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波;赵雪春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治疗前后凝血酶时间等指标,比较两组2周内TIA停止发作率、6个月脑梗死发生率.结果 应用 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比常规治疗有明显优势,2周内TIA停止发作率高于对照组(P<0.05),6个月脑梗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
作者:禤彩霞;周钦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一恶性淋巴瘤病人在我院门诊就诊时,血型定为AB型,入院后因贫血需要输血,在生理盐水交叉配血时,出现主侧凝集,次侧不凝集现象.复查血型,正定型为AB型,反定型为A型.后经一系列血型血清学试验证实为获得性类B抗原,现报告如下.
作者:关小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肺周围性肿块常因病变未累及支气管系统,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结果常为阴性,对大部分肺周围性肿块诊断价值不大,而影像学难以定性诊断,细菌或细胞学检查阳性率不高.我们采取X线透视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取得较高的诊断率,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日耀;蒙志好;曾国武;张泽柏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住院精神病人由于受幻觉、妄想等病理性因素支配,自寻短见是其在住院期间意外死亡的常见因素.为减少和预防住院精神病人自寻短见行为,以便更好地制定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提高医疗护理安全质量,笔者对本院1989年6月~2005年12月48例住院精神病人有自寻短见行为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作者:黎艳鲜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外伤性硬膜外血肿传统治疗多采用骨瓣开颅术[1],目前微创手术加血肿腔尿激酶灌洗广泛应用于颅内血肿的治疗,外伤性硬膜外血肿治疗亦是如此.笔者自2002~2005年选择性应用特制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穿刺针穿刺清除血肿,治疗外伤性急性硬膜外血肿41例,占同期手术治疗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的62%,效果满意,现分析如下.
作者:陈宏璘;谢军;周华海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由于各种原因使肝脏脂肪代谢功能发生障碍,致脂类物质的动态平衡失调,脂肪在组织细胞内贮积,若其贮积量超过肝重量的5%以上,或在组织学上有50%以上肝细胞化时,即为脂肪肝[1].近年来,由于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改变以及乙醇消耗量的增加,脂肪肝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据报道,国内健康人群普查脂肪肝的患病率为5.21%,男性为7.06%,女性为3.23%[2],其预后类似于慢性病毒性肝炎或自身免疫性肝炎,脂肪肝的早期诊治可望阻止慢性肝病的进展,减少肝病相关残疾和死亡的发生[3].熊去氧胆酸是一种无毒的亲水性胆酸,广泛的运用在胆石症及胆汁淤积性肝病上,但近年来的临床观察结果显示,熊去氧胆酸兼有降脂护肝作用,可明显缓解症状,改善脂肪肝影像学表现,对脂肪肝具有较好疗效,而且不良反应轻,使用安全.
作者:陈念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在胸部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 40例ASAⅠ~Ⅱ级择期普胸手术病人,随机分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GA+EA组)和单纯全麻组(GA组),每组20例.两组全麻诱导和维持方法相同,复合组在全麻诱导前先行胸段T4~5或T5~6硬膜外穿刺置管,给药测定麻醉平面同控制在T2~4~T8~10并在术中定时追加局麻药,分别记录麻醉前(T0)、插管后(T1)、手术开始时(T2)、手术探查时(T3)、气管拔管时(T4)的血液动力学指标,清醒、气管拔管时间及全麻药的用量.结果 GA+EA组各项指标各时间点变化不明显(P>0.05),而GA组则显著升高(P<0.01);术后清醒及气管拔管时间对照组明显长于GA+EA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GA组全麻药的用量明显多于GA+EA组(P<0.01).结论 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术中应激反应明显减轻,循环功能相对稳定,麻醉用药量减少,苏醒快,缩短苏醒、气管拔管时间,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作者:高元丽;代志刚;郭素香;姜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潘托拉唑对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胃镜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并活动性出血67例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潘托拉唑治疗组35例,静滴潘托拉唑粉针剂40 mg,2次/d,疗程5天;法莫替丁对照组32例,静滴法莫替丁粉针剂40 mg,2次/d,疗程5天.两组治疗期间观察出血停止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3天后,两组患者呕血、解黑便停止疗效比较,潘托拉唑组总有效率100%,法莫替丁组总有效率8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疗效比较,潘托拉唑组总有效率94.3%,法莫替丁组总有效率7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潘托拉唑组无不良反应.结论 潘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预防失血性休克显著优于法莫替丁,疗效确切,短期内应用无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可作为治疗溃疡病并发症的首选药物.
作者:禤建宁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全瓷贴面修复技术治疗前牙缺损、间隙和变色的临床效果.方法 70例患者,252颗牙分成两组,试验组126颗牙,以IPS Empress 2全瓷贴面修复技术修复;对照组126颗牙,以镍铬合金烤瓷冠修复.采用根据美国加州牙科协会的评价标准和改良Ryge贴面复查标准的修正标准,对其临床结果进行追踪评价.结果 经3年的临床观察,试验组在颜色满意程度、边缘适合性、邻边缘变色、术后敏感、牙龈着色、牙龈反应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0.001),修复体完整度方面,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IPS Empress 2全瓷贴面修复技术治疗前牙缺损、间隙和变色的临床效果令人满意.
作者:邓文正;曾冠强;蔡永林;邱伟芳;黄汝祥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近年来葡萄球菌在外科的感染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将在外科采集518株葡萄球菌采用常规方法分离,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共287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31株;药敏试验显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166株(占57.8%),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35株(占58.4%),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呈多重耐药特征,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结论 葡萄球菌在外科的感染及耐药非常严重,必须引起重视,采取措施加以预防.
作者:林常青;周仲志;林俊鸿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糖尿病并发脑梗死后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及生活质量,其患病率逐年增高,易反复发生.现对我院2000年~2005年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脑梗死59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如下.
作者:黄宁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作为20世纪90年代一种新皮瓣,愈来愈受到重视,临床应用也愈来愈广泛.它代表了皮瓣神经化、多源化、操作简单化和减少供区损害的这一发展方向.目前临床应用广泛,现就其解剖研究及临床应用的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吴强初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是上世纪90年代的新技术,近年来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们于2001年5月~2005年12月采用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治疗肾囊肿93例,取得了良好疗效.
作者:文斌;李刚;姚远;杨剑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他汀类药物对血脂正常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92例确诊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洛伐他汀组)50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血小板、抗心肌缺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洛伐他汀胶囊20 mg,睡前服用,经过12个月治疗,分析比较两组心脏缺血相关事件.结果 两组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时心肌缺血总负荷(TIB)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1年时总缺血相关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脂正常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服用洛伐他汀后减少缺血相关事件发生,冠心病患者从中受益不仅来自于其降脂作用,而且来自于该药在稳定斑块,改善炎症,降低血小板聚集等方面的非降脂作用.
作者:彭军;何国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我院2000年3月至2005年3月收治左侧结肠癌伴急性肠梗阻、乙状结肠扭转肠坏死、左侧结肠外伤破裂共35例.均急诊行病变肠段切除,结肠近段减压加灌洗后肠端端吻合,术后在吻合口处经肛肠内置管引流治疗,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岑国浩 刊期: 2006年第05期
颅骨缺损是颅脑损伤病人伤后及术后较常见的后遗症.由于脑组织失去了正常颅骨的屏障保护作用而易受伤,且颅骨缺损常引起各种症状,也影响外观,需行颅骨修补成形术.目前国内应用的修补材料有好颅比、钛网、骨水泥、有机玻璃等,其中钛网是近年来较常用的材料,笔者用金属钛网修补颅骨缺损25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梁文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随着高分辨率超声诊断仪的使用和超声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胎儿畸形的产前诊断率也不断提高,超声检查已成为胎儿畸形产前诊断的主要手段.现将我院2002年1月~2006年2月产前常规超声检查诊断的胎儿脐膨出或腹裂畸形13例报告如下,旨在提高今后产前诊断率,提高出生人口健康水平,减少畸形儿的出生.
作者:胡小韦;刘江泽;卓涛;殷红霞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脑卒中多发于中老年患者,病情重、病程长,需长期静脉输液,急性期常用甘露醇等刺激性药物经静脉给药治疗.经外周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置管,能为患者提供中、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1],为避免重复静脉穿刺,减少药物对外周静脉的刺激及外渗引起的局部组织炎症或者坏死,减轻患者痛苦.我科自2004年1月~2006年1月对脑卒中患者采用PICC进行静脉输液,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岑春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我院自1998年开展疝环充填式网塞及网片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外疝以来,共收治4例术后复发病人,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廷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病情凶险,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患者将迅速死亡.近8年我院救治重度AOPP 57例,现就该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张绍权;孔昭卓;柏星海;韦武延;周志高;黄晓 刊期: 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