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阴茎折断伤的诊断与治疗(附19例报告)

李绍棠;彭浩;娄斌

关键词:阴茎, 折断损伤, 诊断, 手术
摘要:目的:探讨阴茎折断伤诊治的佳方法.方法:对19例阴茎折断伤患者的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例中,彩超确诊18例(94.7%),阴茎海绵体造影1例;8例采用传统的冠状沟近侧环状切口,11例采用改良的阴茎折断处半环形切口.1例(5.3%)形成纤维瘢痕,导致阴茎勃起时疼痛,经局部封闭治愈.结论:彩超检查是诊断阴茎折断伤简单、可靠、无创的方法,早期手术治疗是减少阴茎折断伤并发症的佳治疗选择,而改良术式优于传统术式.
右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足趾间尖锐湿疣11例报告

    尖锐湿疣(CA)是一种常见的性传播性疾病(STD),随着STD流行的上升,CA的发病率和在STD中所占比例逐年增高.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习惯、消遣方式的改变及娱乐业的兴起,少见部位的CA偶有发现.笔者在1996~2001年的门诊工作中收集到11例足趾间CA病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怀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微创抽吸粉碎结合脑室穿刺对冲引流在脑内血肿脑室铸型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脑室铸型脑内血肿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15例脑内血肿并破入脑室造成脑室铸型的患者,行微创血肿抽吸粉碎结合脑室穿刺,生理盐水加尿激酶对冲引流的疗效观察,并与21例行微创开颅加脑室穿刺的疗效比较.结果:观察组存活率为93.33%,对照组57.1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微创血肿抽吸粉碎结合脑室穿刺,生理盐水加尿激酶对冲引流治疗脑室铸型血肿是一种并发症少、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赵铁鹏;文建平;张少宏;罗成方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未产妇孕13~14周47例分析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未产妇孕13~14周引产的效果,以减轻受术者的痛苦.方法:对47例孕13~14周未产妇要求终止妊娠者序贯应用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胎儿排出后行清宫术钳出胎盘,不能自行排出胎儿者于应用米索前列醇6小时后实施钳刮术.结果:47例胎儿自然排出44例,占93.6%,行钳刮术3例.术中宫颈扩张充分,组织易于钳出,出血少,术时短,病人安静,术后月经按期恢复.结论:二药配合钳刮术用于未产妇孕13~14周终止妊娠简便、安全,效果良好,无远期并发症.

    作者:于扣珍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阴茎折断伤的诊断与治疗(附19例报告)

    目的:探讨阴茎折断伤诊治的佳方法.方法:对19例阴茎折断伤患者的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例中,彩超确诊18例(94.7%),阴茎海绵体造影1例;8例采用传统的冠状沟近侧环状切口,11例采用改良的阴茎折断处半环形切口.1例(5.3%)形成纤维瘢痕,导致阴茎勃起时疼痛,经局部封闭治愈.结论:彩超检查是诊断阴茎折断伤简单、可靠、无创的方法,早期手术治疗是减少阴茎折断伤并发症的佳治疗选择,而改良术式优于传统术式.

    作者:李绍棠;彭浩;娄斌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艾克孚镇痛泵在泌尿外科术后应用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良好的术后镇痛可抑制机体应激反应,有利于术后病人呼吸,循环的稳定,减少术后并发症,加快病人免疫功能的恢复(1).我科自1999年2月至2002年4月,使用韩国产的艾克孚镇痛泵行术后硬膜外镇痛182例,通过细致的观察、合理防治及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杨秋月;吴艳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脐带脱垂58例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脐带脱垂时间长短与围生儿情况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脐带脱垂58例的发生原因,脱垂时间的长短及围生儿窒息、死亡的关系.结果:脐带脱垂时间越短新生儿预后越好,脱垂时间越长新生儿窒息、死亡率越高.结论:脐带脱垂与围生儿死亡率有密切的关系,胎儿生存和窒息情况取决于脐带受压的程度,对有可能发生脐带脱垂,应及时予以有效的处理.

    作者:刘小红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提高课堂教学吸收率浅探-兼谈妇产科教学的一些体会

    要提高课堂教学吸收率,首先要解决学生主体问题.文章主要探讨如何在妇产科教学中注重学生主体的几个方面,通过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作者:谢红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急性脑梗死的抗凝治疗概况

    抗凝治疗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预防和治疗措施日益受到关注.急性脑梗死抗凝治疗的理论基础是防止血栓的扩展及由此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的加重,防止脑血管意外的再发.抗凝药物能够干扰血栓形成过程,从而为重要侧枝循环的建立及减慢脑缺血的过程争取了时间.本文就急性脑梗死抗凝治疗的适应证、时机、药物剂量与用法及并发症作一综述.

    作者:蒋柳结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体会

    上消化道出血是常见急症之一,尤其是急性大出血,随时危及病人生命,医护人员必须迅速全力抢救.在上消化出血病人从脱离危险到疾病痊愈过程中,临床护理观察是诊断治疗的科学根据.因此,做好临床护理是提高治愈的关键.现将62例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董秀英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64例新生儿肺炎的护理体会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常见的疾病,其病情严重,变化多样,死亡率高.现谈谈64例新生儿肺炎的护理体会.

    作者:赵洁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综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130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慢性前列腺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30例采取一般对症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0%,两组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χ2=35.216,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较一般对症治疗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彧章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在实践中学习心电图的教学探讨

    目的:探讨在实践中学习心电图(ECG)的效果.方法:在心内科4周实习中,第1周由心内科主治医生教会实习生操作ECG机,第2周至第4周由主任讲课,并要求实习生学会打ECG报告.结果:第1周322位实习医生均学会了ECG操作;第4周末全部实习医生都会打ECG报告.结论:在实践中学习ECG是好的办法.

    作者:夏明凯;李绍清;蔡凯;刘可权;薛志强;黄超龙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病毒性肝炎与抗白蛋白抗体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病毒性肝炎与血清抗白蛋白抗体(AAA)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对流免疫电泳法测定正常对照组100例及肝炎组187例的血清AAA,并研究其结果与病毒性肝炎的关系.结果: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抗白蛋白抗体检测阳性率为81.8%(153/187).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且AAA阳性率与转氨酶(AST、ALT)的升高程度呈相关倾向(r=0.7843).结论:检测血清抗白蛋白抗体对肝炎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解伟伟;张运斌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小板参数与病情发展关系的探讨

    目的:研究血小板参数与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血细胞自动分析仪检测急性轻型胰腺炎和急性重症胰腺炎的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急性轻型胰腺炎患者血小板参数发病时无明显变化,1周后PLT亦无升高,而MPV和PDW显著性升高(P<0.05);急性重胰腺炎患者发病时PLT显著性降低(P<0.05),MPV和PDW显著性升高(P<0.05),1周后PLT显著性高,但MPV和PDW无明显变化.结论:急性轻型胰腺炎和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明显不同,能反映病情的发展,可帮助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

    作者:郭锐;蒋浩波;孙星光;陈兴祥;徐庆雷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出血性脑梗死4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病因、影像、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对40例出血性脑梗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血性脑梗死占同期脑梗死的7.1%,其病因脑栓塞占65%,大面积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占35%.头颅CT检查结果表明,血肿型多见于脑栓塞,非血肿型多见于大面积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结论:脑栓塞和大面积动脉硬化性脑梗死临床症状加重或治疗后无明显好转者,应在1~2周内进行影像复查,确诊为出血性脑梗死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血肿型预后较非血肿型差.

    作者:王建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56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在急诊室的救护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威胁中老年患者生命疾病之一,其早期病死率高(1),如发病早期能及时正确处理,可降低病死率.我科自1998年1月~2002年1月共抢救AMI病人56例,抢救成功52例(92.86%),死亡4例(7.14%).为了提高抢救成功率,现将其抢救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黄爱珍;邓爱春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老年急性阑尾炎诊治体会

    老年急性阑尾炎是较少见的外科急腹症,症状不典型,进展快,容易发生坏死、穿孔,并发症多,易误诊,有时并发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导致死亡.笔者医院3年来共收治273例急性阑尾炎,其中老年人15例(5.5%).现结合文献分析如下.

    作者:梁丰战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肺炎性假瘤的影像学诊断(附33例分析)

    目的:探讨肺炎性假瘤的X线、体层、CT表现及其特征.方法:对3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肺的炎性假瘤病人进行胸部X线片、体层及CT扫描,对其影像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假瘤稳定阶段时,多数肿块包膜完整,边界光滑呈球形,病灶急性阶段时,灶周有炎性浸润,无包膜形成,病灶多呈团块状.肿块内空洞坏死,胸膜粘连,长毛刺等征象,对假瘤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结论:认为炎性假瘤术前诊断不能仅靠临床资料,应以X线及CT检查为主,综合分析.

    作者:张富东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680例新生儿断脐外敷脐带粉观察和护理

    新生儿脐部处理是爱婴区护理工作重点,若脐带处理不当,容易引起婴儿脐部感染和出血.凡在我科出生的新生儿均剪除脐带残端,断脐后采用本院配制的中药脐带粉,此法一般是在使用线扎法、脐圈法之后选用,经几年来的临床观察认为是效果理想的.为探讨新生儿钳夹断脐后佳的放钳时间,从2001年1~12月对住院分娩680例新生儿在钳夹断脐后,于不同时间放钳外敷脐粉的时间进行观察,现将具体的做法和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袁军;赖珍霞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婴儿手术治疗的护理措施

    需要手术治疗的婴幼儿,常伴有呼吸循环障碍或水及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脱水及其他并发症,如治疗、护理及观察病情不当易发生并发症或死亡,因此术中护理得当是度过手术难关的重要环节.我们护理了日龄不同、病种不同、病情不同的22例婴幼患儿,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江志刘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右江医学杂志

右江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