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457例心肺复苏不同时机气管插管的疗效对比

凌永体;黄顺忠;蒙少福;农善华;黄元东;黄晓专;苏伶娥

关键词:心跳呼吸骤停, 心肺复苏, 气管插管, 成功率, 存活率
摘要:目的总结心肺复苏时及时气管插管的重要性.方法将457例心肺复苏患者分为由急诊科医护人员行气管插管(即刻插管)与由麻醉科医师插管(延时插管)两组.通过观察复苏成功率与存活率,比较即刻插管与延时插管的疗效.结果即刻插管患者的复苏成功率为17.03%,存活率为4.8%,延时插管患者的复苏成功率为7.5%,存活率为1.3%.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或<0.01).结论急诊科医护人员在心肺复苏时紧急气管插管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和存活率均有好处.
右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图雷特综合征4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图雷特(Tourette)综合征(TS)的临床特点、病因和发病机制.方法对48例T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8例均有多发性运动抽动和(或)发声抽动,其中伴发注意力缺陷多动症19例,强迫性障碍5例.2例有精神诱因,围产期并发症者8例,7例有家族史.脑电图异常率31.2%,血清ASO阳性率达30.8%.结论 TS的病因不清,可能与遗传、精神刺激、围产期因素及感染等有关;存在皮质-纹状体-丘脑-皮质环路功能紊乱的病理生理改变.

    作者:张捷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电子喉镜在耳鼻咽喉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体会

    电子喉镜是一种新型的检查工具,我科于2004年2月至2004年8月应用电子喉镜对1500例有耳鼻咽喉症状的患者进行诊治,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涛;邓明朝;容庆丰;伍源壮;何双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亚低温治疗中并发症产生的原因及预见性护理

    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高血压脑出血、顽固性高颅压、广泛脑水肿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中枢性高热等病人的治疗,疗效确切.亚低温使用得当,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但治疗时间过长或直肠温度低于30℃时则易产生并发症[1].我院从2003年7月~2004年7月进行亚低温治疗共26例,其中引起各种并发症7例,通过加强护理,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予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血透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人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维持性血透患者肾性贫血的有效性.方法选择本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2例,按初始Hb水平分为A组(Hb≤70 g/L)和B组(Hb>70 g/L);又按病人年龄分为a组(<60岁)和b组(≥60岁).给予血透肾性贫血患者rHuEPO 1万U,qw,sc,当Hb迅速升至100 g/L时可酌情减量至每2周1次,甚至更少,观察16周.结果治疗后各观察指标较治疗前均有增加,A组和B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6.4%和80.0%,各年龄组的Hb也有增加趋势.rHuEPO使用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为高血压、头痛及高血钾.结论大剂量rHuEPO可有效纠正血透患者肾性贫血,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刘永军;祝立志;欧列斌;黄海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妊娠剧吐的序贯营养疗法31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序贯营养支持疗法治疗妊娠剧吐的效果.方法对31例妊娠剧吐患者采用序贯营养支持疗法治疗,并与28例未使用TPN治疗的28例妊娠剧吐患者比较,观察两组的尿酮体、血糖、体重、前白蛋白、血压等指标.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9.335,P<0.01),治疗后治疗组体重、血糖、前白蛋白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尿酮体转阴的天数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序贯营养支持疗法对妊娠剧吐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可以大限度改善患者的营养和应激状态,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燕;沈旸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手术患者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覆盖率不断提高,它是以医院病房为教育基地,以患者及家属为教育对象,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过程,使患者增进了解有关此病的知识,消除紧张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及自我保健意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使患者的健康行为有利于向康复方面发展的教育活动.为了提高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2001年1月至2002年1月,我们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手术患者80例进行了健康教育,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玉环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白介素-10与白介素-12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IL-10和IL-12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不同时期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IL-10、IL-12和IgE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IL-10和IL-12水平显著低于缓解期和正常对照组(P<0.01),而IgE水平却显著高于缓解期和正常对照组 (P<0.01).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IL-10、IL-12与IgE之间存在负相关 (r=-0.73, r=-0.69,P<0.01 ),而IL-10与IL-12之间呈正相关 (r=0.82, P<0.01 ).结论 IL-10和IL-12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发挥着网络效应,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作者:林士军;刘玉春;王桂杰;董惠翔;方鹏;潘伟韶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雪上一枝蒿中毒的急救护理

    雪上一枝蒿中毒者较少见.我院于2003年5月至2004年1月收治2例,经医护人员采取及时有效措施而抢救成功,现报告如下.

    作者:唐海燕;王琼;黎金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转移性肝癌的时辰化疗现状

    肝脏是人体恶性肿瘤常发生转移性病变的器官之一.除少数手术治疗外,大多数只能行肝动脉栓塞化疗、肝动脉结扎或全身化疗、放疗等.1996年欧洲癌症治疗与研究机构时辰化疗中心(EORTC CTG)开展大规模多中心的时辰治疗试验,治疗效果和毒副作用均比常规化疗好,在国外已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和研究.从对胃肠道恶性肿瘤伴肝脏转移的时辰化疗结果看,时辰化疗在治疗肝转移瘤的地位将随着研究的深入而加深[1].

    作者:韦忠恒;汪建初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寰椎后路侧块螺钉内固定研究进展

    骨折、脱位、先天畸形等许多情况都可以导致寰枢椎不稳定,使高位颈髓处于高危状态,有必要行寰枢椎的融合术,而植骨融合的成功有赖于坚强的内固定.以往常用的后路钢丝(Brooks技术和Gallie技术)或者椎板夹(Halifax技术)固定稳定性较差;经关节突螺钉固定(Magerl技术)虽然比较牢固,但是此技术难度较大,并发症比较多,而且相当一部分寰枢椎不稳定病人不适用Magerl技术而不得不行枕颈融合术.近年来有些学者开始使用一种新型的寰枢椎后路内固定技术,即经后路于寰椎侧块内打入螺钉通过与枢椎椎弓根螺钉以钉棒或钉板系统相连接固定寰枢椎[1~4].其中较为关键的是经后路于寰椎侧块内打入螺钉的技术.现将有关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何晓君;赵铁山;戴嘉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寻常型天疱疮白细胞介素10的测定

    目的探讨IL-10在寻常型天疱疮(PV)发病机制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PV患者活动期血清、疱液和缓解期血清中IL-10的水平.结果 PV患者活动期血清中IL-10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血清中的水平,病情缓解后血清中IL-10的水平明显下降, 活动期疱液IL-10水平明显高于活动期血清中的水平.结论 IL-10可能在PV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黄振明;李常兴;林玲;何玉清;罗权;梁碧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婴幼儿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一例

    病例介绍患儿,男,2个月,因反复尿黄,皮肤粘膜黄染1月余,惊厥、抽搐半小时入院.出生无窒息及分娩损伤史,无外伤史,一直纯母乳喂养.

    作者:李培成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心肺复苏的护理配合

    心跳呼吸骤停是机体危急状态,是急诊科危重的病例,迅速准确判断且抓住心跳呼吸骤停5 min抢救的佳时间,是提高心肺复苏(CPR)成功的重要环节.如何在5 min内进行积极有效的抢救是CPR成功的护理关键[1],因此护士迅速、准确完成急救状态下各种治疗护理工作,紧密配合医生完成抢救工作,对提高CPR的成功率起到积极的作用.结合我科4年来CPR成功57例患者的护理配合,现将CPR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苏伶娥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11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联合检测4种自身抗体的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抗RA54抗体、抗Sa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联合检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诊断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抗CCP抗体,免疫印迹法检测抗RA54抗体、抗Sa抗体,免疫比浊法检测RF.结果抗CCP、抗RA54、抗Sa抗体和 RF对RA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是95.5%(63/66)和41.4%(55/116),90.9%(60/66)和30.2%(35/116),93.9%(62/66)和36.2%(42/116),80.3%(53/66)和49.1%(57/116).在59例RF阴性RA患者中,16例(27.1%)抗CCP抗体阳性,14例(23.7%)抗RA54抗体阳性,19例(32.2%)抗Sa抗体阳性.4种抗体中任何两种抗体同时阳性的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是98.5%(65/66)和46.6%(54/116).而当3种或3种以上抗体阳性时,特异性可达100%(66/66).结论 4种抗体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对RA的诊断特异性,有助于早期RA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张建明;穆原;金民;金跃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院内外康复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观察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医院内和医院外(社区或家庭)康复的效果.方法将急性脑血管病患者120例分为两组,家庭康复组60例,院内常规康复组60例,分别进行有计划的康复训练治疗.结果两组康复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较早出院,由神经康复小组指导,在社区(家庭)继续康复治疗是可行的.

    作者:孙克英;扈林;张燕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外周神经损伤手术探查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外周神经损伤的原因及疗效.方法外周神经挫伤、卡压、粘连进行松解41例,神经断离或神经瘤切除,在显微镜下用7-0无创缝合线行神经外膜缝合26例,神经移植4例.结果经6个月~2年随访,按国际统一标准评定:M4S4属优,M3S3为良,M2S2可,M1S1属差,其中优38例,良23例,可8 例,差2例,优良率为87.3%.结论外周神经损伤手术治疗应及早进行,好在3个月内,神经吻合和神经移植好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对神经功能恢复有益.

    作者:徐志强;戴国鹏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便携式弹性输液泵持续静注5-氟脲嘧啶的护理观察

    应用便携式弹性输液泵持续静注5-氟脲嘧啶(5-Fu)方便有效,可选择血管,保证其通畅,预防静脉炎发生是临床护理重点.我们观察250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应用携式弹性输液泵持续静注5-氟脲嘧啶5~6天.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家群;张晓容;邓德琴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慢性肺心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简称心梗)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例慢性肺心病合并急性心梗(观察组)与20例单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两组胸闷、左心衰、心源性休克、胃肠道反应、胸痛、心律失常、心电图、心肌酶、死亡例数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心病合并急性心梗的患者急性左心衰、心源性休克、胸痛、心电图及心肌酶改变、死亡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肺心病患者,其余观察指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慢性肺心病合并急性心梗患者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易误诊及漏诊,病死率高,故对单纯肺心病患者伴有明显胸闷、胸痛、急性左心衰,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者,应立即做心电图、动态观察心肌酶变化,以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降低住院病人的病死率.

    作者:黄彩英;黄爱萍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剥脱性皮炎的护理体会

    剥脱性皮炎是一种累及全身或几乎全身皮肤的慢性红斑鳞屑性皮肤病,主要致病因素大致可归纳为四类:药物过敏、继发于其他皮肤病、继发于恶性肿瘤及原因不明.药物过敏引起的剥脱性皮炎是药疹中严重的一种,该病急性期发病急骤,严重损伤皮肤及粘膜,创面似Ⅱ度烧伤,往往并发感染,继而损伤肝、肾及肺等脏器,严重者可出现休克,危及生命,病死率较高.近年来我科收治16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黄小燕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概况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常见的疾病,发病率近年有上升趋势,国内报道占住院新生儿的首位,高达30%~50%[1].因胆红素对神经系统具有毒性作用,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脑损伤,严重者可引起高胆红素性脑病,危及生命和造成伤残.近年来国内外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及脑损伤的发病机理、检查方法、诊断和防治等进行广泛的研究,本文主要是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防治作一简述.

    作者:潘红芬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右江医学杂志

右江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