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膝关节僵硬粘连松解术后应用CPM的护理

袁碕

关键词:膝关节僵硬, 膝关节粘连松解术, 术后应用, 功能锻炼, 下肢, 现报告如下, 膝关节损伤, 社会活动, 创伤后期, 外固定, 并发症, 肢长, 节器, 辅助, 病人
摘要:膝关节僵硬是下肢创伤后期的并发症之一,一般与伤后下肢长时间超过膝关节的外固定或膝关节损伤后未能及时功能锻炼有关,膝关节僵硬可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我科从2001年1月至2003年1月共收治50例,均行膝关节粘连松解术,术后使用CPM下肢关节器辅助功能锻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右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132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发生率、诊断及处理.方法对132例ICP病例分治疗组80例和未治疗组52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组无围产儿死亡,而且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明显少于未治疗组.结论对ICP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适时终止妊娠是降低围产儿病死率的关键,也可以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

    作者:邵兰英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我院自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收治的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需择期手术患者共26例,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做好围手术期护理,手术治疗妇科疾病,术后恢复良好.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金晓晓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偏头痛间歇期脑血流变化分析

    目的探讨偏头痛间歇期脑血流变化.方法对60例偏头痛患者用经颅多普勒检测颅内动脉血流速度,并与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比较.结果偏头痛组血流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痉挛动脉支数越多,头痛发作频率越高,每次发作持续时间越长(P均<0.01).结论偏头痛患者间歇期存在着颅内动脉痉挛.

    作者:叶竹辉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临床研究(附28例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冠心病28例,采用Gruntzig's方法首先对病变处进行球囊预扩张,然后根据血管病变近端直径选择支架直径植入冠状动脉内支架.结果28例患者34支病变血管植入冠状动脉内支架36个.所有支架植入均获得成功,造影显示无残留狭窄,靶血管血流均达到TIMIⅢ级,无特殊并发症,手术成功率为100%.结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是一种治疗冠心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刘华勇;梁东;黄桂忠;潘国洲;黄江南;朱征西;廖驰林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胎盘早剥23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胎盘早剥的发病原因及如何早期诊断治疗.方法对23例胎盘早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脐带过短、新生儿脐带绕颈、外伤等可能与发生胎盘早剥有关.结论出现腹痛、阴道出血、血性羊水、板状腹、B超检查有助于胎盘早剥的诊断,胎盘早剥一经确诊,应迅速终止妊娠,争取胎儿成活,减少严重的并发症.

    作者:周文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CT诊断与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分析慢性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和临床特点,探讨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经计算机X线断层照像术(CT)扫描确诊6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其中男性52例,女性14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高颅压症状.结果CT表现为颅骨内板下方新月形不同密度占位,CT扫描有助于慢性硬膜下血肿早期发现和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断.全组66例骨瓣开颅清除术3例,颅骨钻孔冲洗引流63例,全部治愈出院.结论老年人硬膜下血肿CT密度变化与损伤时间不一致,不能以时间长短来划分慢性、急性或亚急性,无明确损伤史者CT前易误诊,应引起内科医师的重视,颅骨钻孔冲洗引流术是治疗的佳选择.

    作者:冯柏林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58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对58例急性进展型脑梗死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钙0.4ml,每12小时作脐周腹部皮下注射1次,连续10天为1疗程;并对另外58例急性进展型脑梗死患者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加复方丹参16ml静滴,每日1次,连用10天为对照.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51.72%,总有效率为96.55%;对照组痊愈率31.03%,总有效率为82.76%,治疗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朱建国;朱宝欣;刘苏东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138例血清IL-6和sIL-6R测定及意义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sIL-6R)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法测定血清IL-6和酶免疫分析(ELISA)法测定血清sIL-6R含量.结果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病3日内血清IL-6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至两周时降至正常水平(P>0.05);sIL-6R含量3日内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两周时接近正常(P<0.05);二者呈正相关(r=0.69,P<0.01).结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早期血清IL-6和sIL-6R的水平变化与其临床表现关系密切.

    作者:赵红霞;吕天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高危新生儿的护理

    高危新生儿是指有可能发生危重的新生儿,也包括已出现现象的新生儿[1].如母亲患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疾病,胎龄小于37周或胎龄超过42周,体重低于2500克,胎盘功能不良以及产程中窒息、缺氧或产伤、先天畸形等,均严重威胁新生儿的生命.

    作者:韦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卫生学校实验教学中的规范教育

    通过分析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不规范表现及原因,从提高思想认识,加强风险教育;规范利益分配,调动教师积极性;改革实验报告格式,约束学生不良行为;完善实验设施,创造良好实验教学环境;诚信治校,营建良好学风五个方面阐述在实验教学中做好医学规范教育的意义.

    作者:周荣波;甘建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老年高血压病40例心电图改变的分析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病心电图异常改变特点.方法将4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和40例非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心电图异常改变的检出率高于非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差异非常显著(P<0.05),以ST-T改变、左室肥厚、心律失常为常见.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因长期高血压其靶器官已发生了严重病理改变.

    作者:覃世坚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醋酸曲安奈德局封治疗疥疮结节83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疥疮结节适宜的治疗方法.方法将162例疥疮结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3例采用醋酸曲安奈德局部封闭,1周1次;对照组79例采用澳能乳膏外涂患处,1日1次,两组均治疗4周为1个疗程.结果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92.77%和98.80%,对照组分别为82.28%和86.08%,治疗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醋酸曲安奈德局封是治疗疥疮结节较好的方法.

    作者:陈运培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膝关节僵硬粘连松解术后应用CPM的护理

    膝关节僵硬是下肢创伤后期的并发症之一,一般与伤后下肢长时间超过膝关节的外固定或膝关节损伤后未能及时功能锻炼有关,膝关节僵硬可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我科从2001年1月至2003年1月共收治50例,均行膝关节粘连松解术,术后使用CPM下肢关节器辅助功能锻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袁碕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恙虫病并发肺损害36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恙虫病并发肺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995年7月至2002年12月收治的恙虫病并发肺损害36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有高热,其中伴咳嗽23例(63.9%),伴咳痰13例(36.1%),重症者伴气促、紫绀,肺部罗音19例(52.8%);胸部X线表现为两肺纹理增粗、模糊22例(61.1%),支气管肺炎10例(27.8%),25例(69.4%)入院前被误诊.结论恙虫病并发肺损害病例易误诊,延误治疗可致死亡.

    作者:谭伟东;廖策云;张国城;陈思仍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低分子肝素钙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对传统抗心绞痛药-肠溶阿司匹林等治疗不佳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8例加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5000u/次,Q12 h,连用7 d.结果38例患者加用该药后,与治疗前相比,心绞痛日均发作次数,每次心绞痛平均持续时间、硝酸甘油含片日均用量、心电图ST段压低的导联效(NST)和ST段压低数值总和(∑ST)均显著改善(P均<0.01).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效、安全、便利.

    作者:路建设;张佩珍;方宁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家族性腺瘤样息肉病10例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家族性腺瘤样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993~2002年收治的10例FAP采用直肠结肠切除和贮袋式肛门吻合术(ileal pouch-anal anastomosis,IPAA)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10例患者随访8个月~9年,1例癌变患者3年后死亡,9例存活且肠道功能好.结论IPAA是治疗FAP的有效方法.

    作者:吴敏;谢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经皮给药治疗仪与思密达佐治小儿腹泻48例

    目的探讨经皮给药治疗仪与思密达佐治小儿腹泻的疗效.方法选择6~36个月急性腹泻患儿9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全部病例均给予继续饮食、预防和纠正脱水、维持电解质平衡、抗病毒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经皮给药(腹泻)治疗仪及思密达治疗.记录体温恢复正常、呕吐腹泻停止时间,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在症状消失时间、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经皮给药治疗仪与思密达联合佐治小儿腹泻能更快缓解症状,提高疗效,无创,方便安全.

    作者:施品英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迟发性损伤性颅内血肿53例诊治体会

    通过分析53例迟发性损伤性颅内血肿(DTIH)的临床资料,认为DTIH发生可能与凝血机制异常、脑部受伤的部位和程度以及年龄体质因素有关,其诊断主要靠头颅CT结合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应依据血肿量、部位、占位效应与意识状态综合评定,开颅血肿清除术是主要方法.

    作者:包聿祥;陈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由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引起人猫食物中毒的报告

    2002年12月10日海安县农民吴某为女儿举行婚宴,将餐后的剩余饭菜投喂2只家猫,约4小时后,2只猫突然死亡;5小时后,就餐的41人中26人相继发病.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特点的分析和病原体的分离鉴定,确定是由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引起人猫食物中毒,在海安地区是首次报道.

    作者:缪爱龙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成年人流行性腮腺炎临床特点探讨

    目的探讨成年人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特点以引起重视.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成年人流行性腮腺炎临床资料.结果成年人流行性腮腺炎具有散发流行、绝大多数来自少数民族聚居山区、极易成为城市流行性腮腺炎传播流行的传染源、症状重、并发症多等特点.结论应重视对成年人流行性腮腺炎病人的诊治和管理,来自山区对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无免疫力的流动人口应给予流行性腮腺炎疫苗预防接种.

    作者:涂燕云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右江医学杂志

右江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