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鑫;王艳;杨清成
目的 探讨中医药治疗HIV/AIDS的生存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进行中医药治疗的469例HIV/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寿命表法分析患者生存时间;运用Cox 等比例风险回归法分析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因素.结果 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72.25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对生存时间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有:血红蛋白、血肌酐(Cr)、谷草转氨酶(AST)、CD4、卡洛夫斯基积分、乏力、裂纹舌、细脉、中医辨证分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肌酐、AST、细脉和中医辨证分型更具有决定性意义.结论 血红蛋白、CD4、卡洛夫斯基积分是艾滋病患者生存时间的保护因素,而血肌酐、AST、乏力、裂纹舌、细脉、中医辨证分型是危险因素,临床上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以提高患者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
作者:赖昌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斑蝥酸钠是从斑蝥体内提取的一种单萜烯类物质——斑蝥素的半合成衍生物,其相对分子质量小,易于进入细胞内,可较早产生细胞毒作用,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抗癌中药西制制剂,通过多种直接机制和间接机制起到抗癌作用,同时具有减轻其他抗癌方式的副作用,减少化疗药物的剂量及费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功效.为了更加系统地了解斑蝥酸钠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机制和应用效果,笔者就近年来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整理总结,现综述如下.
作者:林成;韦忠恒;黄瑞棋 刊期: 2017年第06期
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一种常见于老年人群的骨关节疾病,主要表现为滑膜炎、进行性软骨损失、骨赘形成和软骨下硬化为特征的慢性疾病.目前手术联合非手术的综合治疗方式使KOA患者生活质量有一定的改善,但因其发病缓慢且病情易反复,该病致畸率仍颇高.KOA已被认为是一种多因素(比如:年龄、炎症、肥胖、损伤等)和多基因型疾病,且有许多新研究报道,其基因位点的多态性极有可能增加了KOA的易感性.因此了解基因多态性与KOA易感性的关系,对KOA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将会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就此做如下综述.
作者:廖林波;王小超;梁俊卿;农峰;蓝常贡 刊期: 2017年第06期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交通事故、建筑意外等高能量创伤所致的肩胛骨骨折(scapula fracture, SF)呈增加趋势,这些骨折常是多个部位的联合骨折,尤其是与肩关节活动相关的重要关节部位,骨折断端会有明显的分离、错位、成角等[1].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手术技术的成熟、内固定材料的革新、患者对外观及功能恢复等要求的提高,使得更多SF应用手术治疗,以便取得良好的复位和坚强的固定,加速愈合,利于早期行康复训练,提高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恢复程度,减少非手术治疗带来的功能差、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等不良后果[2].笔者就近年来SF诊断、分型和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李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研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和开放手术治疗肾肿瘤对患者炎症指标、前白蛋白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期间86例肾肿瘤接受肾部分切除术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接受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接受开放肾部分切除术治疗,监测患者手术前后相关指标,如白细胞计数、C 反应蛋白(CRP)、前白蛋白及血肌酐,并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术后白细胞计数、血肌酐较术前升高,前白蛋白较术前降低(P<0.001);研究组术后的白细胞计数、CRP、血肌酐低于对照组,前白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临床治疗肾肿瘤可考虑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有利于降低手术创伤,减轻炎性反应,对机体营养水平、组织修复及肾功能的影响较小.
作者:张巍;黄应福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检测广西北海地区性病门诊泌尿生殖道感染首诊患者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淋球菌(NG)、梅毒螺旋体(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性传播疾病病原体的感染检出情况,并对规范化性病门诊的干预和防治效果进行探讨,为有效减少性传播疾病和对性传播疾病的有效干预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临床信息.方法收集590份(以泌尿生殖道症状为主诉)首诊性病患者泌尿生殖道标本的检测结果,包括病原学检测、血清TP抗体、HIV抗体检测;在干预治疗后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590例患者总阳性检出率为50.85%,其中泌尿生殖道感染UU、CT和NG(包括混合感染)阳性标本占49.66%,TP阳性占1.02%,HIV占0.17%.3种病原体UU、CT和NG单独感染的检出率分别为39.83%、4.58%和2.20%,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6.33,P<0.01).女性病原体总阳性率为68.67%,高于男性的4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55,P<0.01).支原体药敏结果显示交沙霉素、强力霉素是该地区支原体感染者较为敏感的首选治疗药物.UU和CT规范化治疗有效率较高,其余病原发生情况下,有效率均达100%,表明积极首诊后,都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结论 该地区就诊的泌尿生殖道感染首诊患者中,泌尿生殖道UU感染检出率在3种检测病原体中所占比例高,有必要在高危人群中进行常规检查;女性在3种病原体总体传播过程中较男性更容易感染;根据药敏测试结果,建议北海地区支原体感染者应首选交沙霉素、强力霉素治疗;规范化治疗在北海地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钟永军;韦海鹏;陈镇;陈国英;张娟华;苏腾良;黄慧嫦;曾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白细胞介素-22(interleukin-22,IL-22)是 Du-moutier等[1]于2000年发现的一种细胞因子,可编码一种α螺旋蛋白质,其结构与白细胞介素-10(IL-10)约有23%的同源性,属于 IL-10家族成员.因此,初又名 IL-10相关的 T 细胞来源诱导因子.随后,Xie等[2]在外周血的单核细胞中发现了由活化的T细胞产生的与IL-10相似的细胞因子,命名为IL-22.IL-22主要由Th22、Th17和Th1等淋巴细胞分泌[3~4].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是基因组的 DNA核苷酸序列中某个特定位点上存在不同的碱基,在人类多态性中约占90%.由于任何碱基均可能发生变异,因此, SNP不仅可能发生在基因的编码区,而且也有可能出现在基因的非编码序列上.编码区的突变可直接影响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非编码区的突变可通过间接方式影响基因调控.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可为阐释疾病在不同遗传背景人群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依据[5~6].近年来,人类基因组计划已经发现IL-22基因存在许多 SNP 位点,IL-22基因多态性逐渐成为学者们的研究热点,而且研究发现部分位点和多种疾病有关.笔者就IL-22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作者:王荣;覃海媚;陆玉兰;黄华佗;蓝艳;韦叶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究显露喉返神经技术对困难甲状腺手术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按照术中是否显露喉返神经将2014年12月~2016年10月诊治的124例困难甲状腺手术患者分为显露组(73例)和非显露组(51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引流时间等手术一般情况及是否产生术后喉返神经损伤.结果 显露组手术时间长于非显露组(P<0.001),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后引流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露组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为2.74%(2/73),低于非显露组的17.65%(9/5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显露喉返神经技术可明显减少困难甲状腺手术患者喉返神经损伤,值得推广.
作者:靳林上;张波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双模教育模式对桂西地区空巢老人高血压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桂西地区空巢老人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100例实施传统的健康教育,研究组100例应用双模教育模式进行干预,观察两组干预前、出院时 血压疾病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干预前、干预3个月血压控制达标率;用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定两组干预前 干预3个月的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干预前高血压病知识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高血压病知识得分均高于干预前(P<0.001),研究组提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01).两组干预前收缩压、舒张压控制达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收缩压、舒张压控制达标率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1),且研究组达标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干预前SF-36量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研究组SF-36量表得分优于对照组(P<0.001),提示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结论 双模教育改善患者的社会家庭支持,能唤起其对生活的信心,提高患者掌握疾病知识的能力,改善患者的社会支持,有效控制血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凤形;陆柳雪;韦柳青;陆志谈;林丽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CBPT)对严重脓毒症患者血乳酸水平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9月至2016年12月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0例严重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分别记录和分析两组患者在刚入院时、治疗后6 h、治疗后24 h、治疗后48 h、治疗后72 h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Age and Chronic Health,A-PACHE Ⅱ评分)和血液乳酸值,记录入院3天后的各项生理指标: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CI)、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ystemic venous resistance index,SVRI).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病死率、1个月内脏器功能正常的天数等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血乳酸水平和APACHE Ⅱ评分均有改善,治疗后24 h、48 h、72 h研究组的血乳酸水平和APACHEⅡ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入院时,两组HR、MAP、CI、SV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2小时,两组CI、HR比治疗前降低(P<0.01),研究组SVRI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1个月内脏器无障碍天数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连续血液净化结合常规方法治疗严重脓毒症患者,既能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情况,又能加快病情缓解,值得推广.
作者:覃江;郭淋;卢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究以多学科团队合作(MDT)为基础的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在腹股沟疝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184例行择期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2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围术期护理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MDT模式下FTS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并记录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与术后1 d和3 d时疼痛程度[数字疼痛评分(NRS)]差异.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或0.01).术后1 d,观察组NR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01);术后3 d,两组NRS评分均较术前1 d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 MDT模式下FTS护理管理应用于腹股沟疝手术患者围术期,可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机体功能恢复时间,且利于缓解术后疼痛,对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有积极意义.
作者:祝志邦;皮飞飞;房汝敏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ASL)结合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成像在颅脑常见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经术后病理证实的35例肿瘤病例(其中13例胶质瘤,12例脑膜瘤,10例转移瘤),测量肿瘤在3D-ASL血流灌注图中大肿瘤血流量(tumor blood flow,TBF)与对侧正常脑白质、脑灰质、肿瘤镜像区脑血流量(brain tumor flow,CBF),同时测量波谱图肿瘤瘤核心及对侧正常脑实质感兴趣区的胆碱(Cho)、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峰值及其比值,结合术后病理诊断进行分析.结果 高级别胶质瘤与脑膜瘤、转移瘤灌注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级别胶质瘤与其他肿瘤灌注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H-MRS波谱图显示胶质瘤、转移瘤瘤核心、瘤周及脑膜瘤瘤核心的Cho/Cr、NAA/Cr、Cho/NAA代谢物比值大于正常脑实质,脑膜瘤瘤核心Cho/NAA代谢物比值大于其他两种肿瘤,胶质瘤瘤周代谢物比值大于其他两种肿瘤.结论 3D-ASL与1H-MRS均可作为常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的重要补充,两者结合使用对颅脑常见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积极临床应用参考价值.
作者:陈亚晗;柴梦琪;李娜;陆皓;吴为民;陆玉敏 刊期: 2017年第06期
自噬(autophagy)是细胞依赖溶酶体途径,是高度保守地对胞内蛋白和部分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进行降解的过程,对维持细胞增殖、分化,稳定细胞内环境及促进异常细胞凋亡有重要作用.研究发现,肾缺血-再灌注(Ischemic reperfusion,I/R)损伤、脓毒症肾损伤、肾间质炎症、纤维化和慢性肾脏病等肾小管间质疾病的发病机制与凋亡有不同程度的关系,而自噬与凋亡在某些方面有一定关系,由此,自噬在肾小管上皮细胞(tubular epithelial cells,TECs)损伤中很可能有重要作用.然而,导致这些损伤的机制尚不明确.笔者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就自噬的分类、形成、信号通路调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袁芳;郭鹏威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后使用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6年10月在神经内科治疗的80例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传统组(n=40)和观察组(n=40).传统组静脉溶栓后给予阿司匹林长期治疗;观察组静脉溶栓后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3周,然后继续单用阿司匹林长期治疗.3个月后评估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BI评分、mRS评分,评估3个月内患者的脑出血率、病死率和脑梗死复发率.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传统组患者预后情况较观察组差(P<0.05);观察组脑梗死复发率低于传统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轻型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短期给予双重抗血小板治疗能够提高疗效,脑梗死复发率略有降低,且不增加出血的风险.
作者:张晓鑫;王艳;杨清成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比较齐拉西酮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 将7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齐拉西酮组(A组,39例)和利培酮组(B组,39例).A组患者予以齐拉西酮治疗,B组患者予以利培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观察治疗前后精神分裂症状[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评分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体重增加、头晕、焦虑)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锥体外系症状发生率低于B组(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阳性量表分、阴性量表分、一般精神病理表分及PANSS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GQOLI的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健康、社会功能4个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A组高于B组(P<0.05或0.01).结论 齐拉西酮和利培酮均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两者疗效相当,但服用齐拉西酮不良反应发生少,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作者:白由竹;裴晓媛;史金钟;申张恒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延续健康教育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住院期间均予以常规护理及专科健康教育,出院时进行出院指导.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出院后给予延续健康教育干预,包括成立延续健康教育小组,建立延续健康教育档案,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教育方案,实施延续健康教育措施.于患者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出院后6个月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肢体运动功能.结果出院时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6个月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或0.01),研究组改善更明显(P<0.05).出院时两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6个月两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改善(P<0.01),研究组改善更明显(P<0.001).结论 延续健康教育能够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有助于脑卒中患者的早日康复.
作者:黄连欣;陆柳雪;王建源;罗晶元;覃金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个体化护理干预对肺结核咯血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83例肺结核咯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3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个体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程度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程度低于对照组(P<0.001),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个体化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肺结核咯血患者的紧张、焦虑和抑郁情绪,并能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思晨;王丽冬;韦晓凤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强化代谢控制对2型糖尿病并肾脏疾病(Type 2 diabetic kidney disease,T2DKD)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8(IL-18)的影响,探讨强化代谢控制对延缓DKD进展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的T2DKD Ⅲ~Ⅳ期患者120例,随机分成两组,常规治疗组(A组)及强化治疗组(B组),每组60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及强化治疗6个月,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6、IL-18水平,同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血压水平.结果 综合代谢控制6个月后,常规治疗组收缩压(SBP)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其余各代谢、血压及炎症指标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或0.01),与治疗前相比,强化治疗组各代谢指标、血压下降更为显著,且IL-6、IL-18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0.01),而常规治疗组IL-6、IL-18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强化代谢控制可降低IL-6、IL-18水平,有利于延缓T2DKD进展.
作者:郭星荣;吴标良;王民登;周连吉;黄键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八段锦锻炼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65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数字奇偶法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3).对照组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八段锦锻炼,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病人护士观察量表(NOSIE)、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和阿尔兹海默病病理行为评定表(BEHAVE-AD)评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NOSI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OSIE积极因素评分高于对照组,NOSIE消极因素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前两组患者SANS评分和BEHAVE-A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ANS评分、BEHAVE-AD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且观察组的SANS总分及BEHAVE-AD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八段锦锻炼,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积极性,缓解消极心态,改善阴性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官芳萍;郑红秀;程宁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田阳县布洛陀壮族患者H型高血压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12月在体检部、门诊和住院的174例布洛陀壮族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分为H型高血压组(Hcy≥10 μmol/L)102例及单纯型高血压组(Hcy<10 μmol/L)72例,比较两组患者心脏彩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尿酸、血肌酐(Scr)、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同型半胱氨酸,同时分层分析比较H型高血压组颈动脉斑块形成患者及无颈动脉斑块形成患者的以上指标.结果 H型高血压组中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超过正常值的患者比例以及Scr水平高于单纯型高血压组(P<0.05);H型高血压组中,颈动脉斑块形成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无颈动脉斑块组(P<0.05),左室收缩末径显著小于无颈动脉斑块患者(P<0.05),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超过正常值的患者比例以及Scr水平高于无颈动脉斑块组(P<0.001),其余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同型半胱氨酸、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及血肌酐升高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在布洛陀壮族居民中,H型高血压与颈动脉斑块形成密切相关,H型高血压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发生率较高,高同型半胱氨酸、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加及血肌酐升高可能是导致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江洪;罗蓓蓓;刘洪;韦明;罗钢;农秋妮;何玫;钟诗颖 刊期: 201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