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整合内窥镜及影像技术在妇产科解剖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房昭;詹雪梅;甄沛林;潘贤;左克扬

关键词:解剖学, 妇产科, 内窥镜, 医学影像学, 多媒体教学
摘要:目的 研究整合内窥镜及医学影像技术形成多媒体辅助妇产科解剖教学的效果及意义.方法 将临床专业基础教育阶段学生68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4名.观察组采用整合内窥镜及影像技术形成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挂图及模型辅助教学.结果 观察组理论考核成绩为(71.9±7.2)分、术中解剖实践考核成绩为(64.0±10.9)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68.5±10.4)分和(58.0±1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体教学满意度为97.1%(33/34),明显高于对照组85.3%(29/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整合内窥镜及影像技术形成多媒体辅助妇产科解剖教学与临床紧密结合,直观生动,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综合方法预防腰椎减压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腰椎减压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腰椎管减压手术治疗且具有高或极高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的6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基本预防、物理预防并结合低分子肝素药物预防的综合方法预防术后静脉血栓形成.住院期间观察静脉血栓形成及出血并发症、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监测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发生率.结果 63例患者经综合方法预防静脉血栓形成后,有3例出现深静脉血栓(4.76%),均为单纯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形成,经保守治疗后血栓消失.无肺栓塞病例发生,所有患者住院期间无死亡,未出现伤口异常出血、术后硬膜外血肿等出血事件及严重血小板减少等并发症.结论 应用基本预防、物理预防结合低分子肝素药物预防的综合方法,能显著降低具有高或极高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的腰椎管减压手术患者术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且不增加出血风险,预防效果确切,安全性好.

    作者:蒙芝健;罗任;张梅馨;劳世高;李旭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超声TI-RADS在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微小癌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在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微小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162例甲状腺结节患者,采用超声TI-RADS进行诊断.以病理组织学结论作为金标准,评估TI-RADS诊断甲状腺疾病的可行性和准确性.结果 162例甲状腺结节经病理组织学证实均为桥本氏甲状腺炎.276个甲状腺结节按TI-RADS分类,其中Ⅱ类、Ⅲ类、Ⅳ类、Ⅴ类的恶性符合率分别为1.0%、4.0%、82.0%、100.0%;以Ⅳa类作为良恶性交界的分水岭,良性分类(Ⅱ类、Ⅲ类)与恶性分类(Ⅳb类、Ⅴ类)具有显著差异.TI-RADS分类诊断良恶性结节的灵敏度、特异性、符合率分别为69.0%、96.0%、89.0%.结论 深入研究甲状腺结节的超声影像与病理特征,有助于提高甲状腺TI-RADS分类对桥本氏甲状腺炎背景下结节良恶性的判断,为临床诊疗方案提供更好的指导作用.

    作者:林建军;郑达武;王齐国;廖云;李燕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颅内压监测指导老年颅脑损伤术后脱水剂使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有创颅内压(ICP)监测在指导老年患者开颅术后应用脱水剂的疗效.方法 将接受开颅手术治疗的4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A组在常规手术的基础上放置ICP监测仪进行持续监测,根据颅内压值进行相应脱水治疗;B组常规手术后使用脱水剂(20%甘露醇125 mL、呋塞米20 mg,每8 h交替使用),通过CT复查结果和腰穿结果调整脱水剂用量.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ICU住院天数和患者预后等.结果 术后A组入住ICU(6.4±2.4)d,B组入住ICU(13.9±7.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5/25),B组为65.0%(13/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A组恢复良好5例,轻度残疾7例,重度残疾5例,植物状态1例,死亡2例;B组患者中,恢复良好1例,轻度残疾3例,重度残疾8例,植物状态4例,死亡4例.A组预后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创颅内压监测在指导老年患者开颅术后对脱水剂的使用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控制颅内压方面更有效,同时可减少按经验使用脱水剂导致的并发症,提高该类患者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

    作者:赵冠焱;周志宇;蓝欢;李光;谢昌纪;韦成聪;陈杰飞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超声多切面序贯扫查法与横切面法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超声多切面序贯扫查法与横切面法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检出率以及先天性心脏病合并畸形检出率的影响.方法 超声检查的孕产妇共7 200例,通过超声多切面序贯扫查法和横切面法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或心脏畸形进行筛查.比较不同孕期不同切面显示率,不同扫描法对不同孕期先天性心脏病的检出率以及先天性心脏畸形合并其他畸形的检出率.结果 同一孕期,横切面扫描法显示率高,显著高于四腔心切面法和五腔心切面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孕期推移,同一切面的切面显示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一孕期,多切面序贯扫查法对心脏畸形的检出率高于横切面法,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孕期推移,心脏畸形检出率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孕期,多切面序贯扫查法合并畸形检出率高于横切面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孕期推移,合并畸形检出率逐渐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横切面检测显示率高,但其先天性心脏病畸形以及合并其他畸形检出率较低,多切面序贯扫查法作为补充,可有效提高先天性心脏病畸形以及合并其他畸形检出率.

    作者:黄大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多层CT灌注成像与胃癌病理分化程度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多层CT灌注成像与胃癌病理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胃癌患者 84例,将印戒细胞癌、黏液细胞癌、低分化腺癌设为低分化组,中、高分化腺癌设为高分化组,又根据病理分期分为早期与中晚期,术前1周进行40层螺旋CT灌注扫描.比较患者血流量(BF)、Patlak血容量(PBV)、达峰时间(MTT)和Patlak表面通透性(PPS)参数.结果 随着胃癌分化程度的升高,BF值、PBV值、PPS值均呈下降趋势,而TTP值升高;低分化程度胃癌TTP值、BF值、PBV值、PPS值与高分化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期胃癌BF值、PBV值及PPS值均显著低于晚期(P<0.05).结论 不同病理分期胃癌TTP、BF、PBV、PPS灌注参数比较结果提示,MSCT灌注成像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胃癌恶性程度.

    作者:左勤学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50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其中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12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与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并肝内胆管结石18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并联合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胆总管结石并肝内胆管结石20例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联合胆道取石、T管引流术.结果 50例患者均取石成功,出现术后胆漏2例,经积极抗感染,充分引流术后8~10 d胆漏停止;术后胆管出血1例,经保守治疗无效后采用肝右动脉栓塞术治疗.无死亡病例,无中转开腹手术,无明显肝功能损害的并发症.T管引流术后12~14 d经造影检查,46例无残留结石,4例有肝内胆道残余结石(8.0%);术后3~6个月再经T管造影并经T管胆道镜取石术.术后随访6~24个月,B超或CT检查均无结石复发.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取石治疗胆囊结石并肝内外胆管结石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该术式安全可行.

    作者:陈永军;卢榜裕;刘祖军;江文枢;黄玉斌;陆文奇;黄飞;赵波;蔡小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PCNL治疗老年泌尿系结石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围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采用经皮肾镜通道手术治疗老年泌尿系结石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分析应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的32例老年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配合特点及注意事项.结果 32例老年患者取石术中无大出血、无邻近脏器损伤,术后无感染休克发生.28例患者建立通道成功处理结石,3例分期完成两侧手术,1例恢复期双J管移位,均康复出院.结论 结合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充分术前准备、精细的手术护理配合、密切的病情观察,可促进老年泌尿系结石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快速康复.

    作者:黄美红;李淦洪;姜琴;吴积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根治术23例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根治术治疗结直肠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3例结直肠肿瘤患者根据肿瘤部位的不同行相应的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根治术.结果 本组23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腹腔镜结直肠肿瘤切除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130~245(164±36) min;术中失血量50~300(120±40)mL;结肠清扫淋巴结数目为11~24(16±3)枚;直肠清扫淋巴结数目为4~15(9±2)枚;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32~60(40±12)h.术后患者发生切口感染2例,所有患者未出现术后出血、吻合口漏等并发症,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8.70%(2/23).所有患者顺利出院,围术期无患者死亡.术后2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因腹腔广泛转移衰竭而死亡2例,其余20例未出现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 腹腔镜行结直肠肿瘤切除术安全可行,疗效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峻松;余同辉;孙祥雷;徐连春;曹登义;郭丙坤;黄奕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内镜鼻胆管引流治疗急性胆囊炎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临床分析

    目的 评价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治疗急性胆囊炎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胆漏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对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发生胆漏的8例患者经ENBD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胆漏的患者均治愈.其中胆囊管残端漏6例,胆总管漏1例,肝总管漏1例.确诊胆漏后均于24 h内行ENBD;1例患者有胆总管结石,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并用取石网将结石取出后,再行ENBD.结论 ENBD治疗LC术后胆漏患者,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方法,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刘岩青;秦俭;孟德强;宋晓杰;王付龙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与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评价

    目的 比较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与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的45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为内固定组,同期接受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的42例为外固定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缩短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内固定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与外固定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组优良率为91.11%(41/45),外固定组为71.43%(30/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4.44%(2/45),外固定组为9.52%(4/4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能明显恢复患者关节解剖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黄大波;韦仁杰;韦礼永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男科学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探讨

    硕士研究生教育是医学专业本科生毕业后继续进行深造和学习的一种教育形式,特别是对于尚未独立成科的男科学来说,如何进行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教育和培养,既关系到男科队伍和男科事业能否壮大,也关系到男性健康能否得到保障的前提.鉴于此,本文就男科学研究生的教育和培养思路与模式进行探讨.

    作者:申树林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免除沙袋压迫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后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切口免除局部沙袋压迫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行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取术后局部不予沙袋压迫,对照组予沙袋压迫24 h,其他护理方法相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伤口出血、阴囊血肿、术后疼痛、住院天数、复发率、满意度等情况.结果 两组均无复发病例.观察组术后疼痛、满意度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血、会阴部血肿、术后住院天数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后不置沙袋压迫切口,不会增加术后切口出血、会阴部血肿、住院时间,不会导致复发率的提高,能改善术后患者舒适程度, 护理效果好,患者满意.

    作者:黄秀菊;卢榜裕;黄俊;陆世翠;吴燕娜;吴小红;陈群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介入性超声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在肾周脓肿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介入性超声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在肾周脓肿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8例肾周脓肿患者均接受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分析穿刺置管成功率,持续引流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8例患者中,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为 94.4%(17/18);持续带管时间为(10.0±5.0)d;并发血尿2例(11.1%),引流管窦道出血1例(5.6%),无功能脓肾1例(5.6%).结论 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肾周脓肿,具有便捷、微创、安全、疗效显著、并发症少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忠诚;周鹏;刘婷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抗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单抗对结肠炎小鼠结肠NF-κB、IκB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抗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单抗对结肠炎小鼠结肠NF-κB p65、IκBα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制备小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模型,应用抗MIF单抗干预,观察抗MIF单抗对小鼠UC发病的干预作用.该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UC模型组、抗MIF单抗干预组和生理盐水组.造模及药物干预期间观察小鼠一般情况并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第8天断颈处死全部小鼠,行结肠大体损伤评分,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结肠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染色观察NF-κB p65、IκBα在结肠组织炎症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UC模型组中NF-κB p65的表达显著增加,而IκBα的表达稍增加,在抗MIF单抗治疗后,NF-κB p65的水平明显低于UC模型组,并且IκBα含量增高.结论 抗MIF单抗对DSS诱导的急性UC的小鼠具有保护作用,减低了小鼠结肠组织NF-κB p65的表达水平,提高IκBα的表达水平,从而达到抑制UC小鼠结肠组织NF-κB通路的过度激活的作用.

    作者:唐光耀;张启芳;王柏涛;唐澄海;孟云超;李西融;张海莲;张晶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对胸腔镜手术后镇痛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对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胸腔镜手术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每组30例.术后镇痛分别给予右美托咪定1.5 μg/(kg·d)+舒芬太尼1 μg/(kg·d)(S1组)、右美托咪定1 μg/(kg·d)+舒芬太尼1 μg/(kg·d) (S2组)和右美托咪定0.5 μg/(kg·d)+舒芬太尼1 μg/(kg·d) (S3组).手术结束时连接静脉镇痛泵行自控静脉镇痛,背景输注流速 3 ml/h,单次追加药量1 mL,锁定时间15 min,总容量150 mL.分别记录三组患者术后 2 h(T1)、4 h(T2)、8 h(T3)、12 h(T4)、24 h(T5)、48 h(T6)的 VAS 疼痛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与S1组比较,S2组和S3组T1~4时的VAS评分均较高(P<0.05);S2组T1~6时较S3组的VAS评分降低(P<0.05).与S1组比较,S2组和S3组T1~6时的Ramsay评分均较低(P<0.05);S2组T1~6时较S3组的Ramsay评分升高(P<0.05).S1组心动过缓和嗜睡的发生率明显高于S2组和S3组(P<0.05).结论 应用1 μg/(kg·d)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对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显著,同时其心动过缓和嗜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

    作者:李远强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对手外伤术后疼痛及功能康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手外伤术后疼痛及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68例手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手外伤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观察组疼痛程度要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镇痛药使用率为32.35%(11/34),对照组为58.52%(20/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康复锻炼依从性较好者31例,较差者3例,对照组较好者23例,较差者11例.两组患者依从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非常满意者21例,满意13例,不满意0例,对照组非常满意者14例,满意14例,不满意6例,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减轻手外伤术后疼痛,增强患者对康复锻炼的依从性,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韦纯宵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反复出现血尿患者的护理

    目的 总结单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后反复出现血尿的护理经验.方法 在患者第3次和第4次因血尿入院后,予再次更换抗生素加强抗感染,更换止血药加强止血力度,予肾动脉栓塞治疗,并予绝对卧床休息的保守治疗相配合,同时做好反复有效的健康宣教、营养支持和心理疏导.结果 患者痊愈出院,分别于出院后第3天、第7天、第10天进行随访,患者排尿正常,未再次出现血尿.结论 对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后存在的问题采用正确并合适的护理干预和措施,对改善PCNL术后的排尿情况有重要意义.

    作者:甘晓雯;林月双;黄羽;黄雪芳;李伟瑶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神经导航系统在脑肿瘤切除手术中的护理配合要点与对策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系统下脑肿瘤切除手术中护理配合的难点,并对此提出护理对策.方法 总结神经导航下脑肿瘤切除手术共13例,包括头架的使用、导航系统注册、特殊体位的安置、特殊体位皮肤并发症的防护、器械的保养与维护等护理配合难点与对策.结果 13例脑肿瘤切除手术均一次性直接找到病灶并有效切除,所有病例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或消失,手术医生对护理配合满意.结论 手术室护士不仅要熟悉手术的常规护理配合,还应针对性细致地找出手术配合的要点,并解决问题.

    作者:黄梅;雷春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地奈德水性凝胶的制备及透皮研究

    目的 研制地奈德水性凝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并对其体外透皮吸收性能进行观察.方法 以地奈德为主药制备凝胶,考察其稳定性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地奈德的含量.采用改进的Franz扩散池,以家兔离体皮肤为透皮模型,使用HPLC法测定药物在透皮接收液中的浓度及皮肤中药物滞留量.结果 该制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凝胶剂中地奈德的平均回收率为98.5%~101.3%.离体条件下,药物皮肤滞留量可达对照乳膏的1.87倍.结论 所制备的地奈德凝胶能显著增加药物在皮肤中的滞留量,有望成为地奈德局部给药的新制剂.

    作者:陆富永;吴三强;熊爱民;李赞东;明海霞;尹仲;邱岗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腹腔镜置管术与手术切开置管术在腹膜透析中的比较观察

    目的 探讨腹腔镜置管术与手术切开置管术在腹膜透析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护理应用.方法 腹膜透析治疗的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28例.对照组应用开腹手术切开置管术,研究组实施腹腔镜置管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疼痛、下床活动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随访1年,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研究组为7.1%,低于对照组3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膜透析患者应用腹腔镜置管术,可显著降低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术后疼痛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围术期的适当护理可确保腹腔镜腹膜透析置管术的顺利进行,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陶海燕 刊期: 2017年第02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