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两种胃管固定方法在临床的应用与效果观察

佘洁琼;饶小华;陈琼

关键词:胃肠减压, 胃管, T形固定法
摘要:目的 探讨两种固定胃管方法的效果.方法 将200例胃肠手术后留置胃管病人分成两组分别进行胃管固定,实验组采用普通布胶布T形固定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固定方法.结果 两组胃管留置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胃管脱出率、皮肤压痕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实验组早期活动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 采用普通布胶布T形固定的方法固定胃管较传统固定法有较大优越性.
右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佐治小儿支气管肺炎69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佐治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 将136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抗感染及对症等治疗,治疗组增加应用氧驱动泵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对照组给予氧驱动泵雾化吸入糜蛋白酶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6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佐治小儿支气管炎疗效较好.

    作者:黄灿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前列腺素与氨甲喋呤预防腹腔镜手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的疗效对比

    目的 较前列腺素与氨甲喋呤预防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持续异位妊娠(PEP)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150例输卵管妊娠行腹腔镜保守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治疗组60例,术毕予前列腺素F2α注射液600 μg注入患侧输卵管残腔;对照组60例,术毕予氨甲蝶呤注射液20g注入患侧输卵管残腔注射;开放组30例,术毕不用任何药物.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及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检测血β-HCG及孕酮值.结果 50例异位妊娠患者中有11例术后再次发生PEP,总发生率为7.33%.治疗组PEP发生率为1.67%(1/60);对照组PEP发生率为5.00%(3/60);开放组PEP发生率为23.33%(7/30).三组比较,治疗组、对照组的PEP发生率显著低于开放组(P均<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的PEP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1、3、7 d三组β-HCG值及孕酮含量均显著下降,并且后一时段与前一时段相比有逐级下降趋势(P均<0.01),治疗组、对照组下降幅度大于开放组,治疗组又大于对照组(P<0.05或0.0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3/60),治疗组无一例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前列腺素预防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持续异位妊娠的效果优于氨甲蝶呤,且安全无毒副作用.

    作者:陈文馨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高频超声在闭合性肌腱损伤诊断中的实用价值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闭合性肌腱损伤诊断中的实用价值.方法 对16例闭合性肌腱损伤患者术前均行高频超声检查,并与术中探查情况比较,术后行高频超声复查.结果 16例患者术中探查情况均与高频超声检查结果相符,高频超声诊断准确率达100%;在肌腱损伤及愈合过程中,随时间改变的不同, 其超声图像亦有相应的变化.结论 高频超声能为临床诊断闭合性肌腱损伤提供有价值的图像资料,并对其治疗和判断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黄巧燕;马春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乳腺癌手术治疗的演变与进展

    随着人们对各期乳腺癌大规模前瞻性临床研究及乳腺癌生物学特性认识的不断深入,对乳腺癌发展规律的认识和了解逐步提高,其治疗模式也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乳腺癌外科从以局部解剖学为基础的追求手术彻底性的Halsted根治术、扩大根治术,向全身生物学改变为指导理论的缩小手术范围的微创方向发展.笔者就乳腺癌手术的演变与发展趋势作一概述.

    作者:周启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鲍曼不动杆菌387株的临床分布及耐药分析

    鲍曼不动杆菌(Ab)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由于大量使用抗菌药物及侵入性治疗的广泛开展,使得该菌引起的感染有明显的上升趋势[1],且多重耐药日趋严重[2],已引起临床和微生物学者的高度关注.

    作者:龙显科;汤丽霞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腭裂修复同期行中耳鼓室置管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腭裂性中耳疾病主要是渗出性中耳炎,近年来一些学者认为腭帆提肌是咽鼓管开放的主要肌肉,由于两侧腭帆提肌、腭帆张肌中线连线中断,止点前移,软腭缩短,导致两侧肌肉肌力薄弱而引起咽鼓管功能障碍,鼓室产生负压致鼓室积液形成分泌性中耳炎.

    作者:黄新玲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联合检测AFP、SCCA与APT在原发性肝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甲胎蛋白(AFP)、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异常凝血酶原(APT)检测对原发性肝细胞肝癌(PHCC)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电化学发光法(ECLIA)检测AFP、SCCA、APT肝细胞癌37例,肝硬化40例,正常组41例.结果 PHCC患者血清AFP[(485.31±425.43) μg/L]、SCCA [(175.37±57.45) μg/L]、APT[(987.58±456.23) μg/L]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AFP[(13.87±6.75) μg/L]、SCCA[(87.70±41.21) μg/L]、APT[(14.28±5.27) μg/L]及肝硬化组AFP[(80.62±34.98) μg/L]、SCCA[(105.89±37.97) μg/L]、APT[(250.56±102.54) μg/L](P均<0.01),AFP、 SCCA、APT联合检测,敏感度可高达91.87%,特异度为85.00%.结论 AFP、SCCA、APT联合检测可提高原发性肝细胞癌的阳性诊断率,对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邱春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联合治疗手足皲裂41例的临床体会

    手足皲裂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冬季发病率高.因冬季汗腺和皮脂腺的分泌减少,缺乏滋润,加上皮肤的其他疾患,如皮肤干燥,长期患手足癣者及职业上的关系,皮肤干燥失去正常的弹性和伸展度而发生裂口或皲裂,严重影响工作.

    作者:樊仲强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窄谱蓝光治疗寻常痤疮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窄谱蓝光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方法 将寻常痤疮患者130例随机分两组,治疗组67例予窄谱蓝光照射,隔3天一次,共8次;对照组63例口服盐酸多西环素0.1 g,每日2次,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8周共2个疗程.结果 治疗2周治疗组总有效率为50.7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12.70%,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8周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0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32%,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1).结论 窄谱蓝光治疗寻常痤疮起效快、安全有效.

    作者:李仰琪;师晋萍;王艳芳;叶兴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双极电凝钳与电凝钩配合施行腹腔镜阑尾切除35例临床分析

    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之一,主要治疗方法是施行阑尾切除术.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应用价值早已得到公认.随着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广泛开展,各种操作方法有所不同,应用超声刀处理阑尾系膜安全、可靠、高效.

    作者:张良清;高海鸿;吴浩源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针药并用治疗面神经炎60例的临床疗效观察

    面神经炎系茎乳突内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引起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或称贝尔(Bell)麻痹.面神经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20~40岁为多见,男性多于女性.笔者运用针刺结合药物治疗面神经炎,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陈忠荣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膀胱冲洗对留置尿管尿路感染的影响

    目的 探讨膀胱冲洗对留置尿管尿路感染的影响.方法 将内科脑血管意外尿失禁留置导尿管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膀胱冲洗组和膀胱非冲洗组各60例.膀胱冲洗组进行封闭式膀胱冲洗,非冲洗组不进行膀胱冲洗.两组患者分别在插管的第3、5、7、10天留取尿液进行细菌培养.结果 两组患者尿液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留置尿管的患者极易发生泌尿系感染,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泌尿系感染是临床护理重要的研究课题.

    作者:马泽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120例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分析

    肺炎支原体是人类支原体肺炎的病原体,是引起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见病原体之一,其病理改变以间质性肺炎为主,可并发支气管肺炎,也称为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近年来,随着检测方法的改进,肺炎支原体检出率有所提高,达20.17%,已经超过了肺炎链球菌[1].

    作者:尹艮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苏州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对医改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 了解苏州当地居民及外来务工人员对医改的认知程度及其影响因素,从而为相关部门完善医疗体制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对苏州当地居民及外来务工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外来务工人员有40.86%、苏州当地居民有32.11%不知道我国现已推行新医改;外来务工人员中大多数关心的是医疗报销比例(占34.55%)和降低医药费用(占31.23%),而苏州当地居民大多数(占65.63%)更关心的是医疗报销比例;有62.79%的外来务工人员认为当前看病难的问题有所减轻,而46.20%的苏州当地居民认为当前看病难的问题并没有减轻;对于当前看病贵的认识,73.09%的外来务工人员以及 73.80%的苏州当地居民仍持有看病贵的观点;对于药价,47.84%的外来务工人员和57.46%的苏州当地居民认为药价偏贵.是否参保及参保种类是被调查者对医改认知的影响因素.结论 外来务工人员及苏州当地居民医改后的医疗情况存在较大差异,但在某些方面相同;苏州被调查人员对医改的认知程度与有无参保及参保种类密切相关.

    作者:徐小慧;黎春虹;许锬;刘锦波;马亚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应用临床路径在白内障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应用临床路径在白内障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单眼白内障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进行健康教育.结果 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达标情况及对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应用临床路径在白内障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提高健康教育质量,使患者更好地掌握健康教育知识,护患关系更和谐,提高护理满意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作者:梁翠萍;张远娇;吕顺欢;欧洁园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替米沙坦在早期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 观察替米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 将8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治疗组40例加用替米沙坦治疗,对照组40例加用安慰剂,12周后观察两组尿微量蛋白排泄率(UAER)、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肌酐(Cr)、血尿素氮(BUN)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UAER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A1c、Cr、BUN两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米沙坦可显著减少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蛋白排泄率,具有保护肾脏的作用.

    作者:吴标良;王民登;韦华;蒙连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患者的长期家庭氧疗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是以气流阻塞为特征的一类小气道疾病,呈进行性发展.COPD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为2%~4%[1],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作者:雷志坚;刘航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急诊护理风险管理的思路与方法

    护理风险管理是对现有和潜在护理风险的识别、评估、评价和处理,有组织、系统的消除或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及风险对病人和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以低成本实现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1].

    作者:蒙健华;梁碧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与尿液细菌培养筛查泌尿系统感染的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能否作为泌尿系统感染的一项快速筛查指标.方法 以UF-1000i型全自动尿沉渣定量分析仪和尿液细菌培养对350例尿液标本分别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 350例尿液标本中,尿沉渣细菌计数阳性43例,阳性率为12.29%,阴性307例,阴性率为87.71%;尿液细菌培养,阳性41例,阳性率为11.71%,阴性309例,阴性率为88.29%.两组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对泌尿系统感染的阳性预测值为51.2%,阴性预测值为92.9%.结论 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可作为泌尿系统感染的一项快速筛查指标,尤其对细菌培养阴性结果的预见性较高,但仍然不可替代定量细菌培养.

    作者:张梁;邓益斌;许桂丹;邓巧莹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探索

    近年来,我院为满足教学需求、缓解师资队伍不足的状况,引进了大量的青年教师,为学校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是学校事业发展的希望和可持续发展的力量.青年教师大多来自医科院校毕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未接受过师范教育,教育学理论知识储备不足,在教学中不能灵活掌握教学规律、教学方法,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加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医学院校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右江医学杂志

右江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