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神经内镜锁孔入路与传统术式治疗颅内血肿的对照研究

李熠;韦云锐;韦承生

关键词:颅内血肿, 神经内镜锁孔入路术, 传统去骨瓣减压术, MMP-9, IL-6
摘要:目的 分析比较神经内镜锁孔入路与传统术式治疗颅内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行神经内镜锁孔入路术治疗(观察组)和行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各62例颅内血肿患者,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骨窗直径、血肿清除率)及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颅内感染、应激性溃疡、颅内积气、再出血等)差异,检测两组术前及术后2d时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差异.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骨窗直径、住院期间并发症总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P<0.05),血肿清除率则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d时,血清MMP-9、IL-6水平均较术前升高(P<0.05),且对照组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神经内镜锁孔入路术对颅内血肿的手术效果优于传统术式,且能在改善术后炎症反应的同时,提高手术安全性,于患者预后有利.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陀螺刀立体定向放疗联合全脑放疗治疗多发脑转移瘤的临床研究

    目的 分析陀螺刀立体定向放疗(SRT)联合全脑放疗(WBRT)治疗多发脑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多发脑转移瘤(2~4个病灶,病灶大直径≤4 cm)患者,其中接受SRT治疗的36例患者为对照组,接受SRT联合WBRT治疗的4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颅内肿瘤局部控制率、颅内远处复发率和总生存率.结果 两组客观缓解率、转移瘤局部控制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颅内远处复发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2个月,观察组为13个月,两组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纯SRT与WBRT +SRT治疗脑转移瘤(2~4个病灶)有相似的生存期,局部控制率相仿,但颅内远处复发率增加,需要及时治疗.

    作者:蒙富斌;王洪乾;高扬;苏善宁;朱均强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前的心理状态分析与护理对策

    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和不同需求,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及心理干预对策.方法 选取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65例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自评量表及艾森克个性问卷,对准备做介入手术的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调查评价、分析.结果 本组调查中,65例(100%)患者术中不知道手术过程和如何配合医生;61例患者(93.85%)对手术不了解,怀有恐惧心理;所有患者均担心发生术后并发症,并顾虑手术的效果;18例(27.69%)患者因医疗费用高而产生焦虑情绪;7例(10.77%)患者因术后卧床大小便不习惯而出现焦虑.结论 针对冠心病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实施心理干预和心理护理,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农荣国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PBL教学在血液系统疾病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传统的课堂教学法是一种被动教学方法,难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在血液科的临床课堂教学中引入以问题为基础(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学模式,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并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解决问题,提高其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PBL教学病例体系建设、学习问题的构建、检索工具和工具书的运用等也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作者:章忠明;李桥川;赖永榕;邓东红;程鹏;庞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不同干预措施预防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研究

    目的 对比分析不同干预措施预防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拟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21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3组,每组70例.A组: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 mL;B组: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托烷司琼2 mg+地塞米松10 mg+氟哌利多2 mg;C组: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托烷司琼2 mg+地塞米松10 mg,手术结束时静脉注射氟哌利多2 mg.观察患者术后24 h内PONV的发生情况.结果 3组患者术后24h内PONV发生率分别为:A组55.7% (39/70)、B组17.1% (12/70)、C组5.7% (4/70).B、C组PONV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1),且PONV的严重程度明显低于A组(P<0.05);C组PONV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托烷司琼2 mg+地塞米松10 mg,且手术结束时静脉注射氟哌利多2 mg能显著降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PONV的发生率.

    作者:饶杰;彭镌宝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社区-家庭双元联动护理干预对PCI患者术后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社区-家庭双元联动护理干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80例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常规服药和定期复诊,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社区-家庭双元联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心理干预效应、生活质量、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再住院率与护理满意度等.结果 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SAS、SDS评分无明显改变(P>0.05).干预前,两组生理领域、环境领域社会间领域及主观感受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四个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再住院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家庭双元联动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术后依从性,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术后康复,值得推广和运用.

    作者:邓秋兰;钟美容;包艳;王强;潘晓日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杂交”技术治疗特殊腹髂主动脉病变的应用观察

    目的 探讨腔内修补术联合股-股动脉转流“杂交”技术治疗特殊腹髂主动脉病变的疗效.方法 对3例特殊腹髂主动脉病变患者采取了腔内修补联合股-股动脉转流“杂交”技术治疗,术后观察主动脉内瘘、股-股动脉转流人工血管通畅性以及下肢供血情况.结果 围术期均无死亡,术后1、3、6个月均复查腹主动脉CTA,第1例腹主动脉Ⅱ型内瘘仍存在,但无明显进展表现;第2例、第3例无内瘘形成.3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6~ 28个月,在随访过程中旁路人工血管均畅通,均未出现吻合口狭窄、下肢缺血症状.结论 对于某些特殊的腹髂主动脉病变,采取腔内修补联合股-股动脉转流“杂交”技术治疗是可行、安全、有效的,但其远期疗效仍需长期随访.

    作者:陈文;叶仕高;张迎春;石俊杰;刘永春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区域性切除术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区域性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76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腮腺浅叶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区域性切除术治疗,并对两组手术指标、治疗效果、神经损伤程度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解剖面部神经支数均明显短于(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损伤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区凹陷明显、Frey综合征、涎瘘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耳周麻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应用区域性切除术治疗,具有创伤较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宜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趣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多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MDCTPA)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效果.方法 收集82例经MDCTPA检查确诊为肺动脉栓塞的患者,分析MDCTPA图像经多平面重建、容积再现、大密度投影处理后对肺动脉及其栓子的显示情况,并总结肺动脉栓塞的MDCTPA直接征象与间接征象.结果 ①82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经多层螺旋CT扫描显示,有405支肺动脉或分支受累,其中16支肺段动脉、81支肺叶动脉、128支肺动脉干、15支累及肺左/右动脉、165支亚段动脉或以下动脉分支;②肺动脉栓塞的MDCTPA直接征象表现为:40例附壁血栓、15例完全阻塞型充盈缺损、9例中心型充盈缺损、18例偏心型充盈缺损;③肺动脉栓塞的MDCTPA间接征象表现为:12例肺纹理稀疏、细小,22例肺呈斑片状渗出或实变影,28例肺动脉高压,17例心包或胸腔积液,3例肺梗死灶形成.结论 MDCTPA应用于肺动脉栓塞诊断中具有简单快捷、无创、准确率高等优点,能够直观显示栓子的位置和形态以及管腔狭窄程度,可为疾病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农剑波;李耀波;陆仕业;罗燕婷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综合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患者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对于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胃癌患者,给予院内综合护理及院外延续性护理干预的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03例初次诊断为胃癌,首次接受治疗,且择期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试验组(54人)与对照组(49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常规知识宣教,试验组给予院内综合护理及院外延续性护理干预.两组均在入院及出院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状态,比较两组不良情绪改善情况、临床状态改善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术后排气时间、初次下床时间、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两组SAS、SD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尸<0.05).出院时,两组的SAS及SDS评分较入院时降低(P<0.05),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 (6/54),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4% (1/49),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58,P=0.151).结论 对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胃癌患者实施院内综合护理及院外延续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减少住院时间等,明显提高患者的护理疗效,减轻患者的疾病痛苦,是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院内和院外护理中有效的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苏金玲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液囊空肠导管在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研究

    营养支持是危重症患者治疗和康复的一项重要措施,对重症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方式在身体模拟生理活动、维持胃肠道的菌群均衡、减少胃肠道的缺血坏死、减低脓毒血症发生率、减少住院费用、住院时间等各方面均明显优于肠外营养方式.重症患者的肠内营养主要通过放置鼻空肠营养管(包括液囊空肠导管)来实现,研究和探索床旁无创放置液囊空肠导管的方法,对提高放置成功率和准确性等方面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卢国浩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开放式后入路完全腹膜外无张力疝修补术在基层医院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在基层医院开展开放式后入路完全腹膜外无张力疝修补术(TEP)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接受开放式后入路TEP术的92例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接受传统无张力疝修补术,且一般资料与观察组均衡可比的55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随访6~24个月,观察复发等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过程均顺利.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24个月均无睾丸萎缩、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无疝复发.结论 开放式后入路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操作简便等优点,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李培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快速康复的护理进展

    胃癌患者术前通常因消化道受损而表现出程度各异的营养不良状态以及水电解质紊乱.术后则受到持续胃肠减压、禁饮、禁食等措施的影响而处于营养缺乏状态,电解质丢失较为严重.胃癌术后保留部分胃肠功能或胃肠功能基本正常的患者,临床应以肠内营养为首要的营养支持方式.近年来快速康复理念在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相关护理研究较为活跃,对此作一综述,为早期肠内营养护理管理提供参考.

    作者:伍银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彩超及CT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彩超在甲状腺癌(T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46例拟诊为T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简称彩超)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彩超、CT与病理检查结果的符合率及诊断价值差异,观察两种诊断方法的关联性和优势性.结果 彩超诊断敏感度、对乳头状TC及TC分型诊断总符合率均低于CT,对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符合率则高于CT(P<0.05).彩超与CT诊断准确度、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彩超、CT诊断关联性和优势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彩超阳性检出率低于CT(P <0.05).结论 彩超诊断TC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特异度,与CT诊断关联性良好,对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较CT更具优势,且诊断无辐射,重复性好,于TC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乔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应用风险管理模式进行临床护理工作的情况和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164例患者,于2016年开始实施风险护理管理,因而以此为时间界限进行分组划分,实施前的即为对照组82例,未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后的即为观察组82例,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就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和效果进行分析和统计.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护理差错发生率(10.97% vs 1.22%)、护理质量评定达标率(80.49%vs 100.0%)以及护理总满意度(79.27% vs 97.56%)方面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护理风险管理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临床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魏艾;庞倩;骆丽芳;赖晓丹;欧阳莉娜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针灸推拿治疗老年颈肩腰腿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针灸推拿治疗老年颈肩腰腿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接受诊治的92例老年颈肩腰腿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单纯推拿手法治疗,研究组采用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057,P=0.040).治疗前,两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老年颈肩腰腿痛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冯桂芳;易钊浩;麦国钊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糖尿病高危足的防护研究现状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主要由下肢血管神经病变、血糖控制不良、局部感染和动态足底压力异常增高所致.糖尿病足的发病率、致残率及致死率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是一类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对糖尿病高危足患者实施有效的预防措施,能使糖尿病足的发病率减少,相应的护理措施也可使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作者:农月稠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微创手术治疗子宫瘢痕妊娠对再次妊娠结局的影响及意义

    目的 研究微创手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的临床效果,分析其对孕妇再次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150例CSP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手段的不同将其分为三组,每组50例,A组行腹腔镜下CSP病灶清除及修补术,B组行阴式CSP病灶清除及修补术,C组行清宫术.对比分析三组CSP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月经复潮时间、总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半年超声检查情况以及三组患者再次妊娠结局.结果 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总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手术时间及总住院费用:A组>B组>C组;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C组>A组>B组.3组患者月经复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明显低于A组的26.00%、C组的38.00% (P <0.05).术后6个月超声检查提示A组、B组切口处厚度明显优于C组.3组自然分娩率、剖宫产率、正常妊娠状态、再次子宫瘢痕妊娠率、稽留流产率及输卵管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未妊娠率明显低于A组、B组(P<0.05);A组、B组未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中可将腹腔镜及阴式CSP病灶清除及修补术作为治疗子宫瘢痕妊娠的优选方案,对于阴道条件好者,可首选阴式CSP病灶清除及修补术,其具有恢复时间更短、切口愈合更佳、术后再次妊娠时发生CSP的概率更低的优势.

    作者:曹变娜;王慈英;李芳;罗明燕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自由体位联合硬膜外腔镇痛在自然分娩中的综合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自由体位联合硬膜外腔镇痛在自然分娩中的综合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有阴道试产条件初产妇160例,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A、B组两组,每组80例.A组采用自由体位联合硬膜外镇痛分娩,B组采用自由体位分娩.观察两组产妇产程时间、疼痛等级评分、剖宫产率、产后出血量、会阴侧切率、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 A组的第一、第二产程、总产程均短于B组,疼痛等级评分远优于B组,会阴侧切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产程、剖宫产率、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初产顺产产妇实施自由体位联合硬膜外腔分娩镇痛的综合应用效果相对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开娟;许尹丽;文蓉;辛衍健;陈思成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自体血小板富集血浆宫腔灌注在反复种植失败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在临床的成功应用给越来越多的不孕症夫妇带来福音.然而,在体外受精联合胚胎移植辅助技术治疗过程中仍有50%左右治疗周期出现反复种植失败(repeated implantation failure,RIF),原因与子宫内膜容受性有关.如何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有效性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近年有研究表明:血小板富集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宫腔灌注治疗具有促进子宫内膜增殖,改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临床妊娠结局的作用,可作为提高RIF患者临床妊娠率的一种安全、经济、有效方法.

    作者:王巍;马海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胸腔镜与开胸肺叶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胸腔镜与开胸肺叶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7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了腔镜组和开胸组.腔镜组在全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治疗,开胸组患者接受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淋巴结清扫数目及血清IL-6、C反应蛋白及免疫功能指标等情况.结果 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开胸组,切口长度明显小于开胸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多于开胸组(P<0.05).与术前相比,手术后1d、5d两组IL-6、CRP水平都有较为明显的提升,且开胸组明显高于腔镜组;与术后1d相比,两组术后5d的IL-6、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两组IgG、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及CD4+/CD8+水平均明显下降,且开胸组明显低于腔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效果显著,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并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机体免疫功能的快速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韦庆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