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与开放肾部分切除术对患者炎症指标、前白蛋白及肾功能的影响

张巍;黄应福

关键词:肾肿瘤, 开放手术, 腹腔镜手术, 肾功能, 炎症, 前白蛋白
摘要:目的 分析研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和开放手术治疗肾肿瘤对患者炎症指标、前白蛋白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期间86例肾肿瘤接受肾部分切除术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接受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接受开放肾部分切除术治疗,监测患者手术前后相关指标,如白细胞计数、C 反应蛋白(CRP)、前白蛋白及血肌酐,并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术后白细胞计数、血肌酐较术前升高,前白蛋白较术前降低(P<0.001);研究组术后的白细胞计数、CRP、血肌酐低于对照组,前白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临床治疗肾肿瘤可考虑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有利于降低手术创伤,减轻炎性反应,对机体营养水平、组织修复及肾功能的影响较小.
右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双模教育模式对桂西地区空巢老人高血压病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双模教育模式对桂西地区空巢老人高血压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桂西地区空巢老人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100例实施传统的健康教育,研究组100例应用双模教育模式进行干预,观察两组干预前、出院时 血压疾病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干预前、干预3个月血压控制达标率;用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定两组干预前 干预3个月的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干预前高血压病知识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高血压病知识得分均高于干预前(P<0.001),研究组提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01).两组干预前收缩压、舒张压控制达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收缩压、舒张压控制达标率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1),且研究组达标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干预前SF-36量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研究组SF-36量表得分优于对照组(P<0.001),提示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结论 双模教育改善患者的社会家庭支持,能唤起其对生活的信心,提高患者掌握疾病知识的能力,改善患者的社会支持,有效控制血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凤形;陆柳雪;韦柳青;陆志谈;林丽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白细胞介素-22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白细胞介素-22(interleukin-22,IL-22)是 Du-moutier等[1]于2000年发现的一种细胞因子,可编码一种α螺旋蛋白质,其结构与白细胞介素-10(IL-10)约有23%的同源性,属于 IL-10家族成员.因此,初又名 IL-10相关的 T 细胞来源诱导因子.随后,Xie等[2]在外周血的单核细胞中发现了由活化的T细胞产生的与IL-10相似的细胞因子,命名为IL-22.IL-22主要由Th22、Th17和Th1等淋巴细胞分泌[3~4].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是基因组的 DNA核苷酸序列中某个特定位点上存在不同的碱基,在人类多态性中约占90%.由于任何碱基均可能发生变异,因此, SNP不仅可能发生在基因的编码区,而且也有可能出现在基因的非编码序列上.编码区的突变可直接影响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非编码区的突变可通过间接方式影响基因调控.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可为阐释疾病在不同遗传背景人群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依据[5~6].近年来,人类基因组计划已经发现IL-22基因存在许多 SNP 位点,IL-22基因多态性逐渐成为学者们的研究热点,而且研究发现部分位点和多种疾病有关.笔者就IL-22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作者:王荣;覃海媚;陆玉兰;黄华佗;蓝艳;韦叶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全麻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障碍研究进展

    胃肠道功能障碍是全身麻醉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早期表现,也是炎症反应的启动器官.脓毒血症及多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MODS)发生的中心器官往往是胃肠道.既往研究提示全麻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高达43.1%,而且合并胃肠道功能障碍的全麻患者术后MODS的发生率及病死率也非常高[1~4].目前预防和治疗胃肠道功能障碍大部分偏重于临床药物治疗,而轻于护理预防和治疗.对此,如何防治全麻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障碍是临床及护理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现对有关胃肠道功能障碍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龙丽珍;黄秋环;蓝常贡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肩胛骨骨折诊断、分型和治疗的研究进展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交通事故、建筑意外等高能量创伤所致的肩胛骨骨折(scapula fracture, SF)呈增加趋势,这些骨折常是多个部位的联合骨折,尤其是与肩关节活动相关的重要关节部位,骨折断端会有明显的分离、错位、成角等[1].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手术技术的成熟、内固定材料的革新、患者对外观及功能恢复等要求的提高,使得更多SF应用手术治疗,以便取得良好的复位和坚强的固定,加速愈合,利于早期行康复训练,提高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恢复程度,减少非手术治疗带来的功能差、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等不良后果[2].笔者就近年来SF诊断、分型和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李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26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使用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2015年8月住院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6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83例,女243例,年龄18~75岁,平均47.3岁,对病变节段均行后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随访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个月~6年,平均3年5个月.根据Nakai标准评定,优447例,良129例,可37例,差13例,优良率92%.结论 在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及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经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威强;陈远明;黄中飞;彭金贵;臧荣捌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轻型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研究

    目的 观察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后使用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6年10月在神经内科治疗的80例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传统组(n=40)和观察组(n=40).传统组静脉溶栓后给予阿司匹林长期治疗;观察组静脉溶栓后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3周,然后继续单用阿司匹林长期治疗.3个月后评估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BI评分、mRS评分,评估3个月内患者的脑出血率、病死率和脑梗死复发率.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传统组患者预后情况较观察组差(P<0.05);观察组脑梗死复发率低于传统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轻型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短期给予双重抗血小板治疗能够提高疗效,脑梗死复发率略有降低,且不增加出血的风险.

    作者:张晓鑫;王艳;杨清成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广西北海地区590例性病门诊首诊患者泌尿生殖道感染病原分析及干预效果研究

    目的 检测广西北海地区性病门诊泌尿生殖道感染首诊患者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淋球菌(NG)、梅毒螺旋体(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性传播疾病病原体的感染检出情况,并对规范化性病门诊的干预和防治效果进行探讨,为有效减少性传播疾病和对性传播疾病的有效干预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临床信息.方法收集590份(以泌尿生殖道症状为主诉)首诊性病患者泌尿生殖道标本的检测结果,包括病原学检测、血清TP抗体、HIV抗体检测;在干预治疗后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590例患者总阳性检出率为50.85%,其中泌尿生殖道感染UU、CT和NG(包括混合感染)阳性标本占49.66%,TP阳性占1.02%,HIV占0.17%.3种病原体UU、CT和NG单独感染的检出率分别为39.83%、4.58%和2.20%,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6.33,P<0.01).女性病原体总阳性率为68.67%,高于男性的4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55,P<0.01).支原体药敏结果显示交沙霉素、强力霉素是该地区支原体感染者较为敏感的首选治疗药物.UU和CT规范化治疗有效率较高,其余病原发生情况下,有效率均达100%,表明积极首诊后,都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结论 该地区就诊的泌尿生殖道感染首诊患者中,泌尿生殖道UU感染检出率在3种检测病原体中所占比例高,有必要在高危人群中进行常规检查;女性在3种病原体总体传播过程中较男性更容易感染;根据药敏测试结果,建议北海地区支原体感染者应首选交沙霉素、强力霉素治疗;规范化治疗在北海地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钟永军;韦海鹏;陈镇;陈国英;张娟华;苏腾良;黄慧嫦;曾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延续健康教育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延续健康教育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住院期间均予以常规护理及专科健康教育,出院时进行出院指导.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出院后给予延续健康教育干预,包括成立延续健康教育小组,建立延续健康教育档案,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教育方案,实施延续健康教育措施.于患者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出院后6个月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肢体运动功能.结果出院时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6个月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或0.01),研究组改善更明显(P<0.05).出院时两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6个月两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改善(P<0.01),研究组改善更明显(P<0.001).结论 延续健康教育能够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有助于脑卒中患者的早日康复.

    作者:黄连欣;陆柳雪;王建源;罗晶元;覃金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生存分析

    目的 探讨中医药治疗HIV/AIDS的生存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进行中医药治疗的469例HIV/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寿命表法分析患者生存时间;运用Cox 等比例风险回归法分析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因素.结果 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72.25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对生存时间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有:血红蛋白、血肌酐(Cr)、谷草转氨酶(AST)、CD4、卡洛夫斯基积分、乏力、裂纹舌、细脉、中医辨证分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肌酐、AST、细脉和中医辨证分型更具有决定性意义.结论 血红蛋白、CD4、卡洛夫斯基积分是艾滋病患者生存时间的保护因素,而血肌酐、AST、乏力、裂纹舌、细脉、中医辨证分型是危险因素,临床上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以提高患者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

    作者:赖昌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肱骨髁间骨折的手术治疗进展

    肱骨髁部骨折为关节内骨折,包括肱骨下端骨腄分离、外髁骨折、内髁骨折、内上髁骨折、肱骨小头骨折、髁间骨折等[1~2].上述骨折致伤机理类同,均为外伤所致.致使肱骨髁间出现骨折的外力较为复杂,因此发生骨折的形式也是各种各样.过去曾经将骨折分成屈曲型和伸展型,但是此种骨折的相关分型与治疗方法的选择并没有较为明显的关系[3].在手术当中对于骨折的暴露,复位以及固定处理均存在较大的难度[4~5].肱骨髁间骨折作为肘关节的一种较为严重的受损现象,常发生在青年以及壮年[6].此种骨折常为粉碎性,闭合复位较为困难,开放复位缺少较为有效的内固定,进而致使肘关节功能出现障碍、骨不连或者是畸形愈合者较为多见,对肘关节功能存在较为严重的影响.不管使用闭合手法复位,还是使用手术的开放型复位,其终的效果都不让人满意.笔者就肱骨髁间骨折的外科手术治疗相关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韦忠宏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保护动机理论措施对糖尿病病人自我监测的影响

    目的 探讨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糖尿病病人血糖监测的影响.方法 选择收治的5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25例采用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的血糖监测知识和技能得分、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对两组的血糖监测保护动机进行评分,并分别采用Morisky用药依从性评分量表、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所研制的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F-36)中文版对两组护理干预后12个月的用药依从性、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且干预后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干预后血糖监测知识和技能评分、血糖监测保护动机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P<0.05),干预后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观察组用药依从性好22例(88.0%),差3例(12.0%),对照组药依从性好15例(60.0%),差10例(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用药依从性好于对照组.观察组SF-36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促进糖尿病病人对血糖监测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显著增强血糖监测保护动机,患者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均明显提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伍世龙;江仁美;王永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膝骨性关节炎易感性与相关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

    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一种常见于老年人群的骨关节疾病,主要表现为滑膜炎、进行性软骨损失、骨赘形成和软骨下硬化为特征的慢性疾病.目前手术联合非手术的综合治疗方式使KOA患者生活质量有一定的改善,但因其发病缓慢且病情易反复,该病致畸率仍颇高.KOA已被认为是一种多因素(比如:年龄、炎症、肥胖、损伤等)和多基因型疾病,且有许多新研究报道,其基因位点的多态性极有可能增加了KOA的易感性.因此了解基因多态性与KOA易感性的关系,对KOA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将会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就此做如下综述.

    作者:廖林波;王小超;梁俊卿;农峰;蓝常贡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自噬在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自噬(autophagy)是细胞依赖溶酶体途径,是高度保守地对胞内蛋白和部分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进行降解的过程,对维持细胞增殖、分化,稳定细胞内环境及促进异常细胞凋亡有重要作用.研究发现,肾缺血-再灌注(Ischemic reperfusion,I/R)损伤、脓毒症肾损伤、肾间质炎症、纤维化和慢性肾脏病等肾小管间质疾病的发病机制与凋亡有不同程度的关系,而自噬与凋亡在某些方面有一定关系,由此,自噬在肾小管上皮细胞(tubular epithelial cells,TECs)损伤中很可能有重要作用.然而,导致这些损伤的机制尚不明确.笔者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就自噬的分类、形成、信号通路调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袁芳;郭鹏威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内镜下阑尾腔冲洗术治疗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比较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内镜下阑尾腔冲洗联合抗生素治疗与单纯抗生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按志愿原则分为内镜下阑尾腔冲洗联合抗生素治疗39例(观察组),单纯抗生素治疗39例(对照组),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腹痛改善情况、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治愈率、复发率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都能达到临床治愈,治愈率为100%.观察组患者第1、3、5天腹痛逐渐减轻直至消失,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腹痛消失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两组均无并发症.观察组复发1例,复发率为2.56%,对照组复发5例,复发率为12.82%,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纯抗生素治疗相比,内镜下阑尾腔冲洗联合抗生素治疗具有炎症消退时间短、病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首选的治疗方式.

    作者:陈德艺;韦良宏;陈海东;韦良鹏;沈丽丽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个体化护理干预对肺结核咯血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个体化护理干预对肺结核咯血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83例肺结核咯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3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个体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程度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程度低于对照组(P<0.001),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个体化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肺结核咯血患者的紧张、焦虑和抑郁情绪,并能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思晨;王丽冬;韦晓凤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不同剂型布地奈德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血气改善及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 分析不同剂型布地奈德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及血气的影响.方法 选择95例NRDS患儿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布地奈德联合PS治疗,根据布地奈德不同剂型将患者随机分为A(PS+布地奈德气雾剂持续喷入,n=32)、B(PS+单剂布地奈德液体剂型,n=31)、C(PS+布地奈德气雾剂单剂喷入,n=32)三组,比较三组患儿治疗后的血气变化及肺发育不良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三组患儿pH、二氧化碳分压(PCO2)、氧合指数(PaO2/Fi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4天、第6天,三组患儿的pH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PCO2和PaO2/FiO2指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治疗后第4天、第6天,A组的PCO2、PaO2/FiO2指标均优于B组和C组,B组优于C组.A、B、C三组患儿的辅助持续通气时间分别为(4.3±1.4)d、(9.7±3.3)d、(13.9±3.5)d,三组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247,P=0.003).三组患儿有创机械通气例数、重复使用PS例数、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和B组患儿改为有创机械通气例数、重复使用PS例数、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均低于C组.结论 相比于单剂液体剂型和气雾剂单剂方法,气雾剂型布地奈德持续雾化喷入治疗方式可显著改善患儿血气,降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概率,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廖亮荣;吴学科;高育健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腹腔镜与开放肾部分切除术对患者炎症指标、前白蛋白及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 分析研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和开放手术治疗肾肿瘤对患者炎症指标、前白蛋白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期间86例肾肿瘤接受肾部分切除术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接受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接受开放肾部分切除术治疗,监测患者手术前后相关指标,如白细胞计数、C 反应蛋白(CRP)、前白蛋白及血肌酐,并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术后白细胞计数、血肌酐较术前升高,前白蛋白较术前降低(P<0.001);研究组术后的白细胞计数、CRP、血肌酐低于对照组,前白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临床治疗肾肿瘤可考虑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有利于降低手术创伤,减轻炎性反应,对机体营养水平、组织修复及肾功能的影响较小.

    作者:张巍;黄应福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铝暴露对大鼠血糖、胰岛功能及胰腺组织形态的影响

    目的 观察铝暴露大鼠的血糖、胰岛素水平对胰腺组织病理形态的影响,探讨铝暴露导致糖代谢异常的机制.方法 选取健康成年SD清洁级大鼠2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生理盐水)和铝暴露组(AlCl38 mg?kg-1?d-1),腹腔注射,1次/日,全程共4周.第4周末测定两组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取胰腺组织切片行HE染色,观察胰腺组织的改变.结果 铝暴露组FPG高于对照组, Fins、HOMA-β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胰腺组织正常,铝暴露组胰腺组织坏死明显,可见部分胰岛细胞坏死.结论 铝暴露可能通过破坏胰岛细胞导致胰岛素减少,从而引发大鼠血糖升高.

    作者:何明杰;吴标良;韦喜;杨大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斑蝥酸钠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机制及临床应用进展

    斑蝥酸钠是从斑蝥体内提取的一种单萜烯类物质——斑蝥素的半合成衍生物,其相对分子质量小,易于进入细胞内,可较早产生细胞毒作用,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抗癌中药西制制剂,通过多种直接机制和间接机制起到抗癌作用,同时具有减轻其他抗癌方式的副作用,减少化疗药物的剂量及费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功效.为了更加系统地了解斑蝥酸钠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机制和应用效果,笔者就近年来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整理总结,现综述如下.

    作者:林成;韦忠恒;黄瑞棋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以多学科团队合作为基础的快速康复外科在腹股沟疝手术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究以多学科团队合作(MDT)为基础的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在腹股沟疝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184例行择期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2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围术期护理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MDT模式下FTS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并记录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与术后1 d和3 d时疼痛程度[数字疼痛评分(NRS)]差异.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或0.01).术后1 d,观察组NR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01);术后3 d,两组NRS评分均较术前1 d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 MDT模式下FTS护理管理应用于腹股沟疝手术患者围术期,可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机体功能恢复时间,且利于缓解术后疼痛,对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有积极意义.

    作者:祝志邦;皮飞飞;房汝敏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右江医学杂志

右江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