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娟;许尹丽;文蓉;辛衍健;陈思成
目的 观察自由体位联合硬膜外腔镇痛在自然分娩中的综合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有阴道试产条件初产妇160例,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A、B组两组,每组80例.A组采用自由体位联合硬膜外镇痛分娩,B组采用自由体位分娩.观察两组产妇产程时间、疼痛等级评分、剖宫产率、产后出血量、会阴侧切率、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 A组的第一、第二产程、总产程均短于B组,疼痛等级评分远优于B组,会阴侧切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产程、剖宫产率、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初产顺产产妇实施自由体位联合硬膜外腔分娩镇痛的综合应用效果相对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开娟;许尹丽;文蓉;辛衍健;陈思成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TESS)治疗腰椎神经根孔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20例腰椎神经根孔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治疗,研究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VAS评分、腰椎JOA评分、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临床效果.结果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VAS评分、腰椎JOA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 (2/60),对照组为11.67%(7/6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神经根孔狭窄症的临床效果优于传统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有利于患者预后,具有明显的临床优势.
作者:蒙德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应用风险管理模式进行临床护理工作的情况和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164例患者,于2016年开始实施风险护理管理,因而以此为时间界限进行分组划分,实施前的即为对照组82例,未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后的即为观察组82例,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就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和效果进行分析和统计.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护理差错发生率(10.97% vs 1.22%)、护理质量评定达标率(80.49%vs 100.0%)以及护理总满意度(79.27% vs 97.56%)方面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护理风险管理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临床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魏艾;庞倩;骆丽芳;赖晓丹;欧阳莉娜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帕瑞昔布钠静脉注射联合罗哌卡因局部浸润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麻下行乳腺癌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帕瑞昔布钠组、罗哌卡因组和联合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不做任何处理,帕瑞昔布钠组和联合组的患者于切皮前15 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0.8 mg/kg,罗哌卡因组和联合组患者术毕于手术切口及引流管周围给予0.375%罗哌卡因20 mL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四组患者手术后都不做病人自控镇痛(PCA).记录四组患者术后48 h内出现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及头晕等不良反应的情况,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评估各组患者术后2h、4h、8h、12 h、24 h及48 h的疼痛严重程度,记录各组患者术后48 h内追加镇痛药物的例数.结果 各组患者术后48 h内出现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及头晕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2h比较,4组术后4h、8h、12 h、24 h及48 h的VAS评分均较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帕瑞昔布钠组术后2h、4h及8h的VAS评分较低(P<0.05),罗哌卡因组术后2h、4h、8h及12h的VAS评分较低(P<0.05),联合组术后2h、4h、8h、12 h、24 h及48 h的VAS评分较低(P<0.05);与帕瑞昔布钠组和罗哌卡因组比较,联合组术后2h、4h、8h、12 h、24 h及48 h的VAS评分均较低(P<0.05).帕瑞昔布钠组、罗哌卡因组及联合组患者的手术后48 h内追加镇痛药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需要追加镇痛药物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 帕瑞昔布钠静脉注射联合罗哌卡因局部浸润可明显减轻全身麻醉下行乳腺癌手术患者的术后疼痛,并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倪月红;韩穆佳;谢玉波;陈静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观察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清血管生成素-2(Ang-2)与BNP浓度、左室射血分数之间的关系,探讨Ang-2在心衰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冠脉造影无异常且心脏彩超证实为扩张型心肌病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6例为心衰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群16例为对照组.收集两组临床化验资料及心脏彩超检查结果,检测血清标本Ang-2、BNP水平.结果 两组年龄、性别、体重、身高、血压、血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衰组BNP水平高于对照组,射血分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衰组血清Ang-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衰组患者血清Ang-2水平与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呈正相关关系(r=0.281,P=0.026),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呈正相关(r=0.256,P=0.003),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关系(r=-0.280,P=0.030),与血清BNP浓度呈正相关关系(r=0.194,P =0.028).结论 随着心功能下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Ang-2的表达浓度明显增加,提示Ang-2和慢性心衰关系密切,可能为预防和治疗心衰提供新的方法与思路.
作者:龙曼云;桂春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2008~2017年广西贺州市某综合医院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疾病构成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区域肿瘤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医院近10年首次诊断恶性肿瘤患者的资料,按ICD-10编码对所有病例进行分类,分析不同年份、性别、年龄间恶性肿瘤的疾病构成及顺位变化.结果 前10位恶性肿瘤依次为支气管和肺恶性肿瘤、肝和肝内胆管恶性肿瘤、乳房恶性肿瘤、宫颈恶性肿瘤、鼻咽恶性肿瘤、胃恶性肿瘤、结肠恶性肿瘤、直肠恶性肿瘤、食管恶性肿瘤、皮肤其他恶性肿瘤,占10年来恶性肿瘤总例数的68.00%.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其中男性恶性肿瘤首位是支气管和肺恶性肿瘤,占男性恶性肿瘤的23.14%;女性恶性肿瘤首位是宫颈,占女性恶性肿瘤的13.75%.肿瘤发病年龄相对集中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结论 掌握肿瘤分布特征,根据肿瘤发病的年龄、性别差异,调整防治措施,因地制宜地做好癌症的三级预防工作.
作者:李瑛;李远;罗继闯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对比分析不同干预措施预防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拟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21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3组,每组70例.A组: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 mL;B组: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托烷司琼2 mg+地塞米松10 mg+氟哌利多2 mg;C组: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托烷司琼2 mg+地塞米松10 mg,手术结束时静脉注射氟哌利多2 mg.观察患者术后24 h内PONV的发生情况.结果 3组患者术后24h内PONV发生率分别为:A组55.7% (39/70)、B组17.1% (12/70)、C组5.7% (4/70).B、C组PONV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1),且PONV的严重程度明显低于A组(P<0.05);C组PONV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托烷司琼2 mg+地塞米松10 mg,且手术结束时静脉注射氟哌利多2 mg能显著降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PONV的发生率.
作者:饶杰;彭镌宝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主要由下肢血管神经病变、血糖控制不良、局部感染和动态足底压力异常增高所致.糖尿病足的发病率、致残率及致死率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是一类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对糖尿病高危足患者实施有效的预防措施,能使糖尿病足的发病率减少,相应的护理措施也可使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作者:农月稠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修补术(TAPP)中T型离断疝囊治疗复发性腹股沟疝的手术经验,探讨手术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35例行T型离断疝囊的TAPP术治疗既往无张力疝修补术后的复发性腹股沟斜疝患者,术中在内环口位置行T型离断疝囊,旷置远端疝囊及既往补片,重新放置补片,记录患者手术成功例数、术后住院时间、疼痛指数评分(VAS)、术后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术后住院时间1 ~6(1.67±1.24)d.术后尿潴留3例(2.22%),腹股沟区血清肿6例(4.44%),无肠道损伤、阴囊血肿;所有病例均获随访,电话或信件随访6~48(24±8)个月;术后腹股沟区慢性疼痛4例(2.96%),无再次复发病例.结论 T型离断疝囊的TAPP术式安全、可靠,由于高位T型离断疝囊,避免剥离既往手术创面,旷置原补片,使得手术更为简单安全,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黄俊;蔡小勇;雷宇;靳小建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临床多站式考评(OSCE)模式应用于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分期考核的效果.方法 以2015 ~2016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40名学员为对象,采用OSCE模式对学员进行期中、期末双阶段考核,比较和分析考核结果.结果 40名规范化培训学员完成双阶段考核,期中考核31名学员通过考核,通过率为77.5%;期末考核38名学员通过考核,通过率为95.0%.各站点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第二站、第三站、第五站期末考核均显著优于期中考核,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一站、第四站的期中与期末考核成绩相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OSCE模式对学员进行分期考核,可提高培训质量,教学效果良好.
作者:刘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关节镜辅助下经皮可吸收棒内固定治疗儿童髁间棘撕脱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接受治疗的儿童髁间棘撕脱性骨折患者26例,按Meyers-McKeever分型:Ⅱ型12例,Ⅲ型14例.均在关节镜辅助下进行骨折端复位,采用可吸收棒固定,采用X线检查随访及Lysholm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 26例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38(28.6±3.8)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7.6±0.7)周.术后半年、末次随访Lysholm评分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辅助下经皮可吸收棒治疗儿童髁间棘撕脱性骨折可获得良好复位,可减少关节僵硬,无需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江勇;梁子聪 刊期: 2018年第04期
为适应医学发展的需求,培养一批具备科研能力的口腔医学创新型人才,是口腔医学本科教育的重要任务.该文对口腔医学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与探索,结合实际情况自主设计科研训练课程,将科研素质培养植入五年制口腔医学本科培养过程,使学生较早接受科研训练,与临床能力培养相辅相成,培养出一批综合素质能力较强的本科毕业生,为口腔医学本科教育的改革提供一定的依据.
作者:谢庆条;江献芳;黄旋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微创手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的临床效果,分析其对孕妇再次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150例CSP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手段的不同将其分为三组,每组50例,A组行腹腔镜下CSP病灶清除及修补术,B组行阴式CSP病灶清除及修补术,C组行清宫术.对比分析三组CSP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月经复潮时间、总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半年超声检查情况以及三组患者再次妊娠结局.结果 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总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手术时间及总住院费用:A组>B组>C组;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C组>A组>B组.3组患者月经复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明显低于A组的26.00%、C组的38.00% (P <0.05).术后6个月超声检查提示A组、B组切口处厚度明显优于C组.3组自然分娩率、剖宫产率、正常妊娠状态、再次子宫瘢痕妊娠率、稽留流产率及输卵管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未妊娠率明显低于A组、B组(P<0.05);A组、B组未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中可将腹腔镜及阴式CSP病灶清除及修补术作为治疗子宫瘢痕妊娠的优选方案,对于阴道条件好者,可首选阴式CSP病灶清除及修补术,其具有恢复时间更短、切口愈合更佳、术后再次妊娠时发生CSP的概率更低的优势.
作者:曹变娜;王慈英;李芳;罗明燕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彩超在甲状腺癌(T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46例拟诊为T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简称彩超)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彩超、CT与病理检查结果的符合率及诊断价值差异,观察两种诊断方法的关联性和优势性.结果 彩超诊断敏感度、对乳头状TC及TC分型诊断总符合率均低于CT,对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符合率则高于CT(P<0.05).彩超与CT诊断准确度、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彩超、CT诊断关联性和优势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彩超阳性检出率低于CT(P <0.05).结论 彩超诊断TC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特异度,与CT诊断关联性良好,对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较CT更具优势,且诊断无辐射,重复性好,于TC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乔 刊期: 2018年第04期
染色内镜、超声内镜、放大内镜、荧光内镜等内镜技术的不断进步,使消化系统疾病的诊疗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目前消化内镜微创化手术治疗方式在各方面均优于传统外科手术,提高了对病变性质和范围的诊断正确率,对早期癌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起到了积极作用,具有微创、安全且经济的效果,明显提高了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作者:高颖 刊期: 2018年第04期
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到了一定的阶段会并发多种并发症,严重地威胁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运动疗法在糖尿病的防治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在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方面,运动疗法也与其他治疗方法一起应用于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并取得较好的效果.本文将运动疗法对糖尿病并发症治疗作用的状况进行梳理详述,可为临床运动处方的制订和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陈莹;陈青云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PBL教学法与L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临床医学系医学生共121人,分为PBL组(62人)和LBL组(59人),分别施予PBL教学法和LBL教学法.采用测验的方式评价两种方法的教学效果.结果 两组医学生测验成绩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BL组病例分析成绩优于LBL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教学方法均可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PBL教学法因更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相对更符合临床工作的要求.
作者:龙飞;秦坤明;廖声潮;吴京展;唐纯海 刊期: 2018年第04期
为防止喉癌患者手术创面水肿或喉部肿瘤压迫气道而引起呼吸困难,常需行气管切开手术,而气道的改变易造成下呼吸道感染和气道阻塞等严重并发症.有效的气道湿化方案是喉癌术后护理的关注重点之一,对降低喉癌术后气管切开并发痰液潴留、痰痂形成和肺部感染发生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喉癌患者术后气道的改变及气道相关并发症、喉癌患者术后气道湿化液的选择、气道湿化方法、气道湿化的效果评估等方面进行总结阐述,供临床参考.
作者:黄玉英;李湘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内镜全层切除术(EFIR)在胃固有肌层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8例经胃镜、微探头超声内镜及腹部CT等检查证实的胃固有肌层来源的肿瘤患者采用内镜下全层切除术(E FTR)进行治疗.结果 28例患者的胃固有肌层肿瘤均经内镜全层切除术得到完整切除,创面均用尼龙绳联合钛夹荷包缝合进行闭合,无中转外科手术病例;肿瘤位于胃底25例,胃体3例;肿瘤直径0.8 ~4.0 cm.术后病理证实胃肠间质瘤(GIST)24例,平滑肌瘤4例.均随访6个月,手术创面愈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EFTR治疗胃固有肌层肿瘤疗效肯定,是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黄家平;何朝晖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老年骨性椎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老年骨性椎管狭窄患者4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接受椎间孔镜治疗,对照组接受传统手术方法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随访一个月,对两组治疗前后腰椎活动功能进行JOA测评并计算改善指数,判定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主观症状、日常活动受限度以及总分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腰椎活动功能改善优良率为87.0%,高于对照组的69.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老年骨性椎管狭窄术后腰椎活动功能恢复优于传统手术,治疗效果较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昭炎 刊期: 201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