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晓晓
目的总结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在急诊血液净化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经皮颈内静脉穿刺留置双腔导管、建立血液通路,进行血液净化.结果47例均穿刺成功,无1例气胸、动脉损伤,静脉炎和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方便输血、输液及给药,是净化血液、救治急慢性肾衰和药物、毒物中毒的重要手段.
作者:薛如琴;陈其元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对传统抗心绞痛药-肠溶阿司匹林等治疗不佳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8例加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5000u/次,Q12 h,连用7 d.结果38例患者加用该药后,与治疗前相比,心绞痛日均发作次数,每次心绞痛平均持续时间、硝酸甘油含片日均用量、心电图ST段压低的导联效(NST)和ST段压低数值总和(∑ST)均显著改善(P均<0.01).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效、安全、便利.
作者:路建设;张佩珍;方宁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股骨颈骨折治疗方法,以减少传统术式的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提高股骨颈骨折术后愈合率.方法选择23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加缝匠肌蒂瓣移植术方法治疗.结果23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术后股骨颈骨折处愈合良好,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发生率低;术后2年随访下肢功能恢复良好.结论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加缝匠肌蒂瓣移植术治疗股骨颈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内固定确实、术后骨折愈合时间短、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率低、操作简单、易于掌握等优点,在基层医院可以开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朝友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消疣液治疗扁平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扁平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采用消疣液外擦;对照组(60例)采用阿昔洛韦软膏外擦,疗程均为20天.结果治疗组痊愈42例(70.0%),有效12例(20.0%),无效6例(10.0%),总有效率90.0%.对照组痊愈30例(50.0%),有效14例(23.39),无效16例(26.7%),总有效率73 3%.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疣液治疗扁平疣疗效肯定、方法简便、安全实用.
作者:庞达通;庞敏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显微镜与支撑喉镜相结合治疗声带息肉、小结,在临床已广泛应用,该治疗疗效确切、并发症少.近3年来,我科行显微支撑喉镜手术256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周书芳;钟志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腹部耻上横切口三针缝合法在产科手术中的运用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妇产科施行的500例剖宫产术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部耻上横切口425例中415例术后3个月复查无红肿、硬结、切口愈合平整.结论经腹部耻上横切口三针缝合法手术时间短、愈合率高、皮下无线结、折线时间提前、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蔡冰;郭红霞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了解使用白细胞过滤器预防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Febrile non-hemolytictransfusion reaction,FNHTR)的效果.方法调查各种血液成份发生FNHTR的情况,将其分为滤白血组、未滤白血组和其他血液成份组,观察各组的输血反应发生率,并进一步与患者的输血状态、输血次数进行综合分析,考察它们之间的关系;使用南京赛尔金(Cellgene)生物医学有限公司生产的RF-I-200×2及RF-Ⅱ-200型一次性去白细胞输血器,在血液出库前1小时内、交叉配血完成后进行血液滤白;询问病人或其家属,了解其输血反应情况,制定输血反应评判标准.结果主要反应是发热及/或皮疹,扣除手术用血影响,滤白组、未滤白组和其它血液成份组输血反应率分别为0.52%、7.96%、1.92%;患者输血次数越多,越易出现输血反应;输注机采血小板较浓缩血小板的输血反应发生率低;应用抗过敏药物可以减轻输血反应程度;血液滤白不能完全阻止输血反应,洗涤红细胞可以避免这一情况;应急输血情况下,适当的加压过滤对血液滤白影响不大.结论使用白细胞过滤器可有效降低输血反应发生率,联合使用抗过敏药物,还可减轻FNHTR的程度,应提倡使用白细胞滤器.
作者:尤建国;苗春桃;朱爱华;王乃生;梁松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洗胃是临床常用的急救护理措施,目的是尽快清除胃内毒物,减少其吸收.所有的教科书中均是讲成人洗胃的操作方法,在现实中婴幼儿中毒洗胃非常多见,婴幼儿因不懂事,常发生误食毒物的情况.一旦发生,将危及患儿生命.本文就婴幼儿中毒洗胃的特点谈几点体会:
作者:张金琴;刘苏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建立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重要的环节.对于急性肾功能衰竭、药物或毒物中毒、慢性肾功能衰竭动静脉内瘘成熟前,需要进行紧急血液透析的患者,一般通过血管直接穿刺或经皮静脉插管方法建立血液透析血管通路[1].
作者:胡志燕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计算机X线断层照像术(CT)扫描在甲状舌管囊肿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作颈部CT检查,水平位扫描,层厚、层间距均为5 mm,自舌根部向下扫描至环状软骨.结果8例囊肿位于舌肌或甲状软骨前方,1例同时部分凸入舌骨体,1例部分凸入甲状软骨后方;1例囊肿呈分叶、分房状,9例囊肿光滑、囊内为基本均匀低密度影.结论CT对甲状舌管囊肿的定位、定性有很大的诊断价值.
作者:谢雪芬;吴平;钟志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总结56例新生儿先天性肛门闭锁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体温与呼吸管理建立通畅的输液通道、正确置入胃管和尿管以及完善的术后处理是围手术期护理的关键.介绍了用一次性头皮针塑料管代替尿管的操作方法.
作者:何晓珍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sIL-6R)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法测定血清IL-6和酶免疫分析(ELISA)法测定血清sIL-6R含量.结果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病3日内血清IL-6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至两周时降至正常水平(P>0.05);sIL-6R含量3日内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两周时接近正常(P<0.05);二者呈正相关(r=0.69,P<0.01).结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早期血清IL-6和sIL-6R的水平变化与其临床表现关系密切.
作者:赵红霞;吕天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总结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经治疗的9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结果全组9例,男6例,女3例,平均年龄35岁;6例有明确家族史,癌变5例,病史6个月~18年;均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12年,癌变者有2例分别于术后2年及3年发生广泛转移而死亡,其余患者均健康存活.结论FAP易癌变,且癌变发生早,早期诊断并行预防性结、直肠次全切除或全切除可防治癌变,回肠贮袋成形术可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作者:汤晓东;俞一峰;李森;龚海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洗胃是抢救口服药物中毒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观察发现人为的因素可影响洗胃效果,引发或加重洗胃过程中患者的不适反应,使患者出现洗胃不彻底、急性胃扩张、窒息、心跳骤停等.
作者:黄爱珍;黄永锋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新生儿消化道出血是新生儿疾病的重要症状.从新生儿体重和循环血量的关系来看,其危险性很高,如不及时诊断及处理,可导致休克,呕吐窒息而死亡.病因多为应激性溃疡,绝大多数经内科保守治疗即可治愈.现将1例新生儿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秀绿;卢秋容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辅助性T细胞-2(Th-2)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与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PAIgM)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中的变化和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定量测定技术检测40例ITP患儿和15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IL-4、IL-10水平,同时检测PAIgG、PAIgM的水平,并与ITP患儿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等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ITP患儿血清中IL-4、PAIgG、PA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ITP病例治疗半年前后血清中IL-4、PAIgG、PAIgM水平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ITP患儿血清中IL-4与PAIgG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63,P<0.05),而PAIgG水平与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呈高度负相关(r=-0.726,P<0.01).结论ITP患儿II-4水平升高,提示Th-2相关细胞因子功能亢进,可能是血小板相关抗体增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郑绍同;孙海平;杨晓春;唐朝贵 刊期: 2003年第06期
通过分析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不规范表现及原因,从提高思想认识,加强风险教育;规范利益分配,调动教师积极性;改革实验报告格式,约束学生不良行为;完善实验设施,创造良好实验教学环境;诚信治校,营建良好学风五个方面阐述在实验教学中做好医学规范教育的意义.
作者:周荣波;甘建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我院自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收治的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需择期手术患者共26例,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做好围手术期护理,手术治疗妇科疾病,术后恢复良好.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金晓晓 刊期: 2003年第06期
2002年12月10日海安县农民吴某为女儿举行婚宴,将餐后的剩余饭菜投喂2只家猫,约4小时后,2只猫突然死亡;5小时后,就餐的41人中26人相继发病.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特点的分析和病原体的分离鉴定,确定是由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引起人猫食物中毒,在海安地区是首次报道.
作者:缪爱龙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分娩期产妇在分娩的不同阶段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心理反应,这些心理反应不仅关系到产妇自身的健康,而且涉及到胎儿的生命安全.为了改进工作方法,更好地保障母婴健康,提高孕产妇分娩期间生活质量,近两年来,我们通过对320例孕产妇的调查,有针对性地对我区有关医院及助产人员临床工作进行指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玉秀 刊期: 200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