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T检查和诊断胃结石一例报告

罗树林

关键词:柿子, 胃结石, CT诊断
摘要:病历摘要 患者蒋某某,男,48岁,因反复上腹部疼痛1年余,有吃柿果的习惯.于2009年11月3日来我院就医,检查前空腹并口服600ml水立即上床检查,当时给病人行上腹部CT平扫.使用SIEMENS SOMATOM欢悦螺旋CT机,采用层厚和层距均为10mm进行连续扫描,结果发现胃腔内一大小约4.6cm×3cm×5cm椭圆形均匀致密影,边界清楚.
右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胞二磷胆碱治疗妊娠剧吐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胞二磷胆碱治疗妊娠剧吐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7年3月至2010年3月确诊为妊娠剧吐的患者4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4例,对照组22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复发率.结果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02<0.01).结论 胞二磷胆碱对妊娠剧吐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黄燕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干扰素注射或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体会

    目的 观察干扰素注射或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 选择85例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随机分为三组,雾化吸入治疗组31例,肌肉注射治疗组21例,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和对症治疗,雾化吸入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100万单位加入15 ml生理盐水中雾化吸入,肌肉注射治疗组给予干扰素100万单位肌肉注射,观察1年内各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用干扰素治疗的两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干扰素肌肉注射或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均能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冯卫文;杨映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腹腔镜、传统术式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对患者血清IL-2、IL-6、TNF-α的影响

    目的 探讨腹腔镜、传统术式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对患者血清IL-2、IL-6、TNF-α的影响. 方法 将180例胆囊炎、胆石症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LC 组,60例)、开腹切除术组(OC 组,60例)及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组(MC组,60例),均于术前1 d及术后第1、3、5 d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2 ml,分离血清检测IL-2、IL-6、TNF-α含量,并比较三组平均手术时间.结果 术后1、3 d三组血清IL-2含量显著降低(P<0.01),术后5 d LC组血清IL-2含量恢复到术前1 d水平(P>0.05);术后1、3、5 d LC组的血清IL-2含量均显著高于OC、MC组(P<0.01).术后1、3 d三组血清IL-6、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1),术后5 d LC组血清IL-6、TNF-α含量恢复到术前1 d水平(P>0.05);术后1、3、5 d LC组的血清IL-6、TNF-α量均显著低于OC、MC组(P<0.01).LC组平均手术时间与OC组、MC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OC组与MC组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LC组手术时间短.结论 腹腔镜、传统术式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均可引起血清IL-6、TNF-α含量升高,血清IL-2降低.LC与OC及MC相比较,创伤微小,手术时间较短,术后疼痛轻微,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较小,LC比OC及MC更适合于患者.

    作者:许兴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腭裂修复同期行中耳鼓室置管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腭裂性中耳疾病主要是渗出性中耳炎,近年来一些学者认为腭帆提肌是咽鼓管开放的主要肌肉,由于两侧腭帆提肌、腭帆张肌中线连线中断,止点前移,软腭缩短,导致两侧肌肉肌力薄弱而引起咽鼓管功能障碍,鼓室产生负压致鼓室积液形成分泌性中耳炎.

    作者:黄新玲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明目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传染性结膜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明目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传染性结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9年1月~2010年1月间住院治疗的急性传染性结膜炎患者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明目汤加西药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15%,对照组为69.2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时间<3者占65.38%,对照组占34.6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时间>7 d者占3.85%,对照组占30.7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明目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传染性结膜炎的临床效果更好,无明显毒副作用,治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梁中合;黄进雄;何春耀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联合检测AFP、SCCA与APT在原发性肝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甲胎蛋白(AFP)、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异常凝血酶原(APT)检测对原发性肝细胞肝癌(PHCC)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电化学发光法(ECLIA)检测AFP、SCCA、APT肝细胞癌37例,肝硬化40例,正常组41例.结果 PHCC患者血清AFP[(485.31±425.43) μg/L]、SCCA [(175.37±57.45) μg/L]、APT[(987.58±456.23) μg/L]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AFP[(13.87±6.75) μg/L]、SCCA[(87.70±41.21) μg/L]、APT[(14.28±5.27) μg/L]及肝硬化组AFP[(80.62±34.98) μg/L]、SCCA[(105.89±37.97) μg/L]、APT[(250.56±102.54) μg/L](P均<0.01),AFP、 SCCA、APT联合检测,敏感度可高达91.87%,特异度为85.00%.结论 AFP、SCCA、APT联合检测可提高原发性肝细胞癌的阳性诊断率,对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邱春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手部屈肌肌腱断裂修复术后的观察及护理

    外伤性屈肌肌腱断裂是临床常见的手外伤,手术治疗后的效果,除了与手术时机和手术技巧相关外,还与手术后的康复训练和护理有着密切的联系[1].我院骨科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共收治56例手外伤屈肌肌腱断裂患者,通过精心的治疗观察与护理,疗效满意,现将术后有关的护理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陈汝纯;王其素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针刀配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8例

    椎间盘突出症简称腰突症,是临床常见病.我门诊部自2008年7月~2009年6月,采用朱氏小针刀在病变腰椎间隙的棘间、侧隐窝、横突间韧带处松解,并配合手法治疗,解除神经压迫、改善微循环,消除无菌性炎症对神经的刺激.经对68例进行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曾宪春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表现为内皮细胞病的Castleman病临床分析

    目的 提高对表现为内皮细胞病的Castleman病的认识.方法 对3例肾病病理表现为内皮细胞病的Castleman病进行病例分析,并复习国内外有关文献.结果 3例Castleman病患者,临床分型均为多中心型,主要表现为乏力、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脾大、轻度贫血、血尿、蛋白尿和C反应蛋白增高,临床诊断2例为慢性肾脏病,1例为急性肾衰竭.结论 肾脏病理表现为内皮细胞病的Castleman病临床表现多样,极易漏诊,诊疗工作中如遇肾脏病变伴淋巴结肿大病例,应尽早行淋巴结活检,以期能早期诊断,及时明确治疗方案.

    作者:王洁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膀胱冲洗对留置尿管尿路感染的影响

    目的 探讨膀胱冲洗对留置尿管尿路感染的影响.方法 将内科脑血管意外尿失禁留置导尿管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膀胱冲洗组和膀胱非冲洗组各60例.膀胱冲洗组进行封闭式膀胱冲洗,非冲洗组不进行膀胱冲洗.两组患者分别在插管的第3、5、7、10天留取尿液进行细菌培养.结果 两组患者尿液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留置尿管的患者极易发生泌尿系感染,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泌尿系感染是临床护理重要的研究课题.

    作者:马泽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319例TB/HIV双重感染调查

    结核病(TB)和艾滋病(AIDS)是我国重点控制的重大传染病.据百色市2009年疫情统计报告,右江区肺结核发病率为145.42/10万,比蒙日朗等[1]报道的108.03/10万略高,也高于2006年的水平(138.76/10万)[2],发病率逐年增加可能与世行贷款/英国赠款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的启动,使近几年来结核病就诊率、发现率、治愈率逐年增高相关.

    作者:潘新莲;柳智豪;梁旭;陈坚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两种胃管固定方法在临床的应用与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两种固定胃管方法的效果.方法 将200例胃肠手术后留置胃管病人分成两组分别进行胃管固定,实验组采用普通布胶布T形固定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固定方法.结果 两组胃管留置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胃管脱出率、皮肤压痕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实验组早期活动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 采用普通布胶布T形固定的方法固定胃管较传统固定法有较大优越性.

    作者:佘洁琼;饶小华;陈琼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以累及腹膜后间隙为主要表现的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以累及腹膜后间隙为主要表现的重症急性胰腺炎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搜集38例以累及腹膜后间隙表现为主的急性胰腺炎病人,依据个体化治疗方法,分析临床特点、治疗方法、结果等.结果 38例病人均以累及腹膜后间隙为主要表现的重症急性胰腺炎,通过手术,CT定位穿刺引流,血液滤过等治疗,治愈25例,并发胰腺假性囊肿5例,好转出院5例,并发慢性胰腺炎3例.结论 以累及腹膜后间隙表现为主的急性胰腺炎,个体化治疗主张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重点放在局部并发症的处理与预防上.

    作者:汪建初;浦涧;韦邦宁;陆涛;马日海;吴贤建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60例子痫并发HELLP综合征的护理

    HELLP综合征是1982年Weistein根据妊娠期高血压合并溶血(hemolysis)、肝酶升高(elevated liver enzymes)、血小板减少(low platelets)(<100×109/L)而命名的,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并发症,以溶血、肝酶升高及血小板减少为特点,常危及母儿生命[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HELLP综合征发病率为4%~43%,围生儿病死率达60%[2],一旦发生,对母婴预后均有严重的影响.

    作者:周文英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泌尿外科腔镜手术围手术期低温的护理干预探讨

    目的 探讨泌尿外科腔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低温、寒战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提高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方法 选择2008年60例泌尿外科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按手术常规护理,观察组针对围手术期易产生低体温环节采取相应保温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有无低体温和寒战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体温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中及术后与治疗前比较,患者体温均明显下降(P<0.01),但观察组变化的幅度较对照组小(P<0.01);对照组低体温、寒战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术中对泌尿外科腔镜手术患者采取保温措施可显著降低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

    作者:赵婵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早期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选择脑梗死偏瘫患者56例,随机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康复组28例按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同时,入院后在病情稳定,生命征正常的情况下,即开始进行偏瘫肢体康复训练;对照组28例按常规治疗及随意自我缎炼.两组在入院第1天及入院后第30天测定偏瘫肢体肌力和进行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 入院后30天,康复组的肌力、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早期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有积极意义.

    作者:陈美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全血细胞减少症152例病因分析

    目的 分析致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 对152例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进行回顾性病因分析,统计其病因中造血系统疾病及非造血系统疾病所占比例.结果 病因中造血系统疾病占80.9%;非造血系统疾病占19.1%;而在造血系统疾病中再生障碍性贫血(AA) 为多见(占30.9%),非造血系统疾病中以慢性肝病脾功能亢进为常见(占6.6%).结论 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很多, 必须进行全面详细的检查, 减少误诊和漏诊,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李云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146例新生儿吸入性肺炎发病原因与诊治探讨

    目的 探讨146例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的发病原因及临床特点,为防治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提供借鉴.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入住的所有吸入性肺炎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新生儿发病日龄24 h内入院的有135例(92.47%).有产科因素133例(91.09%),其中羊水污染71例(48.63%),脐带绕颈15例(10.27%),脐带打结4例(2.74%),胎儿宫内窘迫15例(10.27%),头盆不称3例(2.05%),胎膜早破28例(19.18%),妊高征21例(14.38%),产程异常38例(26.03%),胎盘钙化13例(8.90%),早产8例(5.48%),胎吸、产钳助产10例(6.85%).结论 新生儿肺炎的发病与产科因素关系密切,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常显示口吐白沫、吐奶、呛咳、口周发绀等非特异症状,X线胸片有助诊断.其治疗重在预防,对出生时有产科因素的新生儿宜尽早转入儿科治疗,预后良好.

    作者:杨文升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28例变应性鼻窦炎临床病理分析

    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allergic fungal sinusitis,AFS)是一种鼻窦受真菌侵犯而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是非侵袭性及复发率高的鼻窦病.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病理检查及影像技术的提高,其发病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现将我院2001年6月~2009年6月收治的28例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报道如下.

    作者:彭子军;罗建海;於桃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美容小切口与平行双切口根治腋臭临床对比分析

    目的 探索更好的根治腋臭的手术方法.方法 81例腋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61例施行美容小切口根治术,20例施行平行双切口根治术,对两组治疗效果、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均为100%,美容小切口组61例中有2例皮瓣部分坏死,发生率为3.3%,平行双切口组20例中有4例部分皮瓣坏死,发生率为2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两组治疗效果均显著,但平行双切口组更易出现皮瓣部分坏死和增加术口瘢痕,美容小切口术式综合效果佳.

    作者:黄志群;陆钢;谷世行;唐强;孙昇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右江医学杂志

右江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