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贞
切口感染是阑尾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切除穿孔的阑尾后,切口感染率达7%~9%.穿孔并发弥漫性腹膜炎时,切口感染高达30%[1].我院自1999年6月~2004年12月期间,对89例穿孔性阑尾炎行半月线切口阑尾切除术,对预防术后切口感染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得胜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赛庚啶、脑益嗪和甲氰咪胍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慢性荨麻疹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用赛庚啶、脑益嗪和甲氰咪胍联合治疗,对照组30例用赛庚啶、维生素C及谷维素治疗,均连服4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痊愈率分别为83.93%和46.67%,有效率分别为92.86%和73.33%,两组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或<0.05) .结论赛庚啶、脑益嗪和甲氰咪胍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满意,安全性好.
作者:韦昌廷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心力衰竭(CHF)患者窦性心率振荡(HRT)的特征及其作为死亡危险度预测指标的有效性.方法选择95例CHF住院患者,根据住院期间预后分为存活组(n=78例)和死亡组(n=17例),另设立健康对照组30例,对比观察CHF组与对照组、存活组与死亡组的临床资料.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HF组HRT的初始值(TO)明显增高(-0.83±1.86 vs -1.78±2.05,t=2.549,P <0.05)、斜率(TS)显著下降(3.01±1.61 vs 3.92±1.98,t=2.381,P<0.05).在CHF患者中,死亡组的TO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TS显著低于存活组(P<0.01),但两组左室舒张末径、RR间期、24 h室早总数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HRT与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室舒张末径存在相关性(P<0.05或<0.01).结论在CHF患者中HRT可能是强有力的死亡预测因子.
作者:陈维芊;赖沙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子宫次全切除术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对68例患良性子宫疾病,且为非脱垂子宫,并排除宫颈恶性疾病,拟保留宫颈的患者(观察组),行经阴道子宫次全切除术,并选择68例经腹子宫次全切除术病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术后病率.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病率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结论经阴道子宫次全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微创的手术,手术费用低,术后恢复快,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雷秀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一种由于微循环中形成大量血小板性血栓,血小板数目因大量消耗而减少所形成的紫癜.
作者:唐开奖;韦真理;蒋耀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实习护生虽然在护理院校接受了全面系统的理论学习,但面对临床护理工作中工作量大、应急性强、责任心重、人文环境及自然环境与学校截然不同等问题,实习护生很难适应这种角色转变,要促使护生适应这种角色转变,就必须在临床教学中对实习护士进行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使其以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护理技能溶入社会工作中.我院自1988年作为临床护理教学实习基地以来,相继培养了包括本科生、大中专生的护理人员一千一百多人,向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的护理人才.现将有关教学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周雪珍;谢广兰;李慈英;龙雪银;苏真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寻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NGU(NGC)]的理想抗菌药.方法将108例NGU(NG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54例予加替沙星治疗,B组54例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比较两药的疗效.结果加替沙星的总有效率为83.33%,阿奇霉素的总有效率为64.8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加替沙星是治疗NGU(NGC)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抗菌药.
作者:沈列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我院呼吸科从1998年3月~2005年4月,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闭式引流术治疗胸腔积液,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康桂艳;李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动过速的疗效.方法将127例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室性心动过速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5例采用胺碘酮转复,成功后予胺碘酮维持窦性心律(窦律);对照组62例应用利多卡因转复及维持窦律,利多卡因无效者改用胺碘酮治疗.结果治疗组转复成功率86.15%(56/65),维持窦律成功率90.77%(59/65),对照组分别为77.42%(48/62)和64.52%(40/62),两组转复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χ2=1.63 P>0.05),而治疗组维持窦律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2.73 P<0.01).对照组中6例应用利多卡因转复及维持窦律失败后使用胺碘酮仍有效.结论胺碘酮是治疗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动过速有效的药物之一,特别是应用其它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失效后的病例,应用胺碘酮仍可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洪;罗兵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循证医学是指通过正确识别、评价和使用多的相关信息进行临床决策的科学[1],是临床医学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目前临床决策的高境界.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是受循证医学影响而产生的一门分支学科,是将遵循佳证据的新思想,新理念引到医学护理学领域,其实质是在客观、明确、运用新证据的基础上开展护理工作,力求摆脱以经验为基础的传统护理观念,向以佳证据为基础的现代护理方向发展.EBN在我国护理领域里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与实践并取得一定的成果,现就循证护理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作一综述.
作者:黄明宜 刊期: 2005年第06期
2002年4月1日国务院颁布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加大了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责任,扩大了患者的权利,明确了赔偿费用等,病人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也大大加强.2002年4月1日开始实行的<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明确规定在医疗侵权诉讼中实行举证责任倒置.举证倒置的施行,增加了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医疗责任风险,承担更多的举证责任和难以举证证明所带来的赔偿等,对提高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证据意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护士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能范围和法律责任,明白病人及自身的权利与义务,才能有效维护病人及自身的合法权益.针对这一情况本院将护理安全管理监控运用到护理管理工作中,使护理安全得到了保障,减少了护理差错事故纠纷的发生.
作者:赵丽芬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自1996年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 应用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以后,HIV感染以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自然史及临床演进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条件感染所致的发病和死亡率均明显减少,但其他的并发症如脂肪代谢障碍综合征和代谢异常却明显增多.同时,由于病人的生存期延长,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和慢性肝病成为HIV病发作和致死的重要原因.因传播危险因子相同,HIV/HCV共感染发生率极高,但HIV对HCV感染的影响包括对HCV相关的慢性肝炎、肝硬化作用,以及HIV阳性个体中HCV的治疗等方面了解尚有限.笔者参阅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对HIV/HCV共感染的流行病学、诊断、HIV对HCV的影响及HIV阳性个体中HCV的治疗作一综述.
作者:黄杰安;王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清中HBV-DNA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前S1抗原(preS1-Ag)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在362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分别检测HBV-DNA、HBV-M、preS1-Ag,并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HBV-DNA阳性检出率与preS1-Ag阳性检出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者的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HBeAg的阳性检出率(P均<0.01).结论定量检测HBV-DNA是衡量乙肝病毒复制有无及高低的精确和直接的证据,preS1-Ag较HBeAg更敏感更能反映体内的HBV感染和复制情况,联合检测HBV-DNA、preS1-Ag和HBeAg更有利于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
作者:陈勇;谢春英;潘春燕;叶国强;黎玉坚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血清一氧化氮(NO)和C反应蛋白(CRP)在梅毒患者及其临床分期中的表达.方法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并比较86例梅毒患者和80例健康正常人的NO和CRP含量,同时根椐临床分期分别比较Ⅰ期(n=37)、Ⅱ期(n=29)、Ⅲ期(n=20)梅毒患者的NO和CRP含量.结果梅毒患者血清中CRP和NO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随着梅毒临床分期的增高CRP水平明显下降(P<0.01),而NO水平随分期的增高而升高(P<0.01).结论 CRP和NO水平是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敏感的生化指标,并有助于临床的分期,也对判断治疗的效果及预后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唐任光;蓝艳;黄锦益;邓益斌;陆金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治疗自发性气胸临床中常采用胸膜固定术,而现代胸腔镜技术的发展为治疗自发性气胸提供了新的手段.我院自2001年3月至2004年8月开展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31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双政;韦恺;黄元鲁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胃癌原发病灶中p53及ki-67基因蛋白表达与胃癌的分化、浸润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0例胃癌原发肿瘤组织中p53及ki-67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胃癌原发肿瘤组织中p53、ki-67主要表达在细胞核,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9%(51/70)和31.4%(22/70),p53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ki-67的阳性表达率(P<0.01);p53基因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而ki-67基因蛋白表达则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呈显著相关(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ki-67的表达与胃癌浸润有关,检测突变型p53对判断胃癌淋巴结转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谢永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甲亢性心脏病)是甲亢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充分认识甲亢性心脏病的临床特点并及时防治,对甲亢性心脏病的预后非常重要.本文收集我院1999年5月~2004年7月诊断为甲亢性心脏病的56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作者:韦超健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为了解我院病案出院记录各项目填写质量状况,笔者于2005年4月对我院出院病历进行一次专项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天资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长效托宁在急性有机磷中毒中的治疗作用和疗效.方法将收治的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78例,按治疗方法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新法组,观察两组的治愈率、病死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来判断不同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新法组治愈率97.4%,常规组为92.5%,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3.20,P>0.05);与常规组相比,新法组平均住院时间缩短,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长效托宁治疗有机磷中毒较阿托品疗效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张其瑞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黄褐斑即民间所说的雀斑,呈黄褐色或咖啡色,很像麻雀卵壳上的斑点,妇女多见,笔者自2005年1月起在门诊采用自拟祛斑汤治疗黄褐斑1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小秋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