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1

杨苗;赵真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 脑出血, 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脑出血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于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平分为两组,即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50例.常规组接受常规化护理,研究组在常规化护理的同时采取预见性护理.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统计处理.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00%;两组结果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天数(20.2±2.3)d少于常规组(26.5±4.1)d,且满意度(94.6±3.4)分高于常规组(83.4±3.7)分(p<0.05).结论:通过预见性护理,能够帮助脑出血患者减少并发症,减少住院天数,紧密护患关系,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2017年望亭镇户籍居民死因监测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2017年望亭镇户籍居民死亡原因和死因顺位,了解望亭镇户籍居民死亡水平及死因顺位,为确定疾病控制重点调整疾病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从死因监测系统收集2017年望亭镇户籍居民死亡信息,按ICD-10进行编码统计,分析望亭镇户籍居民死亡原因和死因顺位.结果:2017年我镇户籍居民死亡286人,总共的死亡率是:756.57/10万.总共的死亡率中,男性人群占据了884.96/10万(标化死亡率为486.37/10万),女性636.03/10万(标化死亡率为462.12/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死亡原因先五位即心血管病症、恶性肿瘤、损伤、呼吸系统病症与心脏病.结论:慢性病是我镇居民死亡的头号杀手.

    作者:张明;许锬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探讨雷贝拉唑、奥美拉唑与泮托拉唑治疗消化道溃疡的效果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奥美拉唑与泮托拉唑治疗消化道溃疡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消化科诊治的135例消化道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抽签的方式分组,A组(n=45,用雷贝拉唑治疗)、B组(n=45,用奥美拉唑治疗)、C组(n=45,用泮托拉唑治疗),对三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A组的临床疗效为95.56%,B组为93.33,C组为91.12%,三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B组为2.22%,C组为4.44%,三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雷贝拉唑、奥美拉唑与泮托拉唑治疗消化道溃疡的效果均较为理想,临床上可综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治疗药物.

    作者:苏丽华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脑梗塞后遗症的中医辩证治疗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对脑梗塞后遗症患者实施中医辨证治疗方法,并研究其疗效.方法:对132例脑梗塞后遗症患者进行研究,并分为两组,各66例,A组与B组患者分别采用的是西医治疗与中医辨证治疗法,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患者的抑郁状况.结果:在治疗有效率与抑郁状况上,A组患者的明显较好,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在脑梗塞后遗症的治疗中有着较好的疗效.

    作者:吴传超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氯吡格雷联合瑞舒伐他汀在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效果.方法:收治脑梗死患者45例,采用氯吡格雷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脑卒中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总胆固醇水平均显著改善.结论:氯吡格雷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效果显著.

    作者:王静静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长效单药与短效联合抗高血压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压变异性的影响分析

    目的:比较在抗高血压治疗中采取短效联合与长效单药对血压变异性的影响以及临床效果.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82例高血压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参照组纳入行短效联合治疗的41例患者,实验组纳入行长效单药治疗的患者,观察比较两组样本组间数据.结果:统计结果表明,实验组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计算值、收缩压下降值、舒张压下降值、收缩压标准差下降值、舒张压标准差下降值对比参照组,统计学差异具有参考意义(P<0.05).结论:将短效联合与长效单药应用在抗高血压治疗中均可获得显著作用,但长效单药效果更显著.

    作者:刘媛媛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胆囊切除治疗胆囊结石的实际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30例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5例.研究组选择开腹手术,对照组患者选择保守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及患者对治疗方法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胆囊切除治疗胆囊结石疗效较佳,可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明平广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预防性护理措施对预防泌尿外科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价值

    目的:探究预防性护理措施对预防泌尿外科留置患者尿管感染的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98例留置尿管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个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予以观察组患者常规护理结合预防性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的护理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经过不同方法进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尿管留置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尿过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措施对预防泌尿外科留置患者尿管感染的价值显著,能有效缩短患者尿管留置时间以及住院时间,降低尿管感染的发生率,提高预后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该方法具有临床护理意义,值得被广泛应用.

    作者:彭海燕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不同麻醉方式对妇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

    目的:主要分析在妇科手术病患医治中予以不同麻醉方式后,对其术后镇痛的有效性.方法:收集因妇科疾病到我院进行腹腔镜手术医治的病患为研究成员,其收集的时间为2016年05月至2017年01月,从中抽取76例,按照数量平等原则将其分为静脉组以及静吸组,分别予以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全凭静脉麻醉措施以及开展静吸复合麻醉.对二组病患术后不同时间段的疼痛评分、术后48小时镇痛泵使用例数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进行相关评价.结果:(1)术后不同的时间病患的疼痛评分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其中在术后12小时阶段,二组病患疼痛评分高,在术后4小时与12小时之间,静脉组病患的疼痛评分为低于静吸组,P<0.05.术后24小时阶段、48小时阶段,二组病患疼痛评分不存在较大的差距,得到P>0.05.(2)二组病患术后不良反应以及镇痛泵使用例数,不存在较大的差距,得到P>0.05.结论:在行腹腔镜手术医治的妇科病患中开展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全凭静脉麻醉措施以及开展静吸复合麻醉的效果较佳,因而在实际的妇科疾病手术医治中可根据病患的病情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

    作者:吕绪童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神经外科侧卧手术体位皮肤压疮的护理干预分析

    目的:对神经外科侧卧手术体位皮肤压疮的护理干预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神经外科收治的侧卧手术体位的手术患者6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34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办法的基础上,再采用皮肤压疮干预性护理措施.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比较腰肌、颈肩、下肢的疼痛率,压疮发生率等.结果:经过对比观察组患者总压疮发生率为5.88%,远高于对照组的23.53%,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神经外科侧卧手术体位患者采用皮肤压疮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皮肤压疮的发生概率,有效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康复情况,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苏敏敏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在ICU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应用.方法:将80例ICU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病人采用平均分床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进行护理.比较两组病人的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病人和家属对护理工作质量满意度的评分.结果:观察组病人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lCU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中应用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能够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及质量,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

    作者:许正艳;曹小燕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中医治疗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分析

    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是指1年以内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的次数频繁,超出正常范围[1].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的一种临床现象,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国内临床医师针对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及预防采取了很多治疗措施,本文就国内常用的中医治疗及预防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方法简要综述.

    作者:王彩霞;张国兰;宋业华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研究呼吸道标本直接涂片和培养对曲霉菌诊断的价值

    目的:探究呼吸道标本直接涂片和培养对曲霉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呼吸道标本培养曲霉菌阳性患者,根据曲霉菌感染标准以及定植标准将所选患者分成感染组(25例)与定植组(95例),对两组患者呼吸道标本予以直接涂片及培养.结果:两组镜下与培养正常菌群情况、曲霉菌检出次数、基础疾病情况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呼吸道标本直接涂片与培养对曲霉菌定植与感染的区分有显著临床价值.

    作者:杨美竹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分级诊疗制度下发展区域医疗中心重症医学科的研究分析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改革的深入,提出在分级诊疗制度下发展区域医疗中心重症医学科的理念.主要包括两方面:扩大重症医学科规模及强化学科建设、建立重症医学三级联盟.本文分析了目前阻碍重症医学科发展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作者:姚泓屹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预防作用分析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预防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42例腹部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术后常规治疗+护理)和实验组(综合护理),每组71例.结果:实验组患者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为1.41&%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5.49%,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为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34.97±10.43)h,住院时间为(9.38±2.14)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52.49±12.53)h和(14.29±3.64)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降低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促进患者恢复.

    作者:夏亚茹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气相色谱检测水产品中有机氯类农药残留

    目的:探究利用气相色谱检测水产品中8种有机氯类农药残留的方法建立的情况.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借助于乙腈进行提取的样品,并通过氨基固相萃取柱仪器进行净化处理,利用气相色谱方法对样品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8种有机氯类农药在0.05mg/L至1.00mg/L的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结论:利用气相色谱仪检测水产品中8种有机氯类农药残留效果良好,并且该检测方法具有极高的灵敏度.

    作者:刘振方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卡马西平、苯妥英钠和苯巴比妥的血药浓度与不良反应及疗效相关性分析

    目的:对卡马西平、苯妥英钠和苯巴比妥的血药浓度与不良反应及疗效相关性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随机选取我院癫痫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卡马西平、苯妥英钠和苯巴比妥的血药浓度,并用Eta系数将血液浓度和不良反应及治疗效果之间的相关性表示出来.结果:卡马西平、苯妥英钠以及苯巴比妥血药浓度和不良反应之间的Eta系数分别是0.525、0.957、0.935.卡马西平血药浓度与治疗效果之间的Eta系数为0.538.结论:卡马西平血药浓度和不良反应以及治疗效果之间存在相关性,而苯妥英钠、苯巴比妥血药浓度与不良反应具有相关性,但是同治疗效果之间的相关性相对较弱,在临床中,为其提供了试验基础.

    作者:陈斌国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影像学检查在非创伤性急腹症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比较

    目的:对影像学检查在非创伤性急腹症诊断中的临床引用价值比较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此治疗的64例非创伤性急腹症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都进行超声、X线以及CT检查,观察并比较三种影像学检查方式的符合率.结果:CT影像检查的符合率高于其他两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非创伤性急腹症采取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是非常重要的,其能够缩短检查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张军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术后延续性护理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效果探析

    目的: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应用术后延续性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从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中,选取80例予以研究,并将之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组组和观察组均实行常规护理,但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术后延续性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无论是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还是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在术后给予其延续性护理模式,有助于促进患者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上推广运用.

    作者:孙建云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顺产与剖宫产孕妇产后出血和母婴结局差异探究

    目的:比较剖宫产与顺产孕妇产后出血以及母婴结局的差异.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接收的87例待产孕妇,依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分成对照组(42例)和研究组(45例).对照组为剖宫产分娩,研究组为顺产分娩,比较两组产后出血量和母婴结局情况.结果:顺利分娩后,研究组产后出血量及出血率分别为(352.83±20.62)mL、2.22%(1/45);对照组则分别为是(451.37±56.37)mL、11.90%(5/42),两组组间比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感染率2.22%、产褥率4.44%、新生儿吸入性肺炎2.22%,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剖宫产,顺产可有效减少产后出血量,母婴结局优良.

    作者:毕桂英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4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甲氨蝶呤联合宫外孕II号),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β-Hgc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B超下段异常回声消失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87.50%),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2.50%)显著高于治疗组(4.17%),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β-Hgc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B超下段异常回声消失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临床价值显著.

    作者:向爱宝 刊期: 2018年第10期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农村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