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消化内镜学——微创医学的新高地

刘冰熔

关键词:
摘要:自1868年德国学者Kussmaul完成世界上第一例硬式内镜检查至今,内镜技术迅猛发展,不断完善革新,经历了硬式内镜、半可曲式内镜、纤维内镜、电子内镜等几代内镜装备的变革,使得内镜的诊断作用获得了巨大的提升.而内镜下治疗技术的出现,则使消化内镜的应用产生了革命性突破.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神经根孔狭窄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TESS)治疗腰椎神经根孔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20例腰椎神经根孔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治疗,研究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VAS评分、腰椎JOA评分、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临床效果.结果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VAS评分、腰椎JOA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 (2/60),对照组为11.67%(7/6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神经根孔狭窄症的临床效果优于传统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有利于患者预后,具有明显的临床优势.

    作者:蒙德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改善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就诊的86例脑瘫患儿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并结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中医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儿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及治疗效果差异.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大幅度运动、适应行为、语言能力、社交能力和精细控制方面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提升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临床疗效显著,可在脑瘫患儿的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杜玲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多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MDCTPA)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效果.方法 收集82例经MDCTPA检查确诊为肺动脉栓塞的患者,分析MDCTPA图像经多平面重建、容积再现、大密度投影处理后对肺动脉及其栓子的显示情况,并总结肺动脉栓塞的MDCTPA直接征象与间接征象.结果 ①82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经多层螺旋CT扫描显示,有405支肺动脉或分支受累,其中16支肺段动脉、81支肺叶动脉、128支肺动脉干、15支累及肺左/右动脉、165支亚段动脉或以下动脉分支;②肺动脉栓塞的MDCTPA直接征象表现为:40例附壁血栓、15例完全阻塞型充盈缺损、9例中心型充盈缺损、18例偏心型充盈缺损;③肺动脉栓塞的MDCTPA间接征象表现为:12例肺纹理稀疏、细小,22例肺呈斑片状渗出或实变影,28例肺动脉高压,17例心包或胸腔积液,3例肺梗死灶形成.结论 MDCTPA应用于肺动脉栓塞诊断中具有简单快捷、无创、准确率高等优点,能够直观显示栓子的位置和形态以及管腔狭窄程度,可为疾病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农剑波;李耀波;陆仕业;罗燕婷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糖尿病高危足的防护研究现状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主要由下肢血管神经病变、血糖控制不良、局部感染和动态足底压力异常增高所致.糖尿病足的发病率、致残率及致死率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是一类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对糖尿病高危足患者实施有效的预防措施,能使糖尿病足的发病率减少,相应的护理措施也可使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作者:农月稠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及防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1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吻合口瘘的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讨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纳入的139例患者中,发生吻合口瘘12例(8.63%).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年龄、BMI、糖尿病、术前低白蛋白、术前肠梗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术前白蛋白、术前肠梗阻为吻合口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糖尿病、术前白蛋白、术前肠梗阻与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密切相关,应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预防吻合口瘘.

    作者:廖千文;曾庆智;刘裕棠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关节镜辅助下经皮可吸收棒内固定治疗儿童髁间棘撕脱性骨折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关节镜辅助下经皮可吸收棒内固定治疗儿童髁间棘撕脱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接受治疗的儿童髁间棘撕脱性骨折患者26例,按Meyers-McKeever分型:Ⅱ型12例,Ⅲ型14例.均在关节镜辅助下进行骨折端复位,采用可吸收棒固定,采用X线检查随访及Lysholm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 26例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38(28.6±3.8)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7.6±0.7)周.术后半年、末次随访Lysholm评分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辅助下经皮可吸收棒治疗儿童髁间棘撕脱性骨折可获得良好复位,可减少关节僵硬,无需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江勇;梁子聪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医护人员下肢静脉曲张的调查分析

    目的 通过“互联网+”职业健康的新模式,对院内医护人员发生下肢静脉曲张的高危人群进行基线调查.方法 组建专题研究小组,讨论工作方案,设置问卷内容,线上完成对临床护士、手术科室医生数据采集,统计数据并分析.结果 完成院内681份问卷的有效采集,其中护士618人,医生63人;女性626人,男性55人;下肢静脉曲张症状发生率为77.83%(530人),其中护士是发生下肢静脉曲张的高危人群的主体(X2=14.670,P<0.05).结论 利用问卷星作为基线调查工具,可快速调研医护人员下肢静脉曲张防护及发病率状况.临床护士仍是下肢静脉曲张的高发人群,发病率水平较高,且自身防护和治疗的干预均处于较低水平.

    作者:莫丽平;李建民;汪莉;农幸明;黄婷;罗倩;宾玉兰;卢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路径化健康教育在甲状腺结节患者射频消融术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并分析甲状腺结节患者行路径化健康教育对射频消融术后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70例行甲状腺射频消融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常规组各35人,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疼痛感及健康教育满意度情况.结果 经路径化健康教育后,试验组SA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疼痛感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的健康教育满意度为71.43%,试验组健康教育满意度为91.42%,试验组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对甲状腺射频消融术患者行路径化健康教育,能够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健康教育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作者:龙彩霞;王龙;陈志江;文玉琼;黄碧珠;陈红梅;蓝颖茹;吴燕平;赖水青;邝建;余桂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超声根管冲洗在磨牙弯曲根管预备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根管冲洗在磨牙弯曲根管预备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120例根尖周炎或牙髓炎患者为观察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应用双氧水、生理盐水进行根管冲洗,试验组应用超声波进行根管冲洗.对两组操作时间、玷污层评分、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试验组操作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根管壁I、Ⅱ、Ⅲ部分玷污层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根管冲洗在磨牙弯曲根管预备中的临床价值较为显著,不仅可以缩短操作时间,还可减轻玷污层评分与术后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苏荣江;徐星;张丽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杂交”去分支联合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治疗主动脉弓部瘤的应用研究

    目的 观察“杂交”去分支联合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技术治疗主动脉弓部瘤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8例主动脉弓部瘤患者进行“杂交”去分支联合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治疗,手术分两步完成后,评价该方法围术期死亡率、并发症以及术后6~48个月的随访观察.结果 全组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有2例患者出现1型内瘘,重新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术后内瘘消失;全组患者生存良好,未出现截瘫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应用“杂交”方法治疗主动脉弓部瘤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叶仕高;石俊杰;郑晓宇;陈文;覃建颖;刘永春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口腔医学本科生科研素质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为适应医学发展的需求,培养一批具备科研能力的口腔医学创新型人才,是口腔医学本科教育的重要任务.该文对口腔医学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与探索,结合实际情况自主设计科研训练课程,将科研素质培养植入五年制口腔医学本科培养过程,使学生较早接受科研训练,与临床能力培养相辅相成,培养出一批综合素质能力较强的本科毕业生,为口腔医学本科教育的改革提供一定的依据.

    作者:谢庆条;江献芳;黄旋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基于临床多站式考评模式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分期考核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临床多站式考评(OSCE)模式应用于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分期考核的效果.方法 以2015 ~2016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40名学员为对象,采用OSCE模式对学员进行期中、期末双阶段考核,比较和分析考核结果.结果 40名规范化培训学员完成双阶段考核,期中考核31名学员通过考核,通过率为77.5%;期末考核38名学员通过考核,通过率为95.0%.各站点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第二站、第三站、第五站期末考核均显著优于期中考核,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一站、第四站的期中与期末考核成绩相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OSCE模式对学员进行分期考核,可提高培训质量,教学效果良好.

    作者:刘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消化内镜在消化道早期癌症诊疗中的应用研究

    染色内镜、超声内镜、放大内镜、荧光内镜等内镜技术的不断进步,使消化系统疾病的诊疗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目前消化内镜微创化手术治疗方式在各方面均优于传统外科手术,提高了对病变性质和范围的诊断正确率,对早期癌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起到了积极作用,具有微创、安全且经济的效果,明显提高了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作者:高颖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开放式后入路完全腹膜外无张力疝修补术在基层医院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在基层医院开展开放式后入路完全腹膜外无张力疝修补术(TEP)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接受开放式后入路TEP术的92例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接受传统无张力疝修补术,且一般资料与观察组均衡可比的55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随访6~24个月,观察复发等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过程均顺利.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24个月均无睾丸萎缩、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无疝复发.结论 开放式后入路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操作简便等优点,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李培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PBL教学在血液系统疾病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传统的课堂教学法是一种被动教学方法,难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在血液科的临床课堂教学中引入以问题为基础(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学模式,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并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解决问题,提高其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PBL教学病例体系建设、学习问题的构建、检索工具和工具书的运用等也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作者:章忠明;李桥川;赖永榕;邓东红;程鹏;庞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应用风险管理模式进行临床护理工作的情况和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164例患者,于2016年开始实施风险护理管理,因而以此为时间界限进行分组划分,实施前的即为对照组82例,未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后的即为观察组82例,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就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和效果进行分析和统计.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护理差错发生率(10.97% vs 1.22%)、护理质量评定达标率(80.49%vs 100.0%)以及护理总满意度(79.27% vs 97.56%)方面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护理风险管理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临床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魏艾;庞倩;骆丽芳;赖晓丹;欧阳莉娜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腔镜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腔镜手术中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方法 选取接受腔镜手术的患者500例,登陆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系统),回顾性调查腔镜手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00例腔镜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者433例(86.60%);主要给药时间为手术当天,手术当天给药360例(83.14%);433例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总共使用抗菌药物475例次,使用药物多的是头孢米诺钠,为57例次,占12.00%;其次是左氧氟沙星、头孢西丁钠等;使用少的是阿米卡星,仅为4例,占0.84%.在药物的选择、联合用药、给药时机方面,合理率较高,分别为90.3%、80.95%、82.22%,但是在术后给药以及术中追加给药的合理率仅为32.08%、55.56%.结论 腔镜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调查分析大体上是合理的,但是仍然存在许多不合理的现象.为了更好地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应加强医务人员自身的专业素养,同时要完善临床指导抗菌药物使用的准则,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

    作者:谢甲年;官东秀;罗北海;李化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微创解剖锁定钢板结合同位螺钉治疗胫腓骨下段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微创解剖锁定钢板结合同位螺钉治疗胫腓骨下段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46例胫腓骨下段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21例,采用微创解剖锁定钢板结合同位螺钉治疗,对照组25例,采用单纯微创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记录所有患者影像学愈合时间、临床愈合时间、半年愈合率、患肢功能Johner-Wruhs评分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9~34个月.观察组影像学及临床愈合时间分别为(46.57±14.51)d、(86.27±19.35)d,明显低于对照组(61.18± 18.25)d、(112.84 ±24.4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半年愈合率95.24%,与对照组8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患肢Johner-Wruhs功能优良率分别为85.71%、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3.81%、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解剖锁定钢板结合同位螺钉治疗胫腓骨下段骨折安全性高,能够促进骨折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艳明;刘军平;胡小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运动疗法在糖尿病并发症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到了一定的阶段会并发多种并发症,严重地威胁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运动疗法在糖尿病的防治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在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方面,运动疗法也与其他治疗方法一起应用于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并取得较好的效果.本文将运动疗法对糖尿病并发症治疗作用的状况进行梳理详述,可为临床运动处方的制订和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陈莹;陈青云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的特点及治疗现状

    孟氏骨折是一种严重的肘部复合性损伤,由于漏诊误诊或治疗不及时容易导致儿童孟氏骨折发展成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如治疗不当会失去一期复位的机会,进而造成肘关节屈曲功能和前臂旋转功能障碍及骨折畸形愈合,随着年龄增长、其症状不断加重,不仅治疗困难,而且预后不佳,对患者正常肢体发育和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需要及时、有效的治疗.本文就近年来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的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杨宏 刊期: 2018年第04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