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07~2012年桂林市市售食品受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分析

王春旭;贺漓漓;李红梅;王彦文;李立巍

关键词:市售食品, 食源性致病菌, 污染
摘要:目的 了解桂林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确定高危食品的种类,为食源性疾病的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2007年到2012年每年抽取桂林市市区3家菜市场、5家大型超市及1家奶牛场的生肉类、非包装熟肉制品、乳及乳制品、生食蔬菜、水产品、冷冻饮品、熟制粮谷类制品等七类食品共831份,依据GB4789-2010中的方法检测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依据GB4789-2008中的方法检测大肠杆菌0157:H7、副溶血性弧菌.结果 在831份受检样品中,76份检出致病菌,总检出率为9.1%;其中,检出沙门菌39份,检出率为4.7%,检出单增李斯特菌12份,检出率为1.4%,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11份(5.4%),副溶血性弧菌检出14份(9.5%),大肠杆菌O157∶ H7未检出;2007~2012年桂林市食源性致病菌阳性检出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 桂林市市售食品虽然致病菌阳性检出率逐年降低,但仍存在一定程度的致病菌污染,应加强食品卫生管理,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右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上田疗法对痉挛性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运用上田疗法治疗痉挛性脑瘫患儿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5月收治的痉挛性脑瘫患儿6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干预组3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上田疗法,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粗大运动功能评估(GMFM)评分情况.结果 治疗3个月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前两组5个功能区GMF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5个功能区GMFM评分均显著升高(P<0.01),干预组升高程度更明显(P<0.01).结论 上田疗法治疗能明显改善痉挛性脑瘫患儿肌张力.

    作者:张春梅;潘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磷酸肌酸钠和能量合剂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心肌损伤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磷酸肌酸钠和能量合剂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心肌损伤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新生儿监护室收治的10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心肌损伤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52例),两组均予相同综合治疗,对照组加用能量合剂静脉滴注,1次/d,7d为1个疗程,观察组加用磷酸肌酸钠0.5 g加入5%葡萄糖20ml中静脉滴注,1次/d,7d为1个疗程.观察疗效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肌酶、肌钙蛋白T(cTnT)、QT离散度(QTd)的变化.结果 治疗7d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酶激酶同工酶(CK-MB)、cTnT、QTd等6个指标值均明显恢复(P<0.01),治疗组各个指标值恢复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心肌损伤的疗效显著优于能量合剂,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玲;高慧敏;殷建翔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三维适形放疗结合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三维适形放疗(3DCRT)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择住院治疗的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患者102例,采用抽签法分为3DCRT组和联合组各51例,3DCRT组给予3DCRT,联合组在3DCRT基础上加HIFU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淋巴结大小改变情况,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吗啡用量变化情况,治疗后患者的梗阻缓解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淋巴结大小改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组淋巴结消退情况好于3DCRT组.两组治疗前的疼痛评分、吗啡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吗啡用量均显著减少(P<0.01);联合组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3DCRT组(P<0.05),吗啡用量显著少于3DCRT组(P<0.01).两组患者的梗阻缓解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 对腹腔淋巴结转移癌,3DCRT、HIFU联合治疗的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3DCRT,且不良反应少,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李春英;魏林;赵大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中医辨证结合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中医辨证结合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收治的94例U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48例则给予中医辨证论治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治疗前后结肠镜检查结果、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一个疗程后,观察组结肠镜检查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无患者无法耐受的不良反应出现.结论 中医辨证结合保留灌肠治疗UC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苏国春;覃佑邦;莫亚青;宁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两种类型长期导管留置术的应用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Permcath和Palindrome两种长期导管留置术的效果及优缺点.方法 选取2011年4月至2014年3月接受长期导管留置术的患者89例,分成两组,A组49例采用改良长期导管留置术留置Permcath导管,B组40例采用常规长期导管留置术留置Palindrome导管,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24h内渗血率.结果 A组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24h内渗血率分别为98.0%、(8.1±2.4) ml、(41.23±12.56)min、10.2%,B组的分别为82.5%、(15.3±5.7) ml、(55.23±9.72) main、3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结论 颈内静脉长期导管留置术中,采用改良长期导管留置的Perm-cath导管较采用常规长期导管留置术的Palindrome导管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操作简便快捷.

    作者:梁子安;马春成;禢晓燕;李杰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预防并发肺栓塞的护理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而COPD患者是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高发人群[1].COPD急性加重患者合并PE者占33%[2],因临床表现与原发病重叠,发生后病情严重,临床往往诊断不及时,而导致愈后不良.COPD合并PE病人的死亡率是未合并PE病人死亡率的2倍[3].小范围的PE可无明显症状,而巨大的PE可导致猝死或严重休克.因此,对COPD患者有效的PE预防及护理至关重要.现将其形成因素、预防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谭耀坤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3D腹腔镜手术在妇科疑难手术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 探讨3D腹腔镜手术在妇科疑难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4年5月1日至2014年10月1日妇产科收治的125例妇科疑难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3例,运用新型的3D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62例,运用普通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发放自行定制的治疗效果评价调查表,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术中出血量、手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等情况.结果 12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副损伤发生.结论 3D腹腔镜手术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评价,保证患者满意度,减少腹腔镜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尽快帮助患者提前下床活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雪峰;赖昌生;苏煜;吴映波;谢树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营养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营养状况与临床症状体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RA患者123例,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评价(DAS28评分)分为活动组61例(DAS28>3.2)和低疾病活动组62例(DAS28≤3.2),按相应性别年龄特征选取同期住院诊断为颈椎病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三组的血红蛋白(HGB)、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视黄醇结合蛋白(RBP)、高密度脂蛋白(HDL)、总胆固醇(TC)、铁(Fe)、锌(Zn)等营养指标及球蛋白(GLO)、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等免疫指标,并进行组间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三组HGB、ALB、PA、TC、HDL、Fe、Zn、RB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活动组、低疾病活动组的HGB、ALB、PA、Fe、Zn、RB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活动组的HGB、ALB、PA、TC、HDL、Fe、Zn显著低于低疾病活动组(P<0.05或0.01).三组GLO、IgG、IgA、Ig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活动组、低疾病活动组的GLO、IgG、Ig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活动组的IgM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活动组的GLO、IgA显著高于低疾病活动组(P<0.05).HGB、ALB、PA、HDL、RBP、Fe与DAS28、GLO、IgG、IgA呈负相关(P<0.05或0.01),Zn与GLO、IgA呈负相关(P<0.05或0.01).结论 RA患者存在蛋白质、血脂、微量元素代谢紊乱,与摄入不足、免疫功能紊乱及疾病活动相关.

    作者:叶婷;米存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2007~2012年桂林市市售食品受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桂林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确定高危食品的种类,为食源性疾病的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2007年到2012年每年抽取桂林市市区3家菜市场、5家大型超市及1家奶牛场的生肉类、非包装熟肉制品、乳及乳制品、生食蔬菜、水产品、冷冻饮品、熟制粮谷类制品等七类食品共831份,依据GB4789-2010中的方法检测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依据GB4789-2008中的方法检测大肠杆菌0157:H7、副溶血性弧菌.结果 在831份受检样品中,76份检出致病菌,总检出率为9.1%;其中,检出沙门菌39份,检出率为4.7%,检出单增李斯特菌12份,检出率为1.4%,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11份(5.4%),副溶血性弧菌检出14份(9.5%),大肠杆菌O157∶ H7未检出;2007~2012年桂林市食源性致病菌阳性检出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 桂林市市售食品虽然致病菌阳性检出率逐年降低,但仍存在一定程度的致病菌污染,应加强食品卫生管理,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作者:王春旭;贺漓漓;李红梅;王彦文;李立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低血压的护理体会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终末期患者治疗方法之一,血液透析过程中出现的急性并发症主要是心血管疾病,其中低血压常见,其发病率可达30%左右[1],因此如何判断及正确处理低血压对血液透析病人尤为重要,现就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013年2月~2014年5月我院肾内科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91例,男64例,女27例,年龄18~82岁,平均48.1岁.透析时间短1个月,长1年;总行血液透析2694例次,发生低血压271例次.其中超滤过量202例次,对于透析器膜过敏发生低血压22例次,因其他原因发生低血压47例次.

    作者:林小英;韦艳琴;黎利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股骨头置换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对比

    目的 比较股骨头置换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5月间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67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30例,B组37例.A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B组采用PFNA内固定.对比两组手术时长、出血情况、下地活动时间、患者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跟踪随访1年,收集对比Harris评分指标.结果 B组患者手术时长、出血量均小于A组,但A组下地活动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1),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67% (8/30),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4.32%(9/37),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4个月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8个月、12个月B组评分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与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各有优劣,应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合理选择个性化手术方式.

    作者:刘志坚;刘浩;李志全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PI-3K信号通路与危重症高血糖的关系研究进展

    高血糖是危重症患者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严重高血糖可影响危重症患者的预后,加重或促进原有疾病的进展,加重器官系统功能衰竭,造成不良的临床后果.因此,危重症高血糖越来越成为不可忽视的临床问题.目前研究表明,PI-3K信号通路在糖代谢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PI-3K信号通路与危重症高血糖有密切关系,现对其相关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覃晓洁;吴标良;何明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肠内营养制剂联合乳清蛋白对肿瘤化疗患者的营养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肿瘤化疗患者采用肠内营养制剂联合乳清蛋白进行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 将2012年9月~2014年9月收治住院进行肿瘤化疗的肿瘤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进行常规的饮食,不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60例采用肠内营养制剂联合乳清蛋白进行营养支持.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蛋白、血红蛋白、清蛋白的变化情况和肠痉挛、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20天,两组总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清蛋白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1),观察组各个指标的升高程度均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肠内营养制剂联合乳清蛋白是一种较好的营养支持方法,可有效提高肿瘤化疗患者的营养指标,降低由于化疗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许颖;高天生;李河钊;范小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微创介入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 总结软通道微创介入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家属的意愿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采取软通道微创介入技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的GCS评分情况,以及治疗后3个月的GOS评定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GCS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两组GOS评定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GOS评定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软通道微创介入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病情恢复快,且有效地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黄华东;符黄德;罗起胜;黄海能;邓元央;罗琨祥;李传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术后疼痛患者护理管理概述

    术后疼痛(postoperative pain)是手术后即刻发生的急性疼痛[1],其性质为急性伤害性疼痛,也是临床常见和需紧急处理的急性疼痛.尽管疼痛管理手段不断更新、改进,但术后患者镇痛不全发生率仍为43.9%[2],术后镇痛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目前欠缺有效的术后疼痛护理的规范化管理是主要原因.笔者就术后疼痛护理管理综述如下.

    作者:杨萌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颈椎侧位X线片评估退行性颈椎管狭窄的价值

    目的 探讨颈椎侧位x线片测量评估退行性颈椎管狭窄的价值.方法 收集近5年经健康体检的正常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共200例,男性100例,女性100例.按研究对象的年龄分为两组:青年组92例及中老年组108例.计算所有患者颈椎C3、C4、C5、C6、C7的椎管矢状径、椎体中矢径、颈椎管率及有效颈椎管率.结果 颈椎C3、C4、C5、C6、C7的椎管矢状径及椎体中矢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颈椎C4、C5、C6、C7两组的颈椎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颈椎C3、C5、C6有效颈椎管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X线中有效颈椎管率用于诊断退行性颈椎管狭窄有较高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林海;覃静;黄勃;韦德文;谢静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基于器官系统模式下案例教学法在骨科教学中的探索和实践

    骨科学是一门专业性强、相对复杂的学科,它与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病理学等多学科有着密切联系,在教学中要求教师的教学水平高、学生的医学基础扎实.传统的三阶段式教学模式,学生普遍感到学习难度大、自学效率低,甚至失去学习兴趣,终理论测试成绩不理想、临床实践能力低下.为改善此教学现状,由“授之以鱼”向“授之以渔”转变,本研究旨在探索器官系统课程模式下案例教学法(OSBL-CBL)在骨科疾病教学中的应用,以进一步提升骨科学教学的质量,适应形势发展及改革需要和我校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实用型人才目标.我院于2012~2014年采用OSBL-CBL对2010级学生进行了骨科试点教学改革,现将改革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蓝常贡;唐毓金;谢克恭;龙丽珍;潘征;谈玉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肌壁大部切除-子宫重建术联合曼月乐治疗中、重度子宫腺肌病的疗效

    目的 观察肌壁大部切除-子宫重建术(MURU)联合曼月乐(MIR)治疗中、重度子宫腺肌病(ADE)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住院治疗的有保留子宫意愿的中、重度ADE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超声检测的子宫肌壁厚度及腺肌瘤的大直径将患者分成两组,中度组52例,重度组4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MU-RU联合MIR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痛经评分及经量评分,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结果 中度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短于重度组(P<0.01),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重度组(P<0.01).治疗后两组痛经评分均降为0分,两组经量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A125值均显著下降(P<0.01)、子宫体积均显著缩小(P<0.01),治疗后重度组患者的CA125值显著高于中度组(P<0.01).两组子宫肌壁重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及治疗期间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MURU联合MIR治疗中、重度ADE疗效显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作者:王越凤;刘高焰;陈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不同强度华法林预防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

    心房颤动(chronic atrial fibrillation,CAF),简称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有害性心律失常之一,65岁以上人群房颤的发生率达5%[1].栓塞,尤其是脑栓塞是房颤的主要并发症,恰当的抗栓治疗可显著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我们通过观察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的老年非瓣膜病心房颤动使用不同抗凝强度的华法林和阿司匹林的预后情况,探讨老年患者应用华法林的有效性、安全性及适宜抗凝强度.

    作者:秦培英;周钦;禢彩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运用QCC方法降低眼科住院患者眼药水漏滴率的实施及效果评价

    点眼药是检查、治疗眼部疾病常用的方法,眼科住院患者点眼率达95%以上,平均每人每天点眼药达5~6次[1].滴眼药水成为眼科护理人员常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住院患者眼药水漏滴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遵医嘱按时、按次数地正确滴眼药水,对促进患者眼疾早日康复有重要意义.品管圈(QCC)为持续质量改善小组,指有相同或接近工作性质的基层成员自愿以小组形式组织起来,通过定期活动,圈员主动提出、讨论并解决与工作成效有关的各种问题[2].我科于2014年4月至10月将品管圈质量改进工具应用于“降低眼科住院患者眼药水漏滴率”的实践中,取到了满意成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黄芳;黄莎莎;何妍婷;覃和平;农坚;凌雅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右江医学杂志

右江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