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梅
总结20例小儿重症病毒性脑膜炎的护理经过,指出在综合治疗的前提下,及早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控制并发症的发生,避免脑部受到继发性损害,对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玉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我院自1996年7月至2000年10月间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以下简称甲亢)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34例,术后发生并发症4例,占10.98%,未见有复发,现总结治疗体会并就并发症的发生、预防分析如下.
作者:陈国强;杨小平;陆晓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报道高血压脑出血匙孔锥颅置管引流吸除血肿49例的疗效.方法:选择血肿面积大平面,计算穿刺深度,避开大血管或重要功能区,确定钻孔位置,局麻后用匙孔大骨锥经皮锥颅插管引流.结果:按日常生活能力恢复Ⅰ~Ⅳ级43例(87.8%),疗效满意.结论:术式操作简单,对脑组织创伤轻微,时间短,反应轻,术后恢复良好.
作者:钟三宝;黎德国;周云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引起腰腿痛的主要原因(1).往往会误诊为坐骨神经痛,现经高科技CT检查,一般可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中以腰4~5至骶1间隙发病率高,占90%~96%,多个椎间隙同时发病者占5%~25%左右.其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经非手术治疗无效或多次反复发作者,可采用手术治疗.下面就我院1999年~2000年6月收治的1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术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黄彩球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报道颏神经撕脱伤的神经吻合一期修复技术,并对该神经的解剖特点及神经吻合的注意事项等进行讨论.方法:应用显微缝合技术对2例颏神经撕脱伤行一期神经吻合.结果:术后10天,病人患侧下唇无麻木感,有肿胀感,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患侧下唇开始有蚁走感直至消失,感觉恢复与健侧基本相同.结论:用显微神经吻合技术一期吻合颏神经,可使其感觉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善泉;郭德胜;刘海文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分析8例成熟障碍型急性粒细胞缺乏症(LD)形态学分析,以探讨其临床诊断.方法:收集完整的临床资料,参照<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起病情况,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小于0.5×109/L者,符合LD诊断.结果:8例中原始粒细胞体增高不突出,高为6%,且形态规则,无异形性改变,早幼粒细胞一般增高明显,可与异常早幼粒细胞鉴别.结论:临床上有药物、毒物、放射线接触史、无出血倾向;白细胞显著减少,中性粒细胞极度低下;细胞形态规则,无异形性和畸形恶性倾向,大多伴有毒性颗粒,可诊断为LD.
作者:林筱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原梗死灶出血54例,大面积梗死或多发性梗死者48例.脑梗死发病第2周发生出血50例,发生出血后原有症状加重.脑CT分为四型:(1)出血性梗死Ⅰ型(19例);(2)出血性梗死Ⅱ型(28例);(3)脑实质血肿Ⅰ型(10例);(4)脑实质血肿Ⅱ型(9例).结论:出血性脑梗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并发症,需动态观察CT,及时确诊及治疗方可改善预后.
作者:扈林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创伤引起全身反应倍受关注,近年有提出了创伤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这一概念.笔者回顾分析近年资料完整的脑损伤共39例,探讨基层医院脑损伤患者发生SIRS的临床意义.
作者:卓蕴雄;罗慈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索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急诊室抢救水平的措施.方法:回顾287例重型颅脑损伤急诊室抢救的方法及效果,分析主要抢救措施的作用.结果:287例中GCS 3~5分122例,6~8分165例;心跳呼吸停止16例救活良好1例,低氧血症183例纠正160例,休克22例复苏18例,脑疝104例缓解56例;急诊室死亡31例(10.80%);伤后1个月判定,良好156例(54.35%),恢复差47例(16.38%),死亡84例(29.27%).结论:急诊室改进急诊程序,对低氧血症、休克、脑疝等采取相应抢救,能为重型颅脑损伤创造有利的后续治疗而改善其预后.
作者:肖云浪;罗伟健;郑东洪;韦善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进行鼻腔局部特异脱敏治疗前后,鼻腔分泌物中sIgA的变化.方法:分别采集病人鼻腔分泌物和血清标本,采用快速率比浊法测定血清IgA和鼻腔分泌物中的sIgA,并观察其变化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前sIgA值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而血清IgA值略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结论:测定鼻腔分泌物中的sIgA可有效观察脱敏治疗的疗效.
作者:张芸;文怡;祁沁红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甲氰脒胍(CMD)属抗组胺药物,于1975年应用于临床.其对组胺H2受体,竞争性拮抗组胺或其它病理性因素引起的胃酸分泌作用,并可通过血脑屏障及胎盘屏障,在胃壁细胞含量较多.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和其它病理性胃酸分泌过多症.在近些年来的临床实践中,发现CMD的用途不仅局限于治疗消化性溃疡和制酸,尚有调节免疫、抗病毒、甚至抗癌等功能,尤其在抗病毒方面更为突出,有作者认为其有广谱抗病毒作用.现就CMD典型的新用途介绍如下.
作者:谭保林;黄秀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中毒性心肌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法将70例中毒性心肌损害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6例,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对照组34例内服复方丹参片,连续给药4周.结果:两组对临床症状消失分别为91.7%与70.6%,心电图改善为69.40%与47.1%,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给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后心肌酶谱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且其改善程度、时间明显优于复方丹参片(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中毒性心肌损害疗效确切,优于复方丹参片,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龚庆丰;毛振元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对高血压病的诊断价值.方法:设两组观察分析,早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定不同切变率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及血沉.结果:高血压病组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纤维蛋白原均高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了解血液的流动性及其在各种病理条件下的变化规律,对诊断、防治血液粘度异常的疾病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巧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索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安全有效的治疗新途径.方法:经尿流改道和充分术前准备后,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TUVP)治疗.结果:均能安全有效的解除前列腺尿道的梗阻,排尿功能均恢复良好.结论:TUVP损伤小,安全性高,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尤其适用于有严重并发症的高危患者的治疗.
作者:林芝;谢昌林;李成山;潘正故;黎承杨;韦艳梅;韦永鲜;覃丽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腹腔内灌注化疗是近年来应用较多的一项新技术,是一种区域性化疗,它可使药物以更高的浓度和肿瘤直接接触,使腹腔内的药物浓度高于全身用药数十倍,且每次疗程时间短仅需1天,既保证了疗效,又不对身体其它正常器官和组织造成很大危害,减少了单纯静脉化疗所具有的严重毒副反应.我科自1998年3月以来对16例卵巢癌、宫体癌术后进行腹腔灌注化疗,共46个疗程,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小娥;黄春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为探讨急性白血病化疗前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变化.方法:用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SAP法对31例急性白血病初诊化疗前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结果:CD3+、CD4+、细胞减少,CD4+/CD8+降低,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异常、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是白血病发生发展的原因之一,是白血病患者易发生感染、贫血的重要因素.
作者:罗忠叁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报道缺铁性贫血34例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方法:铁蛋白定量检测用ELISA方法;骨髓细胞外铁用普鲁士蓝染色法,镜检其可染铁的含量;骨髓涂片铁染色后,镜检幼红细胞内蓝色铁小粒及其含量.结果:骨髓象幼红细胞轻、中度增生,中晚幼红比例增多,细胞体积较小,核染色质致密,胞浆量少,血红蛋白形成差,边缘不整齐.结论:认为上述检测结果是诊断缺铁性贫血可靠的指标.
作者:吴香敏;孙树同;袁忠林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了解辖区内常住人口及外来暂住人口孕产妇死亡状况.方法:分析造成孕产妇死亡的各种因素,并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结果:40070例孕产妇中,其中同期活产数40044例孕产妇死亡26例,孕产妇死亡率为64.88/10万.其中常住人口孕产妇死亡率12.02/10万,外来人口孕产妇死亡率78.72/10万.结论: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顺位依次为产后出血、羊水栓塞、妊高征、妊娠合并心脏病、产褥感染等.
作者:温瑞英;郭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中晚期肝癌恶心呕吐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的佳方法.方法:根据病因分类:第一类因化疗及癌块压迫所致恶心呕吐的病人,随机将其分成A、B、C、D四组,分别予胃复安、胃复安+地塞米松、枢复宁、枢复宁+胃复安+地塞米松等治疗.第二类因电解质紊乱为主所致恶心呕吐病人,止吐同时予调整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治疗.第三类因合并消化性溃疡或胃肠炎等所致恶心呕吐病人,予保护胃粘膜、制酸、抗感染等治疗.结果:第一类病人中,A、B、C、D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0.0%、72.7%、89.1%、94.3%,第二类病人治疗有效率为89.5%,第三类病人治疗有效率为100%.结论:枢复宁是一种强效止吐药,若联合胃复安、地塞米松使用,可提高疗效,减轻不良反应;对单纯止吐治疗效果不显著,应积极寻找病因,对症处理,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黄蓉蓉;倪志权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后尿道结石并急性尿潴留的急诊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的治疗方法.方法:先以液体加压灌注法将结石推压入膀胱后,放置Foley导尿管解除尿潴留,然后在膀胱内注入150ml左右液体以利于定位及增强碎石效果,并即行ESWL治疗.结果:本组病例均一次性碎石成功,即刻解除尿潴留症状,拔管后即刻排石,结石排净率100%,未发生任何严重并发症.结论:后尿道结石并急性尿潴留患者采用急诊ESWL治疗,创伤小,即治即愈,有条件的单位有推广价值.
作者:黄色兰;林玉莲;江秀梅 刊期: 200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