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安球
脑梗死的发病率、病死率及致残率高,迅速、有效地治疗特别重要.治疗目的是拯救可逆性缺血脑组织,而溶栓则是治疗的紧急方法之一.溶栓方法有超选择性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两种.因静脉溶栓不需特殊设备,可及时用药,尤其适合在基层医院使用.本院自2002年12月至2003年12月对50例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用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疗效较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樊金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笔者自1995年以来,运用自拟疏肝健脾润肠汤治疗习惯性便秘9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和柏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常并发腹股沟疝,1998年10月~2003年12月,我们对15例BPH并发腹股沟疝的患者同期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TURP)及无张力疝修补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林川;王建琼;邓若平;桂彬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双J 管又称双猪尾管,具有支架和内引流作用,能解除输尿管炎症、水肿造成的暂时性梗阻,防止术后漏尿和输尿管狭窄,集合系统不与外界直接相通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双J管有不少优点,但在临床中也存在着一些并发症,如尿液返流、双J管移位、管腔堵塞、管周结痂、尿路感染等.笔者在2002年1月~2004年1月共参与肾盂成形术或肾盂切开取石术127例,术后均予留置双J管,其中发生并发症11例.现就其发生原因及对策总结如下.
作者:王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近年来关于本病相关因素的报道较多,但与血液流变学及栓溶二聚体的关系报道较少.为了解颈椎病患者与血液流变学及栓溶二聚体的关系,笔者对243例颈椎病患者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农正祥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总结心肺复苏时及时气管插管的重要性.方法将457例心肺复苏患者分为由急诊科医护人员行气管插管(即刻插管)与由麻醉科医师插管(延时插管)两组.通过观察复苏成功率与存活率,比较即刻插管与延时插管的疗效.结果即刻插管患者的复苏成功率为17.03%,存活率为4.8%,延时插管患者的复苏成功率为7.5%,存活率为1.3%.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或<0.01).结论急诊科医护人员在心肺复苏时紧急气管插管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和存活率均有好处.
作者:凌永体;黄顺忠;蒙少福;农善华;黄元东;黄晓专;苏伶娥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抗RA54抗体、抗Sa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联合检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诊断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抗CCP抗体,免疫印迹法检测抗RA54抗体、抗Sa抗体,免疫比浊法检测RF.结果抗CCP、抗RA54、抗Sa抗体和 RF对RA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是95.5%(63/66)和41.4%(55/116),90.9%(60/66)和30.2%(35/116),93.9%(62/66)和36.2%(42/116),80.3%(53/66)和49.1%(57/116).在59例RF阴性RA患者中,16例(27.1%)抗CCP抗体阳性,14例(23.7%)抗RA54抗体阳性,19例(32.2%)抗Sa抗体阳性.4种抗体中任何两种抗体同时阳性的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是98.5%(65/66)和46.6%(54/116).而当3种或3种以上抗体阳性时,特异性可达100%(66/66).结论 4种抗体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对RA的诊断特异性,有助于早期RA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张建明;穆原;金民;金跃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常见的疾病,发病率近年有上升趋势,国内报道占住院新生儿的首位,高达30%~50%[1].因胆红素对神经系统具有毒性作用,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脑损伤,严重者可引起高胆红素性脑病,危及生命和造成伤残.近年来国内外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及脑损伤的发病机理、检查方法、诊断和防治等进行广泛的研究,本文主要是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防治作一简述.
作者:潘红芬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应用便携式弹性输液泵持续静注5-氟脲嘧啶(5-Fu)方便有效,可选择血管,保证其通畅,预防静脉炎发生是临床护理重点.我们观察250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应用携式弹性输液泵持续静注5-氟脲嘧啶5~6天.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家群;张晓容;邓德琴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两种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以期改良现有术式,减少或减轻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初次为stark(新式)剖宫产及28例初次为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在再次剖宫产术术中及术后情况的比较.结果 stark(新式)剖宫产组与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组比较,在再次剖宫产术中开腹时间、开腹出血量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术中总出血量、术中重度粘连,术后病率,术后24内排气时间有显著差异.结论 stark(新式)剖宫产术导致的粘连较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严重,给再次手术增加难度.
作者:杨爱华;梁莉萍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接受外科治疗的甲状腺疾病的构成,总结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间收治的1350例甲状腺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外科治疗以结节性甲状腺肿(59.95%)、甲状腺腺瘤(16.59%)为主,甲亢手术减少(P<0.01) ,桥本病有所增加(P<0.05);局限于一侧的良性疾病近来以单侧腺叶切除术(21.32 %) 为主,甲状腺癌主要行患侧腺叶、峡部联合对侧次全切除术;麻醉方式以全身麻醉为主;总体手术并发症发生率3.95% ,重视术后规范、系统的替代治疗;总体术后复发率2.01% .结论手术方式应根据病变性质、部位、大小及淋巴结转移情况而采取个体化方案;专业化培训、细致操作以及全身麻醉等措施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术后复发率.
作者:黄小兵;刘贞荣;林放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胺碘酮具有独特而良好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尤可用于治疗各种室上性及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而致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低,无明显负性肌力作用等优点,逐渐被许多临床医生所采用[1].我科近2年来应用胺碘酮静脉注射加口服治疗室性快速心律失常48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了解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患者脂质代谢紊乱状况,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脂质代谢紊乱的住院甲亢患者临床资料. 结果低脂血症占83.33%,以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TC、TG+TC+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多见,不出现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低;高脂血症占16.67%,TG升高,伴TC或LDL升高.高脂血症组的血清游离T4(FT4)、血清游离T3(FT3)水平低于低脂血症组(P<0.05).结论甲亢患者的脂质代谢紊乱以低脂血症常见.脂质测定可衡量抗甲状腺治疗恰当与否,TC、TG+TC可作为甲亢疗效的观察指标.
作者:苏会璇;卢振环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总结婴幼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单纯性阑尾炎、化脓性阑尾炎和穿孔性阑尾炎均行阑尾切除术,阑尾脓肿并粘连性肠梗阻及盆腔脓肿者行腹腔粘连松解及盆腔引流术.结果 3例阑尾脓肿行保守治疗治愈,23例手术一期治愈,1例术后发生肠瘘,经抗炎:营养支持而治愈.结论婴幼儿阑尾炎症状体征不明显,提高诊治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对患儿预后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良波;浦涧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米索)对择期剖宫产患者术中、术后出血的影响.方法对46例择期剖宫产产妇在术前半小时予直肠内置米索200μɡ(米索组).50例同期产妇在术中胎儿娩出后宫体肌注缩宫素20U(缩宫素组).观察两组产妇在术中,术后出血发生率、出血量的多少以及患者血压的变化,用药后的副反应.结果米索组在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量,出血发生率明显少于缩宫素组(P<0.05或P<0.01);妊高征产妇用米索前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有所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产妇用药后副反应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在剖宫产术前30分钟肛门内给药能产生强有力的子宫收缩,可有效的预防择期剖宫产术中、术后的出血.
作者:施承松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医疗用品的不断更新,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越来越广泛,遍及国内各地医院及医疗单位的日常工作中.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应用有效地预防、控制了医院感染,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医疗护理质量[1].为加强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监管力度,近几年我院从行政、技术的角度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购入、使用和用后销毁处理的全过程进行了有效的全程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付菊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覆盖率不断提高,它是以医院病房为教育基地,以患者及家属为教育对象,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过程,使患者增进了解有关此病的知识,消除紧张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及自我保健意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使患者的健康行为有利于向康复方面发展的教育活动.为了提高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2001年1月至2002年1月,我们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手术患者80例进行了健康教育,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玉环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我国加入WTO以后,医疗市场将更加开放,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患者对医疗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需要医生精湛的医术,还需要得到高质量的护理服务[1].礼仪式护理服务将愈加引起人们的重视,病人对美感的要求也更高.大量资料表明,患者在住院期间的美感效应与患者的康复密切相关[2].而护士正是这美感效应的源动力.为了解传染病患者对礼仪式护理的需求程度以及如何开展礼仪式护理工作,我病区对126例住院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慧娟;李小潘;黄桂香;梁君飞;黄月春;黄花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图雷特(Tourette)综合征(TS)的临床特点、病因和发病机制.方法对48例T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8例均有多发性运动抽动和(或)发声抽动,其中伴发注意力缺陷多动症19例,强迫性障碍5例.2例有精神诱因,围产期并发症者8例,7例有家族史.脑电图异常率31.2%,血清ASO阳性率达30.8%.结论 TS的病因不清,可能与遗传、精神刺激、围产期因素及感染等有关;存在皮质-纹状体-丘脑-皮质环路功能紊乱的病理生理改变.
作者:张捷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通过核素肾动态显像,观察肾脏的大小、显影,对示踪剂的摄取及功能参数,探讨其在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断和鉴别意义.方法经临床及生化检测确诊急性肾功能衰竭1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15例,均做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分别测两组各病例的肾脏与腹主动脉的平均放射性计数比值(K/A)、功能相肾脏摄取高峰值(KP)、双肾的大小(Area)、肾小球滤过率(GFR).结果经统计学分析两组间的K/A、Area、GFR等各参数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核素肾动态显像在检测分肾功能的同时还能从肾脏的大小、形态、功能、血流灌注等方面的情况,能对急、慢性肾功能衰竭作出有意义的鉴别.
作者:吴枫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