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目的:讨论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制定出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的合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重症肺炎的临床表现不够典型,通常伴有基础疾病和并发症,容易导致患者器官功能下降及衰竭的情况.48例患者中,治愈21例,好转12例,无效及死亡15例.结论:早期诊断、根据临床特点进行个体化的优化治疗、细心的观察病情、准确的评估、保护好主要器官的功能是提升老年重症肺炎痊愈的关键.
作者:王艳艳;王苗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分析肾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中氯沙坦、天麻钩藤饮联合运用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肾性高血压患者70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利用西药氯沙坦进行治疗,观察组利用氯沙坦联合天麻钩藤饮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7.14%(P<0.05);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以及舒张压分别为(125.2±10.3)mmHg、(78.0±4.5)mmHg,对照组分别为(138.5±11.4)mmHg、(89.7±4.4)mmHg(P<0.05).结论:肾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中氯沙坦、天麻钩藤饮联合运用的效果优于单一西药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血压水平,值得推广.
作者:王丽君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研究分析磁共振胆胰管造影联合增强CT对良恶性胆道狭窄的鉴别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期间来我院接受诊治的63例胆道狭窄患者,全部入选患者均对其进行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联合增强 CT 检查诊断及 X线摄片检查诊断,并将患者的病理检查诊断结果为标准,对两种诊断方法的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准确性进行评价分析.结果:入选患者的相关检查操作均完成后显示,MRCP联合增强CT检查对于良性胆道狭窄的诊断准确性为94.87%,恶性胆道狭窄的诊断准确性为95. 83%;X线摄片分别为74.36%、83.33%;分析对比显示,MRCP联合增强 CT 检查的诊断鉴别准确性明显高于 X 线检查(p<0.05).结论:在胆道狭窄患者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应用磁共振胆胰管造影联合增强CT检查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准确性,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吕文武 刊期: 2017年第20期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但人们越来越不重视饮食以及运动的平衡,因此慢性病的发生率有所提升.慢性病会造成人们正常生活的影响,严重情况甚至会引发患者的死亡,通过利用家庭医生签约活动,今后进一步提升对于慢病管理的重视程度.健康服务模式作为当前时代的产物之一,有效地对于慢病进行了良好的管理,健康服务模式以健康作为中心,利用量化的管理饮食以及运动,从而有效地帮助患者对疾病进行预防,使患者的身体状况真正通过生活方式的转变来得以改善.
作者:王芳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分析累及丘脑、下丘脑、内囊及脑室的巨大胶质瘤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来我治疗的40例丘脑胶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编号方法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技术放疗,研究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累及丘脑、下丘脑、内囊及脑室的巨大胶质瘤在符合手术范围的前提下,手术治疗仍是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尧;姜壮;张楠;钱宝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分析针对性护理在慢性胃溃疡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慢性胃溃疡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对照分组法分成两组,其中36例为观察组,均实施针对性护理;另外36例为对照组,均实施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护理前后的 SAS和 SDS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94.4%)显著高于对照组(72.2%)(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43. 2±6.7)分、(40.9±6.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55.4±7.5)分、(52.1±7.3)分](P<0.05).两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比较观察组(97. 2%)显著高于对照组(75.0%)(P<0.05).结论:在慢性胃溃疡患者护理中实施针对性护理可有效提升护理效果,促进患者的预后,使患者满意,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陈蓉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讨论分析神经外科术后患者的气道护理方法和护理中的安全管理对策.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0例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的患者给予气管插管一般护理的同时增加定时定量向管内注入生理盐水的方法,痰痂的形成得到控制,对照组的患者只给予气管插管一般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内壁形成痰痂的情况和并发肺部感染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痰痂形成率和肺部感染率明显比对照组小,观察组痰痂形成率为6.67%,肺部感染率为1.67%.对照组痰痂形成率为63.34%;肺部感染率为8.33% (均 p<0.05).讨论:神经外科手术后的患者,大多处在昏迷状态,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加强临床护理,进行预防干预要急时,防止发生意外.护理过程中预防与控制痰液附着气管壁形成痰痂,对神经外科手术后昏迷病人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王晶彦;程桂萍;白蒙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探讨安全文化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016年收治的193例手术治疗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将193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管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加强安全文化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护理缺陷发生率及护理人员安全防控意识.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缺陷发生率则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安全防控意识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全文化建设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安全防控意识,降低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袁文晓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探究对预防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实施预见性护理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5年10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0名进行肝移植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包含25例患者.对照组中按照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术后护理;对实验组中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中加入预见性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分.记录患者的感染情况以及痊愈状况,将两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中实行预见性护理后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实验组中患者出现感染状况的患者较对照组更少,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效果优于传统的常规护理,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荆永红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对盐酸氨溴索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展开分析与研究.方法:择选我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所收治的8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盐酸氨溴索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展开观察与分析.结果:经临床治疗结果得出,治疗组患者中治疗显效的有32例,占80.00%,治疗有效的有6例,占15.00%,治疗无效的有2例,占5.00%,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的有22例,占55.00%,治疗有效的有5例,占12.50%,治疗无效的有13例,占32.50%,总有效率为67.50%;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能使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得到进一步提升,加快病症的好转速度,使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
作者:宋喜兰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综合方案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治疗的预后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进行随机分组,两组患者各自35例.其中常规组患者应用西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西药治疗基础之上,联合中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4.28%(33/35),常规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77.14%(27/35),数据疗效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方案,为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治疗,能有效改善预后,临床疗效十分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高文广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研究导致老年长者急性药性肝损伤的一般药品、临床症状、类别和预防,增加问诊和判断此症状的专业能力.方法:不断地来观察达到了诊断条件的三十位急性药性肝损伤病人的临床表现.结果:引发老年长者们患上急性药性肝损伤的药品里, 30%是中草药引起的,有九个;16.7%是抗生素引起的,有五个;13.3%他汀类药品引起的,有四个,10%是碘油造影剂造成的,有三个;6.7%是去热止痛品引起的,有两个;由其他因素引起的占10%,有三个.在临床症状当中,73.3%体现在急性肝细胞上,有二十二个;16.7%是多种病情,有五个;急性胆汁积淀占10%,为三个.在这些病例当中,病人恢复健康的占70%,为二十一个;情况改善的好 占26.7%,为八个;病状加剧的占3.3%,为一个.总结:对药性肝病的治疗是十分之重要的,要好好地进行防治、会诊判断、医疗[1].
作者:邵明 刊期: 2017年第20期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而静脉炎则是静脉输液常见的不良反应,静脉炎的发生既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同时也不利于疾病的恢复.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则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现国内外对于静脉炎的治疗及护理的研究众多,现将其整理分析,综述如下.
作者:张红丽 刊期: 2017年第20期
新生儿窒息是儿科常见的急症,同时也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在临床上引起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原因是:肺内炎症和其它异物,如羊水、胎粪、痰液等堵塞呼吸道,使呼吸道变窄或完全堵死所致,为了更好地及时抢救新生儿窒息,笔者根据临床上对15例新生儿窒息的抢救体会,介绍如下,仅供临床参考.
作者:毕亮亮;宋业华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分析研究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系统性护理的有效性,探究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于2016年3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数字抽签的形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采用系统性护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对比患者治疗效果,实验组患者在各个指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给予系统性护理,效果显著,可增加护理满意度,减少出血现象,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杨燕红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分析肾上腺转移瘤的CT特征,探讨CT检查对肾上腺转移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2月~2016年11月经过病理证实的42例肾上腺转移瘤患者的临床及CT 资料,总结其临床及 CT 特征.结果:42例患者中肺转移16例,消化道(胃4例,肠道3例,食管1例);胰腺7例,肝2例,肾1例,其它来源不明8例;病灶位于双侧9例,单侧33例(左侧25例,右侧8例);病灶直径0.5cm ~ 5.4cm,边界规则或不规则,增强扫描轻~中度强化.结论:CT 平扫 + 增强是发现、诊断肾上腺转移肿瘤的可靠方法,可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及CT特征及测量病变平扫及强化后的CT值进一步作出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者:张利荣;罗琳;张佳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研究团体心理治疗对肺癌患者生活质量及情绪状态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肺癌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均为42例,其中对照组在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实施团体心理治疗,观察分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情绪改善情况等.结果:全部患者均通过治疗干预后,对组间的生活质量及情绪状态改善情况对比分析,研究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实施团体心理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刘旬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观察探讨肿瘤科PICC置管化疗中纽曼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到2015年12月期间在本院肿瘤科进行PICC置管化疗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纽曼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肿瘤科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在入院时、化疗完成后以及出院一个月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同时还要评价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进而观察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生活质量和精神状态.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入院时、化疗完成后以及出院一个月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分别是(37.54±10.25)(42.58±10.36)(43.69±9.25),对照组患者在入院时、化疗完成后以及出院一个月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分别是(38.12±10.12)(39.28±10.19)(40.29±9.78);观察组患者在入院时、化疗完成后以及出院一个月后的自我焦虑评分分别是(54.68±13.45)(39.57±10.37)(41.34±9.47),对照组患者在入院时、化疗完成后以及出院一个月后的自我焦虑评分分别是(54.98±13.15)(50.25±10.48)(53.19±9.87),结果显示,在不同时间点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肿瘤科进行 PICC 置管治疗的患实施纽曼护理模式,有助于提高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生活质量,并有效降低患者的焦虑情绪,有助于各项治疗措施的顺利进行.
作者:刘薇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探究肿瘤科病房中疼痛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300例肿瘤科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分析,依据对其护理措施的差异分为两组,A组患者给予实施疼痛护理模式(150例),B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模式(150例).结果:A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疼痛护理在肿瘤科患者中实施,患者满意度可以明显得到提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郑玉梅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脑外伤性癫痫患者的发作表现及护理对策.方法:对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脑外伤性癫痫23例患者,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配合药物治疗及护理.预防控制癫痫发作,保证急救的有效性.结果:23例脑外伤性癫痫患者发作均得到很好控制,经门诊随访1年均未再发现癫痫发作.结论:加强脑外伤性癫痫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是预防控制并发症发生的重要环节,也有利于脑外伤后癫痫发作的控制.
作者:朱凤珍 刊期: 2017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