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雪上一枝蒿中毒的急救护理

唐海燕;王琼;黎金玲

关键词:雪上一枝蒿, 中毒, 急救
摘要:雪上一枝蒿中毒者较少见.我院于2003年5月至2004年1月收治2例,经医护人员采取及时有效措施而抢救成功,现报告如下.
右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纤维蛋白原与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关系分析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与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的关系.方法测定53例SAE患者(SAE组)与23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纤维蛋白原、血脂.结果 SAE患者的纤维蛋白原、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纤维蛋白原增高与SAE的发病有密切关系.

    作者:莫化时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传染病住院患者对礼仪式护理的需求与对策

    我国加入WTO以后,医疗市场将更加开放,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患者对医疗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需要医生精湛的医术,还需要得到高质量的护理服务[1].礼仪式护理服务将愈加引起人们的重视,病人对美感的要求也更高.大量资料表明,患者在住院期间的美感效应与患者的康复密切相关[2].而护士正是这美感效应的源动力.为了解传染病患者对礼仪式护理的需求程度以及如何开展礼仪式护理工作,我病区对126例住院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慧娟;李小潘;黄桂香;梁君飞;黄月春;黄花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亚低温治疗中并发症产生的原因及预见性护理

    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高血压脑出血、顽固性高颅压、广泛脑水肿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中枢性高热等病人的治疗,疗效确切.亚低温使用得当,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但治疗时间过长或直肠温度低于30℃时则易产生并发症[1].我院从2003年7月~2004年7月进行亚低温治疗共26例,其中引起各种并发症7例,通过加强护理,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予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白介素4和17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7(IL-17)在溃疡性结肠炎(U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40例UC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IL-4和IL-17的含量.结果 40例UC患者和30例健康人血浆IL-4 (pg/ ml) 4.57±1.36 vs 18.67±4.22或IL-17浓度(pg/ ml) 29.4±2.8 vs 19.1±2.1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 < 0. 01) .活动期(29例)和静止期(11例) UC患者血浆IL-4 (pg/ ml) 9.4±1.6 vs 12.03±3.72或IL-17浓度(pg/ ml)32.63±3.58 vs 19.23±2.37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 0. 01).轻、中、重度活动期血浆IL-4 (pg/ ml) 分别为13.35±2.98,8.12±1.56,4.4±1.0或IL-17浓度(pg/ ml) 分别为13.36±1.15,19.31±1.78,32.6±3.01相互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 0.01).结论 IL-4和IL-17参与了UC的炎症过程.Th1/Th2细胞免疫的失衡与UC的肠道炎症启动和慢性化相关.

    作者:梁雄均;马泽粦;曾雅静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手术患者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覆盖率不断提高,它是以医院病房为教育基地,以患者及家属为教育对象,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过程,使患者增进了解有关此病的知识,消除紧张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及自我保健意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使患者的健康行为有利于向康复方面发展的教育活动.为了提高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2001年1月至2002年1月,我们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手术患者80例进行了健康教育,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玉环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血透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人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维持性血透患者肾性贫血的有效性.方法选择本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2例,按初始Hb水平分为A组(Hb≤70 g/L)和B组(Hb>70 g/L);又按病人年龄分为a组(<60岁)和b组(≥60岁).给予血透肾性贫血患者rHuEPO 1万U,qw,sc,当Hb迅速升至100 g/L时可酌情减量至每2周1次,甚至更少,观察16周.结果治疗后各观察指标较治疗前均有增加,A组和B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6.4%和80.0%,各年龄组的Hb也有增加趋势.rHuEPO使用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为高血压、头痛及高血钾.结论大剂量rHuEPO可有效纠正血透患者肾性贫血,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刘永军;祝立志;欧列斌;黄海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雪上一枝蒿中毒的急救护理

    雪上一枝蒿中毒者较少见.我院于2003年5月至2004年1月收治2例,经医护人员采取及时有效措施而抢救成功,现报告如下.

    作者:唐海燕;王琼;黎金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米索前列醇在择期剖宫产防治出血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米索)对择期剖宫产患者术中、术后出血的影响.方法对46例择期剖宫产产妇在术前半小时予直肠内置米索200μɡ(米索组).50例同期产妇在术中胎儿娩出后宫体肌注缩宫素20U(缩宫素组).观察两组产妇在术中,术后出血发生率、出血量的多少以及患者血压的变化,用药后的副反应.结果米索组在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量,出血发生率明显少于缩宫素组(P<0.05或P<0.01);妊高征产妇用米索前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有所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产妇用药后副反应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在剖宫产术前30分钟肛门内给药能产生强有力的子宫收缩,可有效的预防择期剖宫产术中、术后的出血.

    作者:施承松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甘利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28例

    我们于1998年至2003年采用甘利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28例,并用强力宁注射液治疗120例作为临床对照观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山水;康志钦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多媒体技术愈来愈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它为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带来勃勃生机.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理论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广大教师能自行设计制作课件,标志着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水平不断提高.将多媒体技术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显而易见.但是,任何一种教学手段都有其特点,必须针对特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采用合理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并与其他教学手段相互配合,才能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现根据我院使用多媒体的实际情况和高校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

    作者:韦叶生;覃志坚;邓益斌;黄燕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寻常型天疱疮白细胞介素10的测定

    目的探讨IL-10在寻常型天疱疮(PV)发病机制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PV患者活动期血清、疱液和缓解期血清中IL-10的水平.结果 PV患者活动期血清中IL-10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血清中的水平,病情缓解后血清中IL-10的水平明显下降, 活动期疱液IL-10水平明显高于活动期血清中的水平.结论 IL-10可能在PV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黄振明;李常兴;林玲;何玉清;罗权;梁碧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在缺铁性贫血和慢性病贫血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对鉴别缺铁性贫血(IDA)与慢性病贫血(ACD)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缺铁性贫血、慢性病贫血和健康对照组sTfR的水平.结果治疗前IDA组sTfR明显高于ACD组及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IDA组治疗后sTfR水平明显下降,与ACD组和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sTfR水平的测定对鉴别缺铁性贫血与慢性病贫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农少云;韦永强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甲状腺疾病1350例外科治疗分析

    目的研究接受外科治疗的甲状腺疾病的构成,总结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间收治的1350例甲状腺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外科治疗以结节性甲状腺肿(59.95%)、甲状腺腺瘤(16.59%)为主,甲亢手术减少(P<0.01) ,桥本病有所增加(P<0.05);局限于一侧的良性疾病近来以单侧腺叶切除术(21.32 %) 为主,甲状腺癌主要行患侧腺叶、峡部联合对侧次全切除术;麻醉方式以全身麻醉为主;总体手术并发症发生率3.95% ,重视术后规范、系统的替代治疗;总体术后复发率2.01% .结论手术方式应根据病变性质、部位、大小及淋巴结转移情况而采取个体化方案;专业化培训、细致操作以及全身麻醉等措施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术后复发率.

    作者:黄小兵;刘贞荣;林放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慢性肺心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简称心梗)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例慢性肺心病合并急性心梗(观察组)与20例单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两组胸闷、左心衰、心源性休克、胃肠道反应、胸痛、心律失常、心电图、心肌酶、死亡例数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心病合并急性心梗的患者急性左心衰、心源性休克、胸痛、心电图及心肌酶改变、死亡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肺心病患者,其余观察指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慢性肺心病合并急性心梗患者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易误诊及漏诊,病死率高,故对单纯肺心病患者伴有明显胸闷、胸痛、急性左心衰,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者,应立即做心电图、动态观察心肌酶变化,以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降低住院病人的病死率.

    作者:黄彩英;黄爱萍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老年性急性胆囊炎外科治疗体会

    急性胆囊炎(Acute cholecystitis)系由细菌、结石和化学刺激等引起的急性胆囊炎症疾病.而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因常伴有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机体抵抗力低,临床症状不典型,病情发展迅速,并发症和病死率较高,属高危病人[1].我科于1996~2002年共收治此类病人58例,经过积极的支持治疗,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结果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严浩然;浦涧;韦建宝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现状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一种严重的全身多脏器损伤性疾病,病情凶险,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经过了100多年的研究,特别是近20年来,经过内外科医师的共同努力,治愈率已达85%.个体化治疗方案已基本达成共识,早期尽可能采用非手术治疗,外科治疗仍是重症急性胰腺炎后期及并发症的重要手段,现就SAP的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唐安球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布比卡因小剂量吗啡单次注入硬膜外术后镇痛临床观察

    术后镇痛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业已证明其可抑制机体的应激反应,利于术后病人循环、呼吸的稳定,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康复质量.病人自控镇痛(PCA)治疗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然而因其费用较高,在基层医院难以普及,为此,我们选择60例硬膜外麻手术病人经硬膜外单次注入布比卡因复合小剂量吗啡进行术后镇痛,效果较好,总结如下.

    作者:许建荣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臀肌挛缩症的外科治疗

    臀肌挛缩症是由于臀肌及其筋膜纤维变性后挛缩引起髋关节功能障碍之疾病,病因至今不明.1969年Valdenama首次报告,国内马承暄1978年首次报道,近年来国内也有诸多文献对其病因治疗方法进行深入探讨.现对本院1993~2003年收治的67例臀肌挛缩症病例进行分析.

    作者:蒋正武;甘克群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凯西莱注射液治疗慢性酒精性肝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凯西莱注射液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3例酒精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予凯西莱注射液治疗,对照组45例予静滴肝安及口服护肝片治疗,观察两组改善肝功能及疗效情况.结果治疗组降ALT、AST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89.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1).结论凯西莱治疗酒精性肝病有良好的疗效,安全性及耐受性好,适宜临床推广.

    作者:李学谦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青年人胃癌59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青年人胃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对1988年11月至2003年12月间住院的59例青年人胃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全组59例,女性占57.63%.以已婚生育女性多见.组织学结果显示,低分化腺癌占57.62%,粘液腺癌占18.64%.临床分期中Ⅲ、Ⅳ期占79.66%.确诊方法主要是胃镜和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论青年人胃癌恶性程度高,早期诊断率低,误诊率高,预后差.提高其诊治水平对早期诊断,改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吴志刚;景家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右江医学杂志

右江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