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瑛;李远;罗继闯
目的 探讨PBL教学法与L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临床医学系医学生共121人,分为PBL组(62人)和LBL组(59人),分别施予PBL教学法和LBL教学法.采用测验的方式评价两种方法的教学效果.结果 两组医学生测验成绩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BL组病例分析成绩优于LBL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教学方法均可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PBL教学法因更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相对更符合临床工作的要求.
作者:龙飞;秦坤明;廖声潮;吴京展;唐纯海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及防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1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吻合口瘘的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讨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纳入的139例患者中,发生吻合口瘘12例(8.63%).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年龄、BMI、糖尿病、术前低白蛋白、术前肠梗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术前白蛋白、术前肠梗阻为吻合口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糖尿病、术前白蛋白、术前肠梗阻与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密切相关,应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预防吻合口瘘.
作者:廖千文;曾庆智;刘裕棠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内镜全层切除术(EFIR)在胃固有肌层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8例经胃镜、微探头超声内镜及腹部CT等检查证实的胃固有肌层来源的肿瘤患者采用内镜下全层切除术(E FTR)进行治疗.结果 28例患者的胃固有肌层肿瘤均经内镜全层切除术得到完整切除,创面均用尼龙绳联合钛夹荷包缝合进行闭合,无中转外科手术病例;肿瘤位于胃底25例,胃体3例;肿瘤直径0.8 ~4.0 cm.术后病理证实胃肠间质瘤(GIST)24例,平滑肌瘤4例.均随访6个月,手术创面愈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EFTR治疗胃固有肌层肿瘤疗效肯定,是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黄家平;何朝晖 刊期: 2018年第04期
为适应医学发展的需求,培养一批具备科研能力的口腔医学创新型人才,是口腔医学本科教育的重要任务.该文对口腔医学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与探索,结合实际情况自主设计科研训练课程,将科研素质培养植入五年制口腔医学本科培养过程,使学生较早接受科研训练,与临床能力培养相辅相成,培养出一批综合素质能力较强的本科毕业生,为口腔医学本科教育的改革提供一定的依据.
作者:谢庆条;江献芳;黄旋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修补术(TAPP)中T型离断疝囊治疗复发性腹股沟疝的手术经验,探讨手术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35例行T型离断疝囊的TAPP术治疗既往无张力疝修补术后的复发性腹股沟斜疝患者,术中在内环口位置行T型离断疝囊,旷置远端疝囊及既往补片,重新放置补片,记录患者手术成功例数、术后住院时间、疼痛指数评分(VAS)、术后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术后住院时间1 ~6(1.67±1.24)d.术后尿潴留3例(2.22%),腹股沟区血清肿6例(4.44%),无肠道损伤、阴囊血肿;所有病例均获随访,电话或信件随访6~48(24±8)个月;术后腹股沟区慢性疼痛4例(2.96%),无再次复发病例.结论 T型离断疝囊的TAPP术式安全、可靠,由于高位T型离断疝囊,避免剥离既往手术创面,旷置原补片,使得手术更为简单安全,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黄俊;蔡小勇;雷宇;靳小建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陀螺刀立体定向放疗(SRT)联合全脑放疗(WBRT)治疗多发脑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多发脑转移瘤(2~4个病灶,病灶大直径≤4 cm)患者,其中接受SRT治疗的36例患者为对照组,接受SRT联合WBRT治疗的4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颅内肿瘤局部控制率、颅内远处复发率和总生存率.结果 两组客观缓解率、转移瘤局部控制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颅内远处复发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2个月,观察组为13个月,两组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纯SRT与WBRT +SRT治疗脑转移瘤(2~4个病灶)有相似的生存期,局部控制率相仿,但颅内远处复发率增加,需要及时治疗.
作者:蒙富斌;王洪乾;高扬;苏善宁;朱均强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帕瑞昔布钠静脉注射联合罗哌卡因局部浸润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麻下行乳腺癌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帕瑞昔布钠组、罗哌卡因组和联合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不做任何处理,帕瑞昔布钠组和联合组的患者于切皮前15 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0.8 mg/kg,罗哌卡因组和联合组患者术毕于手术切口及引流管周围给予0.375%罗哌卡因20 mL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四组患者手术后都不做病人自控镇痛(PCA).记录四组患者术后48 h内出现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及头晕等不良反应的情况,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评估各组患者术后2h、4h、8h、12 h、24 h及48 h的疼痛严重程度,记录各组患者术后48 h内追加镇痛药物的例数.结果 各组患者术后48 h内出现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及头晕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2h比较,4组术后4h、8h、12 h、24 h及48 h的VAS评分均较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帕瑞昔布钠组术后2h、4h及8h的VAS评分较低(P<0.05),罗哌卡因组术后2h、4h、8h及12h的VAS评分较低(P<0.05),联合组术后2h、4h、8h、12 h、24 h及48 h的VAS评分较低(P<0.05);与帕瑞昔布钠组和罗哌卡因组比较,联合组术后2h、4h、8h、12 h、24 h及48 h的VAS评分均较低(P<0.05).帕瑞昔布钠组、罗哌卡因组及联合组患者的手术后48 h内追加镇痛药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需要追加镇痛药物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 帕瑞昔布钠静脉注射联合罗哌卡因局部浸润可明显减轻全身麻醉下行乳腺癌手术患者的术后疼痛,并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倪月红;韩穆佳;谢玉波;陈静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对于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胃癌患者,给予院内综合护理及院外延续性护理干预的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03例初次诊断为胃癌,首次接受治疗,且择期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试验组(54人)与对照组(49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常规知识宣教,试验组给予院内综合护理及院外延续性护理干预.两组均在入院及出院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状态,比较两组不良情绪改善情况、临床状态改善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术后排气时间、初次下床时间、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两组SAS、SD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尸<0.05).出院时,两组的SAS及SDS评分较入院时降低(P<0.05),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 (6/54),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4% (1/49),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58,P=0.151).结论 对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胃癌患者实施院内综合护理及院外延续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减少住院时间等,明显提高患者的护理疗效,减轻患者的疾病痛苦,是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院内和院外护理中有效的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苏金玲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就诊的86例脑瘫患儿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并结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中医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儿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及治疗效果差异.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大幅度运动、适应行为、语言能力、社交能力和精细控制方面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提升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临床疗效显著,可在脑瘫患儿的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杜玲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互联网+”职业健康的新模式,对院内医护人员发生下肢静脉曲张的高危人群进行基线调查.方法 组建专题研究小组,讨论工作方案,设置问卷内容,线上完成对临床护士、手术科室医生数据采集,统计数据并分析.结果 完成院内681份问卷的有效采集,其中护士618人,医生63人;女性626人,男性55人;下肢静脉曲张症状发生率为77.83%(530人),其中护士是发生下肢静脉曲张的高危人群的主体(X2=14.670,P<0.05).结论 利用问卷星作为基线调查工具,可快速调研医护人员下肢静脉曲张防护及发病率状况.临床护士仍是下肢静脉曲张的高发人群,发病率水平较高,且自身防护和治疗的干预均处于较低水平.
作者:莫丽平;李建民;汪莉;农幸明;黄婷;罗倩;宾玉兰;卢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良性输尿管狭窄作为泌尿外科的常见病,其发病与损伤、缺血、感染、结石及先天性因素有关.随着腔镜技术的普及,医源性损伤成为良性输尿管狭窄发生的原因.输尿管损伤后狭窄与局部瘢痕相关因子的参与,大量成纤维细胞增生,细胞外基质中胶原、蛋白多糖等物质过度沉淀,导致输尿管壁纤维化及瘢痕形成.同时,输尿管损伤后尿液的外渗也促进了纤维瘢痕形成,加速输尿管狭窄的发生.对于良性输尿管狭窄的治疗,目前腔内各种治疗,包括输尿管支架置入扩张术、输尿管镜狭窄扩张术、输尿管球囊扩张术、输尿管狭窄(电刀、冷刀、激光)内切开术、输尿管记忆金属支架置入术等已取代传统的开放手术,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
作者:刘勇刚;孙毅海 刊期: 2018年第04期
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到了一定的阶段会并发多种并发症,严重地威胁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运动疗法在糖尿病的防治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在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方面,运动疗法也与其他治疗方法一起应用于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并取得较好的效果.本文将运动疗法对糖尿病并发症治疗作用的状况进行梳理详述,可为临床运动处方的制订和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陈莹;陈青云 刊期: 2018年第04期
孟氏骨折是一种严重的肘部复合性损伤,由于漏诊误诊或治疗不及时容易导致儿童孟氏骨折发展成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如治疗不当会失去一期复位的机会,进而造成肘关节屈曲功能和前臂旋转功能障碍及骨折畸形愈合,随着年龄增长、其症状不断加重,不仅治疗困难,而且预后不佳,对患者正常肢体发育和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需要及时、有效的治疗.本文就近年来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的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杨宏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超声根管冲洗在磨牙弯曲根管预备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120例根尖周炎或牙髓炎患者为观察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应用双氧水、生理盐水进行根管冲洗,试验组应用超声波进行根管冲洗.对两组操作时间、玷污层评分、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试验组操作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根管壁I、Ⅱ、Ⅲ部分玷污层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根管冲洗在磨牙弯曲根管预备中的临床价值较为显著,不仅可以缩短操作时间,还可减轻玷污层评分与术后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苏荣江;徐星;张丽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胸腔镜与开胸肺叶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7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了腔镜组和开胸组.腔镜组在全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治疗,开胸组患者接受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淋巴结清扫数目及血清IL-6、C反应蛋白及免疫功能指标等情况.结果 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开胸组,切口长度明显小于开胸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多于开胸组(P<0.05).与术前相比,手术后1d、5d两组IL-6、CRP水平都有较为明显的提升,且开胸组明显高于腔镜组;与术后1d相比,两组术后5d的IL-6、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两组IgG、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及CD4+/CD8+水平均明显下降,且开胸组明显低于腔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效果显著,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并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机体免疫功能的快速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韦庆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老年骨性椎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老年骨性椎管狭窄患者4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接受椎间孔镜治疗,对照组接受传统手术方法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随访一个月,对两组治疗前后腰椎活动功能进行JOA测评并计算改善指数,判定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主观症状、日常活动受限度以及总分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腰椎活动功能改善优良率为87.0%,高于对照组的69.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老年骨性椎管狭窄术后腰椎活动功能恢复优于传统手术,治疗效果较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昭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对比分析不同干预措施预防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拟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21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3组,每组70例.A组: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 mL;B组: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托烷司琼2 mg+地塞米松10 mg+氟哌利多2 mg;C组: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托烷司琼2 mg+地塞米松10 mg,手术结束时静脉注射氟哌利多2 mg.观察患者术后24 h内PONV的发生情况.结果 3组患者术后24h内PONV发生率分别为:A组55.7% (39/70)、B组17.1% (12/70)、C组5.7% (4/70).B、C组PONV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1),且PONV的严重程度明显低于A组(P<0.05);C组PONV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托烷司琼2 mg+地塞米松10 mg,且手术结束时静脉注射氟哌利多2 mg能显著降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PONV的发生率.
作者:饶杰;彭镌宝 刊期: 2018年第04期
CT增强扫描在临床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碘对比剂通过高压注射静脉给药,因其粘滞性大、渗透压高,受血管弹性、操作技术等客观条件的影响,静脉注射过程中可能发生外渗,如何预防碘对比剂的外渗以及外渗后的应急处理,近几年来相关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做好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碘对比剂加温处理、充分评估血管、选择合适留置针、生理盐水预推法的应用等是重要的预防措施,发生外渗后需按照分级采用规范的处理.
作者:冯冬梅;冯谢平;李耀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在基层医院开展开放式后入路完全腹膜外无张力疝修补术(TEP)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接受开放式后入路TEP术的92例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接受传统无张力疝修补术,且一般资料与观察组均衡可比的55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随访6~24个月,观察复发等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过程均顺利.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24个月均无睾丸萎缩、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无疝复发.结论 开放式后入路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操作简便等优点,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李培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调查防城港市白内障患者对白内障的认知情况,为白内障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方法 选择住院治疗的白内障患者210例为调查对象,通过参考文献知识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白内障相关医学知识认知;决定白内障手术允许条件等.结果 共发放21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10份.白内障认知情况:患白内障意识存在者129例(61.4%);相信并一直使用药物治疗者41例(19.5%);有白内障可以治疗意识(就诊意识)121例(57.6%),以往由于其他眼病影响就诊9例(4.3%).手术条件调查情况:个人因素方面影响白内障手术137例(65.2%);认为白内障未熟不可手术83例(39.5%);不知道白内障可以手术治疗19例(9.0%);认盲论(盲了无所谓)12例(5.7%);他人手术的影响(对手术缺乏信心)11例(5.2%);认为年迈不愿手术12例(5.7%).外部条件影响手术73例(34.8%),主要为:家属因素决定21例(10.0%);由医生决定手术23例(11.0%);经济因素18例(8.6%);认为不是手术时机11例(5.2%).知道本市可开展白内障手术151例(71.9%).结论 本组调查对象对白内障知识知晓度较差,应加强白内障知识的健康宣教,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和政府基层组织应积极参与,扩大复明手术范围,使人人享有“看得见”的权利,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谢涛;苏明;石德富;范明纯;庞全晶;梁文秀 刊期: 201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