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23例绝经后阴道出血原因分析

黄治荣

关键词:绝经后, 阴道出血, 生殖器炎症, 恶性肿瘤
摘要:目的探讨妇女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原因及阴道出血距绝经的时间与恶性肿瘤的关系.方法对223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进行临床及病理检查,分析绝经后妇女阴道出血的原因,以及绝经后阴道出血距绝经的时间与恶性肿瘤的关系.结果绝经后阴道出血的构成比:生殖器炎症52.9%,非器质性疾病24.2%,良性疾病12.1%,恶性肿瘤10.8%,绝经后阴道出血距绝经时间与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具有高度相关性,且呈正相关关系(r=0.907,P<0.05).结论妇女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常见原因是生殖器炎症,绝经时间越长阴道出血中恶性肿瘤发病率越高.绝经后早期开展定期妇科检查,能及早发现并及时诊治恶性肿瘤.
右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特应性皮炎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病,通常始发于婴幼儿,在儿童时期常表现出呼吸道过敏症状,约70%的患者有过敏性家族史[1].

    作者:简华慧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自动控制止痛泵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自动控制止痛泵用于剖宫产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对482例产妇剖宫产术后切口疼痛采用自动控制止痛泵止痛,并与间断肌肉注射止痛方法比较,分析两组的止痛效果.结果 自动控制止痛泵镇痛效果、睡眠时间均较间断肌肉注射止痛法优(P<0.01),副反应也较间断肌肉注射止痛法少.结论 自动控制止痛泵止痛可促进剖宫产术后母婴的康复,提高母乳喂养率.

    作者:黄东玲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223例绝经后阴道出血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妇女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原因及阴道出血距绝经的时间与恶性肿瘤的关系.方法对223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进行临床及病理检查,分析绝经后妇女阴道出血的原因,以及绝经后阴道出血距绝经的时间与恶性肿瘤的关系.结果绝经后阴道出血的构成比:生殖器炎症52.9%,非器质性疾病24.2%,良性疾病12.1%,恶性肿瘤10.8%,绝经后阴道出血距绝经时间与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具有高度相关性,且呈正相关关系(r=0.907,P<0.05).结论妇女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常见原因是生殖器炎症,绝经时间越长阴道出血中恶性肿瘤发病率越高.绝经后早期开展定期妇科检查,能及早发现并及时诊治恶性肿瘤.

    作者:黄治荣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367例眼球穿通伤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眼球穿通伤的高危人群,探讨减少眼球穿通伤的发生率,提高救治成功率的方法.方法对367例(370眼)眼球穿通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眼球穿通伤367例(370眼)中,入院视力0.05以下(盲)298眼,占80.54%;出院视力0.05以下(盲) 173眼,致盲率46.76%.结论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宣教,可降低眼球穿通伤的发病率;正确的治疗方法能减少眼球穿通伤的致盲率.

    作者:郭金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亚低温在重型颅脑损伤的应用和护理

    目的探讨亚低温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应用和护理要点.方法对4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降温毯加冬眠肌松剂,气管切开,呼吸机机控或辅助呼吸等治疗和护理.结果 42例亚低温患者在4~10小时内体温全部降至预定的范围,降温及复温过程均无一例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降温毯加冬眠肌松药是目前较为理想的降温方法.细致、认真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是保证病人安全的关键.

    作者:赵煌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医院和社区获得性感染革兰阳性球菌耐药性检测分析

    目的了解本地区医院获得性感染(HAI)和社区获得性感染(CAI)患者中革兰阳性球菌耐药情况.方法对百色市妇幼保健院分离的897株致病菌中431株革兰阳性球菌进行体外敏感试验,按2001年美国临床实验标准委员会(NCCSL)指导原则的标准,测得低抑菌浓度(MIC50)、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MIC90),计算出所测得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R%)、中介率(I%)、和敏感率(S%).并筛选主要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在HAI患者中MRSA、MRSE、PPSP、耐氨苄西林粪肠球菌、耐氨苄西林屎肠球菌的检出率都显著高于CAI患者中MRSA、MRSE、PPSP、耐氨苄西林粪肠球菌、耐氨苄西林屎肠球菌的检出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HAI细菌分离株耐药率高于CAI分离株,多重耐药菌,如MRSA、PRSP、AREF等的耐药状况呈持续性升高.应引起经验性使用抗生素的注意.

    作者:陆杰灵;苏国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老年甲状腺机能亢进21例临床分析

    分析21例老年甲状腺机能亢进病人的临床特点,结果表明:老年甲亢发病较隐匿,无明显甲状腺肿大,少突眼,缺乏食欲亢进等高代谢症候群,有的伴有多种慢性疾病,极易误诊,误诊率高达62.9%.认为在老年人中凡原因不明的心律失常、慢性腹泻、有精神症状者,需作甲状腺功能的检测.

    作者:黄小津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肺动脉栓塞诊治进展

    肺动脉栓塞(简称肺栓塞,PE)是静脉系统中或右心腔的栓子脱落流入肺动脉系统,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的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综合征.

    作者:康桂艳;张久山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老年上消化道溃疡穿孔5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上消化道溃疡穿孔适宜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老年上消化道溃疡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非手术治疗9例,8例治愈,1例中转手术;手术治疗50例(其中1例为治疗无效而中转手术),治愈49例,1例死于多系统功能衰竭.结论手术治疗是老年上消化道溃疡穿孔的主要手段,但要注意掌握适应证.

    作者:俞林冲;盛烨华;陈卫荣;蒋袁磊;何建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小儿腹股沟斜疝116例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方法与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小儿腹股沟斜疝116例,采用经外环的小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术.结果所有患儿麻醉清醒后即可恢复进食,手术当天可下床适当活动,4~5天拆线,术后无一例发生血肿、切口感染及裂开等并发症,随访6个月~7年,复发1例,经再次手术痊愈.结论经外环的小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手术效果好,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刘保群;孙晋南;刘明祥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48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诊疗体会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是由于维生素K及依赖因子Ⅱ、Ⅶ、Ⅸ、Ⅹ缺乏或者活性下降引起的疑血功能障碍性疾病,可导致广泛出血倾向,其中颅内出血常见,约占60%~80%[1].

    作者:刘圣国;唐翠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老年患者安装心脏起搏器的护理体会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经展,人类寿命的延长,老龄化社会即将到来,老年患者需要安装心脏起搏器者越来越多.

    作者:李珊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微创穿刺术治疗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护理

    目的总结应用微创穿刺术治疗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护理体会.方法对66例老年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结果本组66例全部治愈,无死亡、脑损伤、张力性气颅、继发颅内血肿、颅内感染或血肿复发病例.结论微创穿刺术治疗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安全有效,手术护理程序简单,观察方便,工作量少,危险性低.严密的病情观察为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精心周到的护理是治疗取得成功的基础和保证.

    作者:石利平;吴琼;佘晓春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重症药疹35例临床分析

    回顾性分析1994~2003年35例重症药疹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现共有20余类药物引起或可能引起重症药疹,其中位居前位为抗癫痫药.重型多形红斑是常见的重型药疹,其次为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和剥脱性皮炎.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的病死率高.

    作者:李常兴;张锡宝;吴志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分析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在检测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中的应用,为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CDFI观察原发性肝癌47例,转移性肝癌32例,观察肿块及肝动脉、门静脉的血流情况,用脉冲多普勒测量肿块内动脉及肝动脉的收缩期大血流速度、阻力指数、搏动指数、收缩期峰值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之比及血流量、门静脉的收缩期大血流速度及血流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两组病例中≤3 cm的肿块血流以0级和Ⅰ级为主;原发性肝癌中>3 cm的肿块血流以Ⅱ级和Ⅲ级为主;转移性肝癌中>3 cm的肿块血流以Ⅰ级和Ⅱ级为主,以瘤周供血为特点;原发性肝癌的血流呈高速高阻型.结论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有不同的彩色多普勒血流表现,CDFI有助于两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李慧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氨茶碱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氨茶碱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6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0例给予抗感染、吸氧、对症支持等常规治疗,治疗组9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氨茶碱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59例,有效3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显效44例,有效28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或副作用.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氨茶碱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临床疗效好,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桂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高频喷射给氧抢救新生儿呼吸衰竭46例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高频喷射给氧抢救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新生儿呼吸衰竭46例予高频喷射给氧抢救,另设对照组37例,采用鼻导管给氧,比较两组供氧后紫绀消失、呼吸困难改善的时间及治愈率.结果高频通气组缺氧缓解期及呼吸变规则时间均较鼻导管吸氧患儿时间短.抢救成活率明显提高,经统计学处理χ2=4.856,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应用高频通气给氧抢救新生儿呼吸衰竭效果良好,适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胡运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α-干扰素和普米克令舒微量气泵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

    目的观察α-干扰素和普米克令舒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简称毛支炎)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毛支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抗炎、抗感染及对症支持等常规治疗,治疗组(5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α-干扰素1万U/kg和普米克令舒0.5 mg/次微量气泵吸入,每天2次,3~7天为一疗程.治疗后比较两组患儿症状体征持续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治疗组在喘憋、肺部体征持续时间及住院天数方面均短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α-干扰素和普米克令舒吸入治疗毛支炎有确切的临床疗效.

    作者:丁梅芳;华复成;骆利砚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局部麻醉结合指法治疗直肠便秘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局部麻醉在直肠便秘治疗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结合局部麻醉及肛门扩张治疗210例直肠便秘致肛门堵塞的患者.结果本组210例中198例疗效良好,另12例症状缓解.结论结合局部麻醉治疗直肠便秘可快速解除肛门堵塞,并减少治疗过程中的痛苦.

    作者:单长岭;杜菊香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黄芩素和大豆黄酮对人白血病细胞系HL-60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

    目的观察黄芩素和大豆黄酮对HL-60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分别采用台盼蓝拒染法和MTT比色法,在不同条件下测定细胞增殖的抑制率.结果 MTT比色法并不适用于检测黄芩素和大豆黄酮对HL-60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应用台盼蓝拒染法,发现黄芩素和大豆黄酮能够显著地抑制HL-60细胞的体外增殖并且呈现时效及量效关系.结论黄芩素和大豆黄酮是两种能够明显抑制HL-60细胞体外增殖,具有潜在抗白血病作用的黄酮类化合物.

    作者:林小聪;刘新光;陈伟珠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右江医学杂志

右江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