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蕴雄;罗慈伟
目的:报道颏神经撕脱伤的神经吻合一期修复技术,并对该神经的解剖特点及神经吻合的注意事项等进行讨论.方法:应用显微缝合技术对2例颏神经撕脱伤行一期神经吻合.结果:术后10天,病人患侧下唇无麻木感,有肿胀感,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患侧下唇开始有蚁走感直至消失,感觉恢复与健侧基本相同.结论:用显微神经吻合技术一期吻合颏神经,可使其感觉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善泉;郭德胜;刘海文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甲状腺手术切口位于暴露部位,影响美观,国内在切口缝合上采用方法较多.本院自1995~1999年间采用改良可拆线皮内缝合法应用于甲状腺手术33例并与皮内缝合法28例进行比较,现就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林建荣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自体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治疗癌性胸腹水的疗效.方法:用活化的自体TIL注入病人胸腹腔内,并检测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变化.结果:CR 8例,PR 35例,NC17例,总有效率为71.7%,经输注TIL治疗,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一过性寒战、发热、轻度恶心、呕吐.结论:TIL对晚期恶性胸腹水患者是一安全、有效的免疫治疗方法.
作者:宁四海;李桂生;杨春旭;戴盛明;李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诱发缺血性及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高血压病史、心脏病史出现频度较高(P<0.05),血糖、胆固醇水平较高(P<0.01);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情绪过激及饮酒两种诱因的频度较高(P<0.05或<0.01),舒张压均值较高(P<0.01),血白细胞总数增高的频度较高(P<0.01).结论:高血压病史、心脏病病史、高血糖、高胆固醇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饮酒、情绪过激、舒张压增高、白细胞总数增高是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借此有助于两种脑卒中的鉴别.
作者:杨芳;李继英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注射胶原酶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21例患者采用上海医学工业研究院研制的注射用胶原酶,经骶裂孔硬膜外囊前间隙置管注射至突出的髓核旁,观察其疗效,并分别于注射后1个月、2个月、6个月按Watts氏髓核溶解术评定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注射后1~2月总优良率达85.71%.结论:胶原酶可使突出的椎间盘髓核组织溶解,从而消除了神经根的压迫因素,解除或减轻了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杨光生;黄日路;陆明英;黄华武;梁礼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蚕豆病是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陷患者进食蚕豆及其制品后所致的急性溶血性贫血.该病起病急骤,病情凶险.一旦发病,多数患儿贫血严重,黄疸显著,伴有血红蛋白尿.重症患者并发酸中毒及氮质潴留,严重者可出现休克和急性肾功能衰竭,如不及时抢救,常危及生命.
作者:甘廷先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手指末梢血与静脉血的血细胞检查结果是否存在差异是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本文对150例门诊患者的手指末梢血与静脉血12项血细胞参数与静脉血进行比较并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林祖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近年来,异位妊娠的发生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国外的发生率较过去增加2~3倍,美国1970年的发生率以活率计算为4.8%,而1983年增加到19.2%.近年来,由于诊疗技术提高,输卵管妊娠患者保留患侧输卵管的治疗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作者:黄倩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钝性肝损伤非手术治疗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经B超或CT检查证实后,采取绝对卧床休息;快速补充血容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腹部情况,了解肝损伤的动态变化;正确使用止血药物,预防应用抗生素及对症处理.结果:49例经采取上述治疗措施无一死亡病例,其中出现各种并发症的9例也得到有效的治疗.结论:认为部分肝损伤病人采用合理的非手术治疗是切实可行的,不仅减少病人痛苦和经济负担,而且避免了非治疗性探查.
作者:朱月清;王源荣;洪亮 刊期: 2001年第01期
遗传性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G-6-PD缺陷)在我国四川、广东、广西、福建等省区分布较广,发病率高,患者合并各种疾病引起发热时使用退热剂受限制,且效果不佳;本院自1998年6月至2000年9月对21例G-6-PD缺陷患儿发热时使用复方锌布颗粒进行退热治疗,并对该药是否诱发溶血及其疗效进行观察、随访,现报告如下:
作者:凌俊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我院自1996年7月至2000年10月间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以下简称甲亢)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34例,术后发生并发症4例,占10.98%,未见有复发,现总结治疗体会并就并发症的发生、预防分析如下.
作者:陈国强;杨小平;陆晓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同种异体肾移植由于遗传免疫因素影响,移植肾排斥反应不可避免,但同一供体分别移植于两受体,先后出现排斥反应致移植手术失败较为少见.我院遇到1例,供体为男性尸肾,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屹;何以权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甲氰脒胍(CMD)属抗组胺药物,于1975年应用于临床.其对组胺H2受体,竞争性拮抗组胺或其它病理性因素引起的胃酸分泌作用,并可通过血脑屏障及胎盘屏障,在胃壁细胞含量较多.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和其它病理性胃酸分泌过多症.在近些年来的临床实践中,发现CMD的用途不仅局限于治疗消化性溃疡和制酸,尚有调节免疫、抗病毒、甚至抗癌等功能,尤其在抗病毒方面更为突出,有作者认为其有广谱抗病毒作用.现就CMD典型的新用途介绍如下.
作者:谭保林;黄秀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主要是指生后20天至3个月的婴儿因维生素K缺乏所致的出血.本病起病急骤,病势凶险,严重出血,贫血,神经精神症状明显和凝血机制障碍.尤其是颅内出血的患儿,病死率及致残率高.我科1997年至1999年共收治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19例,经过精心护理,治愈率达84%,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农端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胃肠道非何杰金淋巴瘤的认识和诊治水平,减少误诊.方法:对我院1979~1999年收治的经外科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原发性胃肠道非何杰金淋巴瘤7例误诊病例,结合文献复习,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经手术、放疗或化疗联合治疗,随访1~20年,其中因肿瘤复发死亡5例,缓解1例,治愈1例.结论:如能认真分析误诊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则能减少误诊误治,多数病例靠术后病理检查诊断.手术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辅以放疗或化疗,预后较好.
作者:代学平;高风莹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引起腰腿痛的主要原因(1).往往会误诊为坐骨神经痛,现经高科技CT检查,一般可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中以腰4~5至骶1间隙发病率高,占90%~96%,多个椎间隙同时发病者占5%~25%左右.其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经非手术治疗无效或多次反复发作者,可采用手术治疗.下面就我院1999年~2000年6月收治的1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术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黄彩球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原发性肝癌(HCC)易引起血管栓塞、全身多处转移,但引起右心腔内转移的报告国内外较少.现将在原发性肝癌后出现心脏症状、体征.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右心腔转移瘤3例,报告如下.
作者:张海福;李亚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小板PLT、MPV、PDW值变化与微血管病变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用仪器测定113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PLT、MPV、PDW值.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血小板MPV、PDW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血小板MPV、PDW值增大是血栓形成前的一个标志.
作者:黄瑞勇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原梗死灶出血54例,大面积梗死或多发性梗死者48例.脑梗死发病第2周发生出血50例,发生出血后原有症状加重.脑CT分为四型:(1)出血性梗死Ⅰ型(19例);(2)出血性梗死Ⅱ型(28例);(3)脑实质血肿Ⅰ型(10例);(4)脑实质血肿Ⅱ型(9例).结论:出血性脑梗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并发症,需动态观察CT,及时确诊及治疗方可改善预后.
作者:扈林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联合使用肾剂量多巴胺、大剂量速尿、酚妥拉明联合治疗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儿血尿素氮(或血清肌酐)恢复至正常值时间,尿蛋白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两组血尿素氮恢复至正常时间,尿蛋白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分别为10±4(日)与13±4(日),13±5(日)与17±5(日),20±7(日)与25±8(日);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2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多巴胺、速尿、酚妥拉明联合治疗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效果满意.
作者:陆日舰 刊期: 200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