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胸骨柄体骨折错位二例报道

许洪根

关键词:胸骨骨折, 错位
摘要:胸骨骨折临床少见,笔者遇到的2例均为胸骨柄体部骨折且有错位,现报道如下.
右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26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体会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指严重感染、创伤、休克等肺内外疾病袭击后出现以肺泡毛细血管损伤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为呼吸窘迫和顽固性低氧血症,X线呈现弥漫性肺泡浸润,后期常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由于ARDS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治疗方法还没有根本性突破,治疗比较困难,病死率高达50%左右[1].我院于2000年4月至2004年3月共收治ARDS病人26例,采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山莨菪碱、乌司他丁配合机械通气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莫武文;韦应社;唐安球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米索前列醇用于子宫输卵管造影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在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HSG)时软化宫颈及镇痛的效果.方法将行HSG检查的4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0例常规行HSG检查,观察组220例于检查前1 h阴道置米索前列醇200 μg.观察两组人工流产综合征(PAAS)的发生率、两组宫颈软化程度及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PAAS发生率分别为9.1%和62.9%,观察组PASS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镇痛效果观察组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子宫输卵管造影前1小时阴道置米索前列醇200 μg能有效软化宫颈,缓解疼痛,减少PASS的发生,值得推广.

    作者:黄建安;王小玲;卢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梅毒277例临床分析

    梅毒系由梅素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性病,在我国基本已绝迹,近年又死灰复燃.1998年8月~2004年8月我科诊治277例梅毒患者,现将临床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黄永通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举证倒置后如何进行护理安全管理

    2002年4月1日国务院颁布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加大了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责任,扩大了患者的权利,明确了赔偿费用等,病人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也大大加强.2002年4月1日开始实行的<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明确规定在医疗侵权诉讼中实行举证责任倒置.举证倒置的施行,增加了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医疗责任风险,承担更多的举证责任和难以举证证明所带来的赔偿等,对提高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证据意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护士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能范围和法律责任,明白病人及自身的权利与义务,才能有效维护病人及自身的合法权益.针对这一情况本院将护理安全管理监控运用到护理管理工作中,使护理安全得到了保障,减少了护理差错事故纠纷的发生.

    作者:赵丽芬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抗磷脂综合征对妊娠的影响与治疗

    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由抗磷脂抗体引起,其临床特点为反复动静脉血栓形成和产科并发症[1].

    作者:谢飞玲;黄艳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50例脑干梗死的护理

    脑干是中枢神经的重要结构,脑干梗死后临床表现多样,部分危重者可影响生命中枢而危及生命.临床治疗中护理人员除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外,熟知观察病情变化及熟练护理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我科2001~2004年收住50例脑干梗死临床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周金细;潘瑜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心先安治疗房室传导阻滞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心先安治疗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例房室传导阻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主要予心先安治疗,对照组主要予极化液治疗,疗程均为14天.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症状改善不明显(P>0.05);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6%,对照组为20.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心先安治疗房室传导阻滞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且不良反应低.

    作者:唐忠梅;莫大;农凤秋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

    目的总结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手术治疗组(27例)和非手术治疗组(29例),经对比分析,评估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27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进行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术后良好率、残缺率均较非手术治疗组优或低,P均<0.01,两组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治疗,严密的重症监护以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可显著改善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的预后.

    作者:张高炼;黄海能;赵邦;黄华东;邓元央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护理

    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病急,病情变化快,传统的保守治疗病死率和致残率高,因此,早期清除脑内积血,保持脑脊液循环通畅,减少继发性损害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我科通过对45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采用CT定位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疗效显著.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罗美妮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原发性肝癌45例疗效观察

    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 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发病率高、病程短、预后差等特点,由于其发病隐匿,发现时大多为中晚期,加上合并高肝硬化率及手术后复发率高等多种因素,手术切除率低.我院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45例原发性肝癌,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跃胜;宁四海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辛伐他汀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皮质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皮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三个实验组,对照组(n=12)正常饲养,肾病组(n=12)注射阿霉素建立肾病模型,治疗组(n=12)在肾病组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干预,每组各取6只大鼠分别饲养4周和8周,后用TUNEL法分析细胞凋亡.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肾病组肾皮质中细胞凋亡显著增加(P<0.01),而辛伐他汀治疗组肾皮质中细胞凋亡较肾病组减少(P<0.01).结论辛伐他汀可通过减少阿霉素肾病大鼠肾皮质细胞凋亡而实现肾保护作用.

    作者:尤燕舞;王洁;林栩;杨发奋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47例小儿严重烧伤的治疗回顾

    小儿严重烧伤包括重度烧伤和特重度烧伤,重度烧伤是指Ⅱ度以上烧伤总面积达15%或Ⅲ度面积5%~10%,特重度烧伤是指Ⅱ度以上烧伤面积在25%以上或Ⅲ度面积10%以上[1].小儿严重烧伤在小儿烧伤中所占的比率并不大,但死亡率及致残率较高.1996年1月至2005年6月我院共收治了47例严重烧伤的小儿,为了提高小儿严重烧伤的救治质量,本文对该组病人的诊疗情况进行了回顾分析.

    作者:陆钢;黄志群;谷世行;梁精炼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危重高热病人应用亚低温治疗仪降温的护理体会

    低温治疗在医学界的使用已有相当长时间的历史,早在50年代,深低温<18℃治疗就应用于心胸手术,主要用于保护脑及重要器官,但深低温所引起的室颤及凝血功能障碍等并发症,限制了低温治疗的发展.直至80年代后期,低温脑保护重新引起人们的兴趣,是在缺血模型上28℃~35℃低温(即中度低温,简称亚低温)有显著保护作用,而且无并发症[1].亚低温治疗在9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常用于救治重症脑组织损伤,能显著降低死亡率,改善脑损伤病人神经功能[2].现在已成为大中型医院重型颅脑损伤后的常规治疗手段.本组危重病人出现高热,超高热后使用亚低温治疗仪进行降温亦收到了很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韦小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在临床教学中对实习护士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实习护生虽然在护理院校接受了全面系统的理论学习,但面对临床护理工作中工作量大、应急性强、责任心重、人文环境及自然环境与学校截然不同等问题,实习护生很难适应这种角色转变,要促使护生适应这种角色转变,就必须在临床教学中对实习护士进行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使其以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护理技能溶入社会工作中.我院自1988年作为临床护理教学实习基地以来,相继培养了包括本科生、大中专生的护理人员一千一百多人,向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的护理人才.现将有关教学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周雪珍;谢广兰;李慈英;龙雪银;苏真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胺碘酮治疗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动过速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动过速的疗效.方法将127例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室性心动过速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5例采用胺碘酮转复,成功后予胺碘酮维持窦性心律(窦律);对照组62例应用利多卡因转复及维持窦律,利多卡因无效者改用胺碘酮治疗.结果治疗组转复成功率86.15%(56/65),维持窦律成功率90.77%(59/65),对照组分别为77.42%(48/62)和64.52%(40/62),两组转复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χ2=1.63 P>0.05),而治疗组维持窦律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2.73 P<0.01).对照组中6例应用利多卡因转复及维持窦律失败后使用胺碘酮仍有效.结论胺碘酮是治疗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动过速有效的药物之一,特别是应用其它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失效后的病例,应用胺碘酮仍可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洪;罗兵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超声引导下腹腔穿刺治疗阑尾脓肿9例

    阑尾脓肿的治疗,很难掌握其手术适应证,所以临床上往往倾向于保守疗法.但是,保守治疗会延长患者的病程,而且可能导致脓肿破裂,形成腹膜炎,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数年来,我们对部分比较典型的病例,有选择性地采用介入性B型超声显像诊断引导经皮腹腔穿刺的方法进行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臧步成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临床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为了解我院主要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情况,有效降低病原菌的医院内感染、提高医疗质量,减少病人负担,现就我院2004年临床细菌培养标本分离的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进行分析,作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参考依据.

    作者:沈洪远;胡锡池;周小明;严子禾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一例双上肢断肢合并双上肢皮肤撕脱伤的护理

    双上肢断肢合并双上肢皮肤撕脱伤较少见,是一种严重的损伤,手术难度大,影响再植手术的成功.其由于捻、挫伤引起骨头、肌肉、肌腱、神经、血管、皮肤的损伤,可有皮下广泛性出血.因此,围手术期的观察与护理尤为重要.现将护理要点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苏小梅;蒙秀林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与艾滋病毒共感染的丙型肝炎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自1996年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 应用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以后,HIV感染以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自然史及临床演进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条件感染所致的发病和死亡率均明显减少,但其他的并发症如脂肪代谢障碍综合征和代谢异常却明显增多.同时,由于病人的生存期延长,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和慢性肝病成为HIV病发作和致死的重要原因.因传播危险因子相同,HIV/HCV共感染发生率极高,但HIV对HCV感染的影响包括对HCV相关的慢性肝炎、肝硬化作用,以及HIV阳性个体中HCV的治疗等方面了解尚有限.笔者参阅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对HIV/HCV共感染的流行病学、诊断、HIV对HCV的影响及HIV阳性个体中HCV的治疗作一综述.

    作者:黄杰安;王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插入中心静脉的置管方法,它具有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病人生活质量,保护病人外周静脉等优点,目前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1].化疗是恶性肿瘤病人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多数化疗药物的使用途径为静脉给药.因此,建立一条良好的、可重复使用的静脉通道,可以减少病人多次静脉穿刺的痛苦,避免多疗程化疗药物的毒性和刺激性对外周静脉的破坏和对局部组织的刺激,从而保证化疗全过程的顺利进行.我科从2005年1月以来应用PICC置管化疗,不仅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而且保护病人外周血管,减少痛苦,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护理效果.

    作者:周劼;毛丽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右江医学杂志

右江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