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输卵管积水患者腹腔镜术后妊娠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钟丽珍;艾丹

关键词:输卵管积水, 腹腔镜, 手术, 妊娠率, 影响因素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输卵管积水患者腹腔镜术后妊娠率的相关因素,为提高腹腔镜术后妊娠率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选择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200例输卵管积水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腹腔镜术后随访2年的妊娠率,并根据妊娠情况分为妊娠组(69例)和未妊娠组(131例),对其术后妊娠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00例输卵管积水患者在腹腔镜手术治疗后随访2年发现,共有69例成功妊娠,其妊娠率为34.50%.单因素分析中,妊娠组与未妊娠组在年龄、不孕年限、盆腹腔手术史、盆腔输卵管病变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不孕年限、盆腹腔手术史、输卵管病变程度是影响输卵管积水患者腹腔镜术后妊娠率的主要因素.结论 输卵管积水患者腹腔镜手术治疗后的妊娠率受年龄、不孕年限、盆腹腔手术史、输卵管病变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临床上应根据上述因素对患者实施个体化干预.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俯卧分腿位双镜联合腔内手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俯卧分腿位双镜联合腔内手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45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采取俯卧分腿位,两组手术人员在两套显示系统下分别同时操作经皮肾镜及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结果 45例患者均在俯卧分腿位下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出血及感染病例,手术时间为(150.6±10.5)min,术后复查血红蛋白较术前下降(12.50±0.20)g/dL.术后5d复查腹部平片或CT,肾结石一期清石率为84.4%(38/45).5例再次行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2例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住院时间(7.1±0.4)d.结论 俯卧分腿位双镜联合腔内手术一期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清石效率高,并发症少,安全有效.

    作者:黄钢;曹建伟;郎根强;章益峰;陈元贵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骶髂关节早期急性炎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分析磁共振(MR)扩散加权成像在骶髂关节早期急性炎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0例发生炎性背痛、骶髂关节炎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MR、CT、X线等检查,以短时反转恢复(STIR)与增强脂肪抑制(T1 WIFST1 WI)序列中是否存在关节面下的异常高信号作为分组依据,将其分为炎性病变组(50例)和非炎性病变组(20例).比较两组病灶区与非病灶区骶髂关节面以下骨髓ADC值的差异及治疗前、后病灶区ADC值的差异.结果 炎性病变组病灶区域与非病灶区的ADC值分别为(1.056±0.230)×10-3mm2/s、(0.5827±0.098)×10-3 mm2/s;而非炎性病变组病灶区域与非病灶区的ADC值分别为(0.566±0.381)×10-3mm2/s、(0.382 7±0.168)×10-3mm2/s.炎性病变组病灶区的ADC值明显高于同组非病灶区及非炎性病变组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例患者接受生物制剂方法治疗,治疗前所有患者病灶区的ADC值为(1.025±0.267)×10-3mm2/s,而治疗后的ADC值为(0.721±0.184) ×10-3 mm2/s.治疗后的ADC值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扩散加权成像结合ADC值有利于诊断并评估骶髂关节早期急性炎性病变,有条件的情况下应优先考虑应用MR扩散加权成像诊断疑似骶髂关节早期急性炎性病变.

    作者:张萌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正骨联合推拿牵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的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正骨联合推拿牵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20例寰枢关节紊乱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推拿、牵引治疗,1次/d,10次/疗程,治疗3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正骨治疗,1次/周,共治疗3次.对比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及颈功能主动旋转活动度(AROM).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ROM均明显增加,且观察组AROM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正骨联合推拿牵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可取得良好的疗效,适宜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元新;李金领;陈建法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白细胞介素-7及其受体与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白细胞介素-7(IL-7)是由骨髓、胸腺基质细胞分泌的多效细胞因子,在T细胞的发育、增殖、分化及免疫自稳中具有重要作用,对B细胞的发育、成熟及防止胸腺衰老也有一定作用,是维持机体免疫自稳的重要细胞因子.IL-7与病毒感染性疾病、哮喘和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及胸腺退化等疾病密切相关,补充IL-7或阻断IL-7信号途径可望成为临床治疗的新靶标.

    作者:蒋敏;杨昌融;农光民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胸骨上段小切口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 总结经胸骨上段小切口行主动脉瓣或二尖瓣置换术的临床经验,并评价其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选取经胸骨上段小切口行主动脉瓣或二尖瓣置换术的9例瓣膜性心脏病患者为微创组;选择同期经胸骨正中切口进行相应手术的9例患者为传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经胸骨上段小切口心脏瓣膜置换术的安全性和疗效.结果 微创组9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其中主动脉瓣置换术7例(2例使用生物瓣),二尖瓣置换术1例,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成形+主动脉瓣环扩大+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植入主动脉瓣膜型号19~25 mm,无1例延长手术切口.术后无死亡患者,无出血及胸部切口愈合不良,术后出现右侧胸腔积气和右侧胸腔积液各1例,均经胸腔引流后治愈出院.与传统组相比,微创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CPB)时间和主动脉阻断(ACC)时间稍延长(P<0.05),但并不延长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和ICU入住时间(P>0.05),且术后引流量和总输血量减少(P<0.05),皮肤切口长度及术后住院时间缩短(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术后随访1 ~13个月,心脏彩超提示人工瓣膜未见明显异常,心功能恢复至Ⅰ级.结论 经胸骨上段小切口行主动脉瓣或二尖瓣置换术可以取得与经胸骨正中切口同样的效果,但创伤更小,失血和输血更少,术后恢复更快.

    作者:刘胜中;谭今;向波;蒋露;蒋钦;魏大闯;刘科;于涛;黄克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肝癌动脉介入栓塞和灌注化疗术后的优质护理分析

    目的 探讨对肝癌患者行动脉介入栓塞以及灌注化疗术后给予优质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300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奇偶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选择优质护理方式.对两组肝癌患者生存质量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1.33%)低于对照组(90.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肝癌患者完成肝癌动脉介入栓塞以及灌注化疗手术后选择优质护理方式进行临床护理,于生理、心理、社会以及环境评分几方面获得显著提高,生存质量明显改善,安全性,促进了肝癌患者的预后能力.

    作者:宋雅琼;杨寿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异位阑尾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异位阑尾炎的诊疗体会.方法 33例异位阑尾炎患者,年龄6 ~75岁,表现为腹痛,伴恶心呕吐,合并高热、腹泻;查体有腹肌紧张,局部压痛、反跳痛;均在全麻下行腹腔镜探查术及阑尾切除术.结果 33例异位阑尾炎中盆位阑尾炎8例(24.2%),左位阑尾炎5例(15.2%),高位阑尾炎13例(39.4%),腹膜后阑尾炎6例(18.2%),盲肠壁内阑尾炎1例(3.0%),均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手术时间为(20.5±5.5)min,术中出血量为(3.5±1.5)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18.5±4.2)h,住院时间为(3.32±1.35)d.术后病理证实为阑尾炎.术后恢复良好,未见切口感染、腹腔脓肿、肠梗阻等并发症.结论 异位阑尾炎临床症状不典型,术前确诊率低,应予以重视,腹腔镜下探查及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邓巧明;董陈诚;孔凡彪;邓洪强;王晓通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支气管套囊监测小囊压力引导双腔管插管的临床教学应用

    目的 探讨支气管套囊监测小囊压力引导双腔管插管的临床教学应用.方法 选择实习医学生20人进行双腔管插管的临床教学指导.选择4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支气管套囊压力组和传统方法组,每组20例,分别采用支气管套囊测压小囊压力法和传统插管方法进行双腔管插管.比较两组患者导管就位和气道损伤的发生情况.结果 支气管套囊压力组一次就位成功率高于传统方法组,插管至对位完毕时间少于传统方法组(均P<0.05).两组插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套囊压力组气道损伤发生率低于传统方法组(P<0.05).结论 支气管套囊测压小囊压力引导双腔管插管是一种安全、简易、有效的双腔管插管方法,实习医学生更易于掌握,可将其纳入双腔管插管的临床教学内容中.

    作者:黄剑峰;陈丽妮;冼海燕;黄子津;侯小琼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SmartTouch压力导管在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对比SmartTouch压力导管与普通冷盐水灌注Navistar导管进行阵发性房颤导管消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98例房颤患者,根据患者的自愿选择,分为对照组(采用Navista导管)和试验组(采用SmartTouch压力导管)各49例.两组均在Carto3三维标测系统下进行双侧肺静脉隔离.收集两组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肺静脉隔离时间、左房建模时间、射频消融时间并进行比较分析.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随访两组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复发率.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肺静脉隔离时间、左房建模时间、射频消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X线曝光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均未出现心脏压塞等导管相关的严重并发症;术后3个月时,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1年,试验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SmartTouch压力感应导管能减少手术X线曝光时间,降低手术复发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邓金龙;吴隐雄;卢锋;吴东峰;刘杰;廖钦晨;王舟;于坤;冯社强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TDP治疗仪配合依沙丫啶贴敷预防产后会阴切口感染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依沙丫啶贴敷配合TDP治疗仪预防产后会阴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18例经阴道自然分娩产妇按分娩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观察组常规用0.05%安尔碘大棉签消毒会阴后,用依沙丫啶贴敷配合TDP治疗仪照射会阴;对照组按常规用0.05%安尔碘大棉签消毒会阴后用沙丫贴啶敷会阴.比较两组产妇会阴切口肿胀、疼痛及愈合情况.结果 观察组会阴伤口肿胀、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观察组切口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TDP治疗仪配合依沙丫啶贴敷会阴可有效减轻会阴切口肿胀、疼痛,预防产后切口感染,促进切口愈合.

    作者:杨杏珍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82例接受PCI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ISR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与未发生ISR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探讨ISR的危险因素.结果 382例患者行PCI术,共植入支架555支,其中40例患者出现ISR.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合并糖尿病、hsCRP> 12 mg/L、支架数量、支架直径、支架长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合并糖尿病、hsCRP浓度、支架直径、支架长度、支架数量为IS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ISR在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的发生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其中支架直径、长度、数量是IS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合并糖尿病、hsCRP水平高也会影响ISR的发生,应引起临床重视,给予相应干预,以降低ISR发生率.

    作者:李家海;曾凡鹏;吴杨武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关节镜手术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半月板损伤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关节镜手术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半月板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关节镜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关节镜手术基础上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的膝关节功能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90.8±5.39)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2 ±4.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3.3% VS 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训练联合关节镜手术治疗半月板损伤,临床疗效显著,可促进患者的康复,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推广.

    作者:李銮宁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宫腔镜直视下活检联合分段诊刮术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宫腔镜直视下活检联合分段诊刮术对子宫内膜癌(EC)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76例E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接受宫腔镜直视下活检+分段诊刮术的42例患者为A组,仅接受分段诊刮术的34例患者为B组.比较两组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的符合率,两种术前诊断方式对EC宫颈受累的预测价值及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率的差异.结果 术后病理检查显示,两组病理类型、病理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镜直视下活检联合分段诊刮术对EC的诊断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高于单纯分段诊刮术(P<0.05);两种术前诊断方式的诊断准确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细胞学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直视下活检联合分段诊刮术对EC有较高的诊断准确度,相对于单纯分段诊刮术在对EC宫颈受累的诊断方面更具优势,并不增加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率的风险,在EC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菊平;邹芹;刘艳梅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改良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脑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改良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脑内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其中42例接受硬通道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43例接受改良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脑内血肿清除术的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血肿清除率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生活质量(GQOLI-74)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1周、2周的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H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65%(2/43),明显低于对照组21.43% (9/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2周GQOLI-74评分均明显增高,且观察组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脑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血肿清除率高、并发症少等优势,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冯裕修;李友健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常规手术器械处理全胸腔镜手术中出血的应用体会

    目的 探讨应用常规手术器械处理全胸腔镜手术中血管损伤致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全胸腔镜手术中血管损伤出血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血管损伤出血的原因及应用常规手术器械处理的方法及效果.结果 33例患者均手术顺利,其中30例行全胸腔镜下应用常规开胸手术器械处理血管损伤出血,3例患者中转开胸手术止血.结论 全胸腔镜下应用常规手术器械处理血管损伤出血安全可行,虽手术时间较长,但可减少一次性高值耗材的使用,减低医疗费用.

    作者:李永标;陆文西;周奉辉;唐超莉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银质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膝骨性关节炎是中老年常见多发病,治疗比较棘手.银质针疗法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疗法,对膝骨性关节炎具有微创、快速、有效的优点.本文从银质针的作用机制、操作方法、进针点的选取以及治疗方法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整理,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借鉴与参考.

    作者:方炯炯;滕居赞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个性化护理对消化道肿瘤患者疾病认知、治疗效能感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对消化道肿瘤患者疾病认知、治疗效能感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300例消化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认知、治疗效能感及睡眠质量.结果 护理前,两组疾病认知评分、治疗效能感评分、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周、4周,观察组的疾病认知度评分、治疗效能感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睡眠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性化护理对消化道肿瘤患者的疾病认知、治疗效能感及睡眠质量有明显提升作用,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杨晓英;夏叶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先天性心脏病微创介入术围术期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对微创介入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20例接受微创介入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按照抽签法随机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48 h NRS评分、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研究组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术后48 h NR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5.00%(57/60),对照组为80.00% (48/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 (8/60),研究组为5.00%(3/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微创介入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能够加快患者术后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潘婉;何欢;周艳;张洁;卢晓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高龄妇女再妊娠时机和分娩方式评估的研究

    高龄妇女再生育人群的不断增加,其妊娠及分娩的风险也随之提高,造成不良的妊娠结局,影响到母婴安全.掌握高龄孕妇的特点,正确地评估高龄妇女再生育的妊娠时机及分娩方式,并进行有效干预,可有效降低高龄孕妇的再生育风险.

    作者:黄而弘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克氏针固定上尺桡关节治疗成人孟氏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克氏针固定上尺桡关节治疗成人孟氏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62例成人孟氏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手术治疗,研究组予克氏针固定上尺桡关节.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疼痛、功能、伸屈范围、肌力、屈伸、旋转及总分均获得显著提高,且研究组提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预后、影像学预后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桡骨头复位不良或再脱位、骨折成角畸形、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功能障碍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克氏针固定上尺桡关节治疗成人孟氏骨折临床效果显著,但临床上仍要结合骨折情况采用个体化方案治疗.

    作者:汤春泉;汪天芳;占卫兵 刊期: 2018年第05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