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IL-4 IL-10及血小板相关抗体IgG IgM的检测和临床意义

郑绍同;孙海平;杨晓春;唐朝贵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白细胞介素-4, 白细胞介素-10, 血小板相关抗体
摘要:目的探讨辅助性T细胞-2(Th-2)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与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PAIgM)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中的变化和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定量测定技术检测40例ITP患儿和15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IL-4、IL-10水平,同时检测PAIgG、PAIgM的水平,并与ITP患儿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等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ITP患儿血清中IL-4、PAIgG、PA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ITP病例治疗半年前后血清中IL-4、PAIgG、PAIgM水平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ITP患儿血清中IL-4与PAIgG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63,P<0.05),而PAIgG水平与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呈高度负相关(r=-0.726,P<0.01).结论ITP患儿II-4水平升高,提示Th-2相关细胞因子功能亢进,可能是血小板相关抗体增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右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成功治疗35例颅内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35例颅内感染病人的救治经验.方法对我科收治的颅内感染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治疗经验.结果35例颅内感染病人均成功治愈,无一例因感染死亡.结论颅内感染的早期发现,早期足量应用抗生素,腰穿或腰大池持续引流脑脊液,鞘内注射抗生素,营养支持,增强免疫功能是成功治愈的有效办法.

    作者:王魁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急性梗阻性左半结肠癌一期切除吻合术28例报告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癌伴急性梗阻采用一期切除吻合术的可行性.方法对30例患者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一期切除吻合术的28例中,无吻合口漏、腹腔脓肿等严重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发生切口裂开、切开感染各1例.结论一期切除吻合术在急性梗阻性左半结肠癌中的应用是完全可行的.

    作者:肖志强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偏头痛间歇期脑血流变化分析

    目的探讨偏头痛间歇期脑血流变化.方法对60例偏头痛患者用经颅多普勒检测颅内动脉血流速度,并与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比较.结果偏头痛组血流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痉挛动脉支数越多,头痛发作频率越高,每次发作持续时间越长(P均<0.01).结论偏头痛患者间歇期存在着颅内动脉痉挛.

    作者:叶竹辉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迟发性损伤性颅内血肿53例诊治体会

    通过分析53例迟发性损伤性颅内血肿(DTIH)的临床资料,认为DTIH发生可能与凝血机制异常、脑部受伤的部位和程度以及年龄体质因素有关,其诊断主要靠头颅CT结合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应依据血肿量、部位、占位效应与意识状态综合评定,开颅血肿清除术是主要方法.

    作者:包聿祥;陈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转变临床带教观念培养护生沟通能力

    随着护理模式的改变,旧的临床带教方法已不能适应护生临床实习要求.为适应新的护理模式的需要,必须转变带教观念,培养护生的沟通技巧与能力,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现代护理人才.

    作者:黄丽春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如何提高药理实验课的质量

    药理实验是药理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与经验,就如何提高药理实验课的质量进行论述.

    作者:邓仕年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高危新生儿的护理

    高危新生儿是指有可能发生危重的新生儿,也包括已出现现象的新生儿[1].如母亲患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疾病,胎龄小于37周或胎龄超过42周,体重低于2500克,胎盘功能不良以及产程中窒息、缺氧或产伤、先天畸形等,均严重威胁新生儿的生命.

    作者:韦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验方天麻汤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面神经麻痹是以颜面表情肌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临床以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较为常见,笔者自2000年~2002年期间,运用验方天麻汤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8例,疗效显著,兹将疗效观察总结如下.

    作者:谷灿立;付月箫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钻孔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并发症出现及血肿复发的原因分析

    目的钻孔引流治疗165例慢性硬膜下血肿,分析其中13例出现出血、硬膜下积液、气颅、感染等并发症的出现及血肿复发的原因.方法采用以血肿为中心颅骨上钻一个直径约2 cm小孔,十字切开硬脑膜,将血肿冲吸于净,血肿残腔置管外引流,术后抗炎等处理.结果钻孔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165例,152例Ⅰ期完全治愈出院,8例术后出现出血、硬膜下积液、气颅、感染等并发症,5例血肿复发,经补救措施处理,彻底治愈出院,随访1~7年,无后遗症,无血肿复发.结论钻孔引流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首选方法,具有手术简单,创伤小,效果好,但手术应仔细、认真,以减少并发症出现及血肿复发,提高疗效.

    作者:刘森;程肇光;曾广吾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恙虫病并发肺损害36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恙虫病并发肺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995年7月至2002年12月收治的恙虫病并发肺损害36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有高热,其中伴咳嗽23例(63.9%),伴咳痰13例(36.1%),重症者伴气促、紫绀,肺部罗音19例(52.8%);胸部X线表现为两肺纹理增粗、模糊22例(61.1%),支气管肺炎10例(27.8%),25例(69.4%)入院前被误诊.结论恙虫病并发肺损害病例易误诊,延误治疗可致死亡.

    作者:谭伟东;廖策云;张国城;陈思仍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138例血清IL-6和sIL-6R测定及意义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sIL-6R)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法测定血清IL-6和酶免疫分析(ELISA)法测定血清sIL-6R含量.结果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病3日内血清IL-6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至两周时降至正常水平(P>0.05);sIL-6R含量3日内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两周时接近正常(P<0.05);二者呈正相关(r=0.69,P<0.01).结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早期血清IL-6和sIL-6R的水平变化与其临床表现关系密切.

    作者:赵红霞;吕天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28例胃肠道间质瘤的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的特征.方法对20例胃肠道间质瘤作回顾性研究,观察其病理特征,以及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其对CD 117、CD 34、α-平滑肌肌动蛋白(SMA)、肌特异性肌动蛋白(MSA)、S-100等抗体的表达.结果CD117、CD 34、α-SMA、MSA、S-100的表达率分别为92.9%(26/28)、82.1%(23/28)、17.9%(5/28)、21.4%(6/28)、14.3%(4/28).结论CD 117和CD 34是确诊GIST的有价值的指标,且CD 117的阳性率比CD 34更高.

    作者:李雪芬;陈红;滕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老年迟发性癫痫45例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对老年迟发性癫痫临床特征的分析,用以指导预防癫痫发作,观察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迟发性癫痫45例,并分析其病因.结果老年迟发性癫痫的病因,大多为脑血管病,占46.7%,其次为脑肿瘤,占17.8%,其他占24.5%,原因不明占11.1%.结论对老年迟发性癫痫,除应及时终止癫痫发作外,应找出确切的病因,这对积极预防老年癫痫发作,观察其疗效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石昆;吴志刚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经皮棘上棘间韧带松解配合电动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为探讨一种更安全有效的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方法选择适合保守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9例,局麻下经皮行棘上棘间韧带松解术,小针刀结束后即行腰椎电动牵引,牵引力为1/5~1/3体重重量,每日牵引1次,一周为一疗程.结果经治疗后疗效优42例,良5例,可2例,总优良率为95.92%,总有效率100%.结论局麻下经皮棘上棘间韧带松解术配合电动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无痛苦,安全可靠,疗程短,疗效确切,且费用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春宇;李爱莲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1131例脐带异常对胎婴儿影响的观察和处理

    目的观察脐带异常对胎婴的影响和处理的对策.方法对1131例脐带异常的孕产妇进行分娩、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及新生儿Apgar评分等方面的调查,并与无脐带异常者进行比较.结果脐带异常的各项指标均高于无脐带异常者,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孕期定期检查,产前B超胎心监护,利用产程图,头位、臀位评分娩分法指导分娩方式,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作者:林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沙丁胺醇与地塞米松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沙丁胺醇加地塞米松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毛支)的疗效.方法将64例毛支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2例)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32例)在此基础上加用沙丁胺醇和地塞米松雾化吸入,比较治疗后两组症状体征平均持续时间.结果治疗组在缓解喘憋、缩短肺部罗音及咳嗽持续时间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对毛支患儿沙丁胺醇与地塞米松联合雾化吸入,可改善症状和缩短病程,可作为佐治毛支的主要手段.

    作者:李玲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Orion锁定型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术的手术配合

    目的总结Orion锁定型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术的手术配合经验.方法对颈椎损伤并截瘫行颈前路减压、植骨并应用Orion锁定型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术的20例进行护理和手术配合.结果术后所有病例植骨均完全愈合,疗效满意.结论手术室护士只有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熟悉各种医疗器械的用途,术中得力有效的配合,科学分工,密切协作,才能确保手术的成功.

    作者:朱金早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应用白细胞滤器的临床效果及输血反应分析

    目的了解使用白细胞过滤器预防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Febrile non-hemolytictransfusion reaction,FNHTR)的效果.方法调查各种血液成份发生FNHTR的情况,将其分为滤白血组、未滤白血组和其他血液成份组,观察各组的输血反应发生率,并进一步与患者的输血状态、输血次数进行综合分析,考察它们之间的关系;使用南京赛尔金(Cellgene)生物医学有限公司生产的RF-I-200×2及RF-Ⅱ-200型一次性去白细胞输血器,在血液出库前1小时内、交叉配血完成后进行血液滤白;询问病人或其家属,了解其输血反应情况,制定输血反应评判标准.结果主要反应是发热及/或皮疹,扣除手术用血影响,滤白组、未滤白组和其它血液成份组输血反应率分别为0.52%、7.96%、1.92%;患者输血次数越多,越易出现输血反应;输注机采血小板较浓缩血小板的输血反应发生率低;应用抗过敏药物可以减轻输血反应程度;血液滤白不能完全阻止输血反应,洗涤红细胞可以避免这一情况;应急输血情况下,适当的加压过滤对血液滤白影响不大.结论使用白细胞过滤器可有效降低输血反应发生率,联合使用抗过敏药物,还可减轻FNHTR的程度,应提倡使用白细胞滤器.

    作者:尤建国;苗春桃;朱爱华;王乃生;梁松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婴幼儿中毒洗胃的体会

    洗胃是临床常用的急救护理措施,目的是尽快清除胃内毒物,减少其吸收.所有的教科书中均是讲成人洗胃的操作方法,在现实中婴幼儿中毒洗胃非常多见,婴幼儿因不懂事,常发生误食毒物的情况.一旦发生,将危及患儿生命.本文就婴幼儿中毒洗胃的特点谈几点体会:

    作者:张金琴;刘苏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醋酸曲安奈德局封治疗疥疮结节83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疥疮结节适宜的治疗方法.方法将162例疥疮结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3例采用醋酸曲安奈德局部封闭,1周1次;对照组79例采用澳能乳膏外涂患处,1日1次,两组均治疗4周为1个疗程.结果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92.77%和98.80%,对照组分别为82.28%和86.08%,治疗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醋酸曲安奈德局封是治疗疥疮结节较好的方法.

    作者:陈运培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右江医学杂志

右江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