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误食生蓖麻子致群体中毒的抢救与治疗体会

李文国;叶德志;农玉娥;曾敏玲

关键词:生蓖麻子, 群体中毒, 抢救, 体会
摘要:通过对64例误食生蓖麻子致群体中毒的抢救,全部病例治愈.总结认为,及时组织采取综合措施彻底清除胃肠内的毒物,应用药物解毒和促进毒物排泄,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尽早保护肾、肝、心、脑等重要脏器功能,加强对各个环节的护理,是抢救获得成功的关键.
右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甲氰脒胍的临床新用途

    甲氰脒胍(CMD)属抗组胺药物,于1975年应用于临床.其对组胺H2受体,竞争性拮抗组胺或其它病理性因素引起的胃酸分泌作用,并可通过血脑屏障及胎盘屏障,在胃壁细胞含量较多.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和其它病理性胃酸分泌过多症.在近些年来的临床实践中,发现CMD的用途不仅局限于治疗消化性溃疡和制酸,尚有调节免疫、抗病毒、甚至抗癌等功能,尤其在抗病毒方面更为突出,有作者认为其有广谱抗病毒作用.现就CMD典型的新用途介绍如下.

    作者:谭保林;黄秀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卡托普利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28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卡托普利治疗肺源性心脏病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托普利片12.5mg~25mg,每天3次;对照组同样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酚妥拉明10mg加入5%葡萄糖250ml静滴,每日1次,3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卡托普利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有良好疗效.

    作者:甘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150例末梢血与静脉血12项血液参数结果报告

    手指末梢血与静脉血的血细胞检查结果是否存在差异是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本文对150例门诊患者的手指末梢血与静脉血12项血细胞参数与静脉血进行比较并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林祖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降低消化性溃疡复发的临床探讨

    目的:观察单用雷尼替丁抗酸治疗与合用果胶铋、阿莫西林、甲硝唑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对消化性溃疡(PU)的近期疗效.方法:将56例PU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9例,给予雷尼替丁150mg,每日2次,疗程4周,同时加用果胶铋100mg,每日3次,阿莫西林500mg,每日2次,甲硝唑400mg,每日2次,连用2周;对照组27例,单用雷尼替丁150mg,每日2次,疗程4周.观察对比两组近期愈合率及1年复发率情况.结果:治疗组近期愈合率为86.21%,对照组为77.78%,两组间比较无差异;治疗组1年复发率为19.23%,对照组为66.67%,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采用根除HP疗法可显著降低溃疡病复发率.

    作者:黄桂荣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宫内妊娠合并右输卵管妊娠流产一例

    患者许某,34岁,住院号265377.孕3产1存1,1994年足月顺产1男婴,1995年行人工流产术1次,2000年9月23日药物流产1次.因停经2月,不规则阴道流血伴腹痛16天于2000年12月6日下午5时入院.

    作者:凌慧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乡镇公共餐具集中式消毒的卫生管理与效果

    餐具作为人们用以进食的一种器具,同时也是肠道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和流行的潜在媒介.因此,如何保证公共餐具的卫生质量,预防病从口入便成为餐具卫生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1997年5月始,田东县思林镇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管理条例>,对街上32家的饮食摊店的公共餐具及镇中心小学统一早餐的食具进行集中式消毒方式.

    作者:黄广利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原发性肝癌心腔内转移三例分析

    原发性肝癌(HCC)易引起血管栓塞、全身多处转移,但引起右心腔内转移的报告国内外较少.现将在原发性肝癌后出现心脏症状、体征.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右心腔转移瘤3例,报告如下.

    作者:张海福;李亚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改良可拆线皮内缝合法在甲状腺艺术中的应用

    甲状腺手术切口位于暴露部位,影响美观,国内在切口缝合上采用方法较多.本院自1995~1999年间采用改良可拆线皮内缝合法应用于甲状腺手术33例并与皮内缝合法28例进行比较,现就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林建荣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出血性脑梗死7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原梗死灶出血54例,大面积梗死或多发性梗死者48例.脑梗死发病第2周发生出血50例,发生出血后原有症状加重.脑CT分为四型:(1)出血性梗死Ⅰ型(19例);(2)出血性梗死Ⅱ型(28例);(3)脑实质血肿Ⅰ型(10例);(4)脑实质血肿Ⅱ型(9例).结论:出血性脑梗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并发症,需动态观察CT,及时确诊及治疗方可改善预后.

    作者:扈林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妊娠晚期出血的观察与护理

    妊娠晚期出血,占整个分娩的3%~5%,属产科急症,如处理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则危及母儿生命.引起妊娠晚期出血的原因很多,常见且对母儿影响大的是前置胎盘和胎盘早期剥离.我科自1997年元月至2000年元月共收治妊娠晚期出血病人37例,由于抢救及时,护理得当,无一例死亡,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黄海燕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48例小儿蚕豆病的观察和护理

    蚕豆病是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陷患者进食蚕豆及其制品后所致的急性溶血性贫血.该病起病急骤,病情凶险.一旦发病,多数患儿贫血严重,黄疸显著,伴有血红蛋白尿.重症患者并发酸中毒及氮质潴留,严重者可出现休克和急性肾功能衰竭,如不及时抢救,常危及生命.

    作者:甘廷先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多巴胺、速尿、酚妥拉明治疗链球菌感染后肾炎并急性肾功能衰竭

    目的:观察联合使用肾剂量多巴胺、大剂量速尿、酚妥拉明联合治疗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儿血尿素氮(或血清肌酐)恢复至正常值时间,尿蛋白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两组血尿素氮恢复至正常时间,尿蛋白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分别为10±4(日)与13±4(日),13±5(日)与17±5(日),20±7(日)与25±8(日);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2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多巴胺、速尿、酚妥拉明联合治疗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效果满意.

    作者:陆日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20例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观察与护理

    总结20例小儿重症病毒性脑膜炎的护理经过,指出在综合治疗的前提下,及早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控制并发症的发生,避免脑部受到继发性损害,对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玉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静脉留置针在院前急救的应用

    静脉穿刺是临床上应用广泛的一项技术操作,特别是在抢救重危病人时要求护士以准确和快的速度来完操作,保证抢救过程中静脉通畅使其能快速补充液体及给药,而传统的静脉直接穿刺针则往往难以满足此要求.

    作者:农洪涛;黄辉翠;梁卫娟;刘素娟;李蔓玲;覃鸣;兰小燕;邓爱春;黄爱珍;韦燕飞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百色地区1999/2000年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情况评价

    百色地区1999/2000年强化免疫中,二轮分别接种151461名和155927名儿童,接种率分别为97.10%和97.20%,应种、实种儿童第二轮比第一轮有所增加,1999/2000年和1998/1999年两轮强化免疫相比,1998年出生儿童服苗增效为正值,1997、1996年出生儿童服苗增效均为负值,0剂次免疫儿童集中在<1岁儿童,服苗情况抽查结果表明,第一轮服苗率为96.06%,第二轮为96.55%.漏登、漏服应引起足够重视.

    作者:玉文武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脑梗塞致严重吞咽障碍病人胃管的护理体会

    报道脑梗塞致严重吞咽障碍病人胃管的护理.指出插胃管应选择硬度较大无弯曲的一次性硅胶管,管饲膳食为混合奶,其成分可根据病情调整;鼻饲前应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鼻饲速度不宜过快,混合奶温度以35℃为宜;留置胃管后应7天更换一次,末次鼻饲完毕即拔管.同时应加强口腔护理,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吸入性肺炎、窒息等并发症.

    作者:黎曼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利多卡因、刺五加治疗老年颈性眩晕21例

    颈性眩晕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主要由颈椎病引起椎动脉供血不足造成脑干缺血而导致患者自身或外界物体运动性幻觉,或空同位象的自我体会错误,产生临床症状.

    作者:刘德英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青霉素治疗宫颈糜烂临床观察

    慢性宫颈炎(宫颈糜烂)是已婚妇女常见病、多发病,又是宫颈癌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临床上对此病的治疗方法虽多,但效果常不理想.为了寻求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更容易为患者所接受的治疗方法,我院于1995年3月~2000年4月收治了158例宫颈糜烂肥大的患者,采用了青霉素粉剂局部用药法,治疗各型的宫颈糜烂肥大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美芳;陆英莲;周玉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经骶裂孔硬膜囊前间隙置管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附21例报告)

    目的:探讨注射胶原酶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21例患者采用上海医学工业研究院研制的注射用胶原酶,经骶裂孔硬膜外囊前间隙置管注射至突出的髓核旁,观察其疗效,并分别于注射后1个月、2个月、6个月按Watts氏髓核溶解术评定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注射后1~2月总优良率达85.71%.结论:胶原酶可使突出的椎间盘髓核组织溶解,从而消除了神经根的压迫因素,解除或减轻了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杨光生;黄日路;陆明英;黄华武;梁礼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53例紧急经口气管内插管术的配合与护理体会

    紧急经口气管内插管术是抢救急危重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抢救中医护相互配合,为抢救病人赢得时间,是救治成功的关键.我科1998年5月至1999年12月为53例患者紧急施行经口气管内插管术,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黄辉翠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右江医学杂志

右江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