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晓君;赵铁山;戴嘉平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多媒体技术愈来愈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它为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带来勃勃生机.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理论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广大教师能自行设计制作课件,标志着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水平不断提高.将多媒体技术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显而易见.但是,任何一种教学手段都有其特点,必须针对特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采用合理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并与其他教学手段相互配合,才能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现根据我院使用多媒体的实际情况和高校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
作者:韦叶生;覃志坚;邓益斌;黄燕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自1960年Fuman开创了经静脉植入电极导管安置心脏起搏器以来,心脏临时起搏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我院1995年开始术前安置临时起搏器,使手术适应证扩大,麻醉及手术安全性提高,全组病例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作者:梁明明;李咏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病例介绍患儿,男,2个月,因反复尿黄,皮肤粘膜黄染1月余,惊厥、抽搐半小时入院.出生无窒息及分娩损伤史,无外伤史,一直纯母乳喂养.
作者:李培成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脐带绕颈(VCAN)是指脐带缠绕胎儿颈部,约占脐带缠绕的90%以上.脐带绕颈的常见原因是脐带过长和胎儿活动过于频繁,而绕颈的周数与脐带的长度密切相关[1].VCAN是造成胎儿宫内窘迫或迟入盆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及早诊断对围产期健康和指导分娩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程晓君;郭永军;许鹏;杨立兵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脑梗死的发病率、病死率及致残率高,迅速、有效地治疗特别重要.治疗目的是拯救可逆性缺血脑组织,而溶栓则是治疗的紧急方法之一.溶栓方法有超选择性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两种.因静脉溶栓不需特殊设备,可及时用药,尤其适合在基层医院使用.本院自2002年12月至2003年12月对50例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用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疗效较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樊金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抗RA54抗体、抗Sa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联合检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诊断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抗CCP抗体,免疫印迹法检测抗RA54抗体、抗Sa抗体,免疫比浊法检测RF.结果抗CCP、抗RA54、抗Sa抗体和 RF对RA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是95.5%(63/66)和41.4%(55/116),90.9%(60/66)和30.2%(35/116),93.9%(62/66)和36.2%(42/116),80.3%(53/66)和49.1%(57/116).在59例RF阴性RA患者中,16例(27.1%)抗CCP抗体阳性,14例(23.7%)抗RA54抗体阳性,19例(32.2%)抗Sa抗体阳性.4种抗体中任何两种抗体同时阳性的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是98.5%(65/66)和46.6%(54/116).而当3种或3种以上抗体阳性时,特异性可达100%(66/66).结论 4种抗体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对RA的诊断特异性,有助于早期RA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张建明;穆原;金民;金跃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高血压脑出血、顽固性高颅压、广泛脑水肿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中枢性高热等病人的治疗,疗效确切.亚低温使用得当,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但治疗时间过长或直肠温度低于30℃时则易产生并发症[1].我院从2003年7月~2004年7月进行亚低温治疗共26例,其中引起各种并发症7例,通过加强护理,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予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臀肌挛缩症是由于臀肌及其筋膜纤维变性后挛缩引起髋关节功能障碍之疾病,病因至今不明.1969年Valdenama首次报告,国内马承暄1978年首次报道,近年来国内也有诸多文献对其病因治疗方法进行深入探讨.现对本院1993~2003年收治的67例臀肌挛缩症病例进行分析.
作者:蒋正武;甘克群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常见的疾病,发病率近年有上升趋势,国内报道占住院新生儿的首位,高达30%~50%[1].因胆红素对神经系统具有毒性作用,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脑损伤,严重者可引起高胆红素性脑病,危及生命和造成伤残.近年来国内外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及脑损伤的发病机理、检查方法、诊断和防治等进行广泛的研究,本文主要是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防治作一简述.
作者:潘红芬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电子喉镜是一种新型的检查工具,我科于2004年2月至2004年8月应用电子喉镜对1500例有耳鼻咽喉症状的患者进行诊治,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涛;邓明朝;容庆丰;伍源壮;何双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对鉴别缺铁性贫血(IDA)与慢性病贫血(ACD)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缺铁性贫血、慢性病贫血和健康对照组sTfR的水平.结果治疗前IDA组sTfR明显高于ACD组及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IDA组治疗后sTfR水平明显下降,与ACD组和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sTfR水平的测定对鉴别缺铁性贫血与慢性病贫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农少云;韦永强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接受外科治疗的甲状腺疾病的构成,总结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间收治的1350例甲状腺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外科治疗以结节性甲状腺肿(59.95%)、甲状腺腺瘤(16.59%)为主,甲亢手术减少(P<0.01) ,桥本病有所增加(P<0.05);局限于一侧的良性疾病近来以单侧腺叶切除术(21.32 %) 为主,甲状腺癌主要行患侧腺叶、峡部联合对侧次全切除术;麻醉方式以全身麻醉为主;总体手术并发症发生率3.95% ,重视术后规范、系统的替代治疗;总体术后复发率2.01% .结论手术方式应根据病变性质、部位、大小及淋巴结转移情况而采取个体化方案;专业化培训、细致操作以及全身麻醉等措施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术后复发率.
作者:黄小兵;刘贞荣;林放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鱼胆中毒严重时可导致肝、肾、脑、心、胃肠道等多系统器官衰竭(MSOF),抢救不及时,常危及生命.我院1999年7月~2003年7月收治12例鱼胆中毒并MSOF患者的急救治疗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卢媚媛;孟俊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老年肺结核的 X线临床特征,提高对老年肺结核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二年122例老年肺结核患者的胸片、CT片、结核痰检,并证实经临床治疗好转.结果结核病灶在三个肺野以上的达64.8%(79/122)例.结核病变性质以浸润增殖为主60.7%(74例);有16.3%(20例)痰中找到抗酸杆菌.结论传统的 X线胸片是诊断老年肺结核的关键,结合痰菌检查,可提高老年肺结核的临床诊断.
作者:黄宏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序贯营养支持疗法治疗妊娠剧吐的效果.方法对31例妊娠剧吐患者采用序贯营养支持疗法治疗,并与28例未使用TPN治疗的28例妊娠剧吐患者比较,观察两组的尿酮体、血糖、体重、前白蛋白、血压等指标.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9.335,P<0.01),治疗后治疗组体重、血糖、前白蛋白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尿酮体转阴的天数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序贯营养支持疗法对妊娠剧吐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可以大限度改善患者的营养和应激状态,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燕;沈旸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骨折、脱位、先天畸形等许多情况都可以导致寰枢椎不稳定,使高位颈髓处于高危状态,有必要行寰枢椎的融合术,而植骨融合的成功有赖于坚强的内固定.以往常用的后路钢丝(Brooks技术和Gallie技术)或者椎板夹(Halifax技术)固定稳定性较差;经关节突螺钉固定(Magerl技术)虽然比较牢固,但是此技术难度较大,并发症比较多,而且相当一部分寰枢椎不稳定病人不适用Magerl技术而不得不行枕颈融合术.近年来有些学者开始使用一种新型的寰枢椎后路内固定技术,即经后路于寰椎侧块内打入螺钉通过与枢椎椎弓根螺钉以钉棒或钉板系统相连接固定寰枢椎[1~4].其中较为关键的是经后路于寰椎侧块内打入螺钉的技术.现将有关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何晓君;赵铁山;戴嘉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医院内和医院外(社区或家庭)康复的效果.方法将急性脑血管病患者120例分为两组,家庭康复组60例,院内常规康复组60例,分别进行有计划的康复训练治疗.结果两组康复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较早出院,由神经康复小组指导,在社区(家庭)继续康复治疗是可行的.
作者:孙克英;扈林;张燕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雪上一枝蒿中毒者较少见.我院于2003年5月至2004年1月收治2例,经医护人员采取及时有效措施而抢救成功,现报告如下.
作者:唐海燕;王琼;黎金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IL-10在寻常型天疱疮(PV)发病机制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PV患者活动期血清、疱液和缓解期血清中IL-10的水平.结果 PV患者活动期血清中IL-10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血清中的水平,病情缓解后血清中IL-10的水平明显下降, 活动期疱液IL-10水平明显高于活动期血清中的水平.结论 IL-10可能在PV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黄振明;李常兴;林玲;何玉清;罗权;梁碧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米索)对择期剖宫产患者术中、术后出血的影响.方法对46例择期剖宫产产妇在术前半小时予直肠内置米索200μɡ(米索组).50例同期产妇在术中胎儿娩出后宫体肌注缩宫素20U(缩宫素组).观察两组产妇在术中,术后出血发生率、出血量的多少以及患者血压的变化,用药后的副反应.结果米索组在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量,出血发生率明显少于缩宫素组(P<0.05或P<0.01);妊高征产妇用米索前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有所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产妇用药后副反应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在剖宫产术前30分钟肛门内给药能产生强有力的子宫收缩,可有效的预防择期剖宫产术中、术后的出血.
作者:施承松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