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学君
目的 探讨炎琥宁对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126例疱疹性咽峡炎随机分为炎琥宁治疗组和利巴韦林对照组,每组各63例.炎琥宁治疗组予炎琥宁冻干粉针5~10 mg/(kg·d)加入5%葡萄糖液100~250 ml静脉滴注,1次/d,疗程3~5 d.利巴韦林对照组予利巴韦林10~15 mg/(kg·d)分二次加入5%葡萄糖100~250 ml静脉滴注,疗程3~5 d,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炎琥宁在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症状全部消失时间均较利巴韦林组快,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结论 炎琥宁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优于利巴韦林,可作为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首选药.
作者:韦昆成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交通暴力所致的粗隆下骨折也越来越多.1996年AO/ASIF开发了股骨近端钉(PFN)作为治疗不稳定性粗隆间、粗隆下骨折的髓内固定器械.2007年1月至2007年5月,我们骨科收治并行PFN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35例,粗隆下骨折3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玉春;戈涛;杨运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非杓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各项指标的特点,探讨高血压的治疗策略.方法 选择非杓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例(非杓型组),杓型30例(杓型组),比较两组24小时动态血压各项指标.结果 两组24小时平均血压、血压负荷、高血压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而非杓型组血压变异性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杓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变异性较大,这可能是其靶器官损害发生率较高,且严重的重要原因,提示在高血压的治疗策略上除应控制血压水平外,还要重视对血压昼夜节律和血压变异性的调控.
作者:潘征;陆克兴;潘兴寿;谭志辉;黄显南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肺切术后患者发生呼吸衰竭,机械通气对于此类患者的生命保障尤为重要.如果使用不当,呼吸机的模式选用及参数设计不合理,就会产生各种呼吸机相关并发症.2006年我们对19例肺切术后呼吸衰竭患者行呼吸机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家俊;颜建辉;韦鲜玲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改良B-lynch缝合术在治疗剖宫产中宫缩乏力引起产后出血中的疗效观察.方法 将剖宫产中发生难治性宫缩乏力的69例分为改良缝合组(38例)和未用改良缝合组(31例),比较两种不同处理方法的效果. 结果未采用改良缝合组有13例行子宫切除,术中出血量≥1000 ml 15例;改良缝合组38例,有5例子宫切除,术中失血量≥1000 ml 6例.二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改良B-lynch缝合术是处理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引起产后出血比较好的方法.
作者:刘桂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颅内感染是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比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诊断和有效治疗,往往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我科1999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行高血压脑出血手术900例,其中发生术后颅内感染43例(4.87%),现就其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诊治方法分析如下.
作者:黄毅;黄瑞鲲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在眼部的主要并发症,病变以视网膜反复出血为特点,对视力影响极大,是世界范围内主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
作者:莫小勤;黄丽群 刊期: 2007年第06期
2002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采用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30例,并与对照组30例进行疗效比较,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海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据WHO估计,在未来几年中, COPD将取代肺结核和呼吸道感染,成为呼吸系统疾病中致死和致残的第一大原因,居所有疾病死亡率的第5位[1].
作者:农彩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是鼻科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随着鼻内窥镜手术(ESS)的广泛开展,其技术日趋成熟、手术治愈、好转率显著提高.现将我科近年来300例有完整资料患者的疗效进行随诊和分析,借以总结我们开展ESS以来的临床体会,并报告如下.
作者:杨军;李晓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疾病,常因病人缺乏有关的哮喘知识,对自身病情严重程度认识不足出现反复发作.目前吸入给法是防治哮喘的首选给药方式[1].但因吸入皮质激素治疗需要长期的过程,临床中存在病人吸入的依从性差,据报道[2]约有80%患者不能坚持正规地吸入皮质激素,致使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作者:梁雁芳;陈照坤;莫海丽;梁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自从我国加入WTO后,全球一体化的进程逐渐加快,对外交流逐渐增多.为此,我国教育部要求各高等院校逐步开展双语教学,我院领导对此很重视并提出一些建议,但双语教学在我国尚属实验阶段,尚无现成的教材和教学大纲可循,目前主要用于理论教学.随着国际交往和学术交流日益频繁,医学英语的交流不仅运用于学术报告、学术会议和涉外医院,也逐渐运用于教学医院.
作者:农绍军;黄群;梁庆祖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全脑室血肿临床表现重,预后差,病死率高.如何对该病进行有效的治疗,一直是临床大夫探讨的热点.我院于2005年2月至2007年6月进行了微创侧脑室穿刺,同时行腰大池置管外引流治疗全脑室血肿68例,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黎文欢;岑茂良;蔡文强;杨永海;刘显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血浆置换(PE)联合血液灌流(HP)治疗蜂蛰伤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疗效.方法 对13例蜂蛰伤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先进行血浆置换,然后给予血液灌流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结果 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次数4~6次,出院时肾功能及尿常规均恢复正常或大致恢复正常,无一例死亡.结论 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是治疗蜂蛰伤致急性肾功能衰竭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陆恩峰;方如美;罗仕云;刘周;韦宇儿;周刊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罗比卡因用于骶管内麻醉的效果.方法 将150例择期行肛肠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Ⅰ组为0.5%罗比卡因组,Ⅱ组为0.375%罗比卡因组,Ⅲ组为0.25%罗比卡因组,各组罗比卡因用量均为20 ml.结果 Ⅰ组麻醉起效时间快于Ⅱ、Ⅲ组(P<0.05),麻醉持续时间三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VAS评分,Ⅰ、Ⅱ组相当,均少于Ⅲ组(P<0.05),Ⅱ、Ⅲ组Bromage评分优于Ⅰ组(P<0.05).三组耳鸣耳聋、低血压、恶心呕吐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Ⅰ组排尿困难率高于Ⅱ、Ⅲ组.结论 0.375%罗比卡因用于骶管内麻醉镇痛效果好,无明显副作用,对运动神经阻滞作用弱,是骶管内麻醉理想的佳剂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锦益;韦克;黄文东;韦龙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择72 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n=20)和对照组(n=20).治疗组应用银杏达莫治疗,对照组应用脉络宁治疗.于治疗14天前后分别进行血、尿、心电图等安全性检查,临床疗效评估采用NIH评分、Barthel指数.结果 治疗后两组NIH评分、Barthel指数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1),两组均无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 银杏达莫注射液可明显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安全有效,为急性脑梗死的理想用药.
作者:赵钧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创伤早期容易出现毛细血管破裂,组织间水肿出现肿胀,是骨折的常见伴随症状,处理不当,长时间不消退,可直接影响肢体血液循环,有引发肢体缺血性肌挛缩或缺血性坏死的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又因功能障碍致肢体反复肿胀,而且影响创伤的修复.我们自2002年10月~2006年10月采用自制赤黄散(酊)外用治疗创伤后肢体肿胀276例,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叶须钦;陈平;符宗林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早期充分复苏治疗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将117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于休克早期(6 h 内)即开始进行充分的复苏治疗(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对照组57例按传统方法进行循环与容量支持等常规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再次复苏率、病死率、脏器功能损害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重要脏器功能好转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观察组的再次复苏率、MODS的发生率、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 早期充分复苏治疗可明显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预后.
作者:谭利辉;唐春仕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血清细胞黏附分子(CAMS)和脂联素水平及相关性. 方法采用放免法测定受试者血清脂联素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同时测定体重指数(BMI)、血脂等指标. 结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血清脂联素水平较DM组和NC组显著降低(P<0.05 或<0.01);DR组血清sICAM-1、 sVCAM-1水平高于DM组和NC组(P<0.05或<0.01);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血清sICAM-1 、sVCAM-1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均<0.01).结论 血清sICAM-1、sVCAM-1以及脂联素参与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脂联素可能通过抑制血sICAM-1、sVCAM-1水平对DR起保护作用.
作者:万惠;姚伟峰;钱铁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胆石症患者胰腺炎的发生率约为无胆石症患者的4倍,胆源性胰腺炎所占急性胰腺炎的比例约为50% 以上,其所占急性重症胰腺炎症的比例为80%左右,因此在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中应重视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治疗,现将其手术时机选择的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杨连营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