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分析

孙丽娟

关键词:胰岛素强化治疗, 2 型糖尿病, 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本次主要分析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旨在为临床有效治疗提供可靠方案,并帮助患者提高生活的质量.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实验组患者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对照组患者则单纯给予口服胰岛素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各项血糖指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血糖控制总优良率为93.33%,对照组血糖控制总优良率为80.00%,P<0.05,两组数据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的患者首选胰岛素强化治疗,此方法的治疗效果较明显,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与应用.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心肺疾病老年患者无痛肠镜检查的安全与护理

    目的::对老年心肺疾病患者实施无痛肠镜方案诊断的安全性进行分析,并总结其护理方案.方法:筛选人民医院2014年07月-2015年05月接收、患有心肺疾病且进入消化内科胃镜室实施无痛肠镜方案诊断的57例老年患者,无痛肠镜诊断流程中施以综合性的干预措施,观察老年患者检查情况.结果:所有入选对象均已完成肠镜检查工作,操作时长为(19.55±3.33)分钟,麻醉清醒时长(5.11±0.75)分钟.结论:对于患者心肺疾病的老年患者,接受无痛肠镜方案诊断时,配合展开综合性的干预措施,有助于提升操作流程安全性.

    作者:孔芬;万琼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56例针灸对孤独症儿童语言沟通能力改善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针灸对孤独症儿童语言沟通能力的改善效果.方法:从2010年2月-2016年2月于我院治疗的112例孤独症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成采用智康口服液及吡拉西坦口服液治疗的对照组(56例),以及采用针灸治疗的观察组(56例).两组均经过4个月治疗,治疗后分别对两组患儿的语言智商及语言沟通能力改善情况进行统计并比较.结果:通过图片词汇量表对两组患儿语言智商情况进行统计,采用针灸治疗的观察组治疗后语言智商评分为(73.1±11.6)分,对照组(59.2±3.7)分.以 S-S 语言发育迟缓改善评估法分别对观察组及对照组语言沟通能力的改善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组显效17例,有效20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66.07%.对照组显效1例,有效17例,无效38例,总有效率32.14%.观察组患者在语言智商以及语言沟通能力改善方面均显著优于药物治疗的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对于孤独症患儿的语言沟通能力及智力提高等方面均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牛学霞;王迪;赵艳春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围手术期患者的管理及评价

    目的::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作为研究对象,评价全面质量管理应用效果,总结围手术期患者管理及评价经验.方法:2015年逐步将全面质量评价纳入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管理,收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314例,组建专家组,经过三轮讨论,对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内容,进行权重评分,建立质量评价标准体系,每月进行护理质量反馈,指导改进工作.结果:第二、三、四季度术前护理、术后护理、总分高于第一季度,下半年延迟出院、护理不良事件、不良事件合计例次率低于上半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患者评价需要依赖于科学的评价体系,量化评价指标,依据评分变化,可指导护理质量改进活动.

    作者:魏逸馨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中西药联合应用处方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目的::探究中西药联合应用处方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中西药联合应用处方2720张,统计处理医院中西药物联合应用情况,对处方中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法.结果:收集的2720张中西药联合应用处方中,216张为不合理处方,占7.94%;不合理处方情况包括无遵循辨证施治、重复用药及用药与疗程不合理及中西药联用不合理,其中无遵循辨证施治比例较大;不合理中西药配伍处方中,同西药发生相互作用的中药成分即丹参、大黄、黄酮等;216张不合理处方中,56.94%降低疗效,43.06%增加不良反应,22.22%降低疗效、增加不良反应.结论:当中成药与西药联合应用时,需熟悉中成药成分,了解两者间的理化性质及配伍规律,发挥联合应用的优势,以防不合理用药.此外还需提高医生与药师对中西药相互作用的研究,以整体提高中西院药学工作水平.

    作者:许立春;崔保菊;吕宪波;刘秀峰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探究莫西沙星联合美罗培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感染性肺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究莫西沙星联合美罗培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感染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2月-2016年4月在我院接受临床诊治的9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感染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差异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接受莫西沙星联合美罗培南、莫西沙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症状消失时间.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的白细胞恢复时间、湿罗音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 P<0.05).结论:莫西沙星联合美罗培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感染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今后治疗中继续推广使用.

    作者:李玉;陈苗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胆囊结石患者给予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对胃肠动力恢复的影响比较

    目的::对比腹腔镜与开服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患者对胃肠动力恢复的影响.方法:1000例胆囊结石患者以随机数表抽取法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500例,腹腔镜组腹腔镜切除术,开腹组开腹胆囊切除术,对两组患者手术指征术后和胃肠动力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开腹组, P<0.05;术后24h,腹腔镜组胃动素、胃泌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胆囊收缩素水平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在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患者胃肠功能影响较小,患者愈合速度快,临床意义显著.

    作者:杜强;杜俊凯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老年胃癌合并腹水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 D2根治术对预后的影响分析

    目的::针对老年胃癌合并腹水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 D2根治术对预后的影响展开讨论,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选择我院于2009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老年胃癌合并腹水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设定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收治的老年胃癌患未合并腹水患者7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实施 D2根治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后存活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5年术后存活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胃癌合并腹水患者在临床治疗中,病理特点表现为疾病恶化速度快、并发症多等,针对患者实施D2根治术后,可以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命,降低疾病带来的痛苦.建议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将D2根治术推广应用.

    作者:顾书安;张志宁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信息化绩效管理对手术室护理人员出勤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手术室信息化绩效管理对手术室护士出勤率的影响。方法:利用手术麻醉临床系统、绩效考核软件以及结合护士年资、岗位、能级等,建立手术室信息化绩效管理体系。结果:信息化绩效管理使护士配合排班意识增强,年请假天数由885天下降至,221天。结论:手术室信息化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应用,调动了护士工作积极性,使护士配合排班意识增强,出勤率大幅提高。

    作者:陆海霞;张锐;杜海燕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肺结核大咯血急症手术的麻醉处理

    目的::对肺结核大咯血急诊手术的麻醉处理进行总结并分析.方法:我院采取回顾性分析,于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60例肺结核大咯血的患者在急诊手术时按照麻醉中的处理方法进行分组,其中2011年2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30例肺结核大咯血的患者作为对照组,2011年8月至2012年2月的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并观察2组肺结核大咯血患者的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肺结核大咯血的患者的术后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肺结核大咯血的患者采取规范的、优质的麻醉措施,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术后情况,效果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马云贵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探讨经胸微创室间隔修补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SD)的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经胸微创室间隔修补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SD)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我院选取40例2010年1月—2010年12月在院内进行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SD)患者,对其实施胸微创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结合护理方法,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结果: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患者心脏未出现杂音,也没有手术残余分流.整个手术的全程时间为2.5h 左右,患者的带管时间为4个小时左右,术后住院时间为4—6d,手术后患者无不良并发症现象.结论:熟练的护理配合是保证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 VSD)行胸微创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姜淑娟;付晓可;郭俊晓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糖皮质激素治疗难治性支原体肺炎

    目的::探讨分析糖皮质激素治疗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这段时期内收治的152例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76例和对照组7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同时在此基础上给予研究组的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热程、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血清 IgG、IgM 水平等.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热程、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等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血清 IgG、IgM 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难治性支原体肺炎安全有效,值得于临床上推广.

    作者:赵继民;陈娜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96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48例,采用去氧孕烯炔雌醇片进行治疗;观察组4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性激素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东霞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11例迷路震荡的法医临床学鉴定分析

    目的::分析迷路震荡的法医临床学鉴定问题。方法:针对11例患者15耳迷路震荡者法医临床学诊断记录资料实施回顾性系统分析。结果:11例患者受伤后短期存在耳鸣和听力下降,听力学检查提示感音神经性耳聋和混合耳聋,客观听阈检测提示具有听力损伤,以高频听力损伤为主,鉴定时间在受伤后2-3个月。结论:头外伤者短期内会出现耳鸣和听力下降,常规检查无异常,听力学检查提示为感音神经性耳聋或者是混合性耳聋,可以鉴定为迷路震荡,伤情鉴定应当在受伤后2--3月实施。

    作者:许照高;邢岩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会阴侧切对母儿结局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会阴侧切对母儿结局的影响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4月~2016年1月会阴切侧开的300例产妇,同时收集同期经阴道分娩的30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对照组产妇经阴道顺产,观察组经经阴道分娩时进行会阴侧切.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8.0±3.9)h,第二产程(47.9±30.5)min,产后出血量(182.3±63.5)ml,对照组第一产程(6.1±3.4)h,第二产程(35.5±25.7)min,产后出血量(186.1±68.8)ml,两组比较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新生儿1 minApgar 评分、转新生儿科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体重、新生儿5minApgar 评分、新生儿死亡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会阴侧切对产妇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新生儿 Apgar评分1min评分影响较大.

    作者:向英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行冠脉造影术的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总结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行冠脉造影术的护理体会,为相关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78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所有患者在行冠脉造影术的前后及术中进行相关护理,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全面护理,术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血糖变化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观察患者行冠脉造影术成功率.结果:观察患者中2例患者出现血糖升高,1例患者出现血糖降低,3例患者出现相关并发症,所有患者行冠脉造影术成功,对照组患者中8例出现血糖升高,5例出现血糖降低,10例出现相关并发症,行冠脉造影术未成功3例,两组患者结果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科学合理的全面护理对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行冠脉造影术的成功率有促进作用,并能有效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丽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品管圈活动用于 ICU 患者失禁性皮炎护理的效果探讨

    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用于 ICU 患者失禁性皮炎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10例重症监护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品管圈活动护理方式.对比两组对ICU 患者失禁性皮炎护理的护理效果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本次研究中,建立品管圈活动后 ICU 患者失禁性皮炎整体护理效果显著,经过该护理程序后,观察组失禁性皮炎的发生率为32.7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91%,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对护理的满意度为81.82%,对照组的满意率为52.7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品管圈可以对 ICU患者起到很好的护理效果,提高护理质量,还能提升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的满意度,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珊珊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基于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收治的90例静脉留置针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收治时间在2013年2月至2015年9月间,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有病患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静脉穿刺护理,观察组采用静脉留置针的方式,比较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与护理效果评分.结果:①观察组的健康宣教、输液情况、穿刺技术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22%,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5.56%,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方式,有利于对患儿穿刺频率进行有效控制,将患儿心中的恐惧感消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巧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中西医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治疗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8)和对照组(n=28),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和西药常规降糖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水煎剂治疗.均治疗4周,比较2组抑郁量表评分( HAMD)及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 FBG、PBG 水平及 HAMD 评分均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5).结论:中西医治疗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可改善其临床症状及抑郁症状,降低血糖指标,疗效显著.

    作者:何跃东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生化检验项目的意义研究

    目的::分析生化检验项目在肝硬化患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收治3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疾病组;选取同期30例体检人员作为健康组,分别采取生化检验,比较肝硬化患者与健康体检者的生化检验标指情况.结果:疾病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显著高于健康组,疾病组患者的白蛋白、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比健康组比值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诊断肝硬化疾病的过程中,采取生化检验指标检测能够提升患者的疾病诊断效果,可以将其作为诊断肝硬化的重要依据,对肝硬化患者的早期治疗有积极作用,可以在临床中广泛地推广及运用.

    作者:李维;李兆杭;胡权利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探究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脑血栓的效果观察

    目的::本文就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与探究。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脑血栓患者62例,依据患者不同治疗方法平均分为参照组(n=31)和实验组(n=31)。参照组患者予以西医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医治疗,后比对临床疗效。结果:经不同方法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 FuGL-meyer 评分较比参照组也明显较高,组间比较后差异显著。结论:在脑血栓治疗中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确切,同时可以使其生活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具有较高的实践和应用价值。

    作者:张亿娇 刊期: 2016年第16期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农村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