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有创颅内压监测在急性颅脑损伤术后的应用价值

吴海权;柳浩然;辛续伟;徐利民;黄吉昌;任鹏真

关键词:颅脑损伤, 颅内压, 监测
摘要:临床上应用颅内压( intracranial pressure, ICP )监测颅脑损伤已有50多年,国内外颅脑创伤诊治指南也将颅内压监测作为常规监测手段之一,但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颅内压监测的意义仍有争论[1]. 为评估急性颅脑损伤术后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的意义,我院对2013年1 月至2015 年1 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行有创颅内压监测,并与同期颅脑损伤术后未行有创颅内压监测的患者进行对比研究,报道如下.
右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长春西汀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 探讨长春西汀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治疗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1),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观察组患者下降较对照组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治疗后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长春西汀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长春西汀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蒋邦治;李裕茂;陈秀清;黄丽侦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基于团队教学模式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与评价

    医学统计学是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方法,结合医学实际,研究医学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与推断的一门学科. 时代发展需要高校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科研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医学科研离不开医学统计学,统计设计是贯穿专业设计的各个环节,是医学科研的先导和依据,只有科学合理的统计设计才能推导出准确可靠的结论. 医学高校虽然也十分重视统计学的教学,但效果并不理想. 据统计,我国医学期刊论文中,统计学应用错误率高达80%[1] ,这一现象应引起统计教育者极大的反思,并促使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模式,以期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美 国 Okalahoma 大 学 的 教 育 学 家 Larry Michaelsen教授2002 年在改革 PBL 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模式( Team-Based Learning,TBL) [2]. TBL 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培养终身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应用能力,提高学生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具有重要作用,因而在国外医学教育中受到广泛关注. 为了解 TBL 教学模式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我们在2011级临床和口腔专业的学生开展教学改革,介绍如下.

    作者:郭蕊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寓教于行——在临床实践中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临床教学是医学生培养及临床医生继续教育的重要手段,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教学有其独特的优点及不足之处,目前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已向纵深方向发展,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主要在临床实践中完成,如何发挥临床教学的优势及克服其缺点,更好地培养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是目前医学研究生教育面临的重大问题.

    作者:吴标良;唐乾利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经脐单孔与三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比较

    随着腹腔镜理念的不断创新,患者对手术有无痛和无疤痕的需求,因此,经脐和耻骨联合的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就应运而生[1,2]. 本研究探讨分析同期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三孔腹腔镜治疗急性阑尾炎对患者预后的差异,报道如下.

    作者:李晓斌;向俾庭;苏建林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研究进展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 early onset severe pre-eclampsia,ES-PE) 是子痫前期的一个特殊阶段,由于其发病早,病程进展快,严重影响母儿身心健康,是目前孕产妇和围生儿病死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文献报道[1]国内发病率为9. 1%~10. 4%,约15%妊娠期相关死亡由该病所致. 其时间界限范围尚无统一标准,迄今为止,众多学者较为公认的是将子痫前期患者孕龄小于孕 34 周者称为 ES-PE[2].近年来,ES-PE的期待治疗是临床产科界面临的难题,国内学者们对该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进行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兼顾母体生命安全的同时,尽量延长孕龄,提高围生儿出生成活率,大限度地降低了围生儿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现将该病的发病机理、诊断、临床特点及期待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如下综述.

    作者:何丽桥;李妹燕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高清电子胆道镜联合液电碎石治疗肝内胆管结石62例体会

    肝内胆管结石治疗效果差,需多次手术及引流胆道,随着微创手术的兴起,高清电子胆道镜联合液电碎石技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已成为趋势,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们应用高清电子胆道镜联合液电碎石技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62例患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鸿飞;覃洪斌;覃强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在急性脑卒中并发血管性认知障碍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 Cys-C)在急性脑卒中并发血管性认知障碍( VCI)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收集2013年4月至2014年8月住院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00例,根据是否合并有VCI分为VCI组58例,非VCI组42例. 另外选择同期常规体检的45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 比较各组血清Cys-C浓度的差异,并分析其与VCI患者的简易精神状态评价( MMSE)的相关性. 结果 非VCI组与对照组血清Cys-C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CI组血清Cys-C浓度明显高于非VCI组和对照组(P<0.001). 中度VCI患者血清Cys-C浓度明显高于轻度VCI患者,重度VCI患者血清Cys-C浓度明显高于中度和轻度VCI患者(P<0.05或0.01). 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VCI患者MMSE评分与血清Cys-C浓度呈负相关( P<0.05). 结论 Cys-C可明显抑制组织蛋白酶,在急性脑卒中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进展中具有一定作用. 其有可能作为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认知功能障碍诊断、监测及预后评估的指标.

    作者:王玮;纪元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全自动血凝分析仪Sysmex CS-5100的性能验证与评价

    目的 对全自动血凝分析仪Sysmex CS-5100的性能进行验证与评价. 方法 用高低浓度混合血浆验证批内精密度,用高低浓度质控品验证日间精密度,用高浓度混合血浆分别按100%、80%、60%、40%、20%、10%、5%的比例稀释后对仪器进行线性验证,用接近预期检测限的低/高浓度血浆样本来验证可报告范围,通过检测定值质控品和仪器比对来验证正确度,用正常体检血浆验证参考区间,用高低浓度血浆标本验证携带污染率. 结果 Sysmex CS-5100检测PT、APTT、FIB批内CV<3.0%;TT、D-二聚体、FDP批内CV<4.0%;PT、APTT、FIB日间CV<5.0%;TT、D-二聚体、FDP日间CV<6.0%;FIB、D-二聚体、FDP的可报告范围分别是:0.21~24.6 g/L,0.06~89.6 mg/L,0.09~2001. 28 μg/ml;各项目相对偏差均在10.5%以内;95%以上样本处于引用参考区间内,携带污染率均<2.5%. 结论 Sys-mex CS-51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性能良好,可用于检测临床样本.

    作者:张巧云;彭华;梁委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右江医学》稿约

    作者:《右江医学》编辑部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中年高尿酸血症人群有效控制尿酸的自我管理模式研究

    目的 探讨应用自我管理模式对中年高尿酸血症( HUA)人群疾病认知及血尿酸的影响,为提高健康水平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2014年4月~2015年9月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门诊就诊,符合高尿酸血症的患者98例,给研究对象发放自制的问卷表进行调查,6个月后对患者应用自我管理模式前后对疾病认知、自我管理依从性及血尿酸控制指标进行自身对照. 结果 应用自我管理模式后患者对疾病认知水平和自我管理依从性较管理前明显提高(P<0.001),6个月后痛风发作次数、口服用药次数、静脉用药次数较6个月前明显减少(P<0.001),血尿酸控制有效率为82.6%,较管理之前的35.7%明显提高( P<0.001). 结论 采取自我管理模式对患者进行管理,能促进患者掌握疾病相关知识,增强自我效能感,有效控制尿酸,提高健康水平.

    作者:覃花桃;梁秋叶;王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E-选择素在大肠癌组织肿瘤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目的 探讨E-选择素蛋白在大肠癌组织肿瘤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采用E-选择素抗体检测116例大肠癌组织和57例癌旁正常肠黏膜组织E-选择素的表达情况,分析比较E-选择素在大肠癌肿瘤细胞和正常肠黏膜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结果 E-选择素在大肠癌肿瘤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均有表达,其在肿瘤细胞中阳性表达率(38.8%,45/116)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肠黏膜腺体组织上皮细胞E-选择素的阳性表达率(5.3%,3/5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4335,P<0.001). 但肿瘤细胞E-选择素阳性率在不同肿瘤直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3% vs 37.0%、37.0% vs 42.9%、31. 4% vs 44.6%、32.7% vs 43.8%,P均>0. 05). 结论 大肠癌组织肿瘤细胞表达E-选择素,但肿瘤细胞的这一分子特征在不同生物学行为的大肠癌病例间无显著差异.

    作者:黄琴;黄炳臣;陈家兴;黄芳;黄照权;谢亮;龙艳丹;罗春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手足口病流行与防控进展

    手足口病( 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主要由柯萨奇病毒 A 组 16 ( CoxA16 )、肠道病毒 71 型( EV71)等20 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或疱疹为主要临床表现,重症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症状,病情严重者可致死[1]. 近20年来,世界很多地区均出现手足口病暴发和流行,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已成为大家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2008 年5 月我国将手足口病列入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为了解手足口病流行状况与防控进展,现结合文献综述如下.

    作者:韦忠信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POLD3在胃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 探讨DNA聚合酶δ3(eukaryote DNA polymerase δ3,POLD3)在胃腺癌(gastric adenocarcinoma,GA)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进行了根治性切除的GA患者82例,并收集相应手术切除标本.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蛋白印迹、体外细胞学、实时定量PCR等技术检测GA组织与细胞株中POLD3的表达,分析POLD3表达对GA增殖、分化及预后等的影响. 结果 ①与肿瘤旁组织相比,POLD3在GA肿瘤组织中的核酸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下调(P<0.01),体外细胞学实验有类似结果;②低POLD3表达水平促进肿瘤去分化及增殖;③POLD3表达水平影响GA患者的预后,高表达和低表达对应的中位总体生存期分别为34个月和16个月(P<0.01),低POLD3表达者其总体死亡风险为高表达者的2. 43倍(95%可信区间为1.25~4.71). 结论 POLD3在GA肿瘤中表达下调,这种下调与肿瘤的增殖、分化及预后相关.

    作者:陆茵茵;王超;吴雪铭;黄小英;姚金光;夏强;马韵;龙喜带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1956~2014年隆林各族自治县麻风病流行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隆林各族自治县1956~2014年麻风病流行特征,为该县麻风病防制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1956~2014年麻风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1956~2014年共发现麻风病人332例,近5年年平均患病率为1.44/10万,发病年龄小2.8岁,大73岁,以14~29岁发病居多,占48.49%;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为2.47 : 1;该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直系亲属间的直接传播占累计病例的9.93%(33/332). 结论 麻风病的危害在短期内仍难以消除,应将麻风病防治工作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增加公共卫生投入. 加强麻风病防治知识的卫生宣教,并对患者家属和密切接触者进行一个长潜伏期( 10年) 监测,以便及时发现、隔离、治疗麻风病人,减少畸残的发生,控制传播.

    作者:陈碧兰;李廷军;杨胤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麦默通微创旋切引流术在哺乳期乳腺脓肿中的应用

    哺乳期乳腺脓肿是广大哺乳期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传统治疗方法为切开引流,再每日创口换药使其愈合,手术创伤大,治疗时间长,患者比较痛苦,且在乳房上留下明显的瘢痕,甚至造成乳房外形改变而影响美观. 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采用麦默通微创旋切引流术治疗16例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并与同期传统开放手术引流的16例患者进行比较,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建新;李志峰;施卫平;孙井军;季建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Vav3信号分子与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的多反应过程,近年来,肿瘤的发生越来越呈年轻化趋势,但恶性肿瘤的确切病因、发病机制仍未完全了解,因此,肿瘤病因、发病机制、预防已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其中,细胞信号转导的存在及其作用是近年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 研究发现,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1]. 现有研究已经证实,Vav3及其下游信号通路参与机体内多种信号转导途径,与肿瘤细胞的黏附、侵袭、迁移及凋亡等密切相关,因此,其有可能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笔者就Vav3及其下游信号通路与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作者:黄菊艳;刘莉莉;揭旭日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有创颅内压监测在急性颅脑损伤术后的应用价值

    临床上应用颅内压( intracranial pressure, ICP )监测颅脑损伤已有50多年,国内外颅脑创伤诊治指南也将颅内压监测作为常规监测手段之一,但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颅内压监测的意义仍有争论[1]. 为评估急性颅脑损伤术后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的意义,我院对2013年1 月至2015 年1 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行有创颅内压监测,并与同期颅脑损伤术后未行有创颅内压监测的患者进行对比研究,报道如下.

    作者:吴海权;柳浩然;辛续伟;徐利民;黄吉昌;任鹏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苦参素对良性瘢痕增生性气管狭窄影响的临床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苦参素在良性瘢痕增生性气管狭窄中的作用及其安全性. 方法 将30例良性瘢痕增生性气管狭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15例)和苦参素组( 15例). 对照组单纯给予气管镜下介入治疗,苦参素组在介入治疗后,采用一次性内镜喷洒管在病变部位局部喷洒苦参素注射液,根据狭窄长度或截面积确定给药浓度:狭窄长度≥2 cm或截面积≤正常截面积50%,选择高浓度( 1200 mg/ml ) ,否则选择低浓度( 600 mg/ml ). 术后一周复查支气管镜,根据病情,每周给药一次,累计2~4次,在气管狭窄起始端上方1 cm处拍照截图,使用Digimizer软件测量治疗前后狭窄管腔的横截面积. 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的气管横截面积、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 )占预计值百分比,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结果 两组治疗后患者气管管腔的横截面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均明显改善,苦参素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0.01). 术后一周复查气管镜,病变部位愈合良好,未见水肿、出血、溃疡、气管痉挛等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 气管镜介入治疗后,气管内局部喷洒苦参素注射液对于抑制良性瘢痕增生导致的气管再狭窄有一定的预防及治疗作用,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作者:陈明红;崔会芳;陈旭君;吴奕群;黄溢华;吴粹华;卢晔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早期运动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自理能力的影响

    目的 观察早期运动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心功能及自理能力的影响,探讨CHF的康复护理模式. 方法 选取2014年1~6月收治的102例CHF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整体护理) ,2014年7~12月收治的103例CHF患者作为训练组(实施早期运动训练) ,两组患者均予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 并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心率(HR)、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距离(6MWT);在不同时间点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BI)量表分别评定两组自理能力;观察两组平均住院天数,评价患者满意度. 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心功能各项指标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训练组各项评分优于对照组( P<0.001);两组患者住院首日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住院第7天、出院当天及出院后1个月末B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训练组的平均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01). 结论 早期运动训练可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提高自理能力,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秀杰;贲迎春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微创脊柱外科手术的发展现状

    微创脊柱外科手术( Minimally Invasive spine surgery, MISS)是指经非传统手术途径并借助特殊手术器械、仪器或其他手段进行脊柱疾患诊治操作的微创技术和方法[1]. 相对于传统开放脊柱外科手术,脊柱微创手术对人体的创伤进行了微小化,在减少患者的手术创伤以及术后后遗症的同时解决需要常规手术解决的问题. 随着显微内窥镜技术的发展和微创手术器械与设备的临床应用,脊柱外科医师通过一个或多个微小的切口就能完成以往开放手术的操作. 神经减压,脊柱稳定与融合,以及脊柱畸形的矫正均可在微创手术下实现. MISS起源自20世纪3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MISS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其中椎间孔镜、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后凸成形术、胸腔镜和腹腔镜等微创技术等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笔者对MISS的发展现状做一综述.

    作者:谢克恭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右江医学杂志

右江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