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甲强龙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观察

方强

关键词: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甲强龙
摘要:目的 观察甲强龙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5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对照组32例.两组均予以吸氧、抗感染、止咳祛痰、平喘及支持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甲强龙40 mg,静滴,1次/d,疗程5~7天,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症状、体征缓解消失时间.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症状体征缓解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提前(P<0.01).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甲强龙治疗AECOPD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右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HIV/AIDS患者的护理安全防护

    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的简称.随着AIDS患者数量的增长,HIV的流行在中国已经建立并迅速的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展[1].因此,越来越多的HIV或AIDS患者是以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首发症状进行初诊,导致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发生HIV职业暴露的危险性大大增加.如何在临床工作中对初诊的患者进行识别,实施积极正确的职业防护,对减少职业暴露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36例首诊入住呼吸内科患者并终确诊AIDS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工作中护理人员如何识别高危患者,实施积极正确的职业防护,保证护理安全.

    作者:李英珍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鸡胚地龙接骨膏治疗骨折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鸡胚地龙接骨膏促进骨折愈合的过程及其机理.方法 将60只新西兰大白兔制作骨折动物模型,随机分成三组,治疗组20只,于患处外贴鸡胚地龙接骨膏,对照组20只,口服伤科接骨片,开放组20只,不使用任何药物.三组均以相同大小外用绷带、胶布固定,治疗28天.分别于术后7天、术后14天、术后21天、术后28天处死动物,取桡骨标本作X线检查、抗折力测试、骨折处组织学观察、骨痂评分并应用微机图像处理系统作骨痂内骨系细胞立体定量分析.结果 治疗组术后21天新西兰大白兔伤肢完全愈合,骨折线消失,骨髓腔再通,而对照组和开放组动物骨折处未愈合,断端清晰可见.X线检查显示治疗组的骨折修复优于对照组和开放组,并且生物力学性能、骨痂评分及骨痂内成骨细胞立体定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开放组(P<0.05或<0.01).结论 鸡胚地龙接骨膏外贴治疗能加速促进骨折愈合过程和提高骨折愈合质量.

    作者:沈振华;胡建山;赵苏萍;李溥;李文忠;覃家永;宋锡伦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神经外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的护理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医疗设备与诊疗技术不断更新,广谱抗菌药物的大量应用,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日趋严重,已经成为当今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而近年来,多重耐药菌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我科对凡是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人全部进行隔离治疗和护理,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避免了院内交叉感染,保障了其他患者的安全,现报道如下.

    作者:潘锋;蔡月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非糖尿病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短期预后的影响

    目的 观察非糖尿病患者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短期预后的影响,为临床评价急性心梗病情轻重及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将122例非糖尿病AMI患者按血糖高低分为两组.观察组56例为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对照组66例为无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观察两组患者发病1周时心肌酶值、射血分数、溶栓再通率、主要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应激性高血糖组心肌酶值、主要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较非应激性高血糖组显著增高(P<0.01);射血分数和溶栓再通率较非应激性高血糖组显著降低(P<0.05或0.01). 结论非糖尿病应激性高血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及病死率高,疗效及短期预后差,应激性高血糖是评价非糖尿病急性心梗患者病情轻重及预测急性心梗短期预后较有意义的参考指标.

    作者:李锋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血压晨峰现象及治疗概况

    人从睡眠到清醒并开始活动以后,血压从较低水平迅速上升,是昼夜血压变异程度较大的阶段.据观察,在未经治疗的高血压患者,清晨6:00~10:00时收缩压平均升高14 mmHg,甚至可上升80 mmHg,国内外把这种清晨血压急剧上升的现象称作血压晨峰[1].长期的临床观察发现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也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不稳定性心绞痛及脑卒中等恶性心脑血管事件好发于清晨醒后的数小时,而夜间发病率低,因此,人们推测清晨血压的骤升是发生恶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之一.对许多高血压患者而言,清晨血压的骤然升高在原有靶器官损害的基础上增加了恶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这意味着探讨血压晨峰的病理生理机制及治疗策略具有现实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永东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来氟米特治疗激素抵抗性肾病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来氟米特(LEF)治疗激素抵抗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肾内科住院治疗的56例激素抵抗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8例予来氟米特口服,每天50 mg,分2~3次口服,连用3天后,改为维持量每天20 mg,完全缓解后减至每天10 mg.对照组静脉注射环磷酰胺0.4~0.6 g/d,每半个月连用2 d,累积量≤150 mg/kg.两组均联合中等剂量糖皮质激素泼尼松,0.5 mg/(kg·d)早上顿服,8~12周后糖皮质激素逐渐减量,减至0.2 mg/(kg·d)时长期维持治疗.同时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降血脂和适当利尿等处理.疗程均为12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2个月的24小时尿蛋白、血清白蛋白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完全缓解16例,部分缓解7例,治疗失败5例;对照组完全缓解14例,部分缓解8例,治疗失败6例.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3、6、12月时24 h尿蛋白、血清白蛋白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改善(P<0.01),两组改善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来氟米特治疗激素抵抗性肾病综合征安全有效,可推荐临床应用.

    作者:黄乙江;黄卫华;宁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MMP-2、MMP-9和MMP-14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MMP-2、MMP-9及MMP-14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结直肠癌分化程度、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等病理参数的关系,以更好的指导临床工作.方法 应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分别检测200例结直肠癌患者(观察组)、60例健康成人(对照组)血清中MMP-2、MMP-9和MMP-14的含量.结果 观察组血清中MMP-2、MMP-9及MMP-14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中不同临床特征患者血清MMP-2、MMP-9和MMP-14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Dukes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经相关性分析,MMP-2和MMP-9、MMP-9和MMP-14的表达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MMP-2、MMP-9和MMP-14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高表达,三者可能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早期联合检测MMP-2、MMP-9和MMP-14可能对判断患者的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作者:万彦彬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急诊低钠血症病因探讨及救治

    本文对我院近年来急诊救治的危重患者并发低钠血症4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危重病并发低钠血症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救治原则,以便能早期发现,早期处理,提高原发病抢救成功率.

    作者:覃华宏;陈世德;木丽阳;钟在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急性出血性胰腺炎56例护理体会

    急性胰腺炎是常见急腹症之一[1],按病理分类,可分为单纯性(水肿性)和出血坏死性(重症)胰腺炎.其中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病情发展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达20%~40%.早期加强护理,预防全身并发症发生,做好相关脏器的支持治疗,给予恰当的心理护理是治疗的关键[2],因此手术患者的术前及术后评估至关重要.我院自2001年至2008年共收治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56例,治疗效果满意,其中护理在康复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黄雪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甲强龙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甲强龙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5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对照组32例.两组均予以吸氧、抗感染、止咳祛痰、平喘及支持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甲强龙40 mg,静滴,1次/d,疗程5~7天,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症状、体征缓解消失时间.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症状体征缓解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提前(P<0.01).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甲强龙治疗AECOPD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方强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锁骨骨折三种治疗方式的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分析改良克氏针、普通克氏针及重建钢板三种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入选的173例锁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50例,B组88例,C组35例.分别予改良克氏针、普通克氏针及重建钢板三种内固定治疗,观察三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临床疗效及医疗费用等.结果 术后全部随访5~20个月,平均11.5个月.三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平均医疗费用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B、A组少于C组,B组又少于A组(P<0.05或0.01);三组优良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A、C组低于B组(P<0.05或0.01),C组与A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判断,A组的总体疗效更好.结论 采用改良克氏针外锁定髓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能以较小的医疗费用取得理想的临床效果,相比普通克氏针和重建钢板更加价廉高效,尤其适用于基层医院.

    作者:张勇华;艾昌淼;李竖飞;李智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浅谈实验技术人员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结构中的高层次教育,是在本科教育的基础上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主要渠道.医学研究生培养是一个系统性过程,需要多部门的协调与合作,主要由导师、研究生及实验技术人员组织实施完成.导师是研究生的课题指导教师,学生在导师的个别指导下开展相关领域的探索研究.教研室作为学校开展教学和科研的基层单位,是研究生完成科研课题研究的主要场所,教研室全面建设质量的状况,将直接影响到研究生的培养质量[1].

    作者:钟平;张兆强;蔡波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人工鼻在人工气道中应用的护理进展

    危重患者常需建立人工气道,对吸入气体进行人工加温、加湿,以保护呼吸道黏膜的纤毛及腺体功能正常发挥.近年来,人工鼻以其高效的温化、湿化等优点广泛运用于危重症患者气道管理,是一种轻而柔软的人工替代上呼吸道功能的湿热交换器,由数层吸水材料及亲水化合物制成的细孔网纱、双层瓦椤纸样[1]的过滤装置.它能模拟鼻的功能,将呼出气体中的热和水气收集并保留下来,吸气时气体经过人工鼻,以温热、湿化的状态带入气道内,保证气道获得有效、适当的湿化,同时对细菌有一定的过滤作用,能降低管路被细菌污染的危险性[2].人工鼻已逐步代替了传统的湿化方法,现将人工鼻在人工气道中应用的护理综述如下.

    作者:马惠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锂盐合小剂量氯氮平治疗难治性双相障碍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 探讨小剂量氯氮平对碳酸锂治疗难治性双相障碍的辅助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足量的抗躁狂药和抗抑郁药1种或2种以上联合治疗,疗程为6周均无效的双相障碍共71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给碳酸锂(500~1500 mg/d)合并氯氮平(100~300 mg/d);对照组36例给氯氮平(100~300 mg/d)合用丙戊酸钠(600~1800 mg/d),两组持续治疗观察期均为6周.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2、4、6周末分别应用躁狂量表(BRMS 11个条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17项)及副反应量表(TESS)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第2、6周末,两组间BRMS、HAMD各总分及减分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57%(31/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89%(23/3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治疗组10例,占28.57%;对照组13例,占36.11%.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结论 锂盐合用小剂量氯氮平治疗难治性双相障碍优于丙戊酸钠合用氯氮平,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好,是临床治疗中主要选用方法之一.

    作者:覃加许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腹部闭合性损伤86例临床分析

    腹部闭合性损伤是常见普外科急症, 由于闭合性损伤腹壁无开放伤口,确定是否有内脏损伤有一定难度,给选择治疗方法带来一定困难.我院自2005年1月~2008年12月共收治腹部闭合性损伤86例, 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永成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非外伤性玻璃体积血的病因分析

    目的 探讨非外伤性玻璃体积血的病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124例136眼非外伤性玻璃体积血病例的资料,统计玻璃体积血的病因.结果 在124例136眼玻璃体积血患者中,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的多,为53例61眼(44.85% ),视网膜静脉阻塞29眼(21.32% ),视网膜裂孔18眼(13.24%),其他少见的原因分别为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视网膜静脉周围炎、Terson综合征、玻璃体后脱离等.结论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裂孔是引起玻璃体积血的常见原因.

    作者:沈孝军;彭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格拉司琼治疗化疗引起恶心呕吐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格拉司琼治疗化疗病人恶心呕吐的疗效.方法 84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应用格拉司琼治疗.结果 观察组格拉司琼治疗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恶心呕吐明显比对照组轻.结论 使用格拉司琼治疗肿瘤患者化疗引起恶心呕吐明显减轻或消失;药物的毒副作用小,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作者:杨卫芝;李志勇;谭顺英;袁高萍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上消化道穿孔保守治疗43例临床分析

    上消化道穿孔是普外科常见急腹症,一旦诊断明确,临床上大多急诊行手术治疗,我院自2002年1月~2009年12月间采用非手术治疗上消化道穿孔病例43例,效果不错,现报告如下.

    作者:沈喜平;戴玮;邱建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药学专科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与分析

    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通常反映了社会的人才需求和高校的教学水平与社会声誉.医药行业被誉为新世纪的朝阳产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为了解我院药学系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近年来学院在药学人才培养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不足,客观评价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加强用人单位对学院教育工作的信息反馈,为药学的招生、教学和就业等方面进行改革提供参考意见和建议[1],笔者对我院药学专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包括就业方向、就业地区、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进行了调查、统计与分析[2].报告如下.

    作者:杨凤莲;王俊利;许小林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肠梗阻继发腹股沟嵌顿疝7例临床分析

    嵌顿疝是普外科常见急腹症,该病一旦诊断明确,绝大多数行手术治疗[1],而因肠梗阻后腹压增高继发的嵌顿疝在治疗上常使临床医师陷入两难,我院自2002年~2009年治疗本病7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肖国龙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右江医学杂志

右江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