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家族性无汗无痛症一例报告

孙兰芳;刘燕

关键词:家族性, 痛症, 效果不佳, 患儿, 发热, 退热药, 治疗, 医院, 夜间, 体温, 抽搐, 病例
摘要:病例摘要患儿,男,31天.因发热30天入院.患儿自出生后第2天起无明诱因发热,多在夜间热,体温可达40℃,无寒战、抽搐、喘息,用退热药后热退而复升.热退时无汗,精神如常,曾在当地医院治疗13天,效果不佳来院.
右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白血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探讨

    目的:为探讨急性白血病化疗前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变化.方法:用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SAP法对31例急性白血病初诊化疗前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结果:CD3+、CD4+、细胞减少,CD4+/CD8+降低,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异常、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是白血病发生发展的原因之一,是白血病患者易发生感染、贫血的重要因素.

    作者:罗忠叁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内镜下连续套扎术加小剂量硬化剂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护理

    为了治疗和预防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对15例食管静脉曲张患者采用内镜下连续套扎术加小剂量硬化剂治疗,显效10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100%,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通过对术前、术后宣教及心理护理、饮食护理,使患者积极配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龙雪银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高血压病的血液流变学观察分析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对高血压病的诊断价值.方法:设两组观察分析,早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定不同切变率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及血沉.结果:高血压病组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纤维蛋白原均高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了解血液的流动性及其在各种病理条件下的变化规律,对诊断、防治血液粘度异常的疾病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巧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经骶裂孔硬膜囊前间隙置管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附21例报告)

    目的:探讨注射胶原酶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21例患者采用上海医学工业研究院研制的注射用胶原酶,经骶裂孔硬膜外囊前间隙置管注射至突出的髓核旁,观察其疗效,并分别于注射后1个月、2个月、6个月按Watts氏髓核溶解术评定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注射后1~2月总优良率达85.71%.结论:胶原酶可使突出的椎间盘髓核组织溶解,从而消除了神经根的压迫因素,解除或减轻了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杨光生;黄日路;陆明英;黄华武;梁礼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静脉留置针在院前急救的应用

    静脉穿刺是临床上应用广泛的一项技术操作,特别是在抢救重危病人时要求护士以准确和快的速度来完操作,保证抢救过程中静脉通畅使其能快速补充液体及给药,而传统的静脉直接穿刺针则往往难以满足此要求.

    作者:农洪涛;黄辉翠;梁卫娟;刘素娟;李蔓玲;覃鸣;兰小燕;邓爱春;黄爱珍;韦燕飞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早产低体重婴儿的护理体会

    凡是孕期不满37周,出生体重低于2500克或身长不足45厘米,身体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的婴儿,称早产低体重婴儿.由于早产低体重婴儿的身体各器官发育较差,功能不全,生活能力低下,体温调节能力差,呼吸消化功能不健全,死亡率高,所以要给予相应特别护理以提高早产低体重婴儿的存活率.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李童燕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误食生蓖麻子致群体中毒的抢救与治疗体会

    通过对64例误食生蓖麻子致群体中毒的抢救,全部病例治愈.总结认为,及时组织采取综合措施彻底清除胃肠内的毒物,应用药物解毒和促进毒物排泄,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尽早保护肾、肝、心、脑等重要脏器功能,加强对各个环节的护理,是抢救获得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文国;叶德志;农玉娥;曾敏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缺铁性贫血34例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报道缺铁性贫血34例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方法:铁蛋白定量检测用ELISA方法;骨髓细胞外铁用普鲁士蓝染色法,镜检其可染铁的含量;骨髓涂片铁染色后,镜检幼红细胞内蓝色铁小粒及其含量.结果:骨髓象幼红细胞轻、中度增生,中晚幼红比例增多,细胞体积较小,核染色质致密,胞浆量少,血红蛋白形成差,边缘不整齐.结论:认为上述检测结果是诊断缺铁性贫血可靠的指标.

    作者:吴香敏;孙树同;袁忠林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儿童不典型肺门淋巴结核X线影像探讨 (附68例分析)

    小儿肺门淋巴结核是一种常见病,典型的病例诊断不难,而不典型的诊断就比较困难.本文对近年来我院收治68例不典型小儿肺门淋巴结核的胸片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总结.

    作者:黄金扬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诱发缺血性及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诱发缺血性及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高血压病史、心脏病史出现频度较高(P<0.05),血糖、胆固醇水平较高(P<0.01);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情绪过激及饮酒两种诱因的频度较高(P<0.05或<0.01),舒张压均值较高(P<0.01),血白细胞总数增高的频度较高(P<0.01).结论:高血压病史、心脏病病史、高血糖、高胆固醇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饮酒、情绪过激、舒张压增高、白细胞总数增高是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借此有助于两种脑卒中的鉴别.

    作者:杨芳;李继英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20例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观察与护理

    总结20例小儿重症病毒性脑膜炎的护理经过,指出在综合治疗的前提下,及早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控制并发症的发生,避免脑部受到继发性损害,对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玉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护理体会

    胸腰段脊柱骨折常伴有脊髓或神经根损伤,易导致病人不同程度残疾.严密的观察,正确有效的护理,有助于防治各种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降低病后致残率.现将我院1995~2000年收治的86例此类病人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吴婷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自体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治疗60例癌性胸腹水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自体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治疗癌性胸腹水的疗效.方法:用活化的自体TIL注入病人胸腹腔内,并检测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变化.结果:CR 8例,PR 35例,NC17例,总有效率为71.7%,经输注TIL治疗,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一过性寒战、发热、轻度恶心、呕吐.结论:TIL对晚期恶性胸腹水患者是一安全、有效的免疫治疗方法.

    作者:宁四海;李桂生;杨春旭;戴盛明;李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脑损伤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39例的临床观察

    创伤引起全身反应倍受关注,近年有提出了创伤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这一概念.笔者回顾分析近年资料完整的脑损伤共39例,探讨基层医院脑损伤患者发生SIRS的临床意义.

    作者:卓蕴雄;罗慈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成熟障碍型急性粒细胞缺乏症八例的形态学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8例成熟障碍型急性粒细胞缺乏症(LD)形态学分析,以探讨其临床诊断.方法:收集完整的临床资料,参照<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起病情况,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小于0.5×109/L者,符合LD诊断.结果:8例中原始粒细胞体增高不突出,高为6%,且形态规则,无异形性改变,早幼粒细胞一般增高明显,可与异常早幼粒细胞鉴别.结论:临床上有药物、毒物、放射线接触史、无出血倾向;白细胞显著减少,中性粒细胞极度低下;细胞形态规则,无异形性和畸形恶性倾向,大多伴有毒性颗粒,可诊断为LD.

    作者:林筱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家族性无汗无痛症一例报告

    病例摘要患儿,男,31天.因发热30天入院.患儿自出生后第2天起无明诱因发热,多在夜间热,体温可达40℃,无寒战、抽搐、喘息,用退热药后热退而复升.热退时无汗,精神如常,曾在当地医院治疗13天,效果不佳来院.

    作者:孙兰芳;刘燕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宫内妊娠合并右输卵管妊娠流产一例

    患者许某,34岁,住院号265377.孕3产1存1,1994年足月顺产1男婴,1995年行人工流产术1次,2000年9月23日药物流产1次.因停经2月,不规则阴道流血伴腹痛16天于2000年12月6日下午5时入院.

    作者:凌慧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34例的体会

    我院自1996年7月至2000年10月间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以下简称甲亢)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34例,术后发生并发症4例,占10.98%,未见有复发,现总结治疗体会并就并发症的发生、预防分析如下.

    作者:陈国强;杨小平;陆晓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腹腔内灌注化疗的护理体会

    腹腔内灌注化疗是近年来应用较多的一项新技术,是一种区域性化疗,它可使药物以更高的浓度和肿瘤直接接触,使腹腔内的药物浓度高于全身用药数十倍,且每次疗程时间短仅需1天,既保证了疗效,又不对身体其它正常器官和组织造成很大危害,减少了单纯静脉化疗所具有的严重毒副反应.我科自1998年3月以来对16例卵巢癌、宫体癌术后进行腹腔灌注化疗,共46个疗程,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小娥;黄春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进展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症多且病死率高,其治疗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近年来,由于国内外学者对SAP的理论和临床诊断、治疗研究的不断深入,SAP的疗效有了一定的提高.本文追踪近年来SAP治疗的研究,追寻其发展脉络,寻求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案,现就SAP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吴参胜;赵乃昊;农大件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右江医学杂志

右江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