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和柏
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高血压脑出血、顽固性高颅压、广泛脑水肿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中枢性高热等病人的治疗,疗效确切.亚低温使用得当,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但治疗时间过长或直肠温度低于30℃时则易产生并发症[1].我院从2003年7月~2004年7月进行亚低温治疗共26例,其中引起各种并发症7例,通过加强护理,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予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近年来关于本病相关因素的报道较多,但与血液流变学及栓溶二聚体的关系报道较少.为了解颈椎病患者与血液流变学及栓溶二聚体的关系,笔者对243例颈椎病患者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农正祥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双J 管又称双猪尾管,具有支架和内引流作用,能解除输尿管炎症、水肿造成的暂时性梗阻,防止术后漏尿和输尿管狭窄,集合系统不与外界直接相通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双J管有不少优点,但在临床中也存在着一些并发症,如尿液返流、双J管移位、管腔堵塞、管周结痂、尿路感染等.笔者在2002年1月~2004年1月共参与肾盂成形术或肾盂切开取石术127例,术后均予留置双J管,其中发生并发症11例.现就其发生原因及对策总结如下.
作者:王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骨折、脱位、先天畸形等许多情况都可以导致寰枢椎不稳定,使高位颈髓处于高危状态,有必要行寰枢椎的融合术,而植骨融合的成功有赖于坚强的内固定.以往常用的后路钢丝(Brooks技术和Gallie技术)或者椎板夹(Halifax技术)固定稳定性较差;经关节突螺钉固定(Magerl技术)虽然比较牢固,但是此技术难度较大,并发症比较多,而且相当一部分寰枢椎不稳定病人不适用Magerl技术而不得不行枕颈融合术.近年来有些学者开始使用一种新型的寰枢椎后路内固定技术,即经后路于寰椎侧块内打入螺钉通过与枢椎椎弓根螺钉以钉棒或钉板系统相连接固定寰枢椎[1~4].其中较为关键的是经后路于寰椎侧块内打入螺钉的技术.现将有关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何晓君;赵铁山;戴嘉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病例介绍患儿,男,2个月,因反复尿黄,皮肤粘膜黄染1月余,惊厥、抽搐半小时入院.出生无窒息及分娩损伤史,无外伤史,一直纯母乳喂养.
作者:李培成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胺碘酮具有独特而良好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尤可用于治疗各种室上性及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而致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低,无明显负性肌力作用等优点,逐渐被许多临床医生所采用[1].我科近2年来应用胺碘酮静脉注射加口服治疗室性快速心律失常48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雪上一枝蒿中毒者较少见.我院于2003年5月至2004年1月收治2例,经医护人员采取及时有效措施而抢救成功,现报告如下.
作者:唐海燕;王琼;黎金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通过核素肾动态显像,观察肾脏的大小、显影,对示踪剂的摄取及功能参数,探讨其在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断和鉴别意义.方法经临床及生化检测确诊急性肾功能衰竭1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15例,均做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分别测两组各病例的肾脏与腹主动脉的平均放射性计数比值(K/A)、功能相肾脏摄取高峰值(KP)、双肾的大小(Area)、肾小球滤过率(GFR).结果经统计学分析两组间的K/A、Area、GFR等各参数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核素肾动态显像在检测分肾功能的同时还能从肾脏的大小、形态、功能、血流灌注等方面的情况,能对急、慢性肾功能衰竭作出有意义的鉴别.
作者:吴枫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医院内和医院外(社区或家庭)康复的效果.方法将急性脑血管病患者120例分为两组,家庭康复组60例,院内常规康复组60例,分别进行有计划的康复训练治疗.结果两组康复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较早出院,由神经康复小组指导,在社区(家庭)继续康复治疗是可行的.
作者:孙克英;扈林;张燕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我们于1998年至2003年采用甘利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28例,并用强力宁注射液治疗120例作为临床对照观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山水;康志钦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多媒体技术愈来愈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它为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带来勃勃生机.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理论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广大教师能自行设计制作课件,标志着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水平不断提高.将多媒体技术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显而易见.但是,任何一种教学手段都有其特点,必须针对特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采用合理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并与其他教学手段相互配合,才能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现根据我院使用多媒体的实际情况和高校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
作者:韦叶生;覃志坚;邓益斌;黄燕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0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用尼莫地平20 mg,3次/日,对照组用654-2,10 mg,3次/日,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对治疗头痛发作的疗效和对降低头痛发作频率的疗效,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不良反应少.结论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有良好的效果和安全性.
作者:郭效仍;刘军侠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医疗用品的不断更新,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越来越广泛,遍及国内各地医院及医疗单位的日常工作中.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应用有效地预防、控制了医院感染,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医疗护理质量[1].为加强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监管力度,近几年我院从行政、技术的角度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购入、使用和用后销毁处理的全过程进行了有效的全程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付菊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序贯营养支持疗法治疗妊娠剧吐的效果.方法对31例妊娠剧吐患者采用序贯营养支持疗法治疗,并与28例未使用TPN治疗的28例妊娠剧吐患者比较,观察两组的尿酮体、血糖、体重、前白蛋白、血压等指标.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9.335,P<0.01),治疗后治疗组体重、血糖、前白蛋白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尿酮体转阴的天数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序贯营养支持疗法对妊娠剧吐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可以大限度改善患者的营养和应激状态,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燕;沈旸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脑梗死的发病率、病死率及致残率高,迅速、有效地治疗特别重要.治疗目的是拯救可逆性缺血脑组织,而溶栓则是治疗的紧急方法之一.溶栓方法有超选择性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两种.因静脉溶栓不需特殊设备,可及时用药,尤其适合在基层医院使用.本院自2002年12月至2003年12月对50例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用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疗效较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樊金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探讨青年人胃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对1988年11月至2003年12月间住院的59例青年人胃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全组59例,女性占57.63%.以已婚生育女性多见.组织学结果显示,低分化腺癌占57.62%,粘液腺癌占18.64%.临床分期中Ⅲ、Ⅳ期占79.66%.确诊方法主要是胃镜和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论青年人胃癌恶性程度高,早期诊断率低,误诊率高,预后差.提高其诊治水平对早期诊断,改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吴志刚;景家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肝脏是人体恶性肿瘤常发生转移性病变的器官之一.除少数手术治疗外,大多数只能行肝动脉栓塞化疗、肝动脉结扎或全身化疗、放疗等.1996年欧洲癌症治疗与研究机构时辰化疗中心(EORTC CTG)开展大规模多中心的时辰治疗试验,治疗效果和毒副作用均比常规化疗好,在国外已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和研究.从对胃肠道恶性肿瘤伴肝脏转移的时辰化疗结果看,时辰化疗在治疗肝转移瘤的地位将随着研究的深入而加深[1].
作者:韦忠恒;汪建初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总结经尿道电切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尿道电切治疗前列腺增生症36例,术后予抗炎、止血、中药等综合治疗.结果平均手术操作时间50.3min,平均失血量89.3ml,平均切割前列腺组织重38.1g.术前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血钠与术后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均未输血.术后主观症状评分、大尿流率、剩余尿均比术前有显著性改善(P<0.01).结论经尿道电切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切除组织多,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理想的术式.
作者:盛烨华;蒋袁磊;顾自强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简称心梗)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例慢性肺心病合并急性心梗(观察组)与20例单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两组胸闷、左心衰、心源性休克、胃肠道反应、胸痛、心律失常、心电图、心肌酶、死亡例数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心病合并急性心梗的患者急性左心衰、心源性休克、胸痛、心电图及心肌酶改变、死亡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肺心病患者,其余观察指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慢性肺心病合并急性心梗患者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易误诊及漏诊,病死率高,故对单纯肺心病患者伴有明显胸闷、胸痛、急性左心衰,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者,应立即做心电图、动态观察心肌酶变化,以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降低住院病人的病死率.
作者:黄彩英;黄爱萍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电子喉镜是一种新型的检查工具,我科于2004年2月至2004年8月应用电子喉镜对1500例有耳鼻咽喉症状的患者进行诊治,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涛;邓明朝;容庆丰;伍源壮;何双兰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