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上尿路手术留置双J管后并发症原因分析和对策

冯金

关键词:上尿路手术, 留置双J管, 并发症, 对策
摘要:近年来,使用双J管作为内支架引流尿液,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不致敏、不易发生尿碱附着、组织相容性好的优点.解除了尿路梗阻、防止上尿路术后漏尿和狭窄;减少了肾脏外引流管易发生感染、引流管脱落、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但也存在应用并发症,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右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循证医学的临床实践和应用前景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即遵循证据的临床医学,是把目前好的研究证据与医师的临床经验和病人的意愿三者结合来决定诊疗策略的过程.

    作者:韦建宝;韦洁莹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外伤性脾破裂迟发性失血性休克16例诊治体会

    外伤性脾破裂是腹部损伤中常见的急症,脾破裂导致的失血性休克,如果诊治不及时,将会危及患者的生命.现将我院1995年1月~2007年1月收治的16例外伤性脾破裂迟发性失血性休克病人的诊治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农卫兵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乳头溢液54例临床分析

    乳头溢液是常见的乳腺疾病之一,约占全部乳腺疾病的5%~10%,常是乳腺癌或癌前病变的征兆,须及时治疗.1998年1月~2006年1月我院共收治乳头溢液病人54例,现将其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邱超学;张琴琴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智能输液泵经深静脉控制性持续输注营养的护理

    胃肠外营养可为各类重危病人补充营养物质和治疗,特别是不能从胃肠道摄入或摄入不足者提供营养支持,是支持生命活动,增强机体抵抗力,促使机体功能恢复的重要手段.

    作者:韦翠英;陆珊珊;郑雪;冯鹏雄;王广裕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阿德福韦酯治疗YMDD变异的乙肝肝硬化患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阿德福韦酯治疗YMDD变异的乙肝肝硬化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39例使用拉米夫定出现YMDD变异的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对照组18例.治疗组予阿德福韦酯10 mg/d,拉米夫定100 mg/d,12周后停拉米夫定,继续使用阿德福韦酯至24周;对照组予拉米夫定100 mg/d,24周.观察比较两组的血清学和生化学应答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血清HBV-DNA水平中位数下降幅度、病毒学应答率及生化学应答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血清生化指标好转,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乙肝肝硬化在拉米夫定治疗期间发生YMDD变异后改用阿德福韦酯治疗,可以较快出现血清病毒学应答,能改善肝功能,减缓病情发展,并且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兴忠;吴杭源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近况

    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是引起腰腿疼痛的原因之一,临床上一般采用手术或保守治疗方法.李立新等[1]报道2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后腰痛疼痛为主216例,腰臀疼痛为主20例,且均有L4~5节段压痛,说明手术不能使所有患者均解除症状,且手术并发症较多,如神经根激惹、马尾神经损伤、脑脊液漏等.

    作者:吴镇林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PICC穿刺部位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PICC穿刺部位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1780例PICC按穿刺部位分为A组(穿刺点位于腕关节上4横指至肘窝下2横指处)共625例、B组(穿刺点位于肘窝下2横指处)共1102例、C组(穿刺点位于肘窝上4横指处)共53例,回顾性分析各组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 A、B、C三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52%、6.99%、3,77%,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中A组的发生率稍低.结论 PICC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很多,涉及到置管时的操作、置管前后的护理等等,肘窝下2横指处的静脉可能不宜作为PICC穿刺的首选部位.

    作者:黄石群;胡敏芝;梁艳芳;龙碧霄;彭瑞娟;黄艺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132例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诊治

    卡氏肺胞子虫肺炎(PCP)是艾滋病(AIDS)患者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也是主要死亡原因之一[1].随着我国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的增多,PCP患者逐渐增多.现将我院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AIDS合并PCP患者132例分析如下.

    作者:黄葵;蒙志好;吕康言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河池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分析

    为了解我市近年来五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掌握死因及变化趋势,探讨干预策略,降低死亡率,笔者对全市2001~2006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进行分析.

    作者:杨桂凤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生理学课堂教学导入技巧例谈

    所谓课堂导入,是指在课堂教学伊始的3~5分钟内,教师和学生所有教学活动.导入环节在课堂教学中虽时间不长,但却十分重要.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学导入得好不好,是一堂课上得成功与否的关键.

    作者:覃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一对一全程助产责任制陪伴分娩临床意义的探讨

    目的 探讨一对一全程助产责任制陪伴分娩的临床意义.方法 2003年6~8月我院妇产科对55例初产妇(观察组),采用助产士一对一全程助产责任制陪伴分娩,与同期4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待产接产方式,由助产士按要求轮班对产程进行观察处理的初产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孕妇各产程、总产程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0.05),产时、产后出血量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为5.45%,对照组为28.5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为9.09%,对照组新生儿窒息率为32.6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一对一全程助产责任制陪伴分娩缩短了产程,降低了新生儿窒息率和剖宫产率,对提高产科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作者:李卡路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异丙酚和芬太尼联合米索前列醇在无痛人流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异丙酚和芬太尼联合米索前列醇阴道给药在无痛人流术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要求无痛人流术病人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使用异丙酚和芬太尼联合米索前列醇,对照组单独使用异丙酚,观察患者术中、术后的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均无疼痛、人工流产综合征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观察组术中异丙酚的用量较对照组少(P<0.01),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1),宫颈松弛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异丙酚、芬太尼和米索前列醇三者联合应用于无痛人流能明显提高手术质量与安全性,术中、术后无明显毒副作用,安全有效、简便易行.

    作者:黄滢燕;黄容清;谭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腹腔镜直接套扎子宫下段行次全子宫切除术51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直接套扎子宫下段行次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2例需作子宫次全切除的患者分为两组:腹腔镜直接套扎子宫下段法(A组)与常规腹腔镜下次全子宫切除术(B组)各51例,对其相关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肠功能及膀胱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A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显著少于B组(P<0.01),住院天数、肠功能及膀胱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经腹腔镜下直接套扎子宫下段行次全子宫切除术具有安全可行、手术时间短等优点,有可靠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林忠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入选高脂血症患者96例,给予辛伐他汀20 mg,每日1次,于晚睡前口服.观察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血脂、肝肾功能、肌酸激酶,同时观察患者有无消化道症状、肌病、皮疹等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3月、6月后TC、LDL-C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TG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HDL-C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TC、TG、LD-L-C、HDL-C治疗3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9.17%、60.61%、78.33%、34.09%,治疗6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66.67%、85.00%、45.45%.结论 辛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的调脂有肯定的疗效,同时是安全的,无明显肝肾功能损害,肌溶解等不良反应.

    作者:李立定;潘祥奋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肺通气功能测定与食管、贲门癌术后并发症的关系

    目的 探讨术前肺通气功能各个指标对食管、贲门癌切除手术患者手术耐受力及术后并发症的预测能力,综合分析预测指标与食管、贲门癌术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对26例食管、贲门癌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肺通气功能检测,追踪手术患者术后1月内心肺并发症(PPC)的发生情况,综合分析肺功能指标对手术耐受力与PPC的评估能力.结果 26例手术患者有8例术后1月内出现PPC(29.2%);有、无PPC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的肺功能指标有:FVC、FVC%pred、FEVl及MVV;术前FVC<2.0 L,PPC发生率是100%;术前FVC<60%pred,PPC发生率是100%;术前FEVl<1.5 L,PPC发生率是75%;术前MVV<50 L,PPC发生率是50%;不同年龄与PPC的发生无相关性.结论 术前肺通气功能能够评估食管、贲门癌切除术患者的手术耐受力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常规肺功能极低者发生PPC的机率大.

    作者:陈桂莲;李挺;张清玲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胺碘酮加普罗帕酮静脉给药转复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观察

    目的 比较普罗帕酮(心律平)+胺碘酮静脉给药与单纯胺碘酮静脉给药转复心房颤动的疗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5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28例接受心律平+胺碘酮治疗,B组以胺碘酮治疗.观察两组2 h、12 h、24 h心电图变化情况.结果 A组2 h内心电图转复成功率显著高于B组(P<0.05),两组12 h、24 h内转复成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轻微,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心律平+胺碘酮静脉给药2小时内转复心房颤动成功率高于单用胺碘酮治疗.

    作者:杨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基层医院治疗脑出血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农村基层医院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 用奥美拉唑和雷尼替丁分别治疗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并观察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 奥美拉唑组较雷尼替丁组的治疗有效率高,止血疗程短.结论 奥美拉唑对脑出血后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较为满意.

    作者:雷环桂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血清肌酸激酶及孕酮水平与输卵管妊娠的关系

    目的 探讨血清肌酸激酶、孕酮水平与输卵管妊娠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经手术证实未破裂的输卵管妊娠患者(Ⅰ组)60例,按孕周相同的配伍原则,以1:1:1随机收集同期就诊的自然流产患者(Ⅱ组)60例,正常宫内妊娠妇女(Ⅲ组)60例,比较其血清肌酸激酶、孕酮检测结果.结果 输卵管妊娠组肌酸激酶水平高于其它两组,而孕酮水平低于其它两组(P均<0.01).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孕酮水平是诊断输卵管妊娠的一种新的重要的辅助方法.

    作者:叶雪凤;叶灵珍;陈家善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参麦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48例疗效观察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病死率高.2004年1月~2006年12月,我们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参麦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4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永新;李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颅骨固定钉联合医用胶治疗颅骨凹陷性粉碎性骨折

    我院2003年3月~2007年3月应用颅骨固定钉联合医用胶修复治疗闭合性颅骨凹陷骨折32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阮清锋;梁树恒;张天隆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右江医学杂志

右江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