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忠恒;汪建初
目的探讨脑挫裂伤患者高压氧(HBO)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高压氧(HBO)治疗脑挫裂伤824例,一般生命体征平稳,有气管切开或胃管插入者送入单人纯氧舱,治疗压力为0.18~0.2 MPa,进行供氧治疗,升压、减压速度根据病情决定,一般120 min左右(包括持续洗舱5min),耗氧量为55 kg左右,待气管封管、胃管拔出后,转入空气加压舱治疗,治疗压力0.2 MPa,吸氧时间为40 min×2+10 min治疗方案,每天1次,12次为1疗程.少1疗程,多8疗程,治疗后全部经CT复查.结果总有效率为100%,其中治愈率53.52%,显效率38.23%,好转率8.25%.结论对于脑挫裂伤患者,早期予HBO配合手术及其他治疗,疗效显著,后遗症少,值得推广.
作者:余雪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检验医学一直伴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而发展,初的医学检验是为了满足临床医学基本的要求而开展的实验项目,即前期的常规化验.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应用到生物医学领域,推动了生物医学的飞速发展.检验医学在临床医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培养动手能力强的毕业生,是医学检验教育工作者应深思的问题.我们认为,适当改革教学内容,应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重视实验操作基本功训练,改进实验考核办法,进行技能考核,让学生参与实验设计和实验内容的改进,培养其创造性思维,才能造就新型的检验工作者.
作者:邱玉林;杨迎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米索)对择期剖宫产患者术中、术后出血的影响.方法对46例择期剖宫产产妇在术前半小时予直肠内置米索200μɡ(米索组).50例同期产妇在术中胎儿娩出后宫体肌注缩宫素20U(缩宫素组).观察两组产妇在术中,术后出血发生率、出血量的多少以及患者血压的变化,用药后的副反应.结果米索组在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量,出血发生率明显少于缩宫素组(P<0.05或P<0.01);妊高征产妇用米索前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有所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产妇用药后副反应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在剖宫产术前30分钟肛门内给药能产生强有力的子宫收缩,可有效的预防择期剖宫产术中、术后的出血.
作者:施承松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图雷特(Tourette)综合征(TS)的临床特点、病因和发病机制.方法对48例T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8例均有多发性运动抽动和(或)发声抽动,其中伴发注意力缺陷多动症19例,强迫性障碍5例.2例有精神诱因,围产期并发症者8例,7例有家族史.脑电图异常率31.2%,血清ASO阳性率达30.8%.结论 TS的病因不清,可能与遗传、精神刺激、围产期因素及感染等有关;存在皮质-纹状体-丘脑-皮质环路功能紊乱的病理生理改变.
作者:张捷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肝脏是人体恶性肿瘤常发生转移性病变的器官之一.除少数手术治疗外,大多数只能行肝动脉栓塞化疗、肝动脉结扎或全身化疗、放疗等.1996年欧洲癌症治疗与研究机构时辰化疗中心(EORTC CTG)开展大规模多中心的时辰治疗试验,治疗效果和毒副作用均比常规化疗好,在国外已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和研究.从对胃肠道恶性肿瘤伴肝脏转移的时辰化疗结果看,时辰化疗在治疗肝转移瘤的地位将随着研究的深入而加深[1].
作者:韦忠恒;汪建初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对鉴别缺铁性贫血(IDA)与慢性病贫血(ACD)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缺铁性贫血、慢性病贫血和健康对照组sTfR的水平.结果治疗前IDA组sTfR明显高于ACD组及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IDA组治疗后sTfR水平明显下降,与ACD组和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sTfR水平的测定对鉴别缺铁性贫血与慢性病贫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农少云;韦永强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一种经济、方便、实用有效的剖宫产术抗生素用药方案.方法选择择期剖宫产终孕的产妇106人,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56人,对照组50人,研究组术前30 min静滴氨苄青霉素4g,甲硝唑1.5 g,术后第1、第2天再各用药1次,剂量同上,对照组术前不用药,术后用同等剂量同种药物静滴每天1次,共用5天.结果两组术后病率、发热发生率、术后感染发生率、术后WBC升高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是一种经济、方便、实用有效的方法.
作者:谢灵芝;梁莉萍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0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用尼莫地平20 mg,3次/日,对照组用654-2,10 mg,3次/日,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对治疗头痛发作的疗效和对降低头痛发作频率的疗效,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不良反应少.结论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有良好的效果和安全性.
作者:郭效仍;刘军侠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与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的关系.方法测定53例SAE患者(SAE组)与23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纤维蛋白原、血脂.结果 SAE患者的纤维蛋白原、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纤维蛋白原增高与SAE的发病有密切关系.
作者:莫化时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自1960年Fuman开创了经静脉植入电极导管安置心脏起搏器以来,心脏临时起搏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我院1995年开始术前安置临时起搏器,使手术适应证扩大,麻醉及手术安全性提高,全组病例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作者:梁明明;李咏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总结经尿道电切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尿道电切治疗前列腺增生症36例,术后予抗炎、止血、中药等综合治疗.结果平均手术操作时间50.3min,平均失血量89.3ml,平均切割前列腺组织重38.1g.术前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血钠与术后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均未输血.术后主观症状评分、大尿流率、剩余尿均比术前有显著性改善(P<0.01).结论经尿道电切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切除组织多,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理想的术式.
作者:盛烨华;蒋袁磊;顾自强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缩宫素助产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方法选择430例分娩条件相当的新生儿,根据孕母产前是否使用缩宫素分组,观察组(使用缩宫素)110例,对照组(未用缩宫素)320例,分别检测两组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浓度.结果观察组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为39.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2.8%(χ2=11.01 , P<0.01);观察组中,使用三种不同剂量缩宫素(2.5U、5U和10U)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χ2=0.10, P>0.05).结论缩宫素助产增加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及早监测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浓度并适当干预,可预防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作者:刘晗;李霞;唐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总结心肺复苏时及时气管插管的重要性.方法将457例心肺复苏患者分为由急诊科医护人员行气管插管(即刻插管)与由麻醉科医师插管(延时插管)两组.通过观察复苏成功率与存活率,比较即刻插管与延时插管的疗效.结果即刻插管患者的复苏成功率为17.03%,存活率为4.8%,延时插管患者的复苏成功率为7.5%,存活率为1.3%.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或<0.01).结论急诊科医护人员在心肺复苏时紧急气管插管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和存活率均有好处.
作者:凌永体;黄顺忠;蒙少福;农善华;黄元东;黄晓专;苏伶娥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双J 管又称双猪尾管,具有支架和内引流作用,能解除输尿管炎症、水肿造成的暂时性梗阻,防止术后漏尿和输尿管狭窄,集合系统不与外界直接相通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双J管有不少优点,但在临床中也存在着一些并发症,如尿液返流、双J管移位、管腔堵塞、管周结痂、尿路感染等.笔者在2002年1月~2004年1月共参与肾盂成形术或肾盂切开取石术127例,术后均予留置双J管,其中发生并发症11例.现就其发生原因及对策总结如下.
作者:王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总结婴幼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单纯性阑尾炎、化脓性阑尾炎和穿孔性阑尾炎均行阑尾切除术,阑尾脓肿并粘连性肠梗阻及盆腔脓肿者行腹腔粘连松解及盆腔引流术.结果 3例阑尾脓肿行保守治疗治愈,23例手术一期治愈,1例术后发生肠瘘,经抗炎:营养支持而治愈.结论婴幼儿阑尾炎症状体征不明显,提高诊治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对患儿预后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良波;浦涧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简称心梗)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例慢性肺心病合并急性心梗(观察组)与20例单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两组胸闷、左心衰、心源性休克、胃肠道反应、胸痛、心律失常、心电图、心肌酶、死亡例数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心病合并急性心梗的患者急性左心衰、心源性休克、胸痛、心电图及心肌酶改变、死亡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肺心病患者,其余观察指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慢性肺心病合并急性心梗患者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易误诊及漏诊,病死率高,故对单纯肺心病患者伴有明显胸闷、胸痛、急性左心衰,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者,应立即做心电图、动态观察心肌酶变化,以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降低住院病人的病死率.
作者:黄彩英;黄爱萍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老年肺结核的 X线临床特征,提高对老年肺结核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二年122例老年肺结核患者的胸片、CT片、结核痰检,并证实经临床治疗好转.结果结核病灶在三个肺野以上的达64.8%(79/122)例.结核病变性质以浸润增殖为主60.7%(74例);有16.3%(20例)痰中找到抗酸杆菌.结论传统的 X线胸片是诊断老年肺结核的关键,结合痰菌检查,可提高老年肺结核的临床诊断.
作者:黄宏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IL-10和IL-12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不同时期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IL-10、IL-12和IgE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IL-10和IL-12水平显著低于缓解期和正常对照组(P<0.01),而IgE水平却显著高于缓解期和正常对照组 (P<0.01).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IL-10、IL-12与IgE之间存在负相关 (r=-0.73, r=-0.69,P<0.01 ),而IL-10与IL-12之间呈正相关 (r=0.82, P<0.01 ).结论 IL-10和IL-12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发挥着网络效应,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作者:林士军;刘玉春;王桂杰;董惠翔;方鹏;潘伟韶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凯西莱注射液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3例酒精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予凯西莱注射液治疗,对照组45例予静滴肝安及口服护肝片治疗,观察两组改善肝功能及疗效情况.结果治疗组降ALT、AST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89.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1).结论凯西莱治疗酒精性肝病有良好的疗效,安全性及耐受性好,适宜临床推广.
作者:李学谦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IL-10在寻常型天疱疮(PV)发病机制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PV患者活动期血清、疱液和缓解期血清中IL-10的水平.结果 PV患者活动期血清中IL-10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血清中的水平,病情缓解后血清中IL-10的水平明显下降, 活动期疱液IL-10水平明显高于活动期血清中的水平.结论 IL-10可能在PV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黄振明;李常兴;林玲;何玉清;罗权;梁碧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