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产前超声检查对胎儿畸形的诊断价值分析

温燕萍;周海桃;黄玉华

关键词:产前超声检查, 胎儿畸形, 诊断
摘要: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已渐成为产前诊断胎儿畸形的重要方法,在优生优育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成为胎儿出生缺陷干预的有效手段之一.胎儿畸形是围生期胎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产前早期诊断先天性畸形,及时正确处理,可减少畸形儿的出生,降低婴儿和围产儿死亡率,达到优生优育、提高出生人口质量的目的.本文对经引产或分娩后证实的84例胎儿畸形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超声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
右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220例老年人牙周病患病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某地区老年牙周病的患病情况,为提高中老年人口腔预防保健提供依据. 方法对220例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牙周病的患病情况调查.结果 在220例受检患者中,患牙龈萎缩206例,牙结石89例,牙龈出血66例,浅牙周袋45例,深牙周袋21例,平均每例患口腔疾病1.94种.其中牙龈萎缩患病率高,为93.64%,而深牙周袋患病率低,为9.55%,各种牙周病患病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192.362,P<0.01);老年牙龈出血组患高血压和糖尿病率较非老年牙龈出血组高(P<0.01).结论 牙周病是老年常见病、多发病,是中老年人面临的一个重要公共健康问题;老年牙龈出血与高血压糖尿病的患病有密切关系.

    作者:黄宏硕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HIV/AIDS患者的护理安全防护

    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的简称.随着AIDS患者数量的增长,HIV的流行在中国已经建立并迅速的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展[1].因此,越来越多的HIV或AIDS患者是以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首发症状进行初诊,导致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发生HIV职业暴露的危险性大大增加.如何在临床工作中对初诊的患者进行识别,实施积极正确的职业防护,对减少职业暴露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36例首诊入住呼吸内科患者并终确诊AIDS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工作中护理人员如何识别高危患者,实施积极正确的职业防护,保证护理安全.

    作者:李英珍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腹部闭合性损伤86例临床分析

    腹部闭合性损伤是常见普外科急症, 由于闭合性损伤腹壁无开放伤口,确定是否有内脏损伤有一定难度,给选择治疗方法带来一定困难.我院自2005年1月~2008年12月共收治腹部闭合性损伤86例, 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永成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人工鼻在人工气道中应用的护理进展

    危重患者常需建立人工气道,对吸入气体进行人工加温、加湿,以保护呼吸道黏膜的纤毛及腺体功能正常发挥.近年来,人工鼻以其高效的温化、湿化等优点广泛运用于危重症患者气道管理,是一种轻而柔软的人工替代上呼吸道功能的湿热交换器,由数层吸水材料及亲水化合物制成的细孔网纱、双层瓦椤纸样[1]的过滤装置.它能模拟鼻的功能,将呼出气体中的热和水气收集并保留下来,吸气时气体经过人工鼻,以温热、湿化的状态带入气道内,保证气道获得有效、适当的湿化,同时对细菌有一定的过滤作用,能降低管路被细菌污染的危险性[2].人工鼻已逐步代替了传统的湿化方法,现将人工鼻在人工气道中应用的护理综述如下.

    作者:马惠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锁骨骨折三种治疗方式的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分析改良克氏针、普通克氏针及重建钢板三种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入选的173例锁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50例,B组88例,C组35例.分别予改良克氏针、普通克氏针及重建钢板三种内固定治疗,观察三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临床疗效及医疗费用等.结果 术后全部随访5~20个月,平均11.5个月.三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平均医疗费用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B、A组少于C组,B组又少于A组(P<0.05或0.01);三组优良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A、C组低于B组(P<0.05或0.01),C组与A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判断,A组的总体疗效更好.结论 采用改良克氏针外锁定髓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能以较小的医疗费用取得理想的临床效果,相比普通克氏针和重建钢板更加价廉高效,尤其适用于基层医院.

    作者:张勇华;艾昌淼;李竖飞;李智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108例产妇妊娠晚期应用催产素引产的观察及护理

    妊娠晚期由于母体和胎儿等多种原因,经常需要人工的方法诱发促进宫缩,加快产程而尽早结束分娩.而应用静脉滴注催产素引产比较安全、有效,且成功率高,是产科在妊娠晚期经常选用的引产方法.我院近3年来,在妊娠晚期应用静脉滴注催产素引产共108例,102例引产成功,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现将引产的观察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黄秀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宫颈癌手术治疗的新进展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妇女健康的一种疾病.由于近40年来广泛开展防癌普查以及多种治疗手段的联合应用,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宫颈癌治疗逐渐强调个体化,旨在增强治疗效果,提高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近年来宫颈癌年轻化问题变得日渐突出.

    作者:农文政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产前超声检查对胎儿畸形的诊断价值分析

    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已渐成为产前诊断胎儿畸形的重要方法,在优生优育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成为胎儿出生缺陷干预的有效手段之一.胎儿畸形是围生期胎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产前早期诊断先天性畸形,及时正确处理,可减少畸形儿的出生,降低婴儿和围产儿死亡率,达到优生优育、提高出生人口质量的目的.本文对经引产或分娩后证实的84例胎儿畸形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超声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

    作者:温燕萍;周海桃;黄玉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老年脑卒中早期与晚期康复训练对偏瘫预后的影响

    目的 观察老年脑卒中患者介入康复时间与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 对120例脑卒中患者根据康复训练开始时间分为发病后15 d内(早期组)60 例和发病后≥15 d(晚期组)60 例,两组一般治疗与康复治疗方法均相同,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2个月时分别进行FIM评定.结果 治疗前两组评定FIM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康复治疗1个月时,早期组有6例患者功能独立,晚期组为0例;治疗2 个月后,FIM评定早期组显著优于晚期组(P<0.05).结论 康复训练可以改善患者运动障碍功能,早期介入康复训练功能恢复较好.

    作者:梁连锦;梁爱秋;甘俭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小剂量多巴胺治疗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肾功能不全的疗效

    目的 观察小剂量多巴胺治疗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20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2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多巴胺静脉泵入(1.5~2 μg·kg-1·min-1),两组疗程均为2~4天.治疗前后监测两组患者肌酐(Cr)、尿素氮(BUN)、内生肌酐清除率(Scr).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三项指标无显著性改变(P>0.05),观察组的Cr、BUN显著下降(P<0.05),Scr显著上升(P<0.01),并且Sc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小剂量多巴胺治疗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肾功能不全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王中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手足口病三例死亡病例报告

    2009年7~11月广西百色市平果县同老乡、黎明乡、新安镇等部分乡镇爆发小儿手足口病流行,发病800余例,其中我院共接收470例入院治疗,死亡3例,其余全部治愈.为总结经验教训,现对3例死亡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杨文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霉菌性阴道炎患者血清及阴道灌洗液IL-2、IL-8、IL-10及TNF-α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霉菌性阴道炎患者血清及阴道灌洗液IL-2、IL-8、IL-10和TNF-α水平,以探讨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85例霉菌性阴道炎患者分别留取血清及阴道灌洗液,-20℃冻存,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IL-2、IL-8、IL-10及TNF-α并与80例健康体检的妇女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霉菌性阴道炎患者血清及阴道灌洗液中IL-8、IL-10和TNF-α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结论 细胞因子IL-2、IL-8、IL-10和TNF-α参与霉菌性阴道炎的发病,其中TNF-α可能直接参与并介导免疫损伤.

    作者:赵苏萍;黄月娜;韦艳萍;李文莲;李远珺;潘晓菊;董必珍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甲状腺疾病患者尿碘调查研究

    目的 探讨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关系.方法 测定甲状腺疾病组(n=196)和正常对照组(n=156)的血清TSH、T3、T4、FT3、FT4与尿碘含量.结果 正常对照组尿碘含量为(195.7±101.1) μg/L,甲状腺疾病组尿碘含量为(306.9±116.2)μg/L,甲状腺疾病组尿碘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正常人碘营养状况基本良好,碘过量会增加甲状腺疾病发生率;尿碘测定有助于指导个体化补碘,也可作为甲状腺患者的常规检查之一.

    作者:武志峰;梁援;陈小菁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上消化道穿孔保守治疗43例临床分析

    上消化道穿孔是普外科常见急腹症,一旦诊断明确,临床上大多急诊行手术治疗,我院自2002年1月~2009年12月间采用非手术治疗上消化道穿孔病例43例,效果不错,现报告如下.

    作者:沈喜平;戴玮;邱建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血压晨峰现象及治疗概况

    人从睡眠到清醒并开始活动以后,血压从较低水平迅速上升,是昼夜血压变异程度较大的阶段.据观察,在未经治疗的高血压患者,清晨6:00~10:00时收缩压平均升高14 mmHg,甚至可上升80 mmHg,国内外把这种清晨血压急剧上升的现象称作血压晨峰[1].长期的临床观察发现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也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不稳定性心绞痛及脑卒中等恶性心脑血管事件好发于清晨醒后的数小时,而夜间发病率低,因此,人们推测清晨血压的骤升是发生恶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之一.对许多高血压患者而言,清晨血压的骤然升高在原有靶器官损害的基础上增加了恶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这意味着探讨血压晨峰的病理生理机制及治疗策略具有现实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永东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肛周脓肿一次性根治术后失败8例临床分析

    1996~2006年,我院采用一次性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318例,失败8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肛周脓肿一次性根治术病例318例,失败8例,失败率为2.5%,其中高位肛周脓肿56例,失败5例,失败率为8.9%,低位肛周脓肿262例,失败3例,失败率为1.1%.失败病例中,男7例,女1例,年龄3个月~62岁.内口处理不当5例,切口引流不畅1例,换药不当2例.失败病例表现:再次脓肿形成2例,继发肛瘘6例.

    作者:冯金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及实验室诊断特征

    目的 探讨噬血细胞综合征(HPS)的临床及实验室诊断特征.方法 对56例HPS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HPS患者常以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伴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和凝血异常,部分患者有胸腹腔、心包腔积液,骨髓组织细胞增多,可见到噬血组织细胞.血清铁蛋白(SF)及甘油三酯(TG)升高;纤维蛋白原(FIB)降低.结论 噬血细胞综合征病程凶险,预后差,提高对HPS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特征认识,有利于加强HPS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

    作者:邱春红;梁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早期经验性治疗深部真菌感染对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早期经验性治疗深部真菌感染对机械通气患者的价值.方法 将43例ICU科行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1例,早期即行经验性抗真菌治疗,对照组22例待病原学检查明确真菌感染后再行抗真菌治疗.两组总疗程均为1~2个月.比较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 观察组机械通气治疗时间<7 d的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经验性治疗深部真菌感染有利于危重患者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住院时间,改善预后.

    作者:浦秦华;陆骏灏;钱何布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营养支持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不同途径营养支持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作用. 方法选取呼吸内科住院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87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n=43)和静脉营养组(n=44),分别给予相同热量和氮量的肠内或肠外营养制剂.对比营养指标变化、病死率、不良反应等. 结果两组间的营养指标(白蛋白、前白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肠内营养组血红蛋白较静脉营养组增高,病死率较静脉营养组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如胃肠道功能完整首选肠内营养支持,可明显改善危重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治疗的综合效果.

    作者:黄维建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一次性精量输液器在气道湿化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一次性精量输液器应用于人工气道湿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0例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应用一次性精量输液器持续滴注湿化法湿化气道,对照组20例采用常规的间断湿化法湿化气道,对比观察两组吸痰次数、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肺部感染发生率、气道湿化工序和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气道湿化工序、吸痰次数、痰液黏稠度、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P<0.01),肺部感染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次性精量输液器持续滴注湿化法湿化气道临床效果优于原常规的间断湿化法.

    作者:杨杰民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右江医学杂志

右江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