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
目的 探讨高龄多发肋骨骨折患者行切开纯钛肋骨爪内固定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66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非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纯钛肋骨爪内固定术治疗.结果 观察组ICU监护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胸壁稳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纯钛肋骨爪内固定术治疗高龄多发肋骨骨折患者疗效显著,能够显著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等,提高胸壁稳定率.
作者:高文常;吴妮芳;覃凤州;王斌;覃家武 刊期: 2018年第04期
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到了一定的阶段会并发多种并发症,严重地威胁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运动疗法在糖尿病的防治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在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方面,运动疗法也与其他治疗方法一起应用于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并取得较好的效果.本文将运动疗法对糖尿病并发症治疗作用的状况进行梳理详述,可为临床运动处方的制订和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陈莹;陈青云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自由体位联合硬膜外腔镇痛在自然分娩中的综合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有阴道试产条件初产妇160例,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A、B组两组,每组80例.A组采用自由体位联合硬膜外镇痛分娩,B组采用自由体位分娩.观察两组产妇产程时间、疼痛等级评分、剖宫产率、产后出血量、会阴侧切率、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 A组的第一、第二产程、总产程均短于B组,疼痛等级评分远优于B组,会阴侧切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产程、剖宫产率、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初产顺产产妇实施自由体位联合硬膜外腔分娩镇痛的综合应用效果相对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开娟;许尹丽;文蓉;辛衍健;陈思成 刊期: 2018年第04期
自1868年德国学者Kussmaul完成世界上第一例硬式内镜检查至今,内镜技术迅猛发展,不断完善革新,经历了硬式内镜、半可曲式内镜、纤维内镜、电子内镜等几代内镜装备的变革,使得内镜的诊断作用获得了巨大的提升.而内镜下治疗技术的出现,则使消化内镜的应用产生了革命性突破.
作者:刘冰熔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提高封管热合机在血液成分制备中的工作效率.方法 对封管热合机的操作方案、使用方法进行优化改良和观察对比.结果 改良后所需热合时间为20分21秒,较常规方法的热合时间39分42秒减少.结论 改良的封管热合方法工作效率高,比常规热合方法更省时,使作业环境较整洁有序,对降低生产和管理成本以及预防与减少差错有益.
作者:禹亚丽;杨雪;刘易娟;刘丽娟;李聚林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区域性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76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腮腺浅叶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区域性切除术治疗,并对两组手术指标、治疗效果、神经损伤程度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解剖面部神经支数均明显短于(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损伤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区凹陷明显、Frey综合征、涎瘘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耳周麻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应用区域性切除术治疗,具有创伤较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宜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趣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麦默通(MMT)治疗乳腺良性肿块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10例MMT治疗乳腺良性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访6个月间的预后状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 =286)和预后不良组(n=24).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围术期情况,使用logistics回归分析MMT治疗乳腺良性肿块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①多发肿块者、肿块边界不清晰者、肿块大直径>2 cm者、血肿形成者、术后瘀斑形成者的MMT治疗后预后不良率更高(P<0.05);②经logistics回归分析:肿块数量多发、肿块边界不清、肿块大直径>2 cm及血肿形成是MMT治疗乳腺良性肿块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肿块数量、肿块边界、肿块大直径及血肿形成是MMT治疗乳腺良性肿块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用MMT治疗乳腺良性肿块时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作者:邹云东;刁秀莲;陈宝洁;刘祥彦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腔内修补术联合股-股动脉转流“杂交”技术治疗特殊腹髂主动脉病变的疗效.方法 对3例特殊腹髂主动脉病变患者采取了腔内修补联合股-股动脉转流“杂交”技术治疗,术后观察主动脉内瘘、股-股动脉转流人工血管通畅性以及下肢供血情况.结果 围术期均无死亡,术后1、3、6个月均复查腹主动脉CTA,第1例腹主动脉Ⅱ型内瘘仍存在,但无明显进展表现;第2例、第3例无内瘘形成.3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6~ 28个月,在随访过程中旁路人工血管均畅通,均未出现吻合口狭窄、下肢缺血症状.结论 对于某些特殊的腹髂主动脉病变,采取腔内修补联合股-股动脉转流“杂交”技术治疗是可行、安全、有效的,但其远期疗效仍需长期随访.
作者:陈文;叶仕高;张迎春;石俊杰;刘永春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调查分析腔镜手术中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方法 选取接受腔镜手术的患者500例,登陆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系统),回顾性调查腔镜手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00例腔镜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者433例(86.60%);主要给药时间为手术当天,手术当天给药360例(83.14%);433例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总共使用抗菌药物475例次,使用药物多的是头孢米诺钠,为57例次,占12.00%;其次是左氧氟沙星、头孢西丁钠等;使用少的是阿米卡星,仅为4例,占0.84%.在药物的选择、联合用药、给药时机方面,合理率较高,分别为90.3%、80.95%、82.22%,但是在术后给药以及术中追加给药的合理率仅为32.08%、55.56%.结论 腔镜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调查分析大体上是合理的,但是仍然存在许多不合理的现象.为了更好地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应加强医务人员自身的专业素养,同时要完善临床指导抗菌药物使用的准则,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
作者:谢甲年;官东秀;罗北海;李化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针灸推拿治疗老年颈肩腰腿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接受诊治的92例老年颈肩腰腿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单纯推拿手法治疗,研究组采用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057,P=0.040).治疗前,两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老年颈肩腰腿痛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冯桂芳;易钊浩;麦国钊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尿毒症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行甲状旁腺全切术围术期护理的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36例尿毒症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行甲状旁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经甲状旁腺全切后,iPTH、Ca、P浓度明显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情况:①低血钙:本组患者发生低钙血症5例,血钙浓度为1.45 ~ 1.9 mmol/L,给予持续补钙及严密监测血钙后,血钙恢复正常.患者无口麻及手足抽搐症状发生,有1例发生较严重的钙剂外渗,经更换穿刺血管、局部封闭、硫酸镁湿敷、红外线照射等处理后治愈.②感染:本组有3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恢复.③高血钾症:本组患者术后有4例发生高钾血症,血钾6.13 ~7.31 mmol/L,经透析治疗,血钾降至正常.④瘙痒及骨痛:术后1~3d,患者皮肤瘙痒及骨痛症状明显好转.1例患者术后2个月因腹主动脉瘤治疗无效死亡.结论 围术期精心护理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农梅;石宏斌;廖兵;龚秋萍;潘圆圆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主要由下肢血管神经病变、血糖控制不良、局部感染和动态足底压力异常增高所致.糖尿病足的发病率、致残率及致死率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是一类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对糖尿病高危足患者实施有效的预防措施,能使糖尿病足的发病率减少,相应的护理措施也可使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作者:农月稠 刊期: 2018年第04期
感染性骨不连的治疗是骨科棘手的难题之一,目前治疗方法很多,尚无统一的手术治疗方法.每种技术各有优缺点,但不管是何种治疗手段都是围绕着如何控制骨感染及治疗骨缺损骨不连的问题.随着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多种方法的联合应用,给感染性骨不连治疗带来了新的观点及视野.
作者:王斌;刁开彩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调查防城港市白内障患者对白内障的认知情况,为白内障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方法 选择住院治疗的白内障患者210例为调查对象,通过参考文献知识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白内障相关医学知识认知;决定白内障手术允许条件等.结果 共发放21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10份.白内障认知情况:患白内障意识存在者129例(61.4%);相信并一直使用药物治疗者41例(19.5%);有白内障可以治疗意识(就诊意识)121例(57.6%),以往由于其他眼病影响就诊9例(4.3%).手术条件调查情况:个人因素方面影响白内障手术137例(65.2%);认为白内障未熟不可手术83例(39.5%);不知道白内障可以手术治疗19例(9.0%);认盲论(盲了无所谓)12例(5.7%);他人手术的影响(对手术缺乏信心)11例(5.2%);认为年迈不愿手术12例(5.7%).外部条件影响手术73例(34.8%),主要为:家属因素决定21例(10.0%);由医生决定手术23例(11.0%);经济因素18例(8.6%);认为不是手术时机11例(5.2%).知道本市可开展白内障手术151例(71.9%).结论 本组调查对象对白内障知识知晓度较差,应加强白内障知识的健康宣教,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和政府基层组织应积极参与,扩大复明手术范围,使人人享有“看得见”的权利,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谢涛;苏明;石德富;范明纯;庞全晶;梁文秀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观察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清血管生成素-2(Ang-2)与BNP浓度、左室射血分数之间的关系,探讨Ang-2在心衰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冠脉造影无异常且心脏彩超证实为扩张型心肌病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6例为心衰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群16例为对照组.收集两组临床化验资料及心脏彩超检查结果,检测血清标本Ang-2、BNP水平.结果 两组年龄、性别、体重、身高、血压、血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衰组BNP水平高于对照组,射血分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衰组血清Ang-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衰组患者血清Ang-2水平与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呈正相关关系(r=0.281,P=0.026),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呈正相关(r=0.256,P=0.003),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关系(r=-0.280,P=0.030),与血清BNP浓度呈正相关关系(r=0.194,P =0.028).结论 随着心功能下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Ang-2的表达浓度明显增加,提示Ang-2和慢性心衰关系密切,可能为预防和治疗心衰提供新的方法与思路.
作者:龙曼云;桂春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NKX 2.5基因突变与广西壮族人群先天性心脏病(CHD)房间隔缺损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DNA测序技术,对30例广西壮族CHD房间隔缺损患者(CHD组)以及30例非CHD患者(对照组)的NKX 2.5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和侧翼序列进行突变检测,并对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分析单个位点的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与CHD房间隔缺损的关系.结果 所有CHD房间隔缺损患者NKX 2.5基因均未发现突变,而在基因第二外显子区域发现1个SNP位点,位于上游606位碱基c.606G >C,属于同义突变.两组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KX 2.5基因突变与广西壮族CHD房间隔缺损患者之间无明显相关性,该基因上的606G>C的SNP与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简永远;许展毓;冯旭;郑宝石;覃家锦;谢晓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互联网+”职业健康的新模式,对院内医护人员发生下肢静脉曲张的高危人群进行基线调查.方法 组建专题研究小组,讨论工作方案,设置问卷内容,线上完成对临床护士、手术科室医生数据采集,统计数据并分析.结果 完成院内681份问卷的有效采集,其中护士618人,医生63人;女性626人,男性55人;下肢静脉曲张症状发生率为77.83%(530人),其中护士是发生下肢静脉曲张的高危人群的主体(X2=14.670,P<0.05).结论 利用问卷星作为基线调查工具,可快速调研医护人员下肢静脉曲张防护及发病率状况.临床护士仍是下肢静脉曲张的高发人群,发病率水平较高,且自身防护和治疗的干预均处于较低水平.
作者:莫丽平;李建民;汪莉;农幸明;黄婷;罗倩;宾玉兰;卢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临床多站式考评(OSCE)模式应用于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分期考核的效果.方法 以2015 ~2016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40名学员为对象,采用OSCE模式对学员进行期中、期末双阶段考核,比较和分析考核结果.结果 40名规范化培训学员完成双阶段考核,期中考核31名学员通过考核,通过率为77.5%;期末考核38名学员通过考核,通过率为95.0%.各站点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第二站、第三站、第五站期末考核均显著优于期中考核,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一站、第四站的期中与期末考核成绩相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OSCE模式对学员进行分期考核,可提高培训质量,教学效果良好.
作者:刘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为适应医学发展的需求,培养一批具备科研能力的口腔医学创新型人才,是口腔医学本科教育的重要任务.该文对口腔医学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与探索,结合实际情况自主设计科研训练课程,将科研素质培养植入五年制口腔医学本科培养过程,使学生较早接受科研训练,与临床能力培养相辅相成,培养出一批综合素质能力较强的本科毕业生,为口腔医学本科教育的改革提供一定的依据.
作者:谢庆条;江献芳;黄旋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2008~2017年广西贺州市某综合医院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疾病构成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区域肿瘤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医院近10年首次诊断恶性肿瘤患者的资料,按ICD-10编码对所有病例进行分类,分析不同年份、性别、年龄间恶性肿瘤的疾病构成及顺位变化.结果 前10位恶性肿瘤依次为支气管和肺恶性肿瘤、肝和肝内胆管恶性肿瘤、乳房恶性肿瘤、宫颈恶性肿瘤、鼻咽恶性肿瘤、胃恶性肿瘤、结肠恶性肿瘤、直肠恶性肿瘤、食管恶性肿瘤、皮肤其他恶性肿瘤,占10年来恶性肿瘤总例数的68.00%.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其中男性恶性肿瘤首位是支气管和肺恶性肿瘤,占男性恶性肿瘤的23.14%;女性恶性肿瘤首位是宫颈,占女性恶性肿瘤的13.75%.肿瘤发病年龄相对集中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结论 掌握肿瘤分布特征,根据肿瘤发病的年龄、性别差异,调整防治措施,因地制宜地做好癌症的三级预防工作.
作者:李瑛;李远;罗继闯 刊期: 201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