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龙湘;刘高巧;蔡兰春;范慧文
目的 探讨miR-375在高血压颈动脉斑块阳性患者的表达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23例高血压颈动脉斑块阳性患者(实验组)的血压和血清miR-375表达水平,并与12例健康者(对照组)比较.结果 实验组的收缩压、舒张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miR-375表达平均水平分别为(170.4±6.0) mmHg、(106.3±8.7) mm-Hg、(1.28±0.08) mm和(3.53±0.77),对照组分别为(132.2±3.8) mmHg、(86.4± 6.6) mmHg、(0.83± 0.17) mm和(2.36±0.76),实验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平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miR-375表达的平均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miR-375或许作为致病因素,而不是保护因素参与高血压颈动脉斑块阳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miR-375过高表达对高血压颈动脉斑块阳性患者疾病可能有促进作用.
作者:李鸿翔;李近都;梁烨;李天资;蓝家富;李清锋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检测冠心病左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QTVI技术对102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G)证实为冠心病患者(单支血管狭窄>75%)的左室壁进行定量分析,根据病变血管不同分为冠心病A组(病变血管为左前降支)、冠心病B组(病变血管为左回旋支)、冠心病C组(病变血管为右冠状动脉),分别测量A、B、C三组左室壁相应节段心肌运动峰值速度、收缩期达峰时间及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的结果,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冠心病A组、C组与对照组比较,相应节段QTVI参数Vs、Ve、Va均明显减低,Ts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对照组比较,Vs、V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T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超声检查数据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TVI技术可直观、定量反应左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是一种无创的诊断冠心病的方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罗雪清;梁燕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急诊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就诊的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35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同期选择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非老年患者32例作为对照(对照组),回顾分析两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和术后6个月随访资料,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临床疗效和随访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PCI手术成功率为97.14%,对照组成功率为96.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LVEF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为17.14%,对照组为3.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随访期观察组MACE的发生率为45.71%,对照组为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比非老年患者具有高危性,虽然急诊介入手术的成功率较高,但通过随访得知远期疗效较差,预后不良.
作者:花冠杰;韦利元;韦颖;申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将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98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50)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NCPAP辅助吸氧治疗,对照组(n=48)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鼻导管或头罩吸氧.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疗效以及咳嗽消失时间、喘憋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住院天数.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咳嗽消失时间、喘憋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 NCPAP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显著,能提高毛细支气管炎的治愈率,缩短病程及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鲍志强;唐国熙;游淑娇;李金水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不同层级儿科护士压力源及压力水平的状况,为护理管理者动态了解护士压力状况,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广西崇左市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201名儿科护士作为调查对象,采用护士工作压力源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不同层级儿科护士工作压力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儿科护理人员不足、工作量大,家属要求过高,不良的工作环境是压力源的前三位;而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经常倒班,工资及福利待遇低亦是不可低估的因素.结论 建议护理管理者在不同层级阶段应根据其压力源不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缓解其压力状况,合理配置护士,加强对护士的人性化管理和关怀,将压力变为动力,稳定儿科护士护理队伍.
作者:马小花;杨西宁;王缉干;石萍;梁盼 刊期: 2015年第01期
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相关的疾病,目前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已知免疫因素在1型糖尿病的发病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目前亦有学者认为,T2DM也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并有淡化糖尿病分型的观点,这为T2DM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全新的思维空间.为此,许多学者对免疫与T2DM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现综述如下.
作者:吴标良;唐乾利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影响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的相关因素,为有效干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采用胰岛素泵治疗的168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停止胰岛素泵治疗1d后空腹血糖(FPG) <7.0 mmol/L及餐后2h血糖<10.0 mmol/L作为临床缓解,缓解的患者作为观察组(72例),其余为对照组(96例),对可能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观察组患者的BMI指数、病程、血糖达标时间、入院时FPG、入院时糖化血红蛋白(HbA1c)、入院时胆固醇、入院时C2/C0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初诊2型糖尿病病程长(OR=6.488,95% CI:2.183~17.695)、入院时高FPG水平(OR=10.196,95%CI:3.247~ 29.905)、入院时高HbA1c水平(OR=5.223,95%CI:1.963~ 15.024)是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P<0.05);而高入院时C2/C0水平(OR =0.386,95% CI:0.121~1.040)是保护性因素.结论 临床对病程较短、FPG/HbA1c水平较低及C2/C0水平较高的患者应尽早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以提升临床缓解率.
作者:周明霞;莫钧婷;梁毅堂;李超炎;刘颐业;梁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临床实习是护生认识护士角色的重要启蒙阶段,是整个学习阶段中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是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是培养规范护理行为、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关键时期,高素质人才培养必须有高水平的实践教学作支撑[1].医护同步全程服务的责任制管理模式是指在组织结构和内容上由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组成,对患者实施医护同步全程服务的责任制护理[2].该模式是一种新型的医疗护理管理模式,我院普外科自2011年运用该模式后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该模式对实习护生的影响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韦彩捌;覃美凤;潘春秋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新生儿颅内出血(intractanial hemorrhage of the newborn,ICH)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改善患儿预后的关键[1].我科使用高压氧治疗ICH患儿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11年8月~2013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ICH患儿86例,男53例,女33例,年龄1~30天.入选标准:经CT检查确诊为颅内出血,病情稳定.排除标准:无进行性脑出血,病情稳定.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33例,小脑出血18例,脑室出血19例,硬脑膜下血肿16例.临床表现:昏迷1例,偏瘫21例,烦躁不安47例,前囟饱满紧张28例,全身或局部抽搐13例.将86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陈彩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与服务,是新形势下拓宽党员服务群众渠道,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方式,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途径[1].我院通过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工作,让在职党员参与所属社区党组织活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实现“党员身份进社区、作用发挥进社区、监督管理进社区”三项功能,创新新时期在职党员义工服务的新途径,构建八小时外的服务新平台,为党建工作内涵建设进行有益的探索.
作者:蓝常贡;杨发奋;李雪斌;唐毓金;卢晓茜;韦晓玉;覃巧裕;罗歆;黄前方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喉乳头状瘤(laryngeal papilloma,LP)是发生在喉部常见的良性肿瘤,多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和成人.儿童乳头状瘤的特点是多发性,生长较快,容易复发,但恶变相对少见,而成人喉乳头状瘤的特点是单发较多,有恶变倾向[1].目前关于喉乳头状瘤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辅助药物治疗[2].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许多新的治疗手段不断应用于临床,我们将目前一些新的治疗方法总结如下.
作者:刘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PLC)继发门静脉海绵样变(CTPV)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对25例PLC继发CTPV患者行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采用多平面重建(MPR)、大密度投影(MIP)、容积显示技术(VR)等图像后处理技术显示肿块、异常的门静脉及侧支血管情况.结果 25例患者中,弥漫性肝细胞癌9例(合并肝硬化5例),巨块型肝细胞癌9例,结节型肝细胞癌4例(合并肝硬化1例),胆管细胞癌3例.门静脉增宽伴癌栓形成18例,门静脉受压变窄5例,门静脉显示不清2例.22例肝细胞癌增强均表现为典型的“快进快出”改变:3例胆管细胞癌表现为动脉期呈轻度强化2例,无明显强化1例,延时扫描呈中等强化,其中2例伴有肝内胆管扩张.所有病例均显示门静脉区迂曲扩张的门-门侧支血管影.14例并发门静脉高压、门-体侧支循环形成.结论 多层螺旋CT能准确显示PLC的形态、部位及继发CTPV侧支循环血管的走向及形态,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俊;卢杨柳;周品全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支持、技巧、自信(support、skill、self-confidence,3S)理念健康教育模式对高危儿母亲的影响.方法 将106例高危儿母亲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应用3S理念健康教育模式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母亲母乳喂养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泌乳始动时间,产后24h、48 h、72 h的泌乳量.结果 出院时观察组母亲母乳喂养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为(26.53±2.14)h,对照组泌乳始动时间为(32.78±3.06)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1853,P=0.0000).两组母亲产后24h、48 h、72 h泌乳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24 h、48 h、72 h泌乳量均多于对照组.结论 3S理念健康教育模式能有效提高高危儿母亲母乳喂养知识与技能,增强母乳喂养信心,促进乳汁分泌,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促进母婴身心健康.
作者:何青春;陆青梅;陆丹兰;黄春霞;罗云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生命所系、健康相托的护理理念在乳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用对照研究方法将80例乳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围手术期护理和执行医嘱,观察组在常规的围手术期护理和执行医嘱的基础上,运用生命所系、健康相托的护理理念,实施个性化的护理措施,责任护士督导并跟进患者的功能锻炼过程,时间为1个月,记录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的情况.结果 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满意度调查显示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7.50%,对照组为57.5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生活质量量表各领域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运用生命所系、健康相托的护理理念,能有效减少乳腺癌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明显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作者:徐龙湘;刘高巧;蔡兰春;范慧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引发儿童急腹症的常见原因之一,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给临床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容易误诊误治.近年来,高频彩超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对提高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检出率,减少小儿急腹症的误诊率意义重大.本研究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临床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106例,对治疗前后的高频彩超声像图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高频彩超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罗蔼瑞;覃慈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ECV304)在间断性高浓度胰岛素与持续性高浓度胰岛素作用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蛋白的不同表达,从而进一步研究间断性高浓度胰岛素血症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及发病机制.方法 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ECV304)为实验对象,研究间断性高浓度胰岛素对血管内皮细胞iNOS蛋白表达的影响.分为四组进行实验,即间断性高浓度胰岛素波动组(含100 nmol/L胰岛素的细胞培养液及含1 nmol/L胰岛素的细胞培养液轮换,每隔8小时更换一次)、持续性高浓度胰岛素组(含100 nmol/L胰岛素的细胞培养液)、含正常浓度胰岛素组(含1 nmol/L胰岛素的细胞培养液)、阴性对照组(不含胰岛素的细胞培养液);再依次更换新鲜条件细胞培养液(每次培育8小时后),四组细胞均培育72小时.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内皮细胞iNOS蛋白表达.结果 四组内皮细胞经含不同浓度胰岛素的培养液培养72小时后,结果表明:正常浓度胰岛素组、间断性高浓度胰岛素组、持续性高浓度胰岛素组的内皮细胞iNOS蛋白的表达水平均不同程度地增高,分别为对照组的1.92倍(P<0.001)、4.52倍(P<0.001)、3.31倍(P<0.001),其中以间断性高浓度胰岛素组增高幅度尤为明显,高于持续性高浓度胰岛素组(P <0.001).结论 相对于持续性高浓度胰岛素,间断性高浓度胰岛素更能增强人脐静脉内皮细胞iNOS蛋白的表达,提示间断性高浓度胰岛素可能通过影响血管内皮细胞iNOS蛋白表达途径而损伤血管内皮的功能,从而促进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黄凌云;秦爱平;杨敏;刘江华;全宏梅;廖斌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5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以住院号尾数的双号和单号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患者入ICU后在病情允许且无禁忌证的情况下,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患者则给予传统的静脉营养.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营养支持前后的各项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营养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血红蛋白、白蛋白、人体测量学指标均有一定的提升,且观察组增加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导管相关性感染、肺部感染、腹泻、食物反流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较好地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营养状况,并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罗茜;杨玉科;赵万泼;黄艳青;王建源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足三里注射甲氧氯普胺预防化疗所致呕吐的效果.方法 选取82例肿瘤化疗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两组患者根据肿瘤类型给予同样的化疗方法,其中对照组给予5-羟色胺(5-HT)受体拮抗剂预防化疗所致呕吐,观察组加用足三里注射甲氧氯普胺预防呕吐,同时对两组患者止吐效果、化疗等依从性以及营养状况进行观察,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 经统计学处理,观察组患者呕吐控制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患者化疗、饮食、休息和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营养状况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足三里注射甲氧氯普胺预防化疗所致呕吐的效果满意,值得临床加以推广.
作者:周宗远;刘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是近年在胸外科领域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微创新技术,已成为外科治疗自发性气胸的首选方法[1].但胸腔镜手术治疗费用昂贵,一次性高值耗材限制了其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推广.我科自2010年3月~2014年4月采用全胸腔镜下零高值耗材手术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39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刘孙伟;李新武;唐宇;王春海;刘其贵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提供更多的理论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1~2014年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施以常规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适量胺碘酮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6.67%,明显低于治疗组的95.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心脏猝死率为1.67%,对照组则为5.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抗室速有效率为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在Q-T间期、静息心率及左心室EP情况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在不良反应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临床效果显著,具有廉价、安全等特点,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应亮;莫紫文;黄晓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