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彩超及CT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李乔

关键词:彩超, TC, 诊断, 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彩超在甲状腺癌(T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46例拟诊为T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简称彩超)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彩超、CT与病理检查结果的符合率及诊断价值差异,观察两种诊断方法的关联性和优势性.结果 彩超诊断敏感度、对乳头状TC及TC分型诊断总符合率均低于CT,对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符合率则高于CT(P<0.05).彩超与CT诊断准确度、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彩超、CT诊断关联性和优势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彩超阳性检出率低于CT(P <0.05).结论 彩超诊断TC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特异度,与CT诊断关联性良好,对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较CT更具优势,且诊断无辐射,重复性好,于TC诊断有重要意义.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口腔医学本科生科研素质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为适应医学发展的需求,培养一批具备科研能力的口腔医学创新型人才,是口腔医学本科教育的重要任务.该文对口腔医学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与探索,结合实际情况自主设计科研训练课程,将科研素质培养植入五年制口腔医学本科培养过程,使学生较早接受科研训练,与临床能力培养相辅相成,培养出一批综合素质能力较强的本科毕业生,为口腔医学本科教育的改革提供一定的依据.

    作者:谢庆条;江献芳;黄旋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路径化健康教育在甲状腺结节患者射频消融术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并分析甲状腺结节患者行路径化健康教育对射频消融术后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70例行甲状腺射频消融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常规组各35人,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疼痛感及健康教育满意度情况.结果 经路径化健康教育后,试验组SA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疼痛感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的健康教育满意度为71.43%,试验组健康教育满意度为91.42%,试验组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对甲状腺射频消融术患者行路径化健康教育,能够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健康教育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作者:龙彩霞;王龙;陈志江;文玉琼;黄碧珠;陈红梅;蓝颖茹;吴燕平;赖水青;邝建;余桂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腔镜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腔镜手术中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方法 选取接受腔镜手术的患者500例,登陆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系统),回顾性调查腔镜手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00例腔镜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者433例(86.60%);主要给药时间为手术当天,手术当天给药360例(83.14%);433例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总共使用抗菌药物475例次,使用药物多的是头孢米诺钠,为57例次,占12.00%;其次是左氧氟沙星、头孢西丁钠等;使用少的是阿米卡星,仅为4例,占0.84%.在药物的选择、联合用药、给药时机方面,合理率较高,分别为90.3%、80.95%、82.22%,但是在术后给药以及术中追加给药的合理率仅为32.08%、55.56%.结论 腔镜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调查分析大体上是合理的,但是仍然存在许多不合理的现象.为了更好地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应加强医务人员自身的专业素养,同时要完善临床指导抗菌药物使用的准则,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

    作者:谢甲年;官东秀;罗北海;李化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社区-家庭双元联动护理干预对PCI患者术后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社区-家庭双元联动护理干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80例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常规服药和定期复诊,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社区-家庭双元联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心理干预效应、生活质量、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再住院率与护理满意度等.结果 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SAS、SDS评分无明显改变(P>0.05).干预前,两组生理领域、环境领域社会间领域及主观感受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四个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再住院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家庭双元联动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术后依从性,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术后康复,值得推广和运用.

    作者:邓秋兰;钟美容;包艳;王强;潘晓日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关节镜辅助下经皮可吸收棒内固定治疗儿童髁间棘撕脱性骨折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关节镜辅助下经皮可吸收棒内固定治疗儿童髁间棘撕脱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接受治疗的儿童髁间棘撕脱性骨折患者26例,按Meyers-McKeever分型:Ⅱ型12例,Ⅲ型14例.均在关节镜辅助下进行骨折端复位,采用可吸收棒固定,采用X线检查随访及Lysholm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 26例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38(28.6±3.8)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7.6±0.7)周.术后半年、末次随访Lysholm评分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辅助下经皮可吸收棒治疗儿童髁间棘撕脱性骨折可获得良好复位,可减少关节僵硬,无需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江勇;梁子聪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及防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1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吻合口瘘的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讨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纳入的139例患者中,发生吻合口瘘12例(8.63%).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年龄、BMI、糖尿病、术前低白蛋白、术前肠梗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术前白蛋白、术前肠梗阻为吻合口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糖尿病、术前白蛋白、术前肠梗阻与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密切相关,应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预防吻合口瘘.

    作者:廖千文;曾庆智;刘裕棠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前的心理状态分析与护理对策

    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和不同需求,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及心理干预对策.方法 选取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65例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自评量表及艾森克个性问卷,对准备做介入手术的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调查评价、分析.结果 本组调查中,65例(100%)患者术中不知道手术过程和如何配合医生;61例患者(93.85%)对手术不了解,怀有恐惧心理;所有患者均担心发生术后并发症,并顾虑手术的效果;18例(27.69%)患者因医疗费用高而产生焦虑情绪;7例(10.77%)患者因术后卧床大小便不习惯而出现焦虑.结论 针对冠心病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实施心理干预和心理护理,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农荣国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加速康复外科在妇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加速康复外科(ERAS)是二十一世纪外科领域的新理念并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2016年国际ERAS协会推荐了ERAS在妇科/妇科肿瘤的应用指南,推进了ERAS在妇科领域的发展.但ERAS在妇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较少,为了让妇科临床护士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ERAS理念,现将ERAS在妇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现状做一综述.

    作者:周甘雨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内镜全层切除术治疗胃固有肌层肿瘤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内镜全层切除术(EFIR)在胃固有肌层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8例经胃镜、微探头超声内镜及腹部CT等检查证实的胃固有肌层来源的肿瘤患者采用内镜下全层切除术(E FTR)进行治疗.结果 28例患者的胃固有肌层肿瘤均经内镜全层切除术得到完整切除,创面均用尼龙绳联合钛夹荷包缝合进行闭合,无中转外科手术病例;肿瘤位于胃底25例,胃体3例;肿瘤直径0.8 ~4.0 cm.术后病理证实胃肠间质瘤(GIST)24例,平滑肌瘤4例.均随访6个月,手术创面愈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EFTR治疗胃固有肌层肿瘤疗效肯定,是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黄家平;何朝晖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针灸推拿治疗老年颈肩腰腿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针灸推拿治疗老年颈肩腰腿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接受诊治的92例老年颈肩腰腿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单纯推拿手法治疗,研究组采用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057,P=0.040).治疗前,两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老年颈肩腰腿痛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冯桂芳;易钊浩;麦国钊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液囊空肠导管在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研究

    营养支持是危重症患者治疗和康复的一项重要措施,对重症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方式在身体模拟生理活动、维持胃肠道的菌群均衡、减少胃肠道的缺血坏死、减低脓毒血症发生率、减少住院费用、住院时间等各方面均明显优于肠外营养方式.重症患者的肠内营养主要通过放置鼻空肠营养管(包括液囊空肠导管)来实现,研究和探索床旁无创放置液囊空肠导管的方法,对提高放置成功率和准确性等方面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卢国浩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不同干预措施预防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研究

    目的 对比分析不同干预措施预防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拟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21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3组,每组70例.A组: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 mL;B组: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托烷司琼2 mg+地塞米松10 mg+氟哌利多2 mg;C组: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托烷司琼2 mg+地塞米松10 mg,手术结束时静脉注射氟哌利多2 mg.观察患者术后24 h内PONV的发生情况.结果 3组患者术后24h内PONV发生率分别为:A组55.7% (39/70)、B组17.1% (12/70)、C组5.7% (4/70).B、C组PONV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1),且PONV的严重程度明显低于A组(P<0.05);C组PONV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托烷司琼2 mg+地塞米松10 mg,且手术结束时静脉注射氟哌利多2 mg能显著降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PONV的发生率.

    作者:饶杰;彭镌宝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综合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患者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对于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胃癌患者,给予院内综合护理及院外延续性护理干预的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03例初次诊断为胃癌,首次接受治疗,且择期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试验组(54人)与对照组(49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常规知识宣教,试验组给予院内综合护理及院外延续性护理干预.两组均在入院及出院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状态,比较两组不良情绪改善情况、临床状态改善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术后排气时间、初次下床时间、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两组SAS、SD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尸<0.05).出院时,两组的SAS及SDS评分较入院时降低(P<0.05),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 (6/54),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4% (1/49),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58,P=0.151).结论 对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胃癌患者实施院内综合护理及院外延续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减少住院时间等,明显提高患者的护理疗效,减轻患者的疾病痛苦,是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院内和院外护理中有效的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苏金玲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胸腔镜与开胸肺叶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胸腔镜与开胸肺叶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7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了腔镜组和开胸组.腔镜组在全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治疗,开胸组患者接受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淋巴结清扫数目及血清IL-6、C反应蛋白及免疫功能指标等情况.结果 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开胸组,切口长度明显小于开胸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多于开胸组(P<0.05).与术前相比,手术后1d、5d两组IL-6、CRP水平都有较为明显的提升,且开胸组明显高于腔镜组;与术后1d相比,两组术后5d的IL-6、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两组IgG、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及CD4+/CD8+水平均明显下降,且开胸组明显低于腔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效果显著,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并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机体免疫功能的快速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韦庆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快速康复的护理进展

    胃癌患者术前通常因消化道受损而表现出程度各异的营养不良状态以及水电解质紊乱.术后则受到持续胃肠减压、禁饮、禁食等措施的影响而处于营养缺乏状态,电解质丢失较为严重.胃癌术后保留部分胃肠功能或胃肠功能基本正常的患者,临床应以肠内营养为首要的营养支持方式.近年来快速康复理念在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相关护理研究较为活跃,对此作一综述,为早期肠内营养护理管理提供参考.

    作者:伍银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开放式后入路完全腹膜外无张力疝修补术在基层医院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在基层医院开展开放式后入路完全腹膜外无张力疝修补术(TEP)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接受开放式后入路TEP术的92例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接受传统无张力疝修补术,且一般资料与观察组均衡可比的55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随访6~24个月,观察复发等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过程均顺利.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24个月均无睾丸萎缩、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无疝复发.结论 开放式后入路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操作简便等优点,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李培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医护人员下肢静脉曲张的调查分析

    目的 通过“互联网+”职业健康的新模式,对院内医护人员发生下肢静脉曲张的高危人群进行基线调查.方法 组建专题研究小组,讨论工作方案,设置问卷内容,线上完成对临床护士、手术科室医生数据采集,统计数据并分析.结果 完成院内681份问卷的有效采集,其中护士618人,医生63人;女性626人,男性55人;下肢静脉曲张症状发生率为77.83%(530人),其中护士是发生下肢静脉曲张的高危人群的主体(X2=14.670,P<0.05).结论 利用问卷星作为基线调查工具,可快速调研医护人员下肢静脉曲张防护及发病率状况.临床护士仍是下肢静脉曲张的高发人群,发病率水平较高,且自身防护和治疗的干预均处于较低水平.

    作者:莫丽平;李建民;汪莉;农幸明;黄婷;罗倩;宾玉兰;卢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的特点及治疗现状

    孟氏骨折是一种严重的肘部复合性损伤,由于漏诊误诊或治疗不及时容易导致儿童孟氏骨折发展成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如治疗不当会失去一期复位的机会,进而造成肘关节屈曲功能和前臂旋转功能障碍及骨折畸形愈合,随着年龄增长、其症状不断加重,不仅治疗困难,而且预后不佳,对患者正常肢体发育和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需要及时、有效的治疗.本文就近年来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的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杨宏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NKX2.5基因突变与广西壮族人群先天性房间隔缺损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NKX 2.5基因突变与广西壮族人群先天性心脏病(CHD)房间隔缺损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DNA测序技术,对30例广西壮族CHD房间隔缺损患者(CHD组)以及30例非CHD患者(对照组)的NKX 2.5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和侧翼序列进行突变检测,并对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分析单个位点的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与CHD房间隔缺损的关系.结果 所有CHD房间隔缺损患者NKX 2.5基因均未发现突变,而在基因第二外显子区域发现1个SNP位点,位于上游606位碱基c.606G >C,属于同义突变.两组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KX 2.5基因突变与广西壮族CHD房间隔缺损患者之间无明显相关性,该基因上的606G>C的SNP与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简永远;许展毓;冯旭;郑宝石;覃家锦;谢晓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Angiopoietin-2浓度的变化及相关性分析

    目的 通过观察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清血管生成素-2(Ang-2)与BNP浓度、左室射血分数之间的关系,探讨Ang-2在心衰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冠脉造影无异常且心脏彩超证实为扩张型心肌病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6例为心衰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群16例为对照组.收集两组临床化验资料及心脏彩超检查结果,检测血清标本Ang-2、BNP水平.结果 两组年龄、性别、体重、身高、血压、血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衰组BNP水平高于对照组,射血分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衰组血清Ang-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衰组患者血清Ang-2水平与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呈正相关关系(r=0.281,P=0.026),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呈正相关(r=0.256,P=0.003),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关系(r=-0.280,P=0.030),与血清BNP浓度呈正相关关系(r=0.194,P =0.028).结论 随着心功能下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Ang-2的表达浓度明显增加,提示Ang-2和慢性心衰关系密切,可能为预防和治疗心衰提供新的方法与思路.

    作者:龙曼云;桂春 刊期: 2018年第04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