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钝性肝损伤非手术治疗及其并发症的防治(附49例分析)

朱月清;王源荣;洪亮

关键词:钝性肝损伤, 非手术治疗, 防治并发症
摘要:目的:探讨钝性肝损伤非手术治疗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经B超或CT检查证实后,采取绝对卧床休息;快速补充血容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腹部情况,了解肝损伤的动态变化;正确使用止血药物,预防应用抗生素及对症处理.结果:49例经采取上述治疗措施无一死亡病例,其中出现各种并发症的9例也得到有效的治疗.结论:认为部分肝损伤病人采用合理的非手术治疗是切实可行的,不仅减少病人痛苦和经济负担,而且避免了非治疗性探查.
右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白血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探讨

    目的:为探讨急性白血病化疗前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变化.方法:用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SAP法对31例急性白血病初诊化疗前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结果:CD3+、CD4+、细胞减少,CD4+/CD8+降低,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异常、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是白血病发生发展的原因之一,是白血病患者易发生感染、贫血的重要因素.

    作者:罗忠叁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青霉素治疗宫颈糜烂临床观察

    慢性宫颈炎(宫颈糜烂)是已婚妇女常见病、多发病,又是宫颈癌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临床上对此病的治疗方法虽多,但效果常不理想.为了寻求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更容易为患者所接受的治疗方法,我院于1995年3月~2000年4月收治了158例宫颈糜烂肥大的患者,采用了青霉素粉剂局部用药法,治疗各型的宫颈糜烂肥大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美芳;陆英莲;周玉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经腹切开取胚术治疗输卵管壶腹部妊娠15例

    近年来,异位妊娠的发生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国外的发生率较过去增加2~3倍,美国1970年的发生率以活率计算为4.8%,而1983年增加到19.2%.近年来,由于诊疗技术提高,输卵管妊娠患者保留患侧输卵管的治疗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作者:黄倩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宫内妊娠合并右输卵管妊娠流产一例

    患者许某,34岁,住院号265377.孕3产1存1,1994年足月顺产1男婴,1995年行人工流产术1次,2000年9月23日药物流产1次.因停经2月,不规则阴道流血伴腹痛16天于2000年12月6日下午5时入院.

    作者:凌慧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卵巢巨大性海绵状血管瘤一例

    患者18岁,未婚,农民,住院号47102,因发现下腹部包块9个月,包块增大迅速、伴下腹胀痛2个月,于2000年9月6日来院就诊,以巨大卵巢肿瘤收住院.平素月经3~5/28~30天,量中等,色暗红,无明显痛经.入院检查:

    作者:许兰青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小儿中毒性菌痢的抢救与护理

    小儿中毒性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一种严重肠道传染病,占急性菌痢的1.5%左右.以夏秋季节发病率高,临床发病急、病势凶险变化快,有高热、抽搐、昏迷,易发生循环衰竭和呼吸衰竭为特点,故及时的抢救与护理十分重要.

    作者:廖春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百色地区1999/2000年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情况评价

    百色地区1999/2000年强化免疫中,二轮分别接种151461名和155927名儿童,接种率分别为97.10%和97.20%,应种、实种儿童第二轮比第一轮有所增加,1999/2000年和1998/1999年两轮强化免疫相比,1998年出生儿童服苗增效为正值,1997、1996年出生儿童服苗增效均为负值,0剂次免疫儿童集中在<1岁儿童,服苗情况抽查结果表明,第一轮服苗率为96.06%,第二轮为96.55%.漏登、漏服应引起足够重视.

    作者:玉文武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腹腔内灌注化疗的护理体会

    腹腔内灌注化疗是近年来应用较多的一项新技术,是一种区域性化疗,它可使药物以更高的浓度和肿瘤直接接触,使腹腔内的药物浓度高于全身用药数十倍,且每次疗程时间短仅需1天,既保证了疗效,又不对身体其它正常器官和组织造成很大危害,减少了单纯静脉化疗所具有的严重毒副反应.我科自1998年3月以来对16例卵巢癌、宫体癌术后进行腹腔灌注化疗,共46个疗程,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小娥;黄春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护理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简称LC),具有创伤小、痛苦轻、疤痕小、进食早、疗程短、恢复快等优点.我院引进了该项先进技术,自2000年3月~7月应用德国狼牌(WOLF)电视腹腔镜整套技术设备和器械作胆囊切除5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张春兰;苏燕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12例术后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引起腰腿痛的主要原因(1).往往会误诊为坐骨神经痛,现经高科技CT检查,一般可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中以腰4~5至骶1间隙发病率高,占90%~96%,多个椎间隙同时发病者占5%~25%左右.其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经非手术治疗无效或多次反复发作者,可采用手术治疗.下面就我院1999年~2000年6月收治的1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术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黄彩球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鼻内窥镜下中鼻甲成形术

    我科自1997年开展鼻内窥镜手术以来,对34例(54侧)患者的病变中鼻甲进行了部分切除,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将手术情况及随访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覃启才;覃文格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变应性鼻炎手术治疗新进展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为15%~30%,近年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作者:覃文格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苎麻根液加去甲肾上腺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38例疗效观察

    我院内科于1995年5月至1998年8月共收治上消化道出血(肝硬化引起的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除外)7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采用胃管注入苎麻根液加去甲肾上腺素;对照组38例静脉滴注甲氰咪胍,经疗效观察,治疗组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孟令英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家族性无汗无痛症一例报告

    病例摘要患儿,男,31天.因发热30天入院.患儿自出生后第2天起无明诱因发热,多在夜间热,体温可达40℃,无寒战、抽搐、喘息,用退热药后热退而复升.热退时无汗,精神如常,曾在当地医院治疗13天,效果不佳来院.

    作者:孙兰芳;刘燕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50例分析

    目的:观察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产后出血情况及分娩期处理.方法:选择2000年1月~11月在我院分娩的血小板减少症50例进行分析.结果:妊娠期有出血症状12例,12例分娩期有大出血,产后出血率为24%,分娩期出血量与血小板数值呈负相关.结论:妊娠期当血小板<50×109/L,伴出血症状时,可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输血、输浓缩血小板等治疗,以减少分娩期并发症.分娩方式以适当放宽手术指征为宜.

    作者:曹桂荣;原玮;刘永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原发性胃肠道非何杰金淋巴瘤七例误诊分析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胃肠道非何杰金淋巴瘤的认识和诊治水平,减少误诊.方法:对我院1979~1999年收治的经外科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原发性胃肠道非何杰金淋巴瘤7例误诊病例,结合文献复习,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经手术、放疗或化疗联合治疗,随访1~20年,其中因肿瘤复发死亡5例,缓解1例,治愈1例.结论:如能认真分析误诊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则能减少误诊误治,多数病例靠术后病理检查诊断.手术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辅以放疗或化疗,预后较好.

    作者:代学平;高风莹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生脉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33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病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性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静滴,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4.44,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有效药物之一,尤其适用于洋地黄耐药量低、血压偏低或并发电解质紊乱者.

    作者:唐尔闻;曾有儒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糖尿病人血小板各项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附113例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小板PLT、MPV、PDW值变化与微血管病变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用仪器测定113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PLT、MPV、PDW值.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血小板MPV、PDW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血小板MPV、PDW值增大是血栓形成前的一个标志.

    作者:黄瑞勇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进展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症多且病死率高,其治疗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近年来,由于国内外学者对SAP的理论和临床诊断、治疗研究的不断深入,SAP的疗效有了一定的提高.本文追踪近年来SAP治疗的研究,追寻其发展脉络,寻求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案,现就SAP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吴参胜;赵乃昊;农大件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的护理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主要是指生后20天至3个月的婴儿因维生素K缺乏所致的出血.本病起病急骤,病势凶险,严重出血,贫血,神经精神症状明显和凝血机制障碍.尤其是颅内出血的患儿,病死率及致残率高.我科1997年至1999年共收治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19例,经过精心护理,治愈率达84%,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农端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右江医学杂志

右江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