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6例胰腺内分泌肿瘤的临床诊治分析

于艳丽

关键词:胰腺内分泌肿瘤, 临床分析, 诊断, 治疗
摘要:目的:分析26例胰腺内分泌肿瘤临床特点以及总结诊治经验.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26例胰腺内分泌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并对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胰腺内分泌肿瘤患者中无功能性胰腺内分泌肿瘤18例,功能性胰腺内分泌肿瘤6例.结论:在胰腺内分泌诊断过程中,采用血清学相关激素水平测定结合影像学检查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提高诊断率以及为术前患者肿瘤浸润程度进行评估.手术切除则是治疗胰腺内分泌肿瘤为有效地方法.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产妇的影响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产妇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妊娠期糖尿病产妇6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产科常规护理,观察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医情志护理干预,观察干预后两组产妇血糖水平、并发症情况及围产儿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产妇干预后血糖水平均较干预前有明显降低,观察组下降更显著;观察组妊高症、羊水过多、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胎儿窘困、早产、巨大儿及死亡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实施中医情志护理干预,有利于患者血糖水平的控制及分娩质量的提高.

    作者:郑春霞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负面精神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探讨其对患者负面精神状态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62例患有冠心病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HAMA评分、HAMD评分以及SAQ评分.结果:对照组患者的HAMA评分、HAMD评分以及SAQ评分均差于实验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负面情绪,提升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上推广使用.

    作者:李成芬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儿童龋齿的发病影响因素与预防方式探究

    目的:研究分析儿童龋齿的发病影响因素,探索相关的预防方式.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来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6-11岁患有龋齿的儿童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研究,总结分析患儿龋齿的发病影响因素,并探究相关的预防措施.结果:对200例龋齿患儿进行研究分析,可以看出喜欢吃甜食、睡前不刷牙、饭后不漱口的患儿龋齿的发病率,较不喜欢吃甜食、睡前刷牙、饭后漱口的患儿发病率高,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明显,有意义(P<0.05).结论:儿童龋齿的发病影响因素较多,特别是与儿童喜欢吃甜食、睡前不刷牙、饭后不漱口等不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增加口腔卫生基础知识、龋齿危害及预防方式的宣教,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有助于减少龋齿的发生.

    作者:刘爱华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腔镜辅助下食管癌根治术病人的围术期护理

    目的:探究腔镜辅助下食管癌根治术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将医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20例食管癌患者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对观察组采用腔镜辅助下10例食管癌根治术病人在做手术之前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及需要的准备,在进行手术之后严密观察,加强呼吸道、食管以及引流管的护理,提供必要的营养,针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提出针对性方案.对照组,不采取围术期护理.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都成功完成手术,观察组发生吻合口瘘2例,肺部感染3例,对照组吻合口瘘0例,肺部感染1例,其余病人均痊愈出院,对照组平均住院29d,观察组平均住院25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腔镜辅助下食管癌根治术病人使用围术期护理,对于病人的康复非常有效,对于社会的稳定也有一定的作用,非常值得临床上的推广.

    作者:汪曲兴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整体护理干预对儿童预防接种恐惧心理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整体护理干预对儿童预防接种恐惧心理的影响.方法:本文共选取304例于2017年2月份至2018年2月份在我院接受接种的儿童,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儿童各1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干预方法.结果:疼痛行为得分对比,观察组儿童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接种合作程度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为了预防儿童在接种时出现严重的恐惧心理,应融入整体护理干预方法,降低儿童的疼痛行为,提升接种合作程度.

    作者:周瑞红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早发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及与预后的关系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早发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相关危险因素以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将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40例非早发冠心病患者,观察组40例早发冠心病患者,将两组患者临床危险因素及预后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患者相比差异明显,其中吸烟史、高血压、甘油三酯及纤维蛋白原等指标水平是早发冠心病临床危险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吸烟史和冠心病家族史、高血浆总胆固醇和低血红蛋白水平是早期冠心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在早期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有必要观察分析临床危险因素与预后的关系,通过早期干预可以提高预后.

    作者:尤夫利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集束化护理在PICC导管维护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集束化护理在PICC导管维护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医院PICC置管患者1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PICC导管维护;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医院PICC置管患者150例作为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方法进行PICC导管维护.对比两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几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几率为2.67%,对照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几率为15.33%,两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PICC导管维护中,应用集束化护理的方法,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置管期间发生不良事件的几率,更好地保护患者安全.

    作者:林丽丽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呼图壁地区新型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调查

    目的:分析呼图壁地区新型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方法:选择300例疑似新型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儿童为研究对象,以鼻咽拭子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验,计算阳性率,并以阳性患儿为例分析新型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的流行学和临床特征.结果:6-11岁鼻咽拭子标本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患儿;1-3月和10-12月鼻咽拭子标本阳性患儿明显高于其他时间阳性患儿;幼托或学生鼻咽拭子阳性率明显高于散居患儿;发热、咳嗽症状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症状;以上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图壁地区新型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多发于6-11岁幼托或学生,发病时间多位冬春季节,临床当中应以此为依据制定预防方案.

    作者:张薛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下肢动脉病变B超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下肢动脉病变B超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74例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74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受检对象用B超对双下肢动脉进行检查,将两组对象的粥样硬化斑块、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管腔狭窄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动脉狭窄、粥样硬化斑块管腔狭窄的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对象,P<0.05.结论:在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下肢动脉病变中B超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李杰坤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头颈肿瘤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头颈肿瘤外科中实施综合护理风险管理方案的效果.方法:选择160例患者和50例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风险管理方案和综合风险护理管理方案,对比两组患者和护理人员对管理方案的总满意率;比较两组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无论是护理人员还是患者,观察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进行统计学比较有意义.结论:综合护理风险管理方案效果显著,能够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同时也能增强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人员的接受度,有助于促进护理工作的顺利推行.

    作者:杨云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CT诊断结肠癌致肠梗阻的价值和意义探究

    目的:分析结肠癌致肠梗阻应用CT诊断的临床价值和意义.方法:于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中选取7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腹部X线和螺旋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腹部X线的肠梗阻检出率为72.86%,CT扫描检出率为9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部X线的病因检出率为68.57%,CT检出率为100.0%,差异显著(P<0.05),CT扫描能够清晰显示患者的直接与间接征象.结论:CT能够较为准确地判断肠梗阻病因,有助于提高对结肠癌致肠梗阻的诊断准确率,能够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杨峰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优质护理干预对外科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及切口愈合的影响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对外科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及切口愈合造成的影响.方法:主要是将我院在2015年8月到2016年1月间收治的行外科手术的患者共126例作为主体,采取了相对随机的方式,将所选的126例患者划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每一组患者各有63例.常规组的患者接受的是普通护理模式,干预组患者则是接受优质护理模式,分析两组患者相关指标的具体情况,主要包括心理状况、切口的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结果:当两组患者实施了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后,患者的焦虑及抑郁评分均有所变化,干预组患者抑郁及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的患者,体现出的差异非常明显,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患者切口愈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显著且体现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发现干预组患者低于常规组患者,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对外科手术患者的心理状态具有积极的改善作用,同时有助于患者切口的愈合,值得应用并大力推广.

    作者:赵丽梅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急诊外科护理安全问题及对策

    医疗行业依靠高科技技术,这极其具有难度.其中,紧急医疗的责任和风险将更大.其质量代表了医院的整体服务质量,也是衡量护理人员应急能力的重要标准.调查显示手术治疗比较特殊,外科急诊医疗服务频繁发生冲突.考虑到这些情况,笔者研究分析了紧急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各种安全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对策.

    作者:于伟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和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于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预后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并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传统的开颅术治疗,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了预后.

    作者:戴德孟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肺结核病患者对结核病预防传播知识的认知情况调查

    目的:研究肺结核病患者对结核病预防传播知识的认知情况.方法:通过抽样法对2017年1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96例肺结核病患者进行抽样调查,了解患者对结核病预防传播知识的了解程度.结果:不同性别、职业、家族结核病史、知晓结核病途径等之间的认知水平没有明显差异(P>0.05);不同患病时间、文化程度、年龄等之间的认知水平差异显著(P<0.05).结论:肺结核病患者对于结核病预防传播知识的认知程度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肺结核病患者予以针对性的宣教,以此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降低结核病的传播率.

    作者:王爱梅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社区孕产妇基本保健适宜技术策略探讨

    目的:探究分析社区孕产妇基本保健适宜技术策略.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社区孕产妇78例,随机分为常规保健策略的对照组(39例),与选择社区孕产妇基本保健适宜技术实验组(39例),比较分析两组孕产妇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满意度.结果: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9%,23.08%,组间比较,实验组低(P<0.05).另,组间满意度分别为94.87%,82.05%,比较发现,实验组高(P<0.05).结论:社区孕产妇基本保健适宜技术可降低孕期不良反应,提升孕产妇满意度,改善孕产妇孕期生活质量,效果显著.

    作者:赵丽丽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临床用药护理安全管理的做法与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护理安全管理在临床用药中的相关做法,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60例在2016年9月-2017年11月本院临床用药患者,回顾性分析他们的用药情况,并在临床用药中有效运用护理安全管理,综合分析其应用效果.结果:护理安全管理实施前,用药差错事故发生率(2.50%)明显高于安全管理措施实施后(0.63%),(P<0.05);实施前护理满意度评分(92.15±12.60)分明显低于实施后满意度评分(80.62±8.06)分,(P<0.05).结论:护理安全管理在临床用药中的应用价值较为显著,能够明显降低差错事故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评分,具有推广运用价值.

    作者:孙晓红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磷酸肌酸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伴心律失常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伴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93例病毒性心肌炎伴心律失常患者分为两组,两组都给予抗病毒、心肌营养及免疫调节等综合治疗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比较两组心肌酶谱指标、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心电图疗效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临床症状积分和心肌酶谱指标水平都更低,而心电图疗效和综合疗效都更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肌酸联合美托洛尔能有效患者心律失常,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在病毒性心肌炎伴心律失常治疗中有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王向锋;王燕平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持续质量改进对妇产科护理质量管理的影响

    目的:分析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对妇产科护理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到2017年2月在我院妇产科进行治疗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相应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都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的护理失误也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均十分显著(P<0.05).结论:在妇产科采用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青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9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从2016年10月~12月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90例,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45例/组.常规组在果胶铋基础上联合克拉霉素治疗,观察组联合阿莫西林.结果:常规组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作者:孟丽丽 刊期: 2018年第16期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农村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