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德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主要由下肢血管神经病变、血糖控制不良、局部感染和动态足底压力异常增高所致.糖尿病足的发病率、致残率及致死率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是一类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对糖尿病高危足患者实施有效的预防措施,能使糖尿病足的发病率减少,相应的护理措施也可使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作者:农月稠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就诊的86例脑瘫患儿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并结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中医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儿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及治疗效果差异.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大幅度运动、适应行为、语言能力、社交能力和精细控制方面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提升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临床疗效显著,可在脑瘫患儿的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杜玲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高龄多发肋骨骨折患者行切开纯钛肋骨爪内固定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66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非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纯钛肋骨爪内固定术治疗.结果 观察组ICU监护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胸壁稳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纯钛肋骨爪内固定术治疗高龄多发肋骨骨折患者疗效显著,能够显著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等,提高胸壁稳定率.
作者:高文常;吴妮芳;覃凤州;王斌;覃家武 刊期: 2018年第04期
加速康复外科(ERAS)是二十一世纪外科领域的新理念并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2016年国际ERAS协会推荐了ERAS在妇科/妇科肿瘤的应用指南,推进了ERAS在妇科领域的发展.但ERAS在妇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较少,为了让妇科临床护士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ERAS理念,现将ERAS在妇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现状做一综述.
作者:周甘雨 刊期: 2018年第04期
自1868年德国学者Kussmaul完成世界上第一例硬式内镜检查至今,内镜技术迅猛发展,不断完善革新,经历了硬式内镜、半可曲式内镜、纤维内镜、电子内镜等几代内镜装备的变革,使得内镜的诊断作用获得了巨大的提升.而内镜下治疗技术的出现,则使消化内镜的应用产生了革命性突破.
作者:刘冰熔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老年骨性椎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老年骨性椎管狭窄患者4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接受椎间孔镜治疗,对照组接受传统手术方法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随访一个月,对两组治疗前后腰椎活动功能进行JOA测评并计算改善指数,判定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主观症状、日常活动受限度以及总分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腰椎活动功能改善优良率为87.0%,高于对照组的69.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老年骨性椎管狭窄术后腰椎活动功能恢复优于传统手术,治疗效果较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昭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并分析甲状腺结节患者行路径化健康教育对射频消融术后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70例行甲状腺射频消融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常规组各35人,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疼痛感及健康教育满意度情况.结果 经路径化健康教育后,试验组SA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疼痛感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的健康教育满意度为71.43%,试验组健康教育满意度为91.42%,试验组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对甲状腺射频消融术患者行路径化健康教育,能够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健康教育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作者:龙彩霞;王龙;陈志江;文玉琼;黄碧珠;陈红梅;蓝颖茹;吴燕平;赖水青;邝建;余桂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立体定向下颅内血肿钻孔置管引流术中、术后护理管理方法.方法 4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血量<100 mL,行立体定向微创钻孔置管引流术,术中进行护理干预和术后加强护理管理.结果 48例患者均顺利进行血肿钻孔置管引流,手术时间30~ 105 min,平均手术时间60 min;术后置管时间3~7d,平均5.5d;平均住院18d.术后颅内再出血而进行开颅手术3例,神经功能缺损致残9例,出现呼吸道并发症死亡2例,其余患者恢复良好.结论 术前器械物品准备充分,术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熟练掌握手术进程及正确安装定向仪等是手术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术后引流管的引流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梁燕英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尿毒症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行甲状旁腺全切术围术期护理的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36例尿毒症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行甲状旁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经甲状旁腺全切后,iPTH、Ca、P浓度明显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情况:①低血钙:本组患者发生低钙血症5例,血钙浓度为1.45 ~ 1.9 mmol/L,给予持续补钙及严密监测血钙后,血钙恢复正常.患者无口麻及手足抽搐症状发生,有1例发生较严重的钙剂外渗,经更换穿刺血管、局部封闭、硫酸镁湿敷、红外线照射等处理后治愈.②感染:本组有3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恢复.③高血钾症:本组患者术后有4例发生高钾血症,血钾6.13 ~7.31 mmol/L,经透析治疗,血钾降至正常.④瘙痒及骨痛:术后1~3d,患者皮肤瘙痒及骨痛症状明显好转.1例患者术后2个月因腹主动脉瘤治疗无效死亡.结论 围术期精心护理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农梅;石宏斌;廖兵;龚秋萍;潘圆圆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调查分析腔镜手术中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方法 选取接受腔镜手术的患者500例,登陆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系统),回顾性调查腔镜手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00例腔镜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者433例(86.60%);主要给药时间为手术当天,手术当天给药360例(83.14%);433例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总共使用抗菌药物475例次,使用药物多的是头孢米诺钠,为57例次,占12.00%;其次是左氧氟沙星、头孢西丁钠等;使用少的是阿米卡星,仅为4例,占0.84%.在药物的选择、联合用药、给药时机方面,合理率较高,分别为90.3%、80.95%、82.22%,但是在术后给药以及术中追加给药的合理率仅为32.08%、55.56%.结论 腔镜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调查分析大体上是合理的,但是仍然存在许多不合理的现象.为了更好地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应加强医务人员自身的专业素养,同时要完善临床指导抗菌药物使用的准则,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
作者:谢甲年;官东秀;罗北海;李化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感染性骨不连的治疗是骨科棘手的难题之一,目前治疗方法很多,尚无统一的手术治疗方法.每种技术各有优缺点,但不管是何种治疗手段都是围绕着如何控制骨感染及治疗骨缺损骨不连的问题.随着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多种方法的联合应用,给感染性骨不连治疗带来了新的观点及视野.
作者:王斌;刁开彩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超声根管冲洗在磨牙弯曲根管预备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120例根尖周炎或牙髓炎患者为观察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应用双氧水、生理盐水进行根管冲洗,试验组应用超声波进行根管冲洗.对两组操作时间、玷污层评分、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试验组操作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根管壁I、Ⅱ、Ⅲ部分玷污层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根管冲洗在磨牙弯曲根管预备中的临床价值较为显著,不仅可以缩短操作时间,还可减轻玷污层评分与术后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苏荣江;徐星;张丽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比较神经内镜锁孔入路与传统术式治疗颅内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行神经内镜锁孔入路术治疗(观察组)和行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各62例颅内血肿患者,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骨窗直径、血肿清除率)及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颅内感染、应激性溃疡、颅内积气、再出血等)差异,检测两组术前及术后2d时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差异.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骨窗直径、住院期间并发症总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P<0.05),血肿清除率则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d时,血清MMP-9、IL-6水平均较术前升高(P<0.05),且对照组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神经内镜锁孔入路术对颅内血肿的手术效果优于传统术式,且能在改善术后炎症反应的同时,提高手术安全性,于患者预后有利.
作者:李熠;韦云锐;韦承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PBL教学法与L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临床医学系医学生共121人,分为PBL组(62人)和LBL组(59人),分别施予PBL教学法和LBL教学法.采用测验的方式评价两种方法的教学效果.结果 两组医学生测验成绩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BL组病例分析成绩优于LBL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教学方法均可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PBL教学法因更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相对更符合临床工作的要求.
作者:龙飞;秦坤明;廖声潮;吴京展;唐纯海 刊期: 2018年第04期
医学生毕业后面临的第一个重要教育阶段是住院医师规范培训,对创伤骨科的临床带教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应从多方面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包括加强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操作的学习,丰富教学形式,利用先进的教学方法,重视基本功训练、影像学学习及文字书写,同时重视医德医风建设等,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规培学员临床综合素养的形成和提高.
作者:谭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自由体位联合硬膜外腔镇痛在自然分娩中的综合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有阴道试产条件初产妇160例,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A、B组两组,每组80例.A组采用自由体位联合硬膜外镇痛分娩,B组采用自由体位分娩.观察两组产妇产程时间、疼痛等级评分、剖宫产率、产后出血量、会阴侧切率、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 A组的第一、第二产程、总产程均短于B组,疼痛等级评分远优于B组,会阴侧切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产程、剖宫产率、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初产顺产产妇实施自由体位联合硬膜外腔分娩镇痛的综合应用效果相对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开娟;许尹丽;文蓉;辛衍健;陈思成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及防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1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吻合口瘘的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讨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纳入的139例患者中,发生吻合口瘘12例(8.63%).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年龄、BMI、糖尿病、术前低白蛋白、术前肠梗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术前白蛋白、术前肠梗阻为吻合口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糖尿病、术前白蛋白、术前肠梗阻与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密切相关,应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预防吻合口瘘.
作者:廖千文;曾庆智;刘裕棠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应用风险管理模式进行临床护理工作的情况和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164例患者,于2016年开始实施风险护理管理,因而以此为时间界限进行分组划分,实施前的即为对照组82例,未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后的即为观察组82例,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就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和效果进行分析和统计.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护理差错发生率(10.97% vs 1.22%)、护理质量评定达标率(80.49%vs 100.0%)以及护理总满意度(79.27% vs 97.56%)方面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护理风险管理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临床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魏艾;庞倩;骆丽芳;赖晓丹;欧阳莉娜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对比分析不同干预措施预防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拟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21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3组,每组70例.A组: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 mL;B组: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托烷司琼2 mg+地塞米松10 mg+氟哌利多2 mg;C组: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托烷司琼2 mg+地塞米松10 mg,手术结束时静脉注射氟哌利多2 mg.观察患者术后24 h内PONV的发生情况.结果 3组患者术后24h内PONV发生率分别为:A组55.7% (39/70)、B组17.1% (12/70)、C组5.7% (4/70).B、C组PONV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1),且PONV的严重程度明显低于A组(P<0.05);C组PONV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托烷司琼2 mg+地塞米松10 mg,且手术结束时静脉注射氟哌利多2 mg能显著降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PONV的发生率.
作者:饶杰;彭镌宝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和不同需求,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及心理干预对策.方法 选取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65例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自评量表及艾森克个性问卷,对准备做介入手术的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调查评价、分析.结果 本组调查中,65例(100%)患者术中不知道手术过程和如何配合医生;61例患者(93.85%)对手术不了解,怀有恐惧心理;所有患者均担心发生术后并发症,并顾虑手术的效果;18例(27.69%)患者因医疗费用高而产生焦虑情绪;7例(10.77%)患者因术后卧床大小便不习惯而出现焦虑.结论 针对冠心病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实施心理干预和心理护理,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农荣国 刊期: 201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