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玲珍
抗青光眼手术,仍然是目前治疗青光眼的重要方法,虽然近期有人采用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T-Flux植入术[1],但Cairns(1968)设计的小梁切除[2],手术并发症少,操作比较简单,仍在基层医院广泛应用,我院从2000年2月至2005年3月,对67例(72眼)原发性青光眼采用一种改良的小梁切除术治疗,提高了手术效果,减少了并发症,报告如下.
作者:许建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指股骨头下端到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是髋部常见损伤之一,根据创伤能量大小可发生在任何成人年龄段,临床上以老年人多见,与骨质疏松导致的骨质量下降有关.多数患者是在走路滑倒,身体发生扭转倒地,间接暴力传导至股骨颈发生骨折.
作者:李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正常妇女,健康孕妇与糖尿病孕妇阴道念珠菌感染情况.方法 800例孕妇分为糖尿病组(48例)与健康组(752例),选取100例正常妇女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念珠菌培养阳性率,有症状感染率,混合感染率以及念珠菌菌种情况.结果 糖尿病孕妇,健康孕妇与正常妇女各组间念珠菌感染率,有症状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是混合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菌种构成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孕妇中念珠菌感染比例较正常妇女高,而并发糖尿病的孕妇更加危险,并且有症状感染机会高于健康妇女,但是感染菌种差异不大.
作者:何英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胃体及胃上部癌全胃切除术手术范围广,手术创伤大,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等并发症.饮食恢复晚,术后营养支持非常重要[1].因此,我院自2000年8月~2005年5月对49例全胃切除术患者在术后48小时内给予肠外营养,术后48 h小时开始进行肠内营养物质输注,肠内营养为7~12天,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宋玲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气管炎疫苗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11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儿童,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予抗感染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气管炎疫苗治疗.观察治疗后6个月内呼吸道感染次数、持续时间、抗生素使用天数及治疗后患儿血清IgG、IgA、IgM结果变化,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呼吸道感染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感染持续时间和抗生素使用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1);观察组血清IgG、IgA、IgM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结论 气管炎疫苗是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覃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危重新生儿的及时抢救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抢救能否成功与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临床经验和急救设备有密切的关系.由于我国医疗资源设置的问题,很多医院并不具备重症新生儿救治的能力,所以新生儿转运越来越受到关注.
作者:瞿柳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静滴人免疫球蛋白(PH4)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毛支)的疗效.方法 将58例毛支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8例)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3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PH4 400 mg/(kg·d),静脉滴注,1次/d,连用3 d,比较治疗后两组症状体征平均持续时间.结果 治疗组在缓解喘憋、咳嗽消失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 PH4治疗毛支效果确切.
作者:李玲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训练联合盐酸丁咯地尔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恢复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设立早期康复训练联合盐酸丁略地尔治疗组(50例)和丹参注射液对照组(46例).治疗前后采用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分别进行临床疗效判定.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改善(P<0.01),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盐酸丁咯地尔联合早期康复训练能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
作者:张成忠;蒋恒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鞘膜积液是小儿常见的疾患之一,我院2004年5月~2007年1月开展腹腔镜内环结扎治疗小儿鞘膜积液6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作者:李鸿飞;覃强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治疗儿童偏头痛的疗效.方法 将144例偏头痛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2例,治疗组给予复方丹参片口服,对照组口服消炎痛片、谷维素片、维生素B1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78%,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复方丹参治疗儿童偏头痛疗效显著.
作者:赵素香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一对一全程助产责任制陪伴分娩的临床意义.方法 2003年6~8月我院妇产科对55例初产妇(观察组),采用助产士一对一全程助产责任制陪伴分娩,与同期4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待产接产方式,由助产士按要求轮班对产程进行观察处理的初产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孕妇各产程、总产程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0.05),产时、产后出血量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为5.45%,对照组为28.5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为9.09%,对照组新生儿窒息率为32.6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一对一全程助产责任制陪伴分娩缩短了产程,降低了新生儿窒息率和剖宫产率,对提高产科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作者:李卡路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为了解我市近年来五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掌握死因及变化趋势,探讨干预策略,降低死亡率,笔者对全市2001~2006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进行分析.
作者:杨桂凤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IHS)又称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是一组病因不明,以体位性头痛为主要症状,侧卧位时腰部蛛网膜下隙穿刺脑脊液低于70 mmH2O(1 mmH2O=0.0098 kPa)的少见综合征[1].
作者:李春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阿德福韦酯治疗YMDD变异的乙肝肝硬化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39例使用拉米夫定出现YMDD变异的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对照组18例.治疗组予阿德福韦酯10 mg/d,拉米夫定100 mg/d,12周后停拉米夫定,继续使用阿德福韦酯至24周;对照组予拉米夫定100 mg/d,24周.观察比较两组的血清学和生化学应答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血清HBV-DNA水平中位数下降幅度、病毒学应答率及生化学应答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血清生化指标好转,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乙肝肝硬化在拉米夫定治疗期间发生YMDD变异后改用阿德福韦酯治疗,可以较快出现血清病毒学应答,能改善肝功能,减缓病情发展,并且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兴忠;吴杭源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偏头痛起病急聚、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是影响病人身心健康的常见病.2003~2006年,笔者采用中药疏肝解郁法治疗偏头痛34例,同时与尼莫地平片治疗的34例对照观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利春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血清肌酸激酶、孕酮水平与输卵管妊娠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经手术证实未破裂的输卵管妊娠患者(Ⅰ组)60例,按孕周相同的配伍原则,以1:1:1随机收集同期就诊的自然流产患者(Ⅱ组)60例,正常宫内妊娠妇女(Ⅲ组)60例,比较其血清肌酸激酶、孕酮检测结果.结果 输卵管妊娠组肌酸激酶水平高于其它两组,而孕酮水平低于其它两组(P均<0.01).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孕酮水平是诊断输卵管妊娠的一种新的重要的辅助方法.
作者:叶雪凤;叶灵珍;陈家善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入选高脂血症患者96例,给予辛伐他汀20 mg,每日1次,于晚睡前口服.观察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血脂、肝肾功能、肌酸激酶,同时观察患者有无消化道症状、肌病、皮疹等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3月、6月后TC、LDL-C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TG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HDL-C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TC、TG、LD-L-C、HDL-C治疗3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9.17%、60.61%、78.33%、34.09%,治疗6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66.67%、85.00%、45.45%.结论 辛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的调脂有肯定的疗效,同时是安全的,无明显肝肾功能损害,肌溶解等不良反应.
作者:李立定;潘祥奋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中枢神经系统(CNS)黑色素瘤是极罕见的恶性肿瘤,我们1972年以来收治6例,其中颅内5例、脊髓1例、2例于1978年中华外科杂志报道.结合复习文献讨论,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作者:韦向亮;李皿;梁裕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有效的方法,术后可以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通过术后严密的监护及高质量的护理,可以预防和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提高手术的效果[1].
作者:苏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病历介绍患者男性,23岁,外伤致左下肢疼痛、流血、活动障碍5小时入院.入院查体:生命征正常,神清,头颅五官端正,心肺腹未见异常,左小腿前内侧有4×2.5 cm伤口,胫骨骨折外露,左大腿中段肿胀、畸形、压痛、有异常活动及骨擦感,左足背动脉搏动良好,感觉正常.
作者:兰昱前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