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前列腺素与氨甲喋呤预防腹腔镜手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的疗效对比

陈文馨

关键词:持续性异位妊娠, 前列腺素, 氨甲喋呤, 腹腔镜保守手术
摘要:目的 较前列腺素与氨甲喋呤预防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持续异位妊娠(PEP)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150例输卵管妊娠行腹腔镜保守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治疗组60例,术毕予前列腺素F2α注射液600 μg注入患侧输卵管残腔;对照组60例,术毕予氨甲蝶呤注射液20g注入患侧输卵管残腔注射;开放组30例,术毕不用任何药物.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及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检测血β-HCG及孕酮值.结果 50例异位妊娠患者中有11例术后再次发生PEP,总发生率为7.33%.治疗组PEP发生率为1.67%(1/60);对照组PEP发生率为5.00%(3/60);开放组PEP发生率为23.33%(7/30).三组比较,治疗组、对照组的PEP发生率显著低于开放组(P均<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的PEP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1、3、7 d三组β-HCG值及孕酮含量均显著下降,并且后一时段与前一时段相比有逐级下降趋势(P均<0.01),治疗组、对照组下降幅度大于开放组,治疗组又大于对照组(P<0.05或0.0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3/60),治疗组无一例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前列腺素预防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持续异位妊娠的效果优于氨甲蝶呤,且安全无毒副作用.
右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泌尿外科腔镜手术围手术期低温的护理干预探讨

    目的 探讨泌尿外科腔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低温、寒战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提高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方法 选择2008年60例泌尿外科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按手术常规护理,观察组针对围手术期易产生低体温环节采取相应保温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有无低体温和寒战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体温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中及术后与治疗前比较,患者体温均明显下降(P<0.01),但观察组变化的幅度较对照组小(P<0.01);对照组低体温、寒战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术中对泌尿外科腔镜手术患者采取保温措施可显著降低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

    作者:赵婵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剖宫产873例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剖宫产的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08年12月期间住院分娩的873例剖宫产产妇,对其剖宫产指征、剖宫产率进行分析.结果 头盆不称、胎儿臀位、妊娠合并症处于剖宫产原因的前三位.结论 剖宫产并不是绝对安全的分娩方式,剖宫产率增高与医患双方有关,降低剖宫产率,需产科医师和全社会共同努力.

    作者:余红玲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前列腺素与氨甲喋呤预防腹腔镜手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的疗效对比

    目的 较前列腺素与氨甲喋呤预防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持续异位妊娠(PEP)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150例输卵管妊娠行腹腔镜保守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治疗组60例,术毕予前列腺素F2α注射液600 μg注入患侧输卵管残腔;对照组60例,术毕予氨甲蝶呤注射液20g注入患侧输卵管残腔注射;开放组30例,术毕不用任何药物.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及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检测血β-HCG及孕酮值.结果 50例异位妊娠患者中有11例术后再次发生PEP,总发生率为7.33%.治疗组PEP发生率为1.67%(1/60);对照组PEP发生率为5.00%(3/60);开放组PEP发生率为23.33%(7/30).三组比较,治疗组、对照组的PEP发生率显著低于开放组(P均<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的PEP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1、3、7 d三组β-HCG值及孕酮含量均显著下降,并且后一时段与前一时段相比有逐级下降趋势(P均<0.01),治疗组、对照组下降幅度大于开放组,治疗组又大于对照组(P<0.05或0.0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3/60),治疗组无一例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前列腺素预防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持续异位妊娠的效果优于氨甲蝶呤,且安全无毒副作用.

    作者:陈文馨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7例临床分析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子宫瘢痕妊娠发生率亦随之上升.子宫瘢痕妊娠是一种罕见而危险的异位妊娠.如未及时发现,随着妊娠的进展,存在子宫破裂和腹腔内大出血的危险,必须早期诊断和正确处理.本文回顾我院近10年来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7例患者资料,总结如下.

    作者:陈珩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腹腔镜、传统术式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对患者血清IL-2、IL-6、TNF-α的影响

    目的 探讨腹腔镜、传统术式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对患者血清IL-2、IL-6、TNF-α的影响. 方法 将180例胆囊炎、胆石症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LC 组,60例)、开腹切除术组(OC 组,60例)及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组(MC组,60例),均于术前1 d及术后第1、3、5 d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2 ml,分离血清检测IL-2、IL-6、TNF-α含量,并比较三组平均手术时间.结果 术后1、3 d三组血清IL-2含量显著降低(P<0.01),术后5 d LC组血清IL-2含量恢复到术前1 d水平(P>0.05);术后1、3、5 d LC组的血清IL-2含量均显著高于OC、MC组(P<0.01).术后1、3 d三组血清IL-6、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1),术后5 d LC组血清IL-6、TNF-α含量恢复到术前1 d水平(P>0.05);术后1、3、5 d LC组的血清IL-6、TNF-α量均显著低于OC、MC组(P<0.01).LC组平均手术时间与OC组、MC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OC组与MC组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LC组手术时间短.结论 腹腔镜、传统术式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均可引起血清IL-6、TNF-α含量升高,血清IL-2降低.LC与OC及MC相比较,创伤微小,手术时间较短,术后疼痛轻微,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较小,LC比OC及MC更适合于患者.

    作者:许兴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过期妊娠40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过期妊娠的临床影响因素,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方法 从2003年1月~2009年3月收治分娩产妇约4500例中,选择其中不同意转诊并签字要求住院分娩的过期妊娠40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随机选择足月妊娠40例为对照组,两组进行临床对比研究.结果 察组产妇中27例剖宫产分娩,占67.5%,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羊水过少31例,占77.5%,胎儿窘迫22例,占55.0%,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 过期妊娠对母婴都具有一定危险性,应该得到临床重视并积极防治.

    作者:姚绿娟;侯常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肝叶切除治疗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疗效评价

    肝内胆管结石在肝内有很强的节段性分布,所以往往只有切除含石的病变肝段或肝叶之后,才能达到彻底清除病灶.以肝叶切除为主的治疗效果佳,远期结果达到优、良者可在90%以上[1].我院2000年1月~2009年1月共收治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40例,行肝叶切除术治疗该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明柱;黄艺雄;黄居朴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膀胱冲洗对留置尿管尿路感染的影响

    目的 探讨膀胱冲洗对留置尿管尿路感染的影响.方法 将内科脑血管意外尿失禁留置导尿管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膀胱冲洗组和膀胱非冲洗组各60例.膀胱冲洗组进行封闭式膀胱冲洗,非冲洗组不进行膀胱冲洗.两组患者分别在插管的第3、5、7、10天留取尿液进行细菌培养.结果 两组患者尿液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留置尿管的患者极易发生泌尿系感染,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泌尿系感染是临床护理重要的研究课题.

    作者:马泽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319例TB/HIV双重感染调查

    结核病(TB)和艾滋病(AIDS)是我国重点控制的重大传染病.据百色市2009年疫情统计报告,右江区肺结核发病率为145.42/10万,比蒙日朗等[1]报道的108.03/10万略高,也高于2006年的水平(138.76/10万)[2],发病率逐年增加可能与世行贷款/英国赠款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的启动,使近几年来结核病就诊率、发现率、治愈率逐年增高相关.

    作者:潘新莲;柳智豪;梁旭;陈坚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全血细胞减少症152例病因分析

    目的 分析致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 对152例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进行回顾性病因分析,统计其病因中造血系统疾病及非造血系统疾病所占比例.结果 病因中造血系统疾病占80.9%;非造血系统疾病占19.1%;而在造血系统疾病中再生障碍性贫血(AA) 为多见(占30.9%),非造血系统疾病中以慢性肝病脾功能亢进为常见(占6.6%).结论 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很多, 必须进行全面详细的检查, 减少误诊和漏诊,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李云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患者的长期家庭氧疗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是以气流阻塞为特征的一类小气道疾病,呈进行性发展.COPD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为2%~4%[1],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作者:雷志坚;刘航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美容小切口与平行双切口根治腋臭临床对比分析

    目的 探索更好的根治腋臭的手术方法.方法 81例腋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61例施行美容小切口根治术,20例施行平行双切口根治术,对两组治疗效果、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均为100%,美容小切口组61例中有2例皮瓣部分坏死,发生率为3.3%,平行双切口组20例中有4例部分皮瓣坏死,发生率为2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两组治疗效果均显著,但平行双切口组更易出现皮瓣部分坏死和增加术口瘢痕,美容小切口术式综合效果佳.

    作者:黄志群;陆钢;谷世行;唐强;孙昇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足月胎膜早破256例妊娠结局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足月胎膜早破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2008年12月~2009年12月东兰县医院住院分娩的足月妊娠胎膜早破产妇25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抽取同期足月妊娠胎膜未破产妇260例作为对照组,从分娩方式、剖宫产指征、产程时间及母儿并发症几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足月胎膜早破组的自然分娩率(35.94%)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剖宫产率(58.60%)、新生儿窒息发生率(4.68%)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但自然分娩产程时间、产褥感染率及新生儿肺炎发生率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足月胎膜早破导致剖宫产、新生儿窒息的几率升高,威胁母儿安全,应高度重视产前检查以及对足月胎膜早破后感染的防治,并适时以缩宫素引产或剖宫产结束妊娠,降低母儿并发症的危害.

    作者:梁美秋;覃红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CT检查和诊断胃结石一例报告

    病历摘要 患者蒋某某,男,48岁,因反复上腹部疼痛1年余,有吃柿果的习惯.于2009年11月3日来我院就医,检查前空腹并口服600ml水立即上床检查,当时给病人行上腹部CT平扫.使用SIEMENS SOMATOM欢悦螺旋CT机,采用层厚和层距均为10mm进行连续扫描,结果发现胃腔内一大小约4.6cm×3cm×5cm椭圆形均匀致密影,边界清楚.

    作者:罗树林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补肾活血方联合热敏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补肾活血方联合热敏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将8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采用补肾活血方联合热敏灸治疗,对照组41例口服塞来昔布200 mg,每天2次.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8周、12周计算中医证候疗效评分、Lysholm 膝关节功能评分、随访1年观察病情复发情况以及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40例,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0.00%;对照组41例,临床总有效率为39.02%,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4周、8周、12周治疗组Lysholm 膝关节功能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随访1年,治疗组病例复发率较低,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补肾活血方联合热敏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是一种治疗膝骨性关节炎较好的方法.

    作者:彭建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联合检测AFP、SCCA与APT在原发性肝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甲胎蛋白(AFP)、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异常凝血酶原(APT)检测对原发性肝细胞肝癌(PHCC)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电化学发光法(ECLIA)检测AFP、SCCA、APT肝细胞癌37例,肝硬化40例,正常组41例.结果 PHCC患者血清AFP[(485.31±425.43) μg/L]、SCCA [(175.37±57.45) μg/L]、APT[(987.58±456.23) μg/L]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AFP[(13.87±6.75) μg/L]、SCCA[(87.70±41.21) μg/L]、APT[(14.28±5.27) μg/L]及肝硬化组AFP[(80.62±34.98) μg/L]、SCCA[(105.89±37.97) μg/L]、APT[(250.56±102.54) μg/L](P均<0.01),AFP、 SCCA、APT联合检测,敏感度可高达91.87%,特异度为85.00%.结论 AFP、SCCA、APT联合检测可提高原发性肝细胞癌的阳性诊断率,对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邱春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黛力新联合盐酸乙哌立松治疗慢性紧张型头痛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黛力新联合盐酸乙哌立松治疗慢性紧张型头痛的疗效.方法 将87例慢性紧张型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即治疗组(黛力新联合盐酸乙哌立松)30例、对照1组 (黛力新) 28例及对照2组(盐酸乙哌立松)29例,观察头痛程度评分的变化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1组总有效率为75.0%,对照2组总有效率为69.0%,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结论 黛力新联合盐酸乙哌立松治疗慢性紧张型头痛,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赖靖慧;范世垚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以累及腹膜后间隙为主要表现的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以累及腹膜后间隙为主要表现的重症急性胰腺炎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搜集38例以累及腹膜后间隙表现为主的急性胰腺炎病人,依据个体化治疗方法,分析临床特点、治疗方法、结果等.结果 38例病人均以累及腹膜后间隙为主要表现的重症急性胰腺炎,通过手术,CT定位穿刺引流,血液滤过等治疗,治愈25例,并发胰腺假性囊肿5例,好转出院5例,并发慢性胰腺炎3例.结论 以累及腹膜后间隙表现为主的急性胰腺炎,个体化治疗主张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重点放在局部并发症的处理与预防上.

    作者:汪建初;浦涧;韦邦宁;陆涛;马日海;吴贤建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联合治疗手足皲裂41例的临床体会

    手足皲裂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冬季发病率高.因冬季汗腺和皮脂腺的分泌减少,缺乏滋润,加上皮肤的其他疾患,如皮肤干燥,长期患手足癣者及职业上的关系,皮肤干燥失去正常的弹性和伸展度而发生裂口或皲裂,严重影响工作.

    作者:樊仲强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123例血液病骨髓巨核细胞分析

    目的 系统分析123例血液病患者骨髓涂片中巨核细胞的数量及病态巨核细胞检出率.方法 对123例确诊为血液病患者及10例健康者抽取骨髓进行涂片,做形态学检查,计数1000个非红系细胞,计算出病态巨核细胞检出率及淋巴样小巨核细胞的检出率.结果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组巨核细胞数高于正常组和其他组(P<0.05);再生障碍性贫血(AA)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低于正常组(P<0.05);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MDS)病态巨核细胞数高于其他组(P<0.01);淋巴样小巨核细胞以MDS组多见,高于正常组和良性血液病组(P<0.01).结论 骨髓涂片巨核细胞数分析在血液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中起重要作用,淋巴样小巨核细胞可作为良性与恶性血液的诊断指标.

    作者:赵秋玲;欧阳春;岑千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右江医学杂志

右江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