访,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双切口相对于正中单切口内固定治疗具有更明显的临床疗效。结论:胫骨平台骨折由高能量损伤导致的通常容易使平台发生塌陷、压缩及劈裂等情况,对于关节功能产生严重影响。正中单切口作为一种传统治疗方法治疗难度较大,治疗效果不佳。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双切口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可复位解剖、固定比较牢固、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可实现良好疗效。

    作者:王利臣;张博宇;付春雷;张春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探讨我国社区护理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常规的护理和公共护理相结合就是另一种护理模式称之为社区护理,社区护理的服务宗旨就是为了社群人民的身体健康,工作的主要内容是预防和服务,对于健康方面的护理尤为重视。因为社区卫生服务主要由社区护理组成的,所以加大社区护理的力度有助于完善我国护理事业,本文对我过社区护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根据我国社区护理的现状总结出我国社区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为我国社区护理的实施、教育以及管理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作者:高绪香;白志芳;朱香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浅析甲状腺结节的超声影像诊断

    目的::针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采用彩超进行鉴别诊断的应用效果进行较深入地探讨.方法:术前对7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实施超声影像检查,术后结合病理结果研究对其超声的良恶性征象,对比病灶内彩超血流信号具有不同的分布可分为三种类型.结果:76例患者中有43例为良性,共131个结节,有33例为恶性,共55个结节.甲状腺结节单发或多发情况与发生恶性比例没有关系,超声影像显示恶性患者主要有模糊边界,不低回声实性结构,规整形态,周边没有声晕,内见较小钙化等结果,与良性结节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彩超结果表明,恶性病灶内血流信号主要是Ⅲ型分布,良性病灶内血流信号主要是Ⅰ、Ⅱ型分布(P<0.05).结论:超声对于诊断鉴别甲状腺结节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综合分析其彩超影像能够使其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

    作者:江虹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结节性甲状腺肿189例个体化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结节性甲状腺肿个体化手术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189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个体化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并发症声音嘶哑6.3%,术后40d 均恢复;术后3d 有3.2%声音变调,通过喉镜检查均未见没明显异常;术后3d 不同程度底盖血症5.8%;30.2%甲状腺功能低下;术后10个月~3年,均无复发.结论:对结节性甲状腺肿进行个体化手术治疗效果显著,手术中以及术后的并发症、复发率都显著降低,因此个体化手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作者:陈少波;曾宪煜;朱小红;黄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曲美他嗪、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冠心病100例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曲美他嗪、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把10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给予曲美他嗪治疗,另一组为观察组,给予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28例,有效20例,治疗有效率为96%,对照组治疗效果显著20例,有效18例,治疗有效率为76%,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进行冠心病的治疗,可以取得极佳的治疗效果,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盛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老年肺炎96例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

    肺炎是老年人感染性疾病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并随年龄增加发病率上升,老年肺炎的死亡率居老年人所有疾病死亡原因的第四位,居老年感染性疾病死亡率的首位[1]。现将本院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以来收治的96例老年肺炎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及有效的防治方法。

    作者:颜克林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铁缺乏及其营养预防分析

    铁是人体内必要的营养元素,长期的缺铁会导致人体出现缺铁性贫血,对身体健康影响非常大,因此需要积极的预防铁元素的缺乏。在预防时需要分析铁的吸收特点,从饮食的摄入和生物铁利用两个方面来进行铁元素的营养防治,从而提升人体内铁元素的含量,本文对铁缺乏、铁的吸收特点和营养预防等进行了研究。

    作者:张潮;徐东明;张希泉;赵洪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浅析临床抗菌类药物的使用强度

    目的::分析研究临床抗菌类药物的具体应用情况,为抗菌类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重要依据。方法:收集医院2009—2012年期间的临床抗菌类药物具体应用情况,汇总分析后,以日剂量限定为单位,对抗菌类药物临床使用强度进行计算分析。结果:4年间抗菌类药物使用强度具有较大波动,使用强度高的依次是三代头孢、喹诺酮、硝咪唑、一代头孢及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前10位临床应用药物主要为头孢、喹诺酮、硝咪唑及青霉素类药物,大部分为注射剂,头孢菌素类抗菌药占有较大的比例。结论:在临床药物应用中主要问题为用药过度、集中及应用广谱抗菌类药物较高等;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严格限制,以免抗菌类药物使用强度增长过快。

    作者:李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农村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